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上记载的东川历史》

海纳百川

<p>  东川铜矿是国有大型铜矿区,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东川铜矿由落雪、汤丹、因民、滥泥坪、石将军、白锡腊、新塘等大中型和一些小型铜矿床组成东川铜矿田,其范围东起小江,西至普渡河,南抵雪岭、北达金沙江,东川铜矿田经过40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共发现、勘查铜矿床、矿点148个。</p> <p>  东川铜矿采冶历史悠久,据多年的出土发掘证明:东川铜矿的采冶从西汉时期开始,到明末清初采冶已具相当规模,清朝乾隆年间可谓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达到顶峰。</p> <p>  根据中外考古学家的考证证实: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和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中,其铸造原料,就有部分来自东川地区。据东川学者曹卫华先生称,享有“镇国之宝”美誉的司母戊大方鼎,同样也是由东川之铜铸成。</p> <p>  东川是华夏早期工业的发源地,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千百年来东川铜资源,源源不断地向中原地区输送,为历朝历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川在当时中原和新中国的地位可为手曲一指。</p> <p>  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产铜历史,素有“天南铜都”之称,铜矿中伴生金、银、钴、锗、镉等多种稀有金属,此外还有铁、磷、铝、锌、石膏、硫磺等矿。</p> <p>  东川之所以称“铜都”,是因为其一,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据记载,在上古时期,东川就出现了“马踏露铜”,早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钢锭和铸造钱币。其二,东川铜矿储量丰富,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其冶炼规模之大、开采历史之长处于中国同业之先。史料记载,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产业大军远远超出今天的规模。其三,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百分之七十系东川铜鼓铸的。</p> <p>  北京的龟鹤,贵州黔灵的黄钟、武当山的铜殿、昆明鸣凤山的金殿等,都是用东川铜铸造的。由于东川铜当时在我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高度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p> <p>  随着历史变迁,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p> <p>是品“民国通宝”为作者藏品图录</p> <p>  公元前221年,战国最后一个大国——齐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了文字、量度、重量和货币,铸造发行了第一枚方孔钱币——“半两”钱,这种天圆地方的制币行制一直为后朝所延续。两千多年后,即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2月6日,云南官商合办的“东川矿业公司”成立,在东川铸造并发行“民国通宝”背“当十”方孔铜钱,随后又铸造发行了“民国通宝”背“东川”小平小样铜钱,此后在中原大地上再未铸行过方孔钱币,云南东川所铸“民国通宝”铜钱由此成为中原大地上最后一枚由官方铸造发行的方孔钱币。“民国通宝”背“东川”方孔铜币同时也是唯一铸有“东川”地名的历史物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点击连接欣赏美文:</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3xsqh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梦回东川》</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