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情缘

一个老兵

<h1> 戍边情缘</h1><h3></h3><h1> 一一述说李生春、殷兆文、雷忠礼戍边轶事</h1><h1> 雷忠礼</h1><h1> 李生春甘肃高台县人,1960年参军;殷兆文甘肃酒泉市人,1963年12月应征入伍;雷忠礼陕西白水县人,1956年当兵。他们三个人,既不是同一地域的青年伙伴,也不是同年入伍的战友。但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相继步入了玉门镇边防连。他们三个人,同一连队守边关,不怕艰险和困难,相互帮扶同向前,愿把青春为国献。 </h1> <h1>这是李生春战友,他在连队任通信员、班长,提干后调红石山边防总站任参谋。亲历了组建边防驻军,是边防元老之一。</h1> <h1>这是殷兆文战友,他在连队任班长和排长,六四年立过一次三等功。</h1> <h1>这是雷忠礼战友,在连队任付指导员和指导员。</h1> <h1> 这是边防连营区大门,大门两侧的两棵古树,是清代左宗棠将军收复新疆时,号召沿途百姓裁种的杨树和榆树。奇特的是两树在中部枝杆相连,形成榆杨牽手,是玉门镇一道亮丽的景观。 </h1> <h1> 1962年初,李生春战友首先来到玉门镇,他是组建边防驻军的亲历者。边防站组建初期,初定为公婆泉边防工作总站,边防连是总站勤务连。1964年归属解放军序列,连队翻号定为酒泉军分区边防连,並驻守玉门镇;殷兆文战友,是按中央军委的指令:"征本地兵员,守家乡国土"应征来到边防连的:雷忠礼战友,1966年2月从酒泉军分区政治部,调入边防连的。他们三人为了守甘肃全境和内蒙西端的部分国境线,便相继步入了酒泉军分区边防连。</h1> <h1>  这是李生春战友(前右)同边防连两位战友合影。</h1> <h1>  这是殷兆文战友(后排中)和同年入伍的战友合影。</h1> <h1>  这是雷忠礼战友(中排右二)和连队部分战友庆祝甘肃革命委员会成立,标题用的是两报一刋社論:春风已到玉门关。</h1> <h1>  这是边防连指导员雷忠礼,在玉门镇营区同八位战友留影。</h1> <h1>1969年8月,前苏联修正主义者,敌視我国。在中苏和中蒙边境屯兵百万,为了御防敌对势力的入侵,中央军委决定,将红石山边防总站的387部队、内蒙达镇边防总站的157部队、甘肃省酒泉军分区边防连,合编为兰州军区步兵第三团(即边防团)。边防团三营驻守红石山,酒泉军分区边防连改为边防团三营十二连,雷忠礼在本连任指导员;李生春在十一连任付指导员;殷兆文在十连任付连长。</h1><h1> 他们三人又同在一个营的三个前沿连队任职,肩负着观察、巡逻的戍边重任。可为“三人前沿守边关,均属连队指挥员,不畏艰险和苦难,可称卫边好儿男“。1970年秋,雷忠礼调边防团司令部任协理员;李生春调入十二连任指导员;殷兆文七四年又立三等功一次,並提升为十连连长。</h1> <h1>这是李生春乘驼准备同战友执行内线巡逻和寻找水源的任务。</h1> <h1>这是殷兆文连长同指导员一起,观察营区周边地形。</h1> <h1>这是雷忠礼指导员在研读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h1> <h1>这是原伊哈托里边防站和后继者十一连的老营区。</h1> <h1>  他们三个战友,在不同时期,又在同一系列军校锤炼。</h1><h1> 1959年3月,雷忠礼在天水步兵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留本校训练部特业系当教员;1966年,李生春由红石山边防总站选送,进入兰州军区步兵学校参谋队学习;1976年春,首任边防营营长殷兆文,以在职学习的方式,被上级选送到兰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深造了一年半。</h1><h1> 这三所军校,虽然校名不一样,但都是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即贺龙中学)的廷续。他们经过军校的正规培养,军政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已成为合格的军政主官。</h1><h1> 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戍边战友,在同一军校受训也是一个奇闻。他们肩负戍边工作十多年,业绩在册,心无遗憾。战友咵他三人是:"同一军校受锤炼,军政素质大改观,率兵曰夜守边关,安乐疆域牧民赞"。</h1> <h1>这是李生春(中)在军校史第七时期的兰州军区步兵学校留影。</h1> <h1>这是雷忠礼在军校史第六时期的天水步兵学校(着当时学员军装)留影</h1> <h1>这是殷兆文在军校史第八时期的兰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留影。</h1> <h1>这是天水步兵学校一大队(营级)三中队(连级)三区队(排级),在毕业时同中队领导合影。</h1> <h1>  三位战友联手在红石山守边关,他们的家庭又同住一个家属院。内地驻军家属院多数在营区,就是在营区外也不会太远。而边防部队的家属院则相距数百公里,每年也是按休假的方式同家人团聚。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法帮忙,只能由家属和子女自已办理。上敬双方父母,下教子女成才,还要协助我们做计划生育和民事调解工作。他们忍辱负重,接纳热讽冷语,帮我们完成了辣手的难办事。我们亏欠他们很多,也难一补偿,只能用理解万岁的词语,宽慰自已和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h1> <h1>这是李生春战友的全家福。</h1> <h1>这是殷兆文战友在天水麦积山景区拍摄的全家福。</h1> <h1>这是雷忠礼战友八二年转业时,在酒泉拍摄的全家福。</h1> <h1>这是殷兆文战友八十年代中期同全家人来西安时,与战友雷忠礼家人参观华亭池时的合影。</h1> <h1>家属及子女随着我们飘泊,也过了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他们结识了许多战友和军嫂,家属和子女的高风亮节,鼓午了我们大半生。</h1><h1> 我退役后,多次出差到河西走廊,受到了原部队和许多战友及夫人的盛情接待,对此我永记胸怀。特别是刘文辉战友,得知我住县招待所的标准间,便将我接到他工作的地区招待所,开了一个单人套间。每天陪我用早歺,並热请接待看望我的战友;在嘉峪关上班的闫润华战友,每天晚上自开往返六十多公里的车程,陪我同战友聊天,显得特别热情;时任酒泉地区边办主任的张学文战友,为了招待我,用了大半天时间,支起了曾招待过赵紫阳总书记的大型歺桌,让我享受到了一次高等级的待迂。在聚歺时,又赠送了我一对酒泉名产的夜光杯。</h1><h1> 对各位战友的热情款待终生不忘。只要来西安的战友,到家来热情接待;住宾馆者亲临拜访;往院者多次看望。我真正体会到:战友情真,相敬如宾,互爱扶帮,心中永存。我转业西安初,曾写过一首小诗文:“开窗瞭望著名山,误将秦岺为祁连,常盼战友能相見,聚首古都游长安。"</h1> <h1>这是边防营营长殷兆文和教导员雷忠礼在一起。</h1> <h1>这是边防公安分局张局长(后排右二)陪同李生春(后排右三)和雷忠礼(后排左三)战友,参观玉门老君庙油矿。</h1> <h1>这是李生春战友和雷忠礼战友,参观美术展。</h1> <h1>这是殷兆文和李生春两家人,庆祝2019年新春佳节。</h1> <h1>1975年团、营分治,我重返红石山。到边防团运军用物资的司机,把我的孩子带来边防营。为了等待再去边防团的顺車他在红石山住了一个多月,成了军中的六龄童。他同通信班、电影组、炊事班及司机混的很熟。孩子称呼他认识的叔叔,用职业称谓,如开车的叔叔、做饭的叔叔和放电影的叔叔。在边防团,他是张政委和江付团长等领导的玩物。他不骂人,也不撒野,很惹人喜欢。若果说明他是帶眼镜的小孩,许多战友都会知道他。</h1><h1> 我们三个战友,在边防工作时期就爱护战友和尊重战友的亲人。1963年冬季开始,在酒泉地区连续征收了三年兵员。每逢年节,来队家属很多,我们都热情接待。並规定战友亲属来队要吃欢迎歺,走时要吃送行歺,而且必须有一位领导陪歺。像代文书的母亲和张自强的爱人和我们都十分熟悉。张自强同爱人关系不太溶冾,经多次调解,消除了误会,两人后来相处的很好。据说他爱人己是三八红旗手和五一劳动奨章获得者。</h1><h1> 十五的月亮唱响之后,又出現了军嫂的提法,我们听后特别高兴,让被埋没多年的真正英雄出面了。所以我们自后就注重宣扬军嫂的事绩。我写的《边疆卫士(续集)》就有軍嫂和子女的身影。</h1><h1> 我们为了守卫祖国边疆走到一起来了,也能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毛主席的教导,同后继战友守好祖国的北部边疆。</h1> <h1>这是原边防营营长殷兆文夫人的侄子王虎,六十年代初他父母移居新疆,八十年代回酒泉探望爷爷和奶奶时,在家乡参军,被分配到84695部队,守卫本土边防。退役后回到新疆,定居于祖国北部疆域。</h1> <h1>这是守卫边防二十多年的李生春战友同夫人李久梅的外孙王锦宇。他步外爷军旅的印绩,考入徐州空军勤务学院,现已是大三的学员,是未来军中的后起之秀。</h1> <h1>这是1975年冬季红石山的六龄童雷晓军。而今已年过半百,他的言谈举止具有军人精神,单位同事都认定他是退役军人。他仅是在军营度过了十二年多的随军生话,是军营和卫边官兵熏陶的结晶。</h1> <h1>李生春战友,是西路红军奋勇杀敌战场的高台宝地出生的;殷兆文战友,是在征服西域匈奴霍去病将军同全军将士在金泉畅饮庆功酒的酒泉成长的;雷忠礼战友,是在渭华起义的锋火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精神熏陶下的农家子弟。他们参军后,为了保卫甘肃境内的边防线,步着汉代将军霍去病、唐朝女将樊梨花、古时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将军西征的路线,会集到了宋朝将军李彦荣守边关的桥湾城堡,在无人区的黑戈壁守卫着祖国的北部边疆。</h1><h1> 李生春三上红石山,守卫边防二十多年,以艰苦为荣和以边防为家,是卫边元老之一;殷兆文是征当地兵和守本疆域的试行兵员,在守边防的十多年中,曾两次立三等功;雷忠礼在边防工作十五年多,他两次同部下任过连营军政主官,都能和谐共事,在连、团、营工作期间,均按上级指令,园满地完成了肩负的任务。亅</h1> <h1>这是转业西安的战友,为亢付政委祝贺六十大寿时的合影</h1> <h1>这是雷忠礼在红石山营区热爱边疆、扎根边疆标牌下及卫边官兵裁植的沙枣树傍休闲。</h1> <h1>这是边防营在红石山召开全营先进单位和立功、受奖庆功大会。</h1> <h1>李生春战友转业后,分配到甘肃省酒泉制药厂。曾任厂工会主席和党委书记;殷兆文由酒泉市武装部部长的职位上,退役后任甘肃省酒泉市政协付主席;雷忠札同志,1982年12月转业,为了能到自然环境好的地区工作,便降职安排到西安林产化学工厂,按一般干部待迂。大约八个多月后,落实转业干部有关政策,才提任该厂党办主任兼政工科长,1984年10月调任陕西省胶合板厂党委书记。工厂改制时,他由领头的班长退至厂长、三师和工会主席之后,党委书记变成了保障人员。全员下岗时期,他是厂领导下岗的代表,每月120元的生活费,领了三年多。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外出打工多年。退休时,因单位欠养老金,拒办退休手续。后个人交了单位所欠费的均摊,才于2000年底办了退休手续。待迂同企业职工一样,和同等公务员待迂相差近半。军队补助的退休金,只可享受,不纳入养老金之内,若迂补贴还要去除军队补助金额。</h1><h1> 三个人退役后,虽然都有不如意的事情,但他们以大局为重,始终发挥热爱伟大的祖国,坚信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正能量。</h1> <h1> </h1><h1> 附录中的图像均为李生春、殷兆文、雷忠礼三个戍边战友及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照,在军营和退役后,同战友、家属、子女等各方面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纪实图像。</h1> <h1> 全文完</h1><h1> 参考资料</h1><h1> 《西安陆军学院简史》</h1><h1> 《峥嵘岁月》</h1><h1> 《金秋霞光》</h1><h1> 《边疆卫士》</h1><h1> 《边疆卫士(续集)》</h1><h1> 图像提供</h1><h1> 殷晓霞</h1><h1> 李芙蓉</h1><h1> 雷晓燕</h1><h1> 著文选图</h1><h1> 雷忠礼</h1><h1> 文字效对</h1><h1> 南慧霞</h1><h1> 编辑制作</h1><h1> 雷晓军</h1><h1> 2019年</h1><h1> 8月16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