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__黑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前世今生,作者: 甘泉

甘泉

<h1><b>文本创意 甘 泉</b></h1><h1><b>摄影后期 甘 泉</b></h1><h1><b>编辑制作 甘 泉</b></h1><h1><b>拍摄地点 黑河大峡谷及梯级电站</b></h1><h1><b>拍摄时间 二零一九年八月</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写在前面的话</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二日结伴从张掖城区出发,沿黑河大峡谷一路向南寻找过去的足迹。一路走来没想到通往小孤山、三道湾、宝瓶河的路比十多年前虽说加宽平整了许多,但一路还是头上随时有落石飞下,路边山坡上还时有泥石流下泄,在崎岖不平的山路颠簸前行,一路走一路拍,龙首二级大坝,小孤山、大孤山、三道湾等黑河流域七级电站和沿途风光险境尽收眼底,拍照留存,用了近四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__宝瓶水电站,往返行程达260多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在回来的路上一路走一想,熟悉又陌生的山山水水和一座座建在悬崖陡壁上的大坝、引水邃道和厂房像放纪实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显现,把我封尘了多年的记忆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从一九七六年参加建设黑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到参与黑河流域梯级水电站评估、立项、开工、验收、运行的每一次过程,每一个场景,每一幅画面就像源源不断的黑河水汹涌而下,历历展现在我有点模糊的眼前,真为有幸成为张掖黑河流域梯级电站前世今生的见证者而自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1, 1, 1);">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四日起笔于张掖</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黑河一张掖人民的母亲河  </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黑河,古弱水(合黎山以北段)、黑水(一般指弱水下游黑河内蒙古段)。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下游称弱水(古弱水)。其中内蒙古境内河段称额济纳旗河(额济纳河,西夏语黑水),在居延海消失。黑河是张掖市、临泽县、高台县及下游金塔东部和额济纳旗绿洲等黑河流域农业灌溉、城市工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为6.9万多平方公里。黑河两岸山崖陡峻,岩石裸露,地形狭窄,水流湍急,峡谷长约95公里,水道平均比降9.1%,干流年径流总量为15.96亿立方米。黑河从发源地到居延海全长 821公里,横跨三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单元,流域面积约14.29万平方公里 ,北部与蒙古接壤,东以大黄山与武威盆地相连,西部以黑山与疏勒河流域毗邻。分属三省(区),上游属青海省祁连县,中游属甘肃山丹、民乐、张掖、临泽、高台、肃南、酒泉等市县,下游属甘肃金塔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b></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黑河流域的河道走向</b></h1><h1><b> 据《水经注》《山海经》等古籍记载:“大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余波入流沙。”后经专家考证,古代指的弱水是现代黑河的支流山丹河,或者说山丹河是古弱水的干流上游,而非现代认为的支流,而黑河上游古代称甘州河,现代山丹河汇入黑河后的北段仍称弱水。弱水过合黎山进入内蒙古古代才称黑河,与西夏黑水城有关。</b></h1><h1><b style="color: rgb(1, 1, 1);"> 黑河源于祁连山脉的走廊南山。源头为八一冰川,海拨4828米。南东流,至野牛沟(又叫黄草梁)萨拉河汇入,至鹿场油葫芦沟汇入,至黄藏寺,右岸八宝河(又名俄博河)自南东汇入后,折而北西流,进入走廊南山入甘肃境内。黑河由东西岔汇流处的黄藏寺入肃南裕固族自治境内,流量116亿立方米,经莺落峡出口,境内长度95公里,有支流大、小长干河,水量3.90亿立方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黑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新世纪,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供应缺口正在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能源工业,特别是清洁能源建设摆上了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议事日程。张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调蓄灌溉和蓄能发电两者关系,促进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流域、梯级、综合、协调”开发水能资源的原则,立足黑河流域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提出黑河流域(张掖段)建设10O万千瓦,八级梯级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报告,并获得通过,以此拉开了黑河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的序幕。</b></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成并发挥效益的电站  </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黑河流域规划有八级八座梯级水电站,后把三道黑沟和臭牛沟两级合为宝瓶水电站,就成了目前建成投产发电的七级七座梯级水电站。多年来对黑河流域调蓄灌溉、能源建设、生态保护和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b></p><h1><b> 整个流域规划的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72.1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5.37亿度。目前已投产七座梯级水电站,由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黑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进行开发和运营。</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有幸成为黑河第一座电站的建设者</b></h1><h1><b> 龙渠水电站是黑河流域的第一座水电站,我有幸参加了电站的建设。1976年插队第一年的秋天,我和青年点的一个兄弟(已故)同大队的十多名青壮年一起上了正在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龙渠水电站。那时候条件极为艰苦,搭工棚,睡地铺,既没有挖掘机,也没推土机,全靠铁锹挖,架子车拉,我记得挖机坑的时候全靠人用铁锨一层接一层的往上传沙夹石;在砸机坑时,30~40公分的大石头,少说也有六七十斤,全靠车拉人抱,一块一块码放整齐,毫不夸张地讲,一天能磨破一双帆布手套,一个星期能磨破一件劳动布工作服。繁重的体力劳动使饭量猛增,午饭晚饭要么是一斤馒头,要么是一斤干拌面,很少见到油和肉。干了两个月,天也冷了,大队带队的看我们知青实在吃不消,就把我们换了下来。劳动强度之大,生活之艰苦是我这辈子终身难忘,也受益非浅。</b></h1><h1><b> </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龙渠水电站</b></h1><h1><b> 1975年国家投资720万元的龙渠水电站首座小型水电站——龙渠电站正式建成,首台机组于1977年8月投产发电。当时由张掖县水电局负责建设的运行管理,后交黑河公司。到2000年,黑河水电公司用25年的时间,共建成了4座小水电站,实现了张掖水电开发“零”的突破,并结束了张掖市近二十年冬季不能发电的历史。2000年5月,公司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企业股份规模,组建成立了甘肃黑河水电股份开发有限公司,总资产达到1亿元。成了张掖市最大的国有地方企业。</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龙首一级水电站</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龙首一级水电站也叫龙首水电站,位于张掖市西南约30公里的黑河干流上,是黑河流域规划的第八座水电站。该电站是一座压力钢管引水式电站,坝高80米,设计库容1320万立方米,装机容量59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98亿度。电站于2001年5月30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同年7月11日机组全部投入运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龙首二级水电站,</b></h1><h1><b> 龙首二级水电站,也叫西流水水电站,位于黑河大峡谷西流水至榆木沟河段,坝址距张掖市西南郊约53.8km,是黑河水能梯级规划的第七座梯级电站。龙首二级(西流水)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属中型三等工程,水库库容8620万立方米,是是黑河大峡谷第一大坝,电站总装机容量157千瓦,年均发电量5.28亿度。电站建成后,有力缓解当地工农业用电的紧张局面,改善河西电网结构,承担调峰、调相等任务。</b></h1><h1><b> 龙首二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始于2000年8月,2001年7月由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中国水电顾问有限公司组织评估论证并通过了可研,2001年被列为甘肃省施工重点建设项目,2002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底建成投入运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孤山水电站</b></h1><h1><b> 小孤山水电站是黑河流域自上而下的第六座梯级电站。由张掖黑河水电公司和甘州区水务局投资建设。设计装机容量10.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91亿度,总投资7.0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2.81亿元(折合3500万美元),是甘肃省第一个利用亚行贷款的清洁能源项目。2002年4月,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半的紧张施工,首台机组于2006年5月12日投产发电,7月29日三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小孤山电站投入运行以后,三台机组发电能力实际达到设计值的110%,年发电量可达到4亿度以上,实现售电收入8000万元,利税2500万元以上。是甘肃省第一个由地方小水电企业投资建设的中型水电项目,也是张掖市50多年来由当地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工业项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孤山水电站</b></h1><h1><b> 黑河大孤山水电站位于肃南县境内,距张掖市约120km,由黑河水电公司独家投资建设。电站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年发电量2.01亿度,总投资4.7亿元,属中型三等工程。是张掖市“十一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2007年7月,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b></h1><h1><b> 大孤山水电站工程是黑河流域梯级电站规划中的第四座梯级电站。其库尾接二龙山电站尾水,厂房尾水与已建成的小孤山水电站库尾相衔接,库容约29万立方米,引水隧洞全长7304.56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龙山水电站</b></h1><h1><b> 二龙山水电站,是黑河水能规划的第四座梯级电站。电站采用无坝引水径流式开发,设计总装机容量5.0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74亿度,总投资3.65亿元人民币,其中亚行贷款2200万美元。该电站2004年12月开工建设。2007年7月建成投入运行。年发电量可达1.8亿KWh,实现年售电收入约4000万元。</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该电站由黑河水电公司和甘州区水务局共同投资建设。电站采用无坝引水径流式开发,电站CDM项目也与亚行和日本三井株式会社达成碳减排协议,五年可获得总额为1050万美元的无偿补贴。</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现新跨越 再上新台阶</b></h1><h1><b> 小孤山水电站的建成运行,成为黑河水电跨越式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举成为地方骨干大型企业,也结束了甘州区没有大型企业的历史。黑河水电强化“下好先手棋、再上新台阶”的理念,采用成熟模式、提振发展速度,打出做大做强的创业发展组合拳,于2007年9月投资3.6亿元建成装机5.05万千瓦的二龙山水电站,2009年7月投资4.7亿元建成装机6.5万千瓦的大孤山电站,占据了黑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半壁江山。由甘肃张掖黑河水电公司开发建设的小孤山水电站投产、二龙山水电站发电、大孤山水电站开工建设,总投资增加到了14.8亿元,装机容量已占流域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的30.5%。谱写了黑河流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循环利用的新篇章。小孤山水电站总投资7.0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2.81亿元,是全省第一个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首台机组于2006年5月12日投产发电,7月29日三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二龙山水电站总投资3.65亿元人民币。其中亚行贷款2200万美元,3台机组于2007年9月上旬一次性并网发电,满负荷试运行,并已与亚行和日本三井株式会社达成协议,5年可获得1050万美元的减排补贴。大孤山水电站总投资4.7亿元。</b></h1><h1><b> 作为与项目有关联的政府工作人员,经常协调参与服务项目的可研、立项、建设和开工运行就成了义不容辞的义务,同时也对黑河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掌握了不少梯级电站建设运行的知识,当时在"兰洽会”上能向来宾作娴熟的介绍。</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谱写了开发循环清洁能源新篇章</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甘肃张掖黑河水电公司开发建设的小孤山水电站投产、二龙山水电站发电、大孤山水电站开工建设,总投资增加到了14.8亿元,装机容量已占流域8座梯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的30.5%。谱写了黑河流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循环利用的新篇章。小孤山水电站总投资7.01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亚行贷款2.81亿元,是全省第一个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首台机组于2006年5月12日投产发电,7月29日三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工期提前4个月,节省投资5100万元。二龙山水电站总投资3.65亿元人民币。其中亚行贷款2200万美元,3台机组于2007年9月上旬一次性并网发电,满负荷试运行,并已与亚行和日本三井株式会社达成协议,5年获得1050万美元的减排补贴,大孤山水电站总投资4.7亿元。</b></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招商引资的亮点</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十一届兰洽会″2003年8月26日在兰州举办,我作为张掖参展筹备组负责人,亲自协调参与了三道湾水电站项目的招商引资签约仪式。该项目由张掖市政府和海北州政府签订开发协议,由双冠集团公司、景宁鸿达投资公司、浙江永信管理公司等企业组建的甘肃西兴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项目成了当届"兰洽会″的亮点项目。项目2003年9月立项,电站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10月实现截流。因工作所系上祁连下现场搞好协调服务工作,为项目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具体问题,并负责协调组织了开工庆典。</b></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道湾水电站</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黑河三道湾水电站位于肃南县和祁连县境内的黑河干流上游中段,祁连山北麓,总投资7.97亿元,总装机容量11.2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4亿度,年创利税5000万元以上,是黑河第五级梯级水电站。电站投产发电后,不仅每年可向河西电网提供4亿度清洁电量,还可承担电力系统部分调峰和负荷备用等任务,对改善河西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减轻煤炭、石油能源供应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b></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宝瓶水电站</b></h1><h1><b> 宝瓶水电站地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青海省祁连县境内的省界的黑河上,左岸属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右岸属青海省祁连县。是黑河流域梯级电站的三道黑沟、臭牛沟三级合并后按一级方式开发的电站。距张掖市约165公里,距上游黄藏寺水电站15.6公里,距下游三道湾水电站厂房26.2公里,工程采用混合式开发,总装机容量123千瓦,年发电量为4.14亿度,工程规模为三等中型工程。电站由引水枢纽、引水发电系统及发电厂区三部分建筑物组成。</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宝瓶电站对下游各级电站发电的影响</b></h1><h1><b> 随着宝瓶电站的投产发电,黑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已基本结束,开展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意义重大。梯级水电站发电优化调度研究主要是根据各级电站来水、各水库电站承担的任务以及电力系统的要求,有计划的对入库径流进行蓄泄,寻求在满足各条件下的梯级电站最优联合运行方案或优化调度规则,争取多发电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虽然宝瓶电站的水库容量比西流水电站的小,但宝瓶电站目前处于黑河最上游位置,其发电下泄流量会被下游其他电站利用进行发电。通过对宝瓶电站的拦洪蓄尾、水库合理的调度,不仅为宝瓶电站增发了电量,还给下游各级电站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各电站的一些基本特性</b></h1><h1><b> 查阅了一些资料,在建成的七级梯级电站中由于蓄水和调节能力等性能不同,黑河流域各梯级电站中西流水、宝瓶电站水库属于中型水库,具有日调节能力,其他电站的水库小,调节能力较弱。宝瓶、三道湾、西流水均为高水头、长引水隧洞式电站,水头均在百米以上,其他几级电站水头在17米~56米之间,高水头电站机组发电单位耗水率较低。三个电站引水隧洞长度分别达到3.7公里、9.3公里、7.0公里,整个发电引水系统的水头损失随流量增大明显增大,这三级电站其发电引水系统的水头损失约为3米~15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影响</b></h1><h1><b>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2017年4月13日督察组指出,祁连山区域现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带来的水生态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督察指出,仅黑河上游100公里河段上就有8座引水式电站,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部分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大孤山、寺大隆一级水电站设计引水量远高于所在河流多年平均径流,宝瓶河水电站未按要求建设保证下泄流量设施等问题。</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拥有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 </b></h1><h1><b> 《红楼梦》有诗言:</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b><b>古人尚知节制欲望。而我们现代人对自然的索取,却总是不知道适可而止。由于黑河干流黄藏寺至莺落峡段大峡谷长约95公里,落差近1000米,莺落峡水文站年径流量为15.89亿立方米,平均比降9.1‰,水量丰富,落差较大,地理位置适中,是河西诸河中水能资源的“富矿”,当时科学开发合理利用黑河水能资源,造福黑河流域无可厚非。后来,特别是近十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使得黑河上游水电资源无序开发,在取的眼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造成了长远的破坏。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要加强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宣传,提高对祁连山是母亲山,黑河是母亲河的认知感,树牢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底线。</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后记</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从黑河大峡谷回来,难免有点激动,也有点小冲动,连夜编辑制作了《黑河大峡谷探秘》观光摄影美篇,本不想写这篇回忆叙事文章,写了一半几次想放弃和删除,但就是不忍心放下和下手,又拾了起来,还翻阅了大量资料,向过来人核实,比如:开始怎么也搞不明白原规划八级八座电站怎么就变成了七级七座,查证以后才搞明白是把三道黑沟和臭牛沟合并为今天的宝瓶电站…。回忆只留下过去,目睹才知道当下,记叙黑河流域梯级电站的前世今生也就变的有价值有意义。</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上述仅是个人在职场上留下的一些支离破碎的断片记忆,难免有不准确不全面的地方,只为慰藉自己年轻不再的心灵作个纪念而已!</b></h1><p class="ql-block"><b>(部分资料源自《百度》)</b></p><h1><br></h1><h1><b>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八日落笔于张掖</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甘泉影视工作室出品</b></h1><h1><br></h1><h1><b>二零一九年八月十八日张掖发布</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