<h1> 6.7 从意大利法国返回西班牙一路向南直到巴伦西亚,一直是沿着海滨行走,要返回马德里就要向西进入内陆了。首先向西北方向去古城特鲁埃尔。</h1><h1> 特鲁埃尔是阿拉贡自治区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城市,以穆德哈尔式建筑而闻名,1989年(2001年扩展)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特鲁埃尔有5个项目列入其中,被称为穆德哈尔之城。特鲁埃尔8世纪被穆斯林占领,1171年被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二世收复,此后穆斯林与基督徒、犹太教徒依旧互相包容,和平共处,穆德哈尔艺术就此发展起来。</h1> <h1> 阿尔科斯水道桥,是引水和通行的两用高架桥。1537年动工,至16世纪末建成。引水渠由6个大型拱门支撑,其中东侧的3个拱有二层拱门,上层通水,下层是连接古城和新城区的通道。</h1> <h1> 默赛德塔。</h1> <h1> 特鲁埃尔历史博物馆。</h1> <h1> 特鲁埃尔大教堂,又称梅迪亚维拉圣玛丽亚大教堂,是座天主教教堂,建于12世纪,最初是罗马式风格,13世纪晚期重修,外观翻建成穆德哈尔式,14世纪时罗马式后殿也被哥特风格的穆德哈尔式取代。1257年教堂钟楼建成,方形的钟楼分为三层,顶部建于18世纪,呈八角灯笼状,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穆德哈尔式钟楼之一。万花筒般的砖砌工艺和色彩富丽的陶瓷瓦片充分显示了穆德哈尔式风格的艺术魅力,大教堂因此成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可惜钟楼正在维修,但仍能看到顶部的风采。施工围档的布帘上绘有钟楼的图案,可看到下部建筑细节(圆形窗框和叠拱立柱)带有罗马风格。</h1> <h1> 主祭坛的巨型木雕。</h1> <h1> 教堂穹顶天花是彩绘雕刻木板镶贴的,绘有人物花鸟花边图案,具有伊斯兰风格,是特鲁埃尔5个列入世遗的穆德哈尔项目之一。</h1> <h1> 大教堂侧面的主教宫设有宗教博物馆,收藏有12~16世纪的画作、雕塑和主教法衣等文物。</h1> <h1> 特里克广场 ,老城区的主要广场,闹市区中心,周边集中了很多商店、酒吧、餐馆。</h1> <h1> 广场中心有一座圆柱喷泉,圆柱顶上有一头微型公牛雕像。传说阿方索二世在这附近作战时追逐一头跟着星星奔跑的公牛来到这片场地,从而发现了特鲁埃尔,因此星星和公牛成了特鲁埃尔的象征。</h1> <h1> 萨尔瓦多塔(救世主塔),建于14世纪早期,在原来的伊斯兰尖塔周围用砖块和瓷砖建造的,是塔中套塔。塔的上部与特鲁埃尔大教堂的中部极为相似,是最典型的穆德哈尔式建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h1> <h1> 穆德哈尔楼梯,建于1921年,由马里纳斯设计并修建,21世纪初经过了修复。这段楼梯连接山顶至下方的火车站,楼梯的顶部有两座砖砌的小型穆德哈尔式塔,楼梯的砌砖栏杆及立柱上镶嵌着花鸟动物及各种图案的瓷砖,在靠近顶部的歇脚平台墙面上有一块大型浮雕。整个楼梯气势宏大,是新穆德哈尔式风格的典范建筑。</h1> <h1> 楼梯墙壁上的浮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13世纪初胡安和伊莎贝尔坠入爱河,但伊莎贝尔是富家的独生女,家里给她安排了门当户对的对象,而胡安很贫穷,胡安说服了伊莎贝尔,让她延迟5年再与那人结婚,在此期间胡安去随十字军东征以求取财富回来娶她。5年过后,伊莎贝尔在父亲安排下结了婚,不久胡安荣归故里。他祈求伊莎贝尔给他一个吻,遭到拒绝,导致心碎而死。最后伊莎贝尔参加了葬礼,并给了胡安一生渴求的吻。伊莎贝尔很快也死去了,两个人最终合葬在一起。生不同衾死同穴,这故事也够凄美的。两人的墓称为阿曼特斯墓(恋人陵墓),是特鲁埃尔的一著名景点,特鲁埃尔也被称为热恋之城。</h1> <h1> 下午继续西行去38公里外的阿尔瓦拉辛,这是西班牙最美的小镇之一。</h1><h1> 离小镇还有10公里到了我们投宿的赫亚德亚尔瓦拉辛,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下车后,洛晓平觉得很奇怪,"我怎么没在阿尔瓦拉辛而在这么个地方订房呢?“入住奥体哥特公寓,条件还不错。只是时间还早,要去景点往西还有十多公里,看完还得返回来,明天再往那个方向去马德里,折腾一个小来回。</h1> <h1> 阿尔瓦拉辛小镇位于海拔1171米的阿尔瓦拉辛山腰,坐落在瓜达拉维亚尔河(图里亚河)边陡峭坚固的岩壁之上,周围是河流冲刷成的深深山谷。公元前138年罗马人占领了这一带,9世纪被摩尔人占据。从11世纪它是一个受柏柏尔人的巴努拉辛王朝统治的伊斯兰教国家,12到13世纪它又成了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之间一个独立的基督教国家。小镇曲径幽深,历经几个世纪的城堡城墙街道房屋保存基本完好,所有房屋都涂抹着粉红色的灰浆,铺着相同颜色的瓦,随着光线的变化散射出不同的色彩,极富特色。</h1><h3><br></h3><h3><br></h3> <h1> 萨尔瓦多大教堂和主教宫。</h1> <h1> 阿尔瓦拉辛城堡,建于9世纪,共有11座塔楼,占地3600平方米,2005年以前一直为私人所有,直到那一年考古发掘揭开了古城的秘密才归国有。</h1> <h1> 6.8 今天要返回马德里,在下午4点半前还车,因此一早就出发。穿过阿尔瓦拉辛城下的深谷前往昆卡古城。</h1> <h1> 昆卡位于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中部,昆卡省首府。城市分上城和下城,上城(古城)是由摩尔人于8世纪建立在胡卡河谷和韦卡尔河谷之间的山脊上,是穆斯林要塞。12世纪被阿方索八世征服。15世纪末向山下发展形成下城(新城)区。由于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昆卡古城成为不可多得的中世纪要塞城市的样例,1996年这座悬崖上的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1> <h1> 原想开车到古城,结果导航给导到了无法上山的路上,开了一段实在不行了只得下来停车山下,沿着狭窄的街道步行上山。</h1> <h1> 市长广场(主广场)。</h1> <h1> 昆卡大教堂,在主广场的南边,是阿方索八世夺回昆卡后在大清真寺原址上修建的,哥特式风格。教堂立面的门洞、花窗特别是门柱别具一格。</h1> <h1> 内部装饰具有巴洛克风格。</h1> <h1> 雕塑: 最后的晚餐。</h1> <h1> 山坡街道上正在进行长跑比赛。</h1> <h1> 卡迈利特修道院。</h1> <h1> 佩雷斯当代艺术中心。</h1> <h1> 从瞭望台上远眺昆卡上下城区。</h1> <h1> 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雕像。他于1177年在进行了9个月的围攻之后,于9月21日攻占了昆卡。</h1> <h1> 昆卡最著名的亮点一一悬屋,摇摇欲坠地挂在陡峭的悬崖上。这些房子建于14世纪,带有层层叠叠的木制阳台突出墙外。最前面的带三层阳台的,现在是西班牙抽象艺术博物馆。</h1> <h1> 耶稣圣心碑,位于古城区一河之隔的索科罗山山顶。</h1> <h1> 下午3点赶到了马德里市中心索尔区,入住和平街5号索尔公寓。</h1> <h1> 卸下行李后,杨平边茹夫妇做饭,余下3人匆忙赶往机场还车。路上找加油站、错过高速路口耽误了点时间,还好4点半多钟到达了还车地点。</h1> <h1> 办好交接车手续后,乘坐两遍火车返回市内索尔站。</h1> <h1> 出站就是热闹的太阳门广场,广场南侧的大楼是建于1768年的原邮政大楼,楼顶钟楼是1856年加上去的,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现在是马德里自治区大楼。大楼后门正对着的一条幽静的小胡同就是我们的住地。</h1><h3> </h3> <h1>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自治区首府,欧洲仅次于巴黎、伦敦的第三大城市。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安达卢斯的穆斯林于854年在此建立了要塞,后来经历了多次的权力更迭,1561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利佩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到这里。18世纪卡洛斯三世在位期间实行了相对清明的统治,对城市进行了清理,启动了大规模的建设,马德里成为了位列欧洲第五的大城市。</h1> <h1> 晚饭后出来看看街景。正值周末的傍晚,太阳门广场上人山人海,逛街的、休闲的、旅游拍照的、看景儿的,一片祥和而热闹的场面。</h1><h1> 太阳门广场,官方称之为西班牙的正中心。这里很早以前是马德里城的东门,因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而得名太阳门,后来城市扩建被拆除,地名被保留下来,这一带就是索尔区(Sol,西语太阳)。在自治区政府大楼外面的步行道上有一块铭牌,上面标记了西班牙的"零公里"标识,西班牙的所有道路都是以此为起点来计算长度的。</h1> <h1> 广场东侧的"熊与树莓"雕像是马德里的市徽,这是纪念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在马德里周边山上打猎打到一只熊,那里有很多野生树莓。</h1> <h1> 一个反种族主义组织在广场举行反种族歧视的节日活动。</h1> <h1> 舐犊之情。</h1> <h1> 这些头上长角的姑娘在干什么呢?</h1> <h1> 6.9 清晨,太阳照射着太阳门广场,街上行人少多了。</h1> <h1> 广场上的卡洛斯三世雕像。卡洛斯三世因其对马德里的建设成就被戏称为马德里有史以来最好的"市长"。</h1> <h1> 马约尔广场(主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央广场,修建于1619年,长129米,宽94米,有9个拱门通往周边的小巷。这座广场上1878年以前每逢王室的婚庆节日经常举办斗牛比赛,5万市民挤在广场上观看。1790年前这里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宣判和处死异教徒的地方,北边是火刑柱,南边是绞刑架。野蛮与血腥之地。现在是马德里公共生活的中心。广场四周的公寓建筑气势恢宏,暖色调的颜色,237个铁艺阳台以及17世纪的皇家面包房外墙的精美壁画都很引人注目。现在的壁画是画家卡洛斯•佛朗哥1992年完成的。</h1> <h1> 广场中央矗立着费利佩三世的骑马雕像。</h1> <h1> 西班牙广场,正在进行维修改建,四周设立了围档,只能通过围档上的方洞看到塞万提斯纪念碑的背面。</h1> <h1> 马德里德波神庙,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古埃及神庙,供奉女神艾西斯。由于修建阿斯旺水坝造成纳塞尔湖水上涨威胁到很多古迹的安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协助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做为对西班牙协助保护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感谢,埃及政府将这座需搬迁的神庙赠送给西班牙,于1968年逐块搬移到马德里,重建于市中心的蒙塔尼亚公园。</h1> <h1> 在公园可以看到王宫的景观。</h1> <h1> 王宫北边的萨巴蒂尼花园。</h1> <h1> 王宫的东侧门外围着很多人在看表演。</h1> <h1> 原来是日本的太鼓表演。</h1> <h1> 王宫东边是东方广场,建于1808~1844年,中央立着费利佩四世的骑马雕像,由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开兹设计,意大利建筑师皮埃特罗•塔卡建造的。马的前蹄高高跃起,后蹄支撑着整个身体,给人以失衡的感觉,其奥秘在于马的前部是空心的,后部是实心的,其灵感来自于伽利略。</h1> <h1> 广场四周有二十几座大理石雕像,大部分是古代帝王。这是西哥特王国时期占领西班牙的阿陶尔夫,但百度翻译怎么把"ATAULFO"给译成"棺材”了?真有这个意思吗?</h1> <h1> 在王宫东廊道门前和兵器广场上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是游览王宫的游客在领取网购门票和现场购门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是无法进去了,明天再早点儿来吧。</h1> <h1> 王宫的对面是阿尔穆德纳圣母大教堂。早在1518年卡洛斯一世就提出要在此处建造一座大教堂,但只到1879年才得以动工建设。西班牙内战期间建设中断,1950年才复工。大教堂原为哥特复兴式,复工后外观改为巴洛克风格,与对面的王宫协调一致。1992年大教堂完工,成为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h1> <h1> 进入大教堂,内部结构是哥特式。装饰是亮白色的新哥特式风格,色彩华丽的天花板,主祭坛上部的穹顶彩绘玻璃,巨大的管风琴等,都有着鲜明的现代风格。这座教堂虽然外表上与隔壁的王宫十分和谐,但内部装饰被认为空洞无趣,缺乏旧时代大教堂的庄严肃穆,似乎不太受马德里人喜爱。</h1> <h1> 不过我等看热闹的人还是觉得很漂亮的。</h1> <h1> 彩绘玻璃,传统和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并存。</h1> <h1> 色彩艳丽的天花板让人眼前一亮。</h1> <h1> 星期天,正午,教堂正在做弥撒。</h1> <h1> 大主教正在讲道。</h1> <h1> 主祭正在领诵、领唱。</h1> <h1> 读经员在诵经。</h1><h1> 当全体信众起立,高唱"哈利路亚……"巨大的管风琴奏响乐曲,在大堂里轰鸣,我虽然不信教,但一瞬间也能感到心灵的震撼,一种庄严的仪式感油然而生。说来也奇怪,二十几年前我常送老母亲去玉光街基督教堂,也见过这场面,但却没有这种感觉。</h1><h1>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他们的信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