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媲美,却被误解千年

三叶草青青

<h3>曾经有个电视节目,讲述了一对小夫妻因为生活贫困,孩子上不了好学校,父母生病去不了好医院的事情。甚至,夫妻二人在本就艰难的日子里还经常吵架,感情裂痕渐渐加大。孟非看后,有感而发:“贫贱夫妻百事哀”。<br></h3><h3><br></h3><h3>现在,许多人跟孟非一样,认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没有经济基础,婚姻生活将处处艰难。然而,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误解。</h3><h3><br></h3><h3>这句诗出自诗人元稹悼亡妻子韦丛的诗《遣悲怀三首》中的第二首,全诗为:</h3><h3><br></h3><h3>“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h3><h3>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h3><h3>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h3><h3>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h3><h3><br></h3><h3>为了更好地理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含义,我们先了解下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h3><h3><br></h3> <h3><b>  01政治婚姻,半缘情深</b><br></h3><h3>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算得上是贵族后人。只是到他这一代,家族早已没落,跟一般人家无甚区别。加之父亲早逝,元稹家徒四壁,自小的生活就比较拮据。</h3><h3><br></h3><h3>看着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元稹心疼不已。长期以来的贫困生活,也让他对有钱人的生活生出向往之心。因此,他立志考取功名,当大官,摆脱贫困。十五岁时,元稹参加了当时比较容易的明经考试,一战告捷。只可惜,他没有得到官职,一直闲居京城。</h3><h3><br></h3><h3>然后,他继续博览群书,努力学习,一边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一边写出大量诗篇展示自己的才华。果不其然,太子少保韦夏卿看上了元稹的才华,觉得他是可造之材,便将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韦丛许配给他。</h3><h3><br></h3><h3>当时,元稹刚刚入仕,科举落榜,功未成名未就,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帮助自己往上爬。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他欣然接受这桩婚事。本以为只是各取所需的政治婚姻,万万没想到,元稹与韦丛,都深深地爱上了对方。</h3><h3><br></h3><h3>韦丛出身名门,聪慧明理,通晓诗文,能给元稹许多诗文上的建议。更重要的诗,韦丛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是一位十足的千金小姐,嫁给元稹后,她丝毫不嫌弃元稹没钱没官。她洗手作羹汤,一个人将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让元稹毫无后顾之忧地准备科举考试。</h3> <h3>“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h3><h3>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h3><h3><br></h3><h3>元稹没有衣服,韦丛就翻箱倒柜找出旧衣服缝缝补补;元稹想要喝酒,韦丛就卖了金钗给他买酒;家里买不起肉,韦丛吃着野菜都能开心地说“好吃”;家里没有柴火,韦丛就去捡落叶和枯枝……</h3><h3><br></h3><h3>这个千金小姐不仅将贫困而艰难的生活过出花儿来,还对自己的丈夫百依百顺,简直就是无数男人梦想中的妻子。出身好,相貌美,有文化,会持家,这样的妻子,从古至今有几人能遇到?</h3> <h3>因此,元稹自然而然爱上了这位完美的妻子。韦丛本就仰慕元稹的才华,结婚后更是爱得无法自拔。二人携手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感情坚不可摧。一段政治婚姻,最终变成琴瑟和鸣的美满。</h3><h3><br></h3><h3>元稹31岁那年,终于在仕途上看到了希望,他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本以为可以带着妻子去京城,开启二人的幸福生活,不料韦丛病重难治,盛年而逝。那一年,她才27岁。</h3><h3><br></h3><h3>元稹悲痛至极,在以后的无数个日夜中,总会想起温柔体贴的妻子。每一次思念成疾,他都写下一首诗。一年后,他写出了那首经典的《离思》:</h3><h3><br></h3><h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h3><h3>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h3><h3><br></h3><h3>因为拥有过韦丛,其他女子再也入不了元稹的眼,他潜心修道。即使从万花丛中经过,他也懒得回头看一眼,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韦丛。</h3><h3><br></h3><h3>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半缘情深”。</h3> <h3><b>02思念成疾,诗遣悲怀</b></h3><h3><br></h3><h3>许多人说元稹是渣男,一点都不专一,对韦丛的深情是装出来的,为的是沽名钓誉。</h3><h3><br></h3><h3>诚然,韦丛之前,元稹辜负了崔莺莺,韦丛之后,他移情薛涛。但他对韦丛的思念,三叶草相信是发自肺腑的。毕竟,韦丛对他,真的是掏心掏肺,就算是石头也该焐热了。何况元稹不是石头,而是多情的才子。</h3><h3><br></h3><h3>另一方面,对于这个与自己只共苦却未同甘的发妻,元稹心中有愧。为了上任,他没有见到韦丛最后一面,也没有亲自送她最后一程,更没能让她与自己共享富贵。太多的遗憾无法弥补,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惦念,只有以诗聊表思念。</h3><h3><br></h3><h3>在元稹写给韦丛的众多悼亡诗中,《遣悲怀三首》最为有名。第一首写韦丛活着时的点点滴滴,第二首写韦丛亡故后的悲伤哀痛,最后一首则写思而不得的自悲。</h3><h3><br></h3><h3>今天,我们只看第二首。</h3> <h3>你还在时,我们曾笑着说死后该如何安排。如今戏言成真,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一一展现在我眼前。</h3><h3><br></h3><h3>箱子里的衣服,一针一线都是你亲手缝制,有你的,也有我的。每每看到这些衣衫,我就想起你在灯下缝缝补补的身影,一伸手却什么都够不到,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你用过的针线盒,我细心地封存起来,不敢打开,更不敢拿出来抚摸,因为我怕一看就止不住对你的思念。</h3><h3><br></h3><h3>睹物思人,触景伤情,大抵如此。越是日常琐碎,越能凸显韦丛生前的夫妻恩爱。生前越是恩爱,天人永隔后就越是悲伤。他如此大费周章地封存过去,却是徒劳,反而让思念之情愈发浓烈。</h3><h3><br></h3><h3>伺候过你的奴仆,我都留了下来。看见她们,我总会想起你还在的时候,对她们很好。因此,我对她们也很是怜爱,就像你还在一样。</h3><h3><br></h3><h3>睹人思人,她们还在,为什么你就不在了啊?白天,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物件,都能引起作者的思念。晚上,他还在梦中追随韦丛到黄泉,只为给她送钱。</h3><h3><br></h3><h3>你活着时,生活艰难,我没能让你享福,你死后,我希望你在另外另外一个世界,可以过得很好很好。</h3><h3><br></h3><h3>韦丛苦了一辈子,来不及享福。富贵之后的元稹,心中的愧疚更深,遗憾更浓,他还没有让爱妻享福呢。可他什么也做不了了,只有积思成梦,在梦中对韦丛好一点。</h3> <h3>“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我心中明白,夫妻死别,在所难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只是人们不知道,对于只共患难却未同享福的夫妻来说,这种永别离要痛苦千万倍。</h3><h3><br></h3><h3>最后一句,诗人在上一句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失去妻子的伤痛比一般人更痛。换句话说,元稹再次强调了自己对韦丛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让自己的痴情形象更加丰满。</h3><h3><br></h3><h3>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悼亡诗,情真意切,悲痛欲绝,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千百年来,也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以媲美。</h3><h3><br></h3><h3>三叶草以为,抛开元稹的风流韵事不说,单看元稹写给韦丛的诸多诗篇,他确实深情。他用一生来怀念韦丛,一半因为深情,一半因为遗憾。遗憾,真的可以让人记一辈子。李夫人在生命垂危之际,死活不让汉武帝看到自己的憔悴模样,只把自己最美的模样留在他心中,成功让他记了自己一生。</h3><h3><br></h3><h3>而抛开背后的故事,仅仅把元稹当做一个普通的丈夫,他在苦苦想念自己亡故的妻子。这首悼亡诗在情感的深度上确实难以有诗能出其右。所以,要对一个人好,一定要在趁他还在的时候。不要等到天各一方,才追悔莫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