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逢暑期年休,总想出去走走,不论远近,也不惧烈日暴雨。</h3><h3> 去不了国外,到不了边疆,就到神秘湘西转转,来一次寻访湘西古镇之旅。</h3><h3> 计划路线:老司城(永顺)—芙蓉镇(永顺)—茶峒(花垣)—矮寨(吉首)—浦市(沪溪)—五强溪(沅陵)。</h3> <h3> 湘西州永顺千年老司城遗址,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活标本。 </h3><h3> 大山深处,逡巡废墟,犹闻当年此地八街十巷,户稠市兴,人声鼎沸。</h3><h3> 感慨千百年来彭氏土司如何在这偏僻闭塞、与世隔绝的旮旯有效管辖湘西乃至湘黔渝少数民族地区的,如何与历代皇朝分庭抗礼、延续千年的。</h3> <h3> 老司城前面天然护城河里孩子们快乐地游泳。历史与未来,浩浩荡荡,生生不息。</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老司城大天然护城河里捡了个“猴脸”石,想带走,太沉,忍痛割爱。</font></h3> <h3> 王村,“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1987年,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更名为“芙蓉镇”。一部电影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王村不再宁静,也不再纯朴。</h3><h3> </h3> <h3> 电影《芙蓉镇》中的米豆腐店前留个影,都来尝尝胡玉音(刘晓庆饰)的米豆腐。</h3> <h3> 随行朋友提供的三十年前米豆腐店和芙蓉古镇照片,照片中的景象自然古朴,原汁原味。感叹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之快。</h3> <h3>来一个芙蓉瀑布夜景小视频。</h3> <h3>瀑布,城中天然景观,古城与瀑布相得益彰。</h3> <h3>风景如画,偷拍艺人写生。</h3> <h3> 久仰的“边城”我来啦。</h3><h3> 很多人认为沈从文的《边城》写的是凤凰,事实并非如此。《边城》中故事发生在古镇茶峒,作者沈从文倒是凤凰人。</h3> <h3> 边城,原湘西州花垣县茶峒古镇, 因沈从文小说《边城》而改名。河对面是重庆,附近是贵州,“一脚踏三省”,是名副其实的边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四川时经过之地,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浩浩荡荡从此进军大西南。</h3><h3> 相比凤凰、芙蓉镇等古镇,茶峒商业化似乎没那么浓厚,街头巷尾没那么喧嚣。酉水河那么浅,那么清,那么缓,那么静,似乎沈老先生笔下“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依然还在,翠翠还在痴痴等待傩送的回来……。</h3> <h3> 《边城》小说中的翠翠与爷爷的小木屋、团总女儿陪嫁碾房、白塔。如今人去楼空,怅然若失。</h3> <h3> 从白塔附近的观景台瞭望“三省”。</h3> <h3> 到古镇,最喜欢探寻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现在看到很多古建筑都是仿造,甚至凭空造一个古城。这些仿造的古建筑或古城,外表看雕梁画栋,骨子里都是水泥钢筋,感觉很庸俗。</h3> <h3> 傍晚乘船到对岸重庆市秀山县洪山镇走走,也算出省旅游了。</h3> <h3> 看二野司令部遗址,遥想当年(1949.11.6)刘、邓在此运筹帷幄,直捣重庆。解放大军是靠河上特色渡河工具“拉拉渡”过河的。听说当年酉水河上有连接对岸通往重庆的大桥,在解放军到来之前被国民党军队炸毁了。唉,垂死挣扎、困兽犹斗,干嘛呢?</h3> <h3> “拉拉渡”,是湘西一种独特的过渡方式,也是边城的标志。一根横跨江面的铁丝,连接湖南边城镇和重庆洪安镇,不靠划桨,不靠撑篙,全凭一只带凹口的木棒在一条贯通两岸的铁丝上一来一回就可以将一船的乘客送达彼岸。</h3> <h3> 昨天晚餐恰了当地枞菌,便以为集市可能有少数民族卖这个特产。起了个黑早,步行一公里到市场碰碰运气,结果大失所望。</h3> <h3> 途经矮寨大桥,特意下高速沿盘山公路(G209)到谷底仰视其雄姿。</h3><h3> 矮寨特大悬索桥在湘西州吉首市境内,因为桥下的村寨称为“矮寨”而得名。它是长沙至重庆包茂高速公路上的特大桥梁,全长1073.65米,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米,高330米。2012年3月通车,据说当年造价15亿元。</h3><h3> 如今我们国家像矮寨大桥这样的建筑奇迹已层出不穷,“基建狂魔”刷新一个又一个世界记录,“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h3> <h3> 原矮寨盘山公路修筑于1935年至1936年,由于受当时科技与财力限制,修筑这段仅六公里的公路,2000多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了七个月,其中死亡200多人。为了追怀死难者的功绩,在盘山公路山顶起始处建有“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塔”,在现矮寨大桥上方山崖上建有“开路先锋”铜像,塔与铜像遥遥相对。</h3> <h3> 走近苗寨,矮寨大桥下有一苗寨,寨内民房沿山坡集中分布,十分拥挤。房前屋后小路崎岖不平,每户能活动的平地特少。房子纯木质结构,大多矮小破烂。寨前有河,河上有风雨桥,河中小鱼儿很多,游得很自在。</h3><h3> 寨内有一“柴火饭”农家乐,确定在这恰中餐。</h3> <h3> 天气太热,开车太累,苗寨风雨桥上凉风吹拂,小憩。</h3> <h3> 沪溪浦市古镇,因沅江而生,古镇历史上商贾如云、生意十分繁荣。现留存原汁原味的古建筑较多。镇中古巷三横六纵,像迷宫,我们一度迷路。与之前依山而建的古镇不同,浦市古镇地势平坦,游览起来胜似闲庭信步。</h3><h3> 虽然当地政府也在耗巨资开发古镇,看来没有得到各地游客认可,游客中心门可罗雀,做游客生意的小商铺无人问津。</h3> <h3>从沅陵县前往五强溪水电站的路途中,发现木质民居甚多。</h3> <h3> 山路八十八弯,终于到了五强溪。</h3> <h3>拍拍自家人。</h3> <h3> 旅行中能有志趣相投、求同存异的伙伴一路前行,真好。</h3> <h3> 老司城前往芙蓉镇路上的“拦路虎”。</h3> <h3> 总担心跟了我10年已跑13万多公里的老爷车在路上罢工。</h3> <h3> 一篇小说、一部电影、一址文化遗存、一个民间传说,可以影响一个城镇发展定位,改变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这些所在,也给喜欢游山玩水、寻幽访古的现代人一个休闲好去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