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青海湖———2019.08.05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

依米

<h3>  2019.08.04清晨6: 00,我们包括司机、领队各2人在内的一行42人,从湖北省丹江口市大坝一路加油站门前出发,开启为期8天的西北环线青海甘肃之旅!</h3> <h3>———青海行D23</h3><h3> 全程汽车一天跨三省:湖北、陕西、甘肃,夜宿革命老区、羊肉之乡———会宁。</h3> <h3>泾川县佛教文物资源丰富,至目前,各类佛教文物总件数达一千多件。有专家将这些遗存分为5个类型:第一就是三次出士的舍利;其次,就是百里石窟长廊;第三,是佛教的造像,铜像、石像、泥像都有;第四,是碑铭;第五是寺庙,历史上有很多,目前仍有几十处,分布在各个乡镇村落。因此,学界也有“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说法:如果说敦煌是佛教艺术的宝库,那么泾川就是佛教信众的圣殿。</h3> <h3>  沿途隔窗望见泾河边黄土高坡上的悬壁石窟,据说,泾河石窟带也是一条汇集北魏至清代佛教文物的文化长廊。</h3><h3><br></h3><h3></h3> <h3> </h3><h3></h3> <h3>常言道“泾渭分明”。被石窟夹护的泾河,突然令我想起了另一条同样由西而来、奔向长安的河流——渭河。丝路东段,南线走的便是渭河。正如泾河流域密布的释迦石窟,渭河流域则多儒、道两家修行的终南草堂——泾河多石窟,渭河多草堂。两条几乎同样流向、相距不远的河流,为何流出的却是风格迥异的文化轨迹?</h3> <h3>  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毕竟,渭水之滨、岐山周原,是周王朝故地,文王周公教化所在是最传统最纯粹的中华文明发祥之地——佛教毕竟是外来,短时间内不易调和,还是另起炉灶更为自在。</h3> <h3>在叮叮当当的斧凿声中,一个丝路上最重要的佛教交汇点落地生根,随着泾河的水流悄然扩张。从北魏到北周,从北周到隋唐,随着长安成为世界之都,紧邻长安的泾河两岸,也成了一个国际性的禅修中心。</h3> <h3>  禅杖驼铃。菩提流支、勒那摩提、昙摩蜜多等东来,法显、智猛、宋云、惠生等西去。东、西方的僧人在泾州相互礼拜,在岩壁上比邻而居。</h3><h3> 在泾河大桥上俯瞰这条凝重而流速缓慢的河流,我想起了印度的恒河。我猜测,这段流域巅峰时期,应该有着不亚于佛陀住世时的盛况。</h3> <h3>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做“卑禾羌海”,藏语称青海湖为“措温博”,蒙古语称之为“库库诺尔”,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青蓝色的海洋。</h3> <h3>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共和县及海晏县交界处,距省会西宁市151公里,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平均水深18.3米,最深处为28.3米,水域面积约4497平方公里,它的面积相当于四个香港或者是七个新加坡的面积。</h3><h3> 环青海湖地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河流众多,湖的四周被祁连山系和昆仑山系的四座山峰所环抱,气候十分凉爽,即便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h3><h3> </h3> <h3>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h3> <h3>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是一个富有神奇色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世界关注的巨大宝湖。</h3> <h3> 2005年,青海湖因为她的博大、神奇、壮美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充分体现了青海湖的生态、人文和美学价值。</h3> <h3> 青海湖,是我省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她作为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水禽的集中栖息地和繁殖育雏的场所,也是世界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唯一的栖息地。</h3><h3>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有野生动物213种,其中包括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8种,二类保护动物29种,分布有种子植物445种,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代表性和特有性是其他湿地无法替代的。</h3> <h3>七、八月是去青海的好时节,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h3> <h3>  每年夏季,青海湖绿草如茵,天高海阔,牛羊成群,野花繁盛,油菜花盛开绵延几十公里,空气清新,沙漠,草原,湿地,高山,湖泊,多种地形地貌,一览无余。</h3> <h3>秀美一下下!</h3> <h3>我要飞得更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