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屋印象之103社区</h1><p><br></p> <p>走进搬迁后的老屋,寻找旧日时光里,日渐模糊的印象。</p><p><br></p><p>记忆的碎片,无法拼凑一副完整的时光画卷,面目全非支离破碎的遗失,让人忽而悲从心生,如同一粒种子,在心中延伸出无数的枝蔓,攀绕着一颗果敢的心,让人无所适从。</p><p><br></p><p>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油柏马路,3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在家属区商店旁,如今人去房空再无公交车站点。一座居民乔迁之后的社区,悄无声息遗漏在历史的进程中。</p><p><br></p><p>老屋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虽然房前屋后长满杂草,却没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几排窑洞土坯房呈现出岁月的残魅景象,没有主人的呵护,终究逃不过风吹雨打岁月的摧残。</p><p><br></p><p>行走在旧日光阴的小道上,这里曾是无数人梦想的起始,是父辈们挥洒青春热血的沃土,是梦想开启的摇篮。如今,故人各奔东西,物是人非终究事事休矣!</p><p><br></p><p>陪伴我人生成长的那间老屋,静默在秋日暖阳下。记忆在发酵,时光在奔跑,停下根本停不下来了的脚步,向来路回眸,逝去的旧日时光,让人染上莫名的相思。</p><p><br></p><p>日渐模糊在记忆里的老屋建筑,在荏苒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幽幽星芒。曾经生机勃勃为居民服务的建筑物,如今大门紧闭了无生机。</p><p><br></p><p>伸手触摸光阴的厚度。周边机修厂、支架厂、铁路维修队、总库单位构成的103社区,解决了无数家庭的生计,如今被岁月的浪潮,搁浅在岸边无声无息。</p><p><br></p><p>沉默是掩盖内心波涛汹涌的动荡,徘徊是缅怀逝去光阴的祭奠。一砖一瓦构建了家的温暖,成为烟火人生的心之归宿。</p><p><br></p><p>在老屋,有父母庇佑下的旧时光,终究一去不复返!</p> <h3><br></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3社区印象</b></h3><h3 style="line-height: 30.6px;">-------------------</h3><h3><br></h3><h3><b><span style="line-height: 1.8;">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油柏马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自2013年居民陆续搬迁至水城民生小区后</span></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此处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b></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走进103社区,左手边是机修厂服务公司建设的营业房,有旱冰场、商店、饭店和车辆修理部。</h3> <h3>记得建设旱冰场时,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旱冰场捡过碎石头。</h3> <h3>旱冰场的围墙,成为了危墙。</h3> <h3>唯一的一家银行。</h3> <h3>103社区仅有的两家理发店之一。</h3> <h3>南面是机修厂服务公司管辖的新城饭店和汽车修理店。曾经红红火火的店铺,如今大门紧闭,人去房空。</h3> <h3>新城饭店,唯一的一家汉民餐厅。高中毕业后,我在新城饭店打过工,虽然很短暂,印象深刻。</h3> <h3>新城车辆修理部。</h3> <h3>唯一的一家回民餐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按照时间顺序不同时期营业的门市部。这是103最早的商业门市部,1991年之前的营业门市部所属国家商业局,1991年改革开放后,商业门市属于私人经营。</span><br></h3> <h3><b>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门市部。</b></h3> <h3>机修厂服务公司综合门市部。</h3> <h3>儿子小时候去的最多的私人商店。</h3> <h3>粮油店,这里属于国家粮食局系统。二十多年前,居民每月拿粮本才能买到定量供应的米、面、油。1997年取消了粮油门市部,开放式经营激活了个体经济的发展,居民从此可以自由购买粮油。</h3> <h3>灯光球场,这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是孩子们玩耍老人们扭秧歌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广场。</h3> <h3>1997年建成的洗澡堂,当时社区居民家中安装了暖气,告别了铁炉火墙过寒冬的日子。</h3> <h3>103职工子弟学校,这里曾经有小学、初中部和高中部,1986年建成矿务局三中后,便取消了初中、高中部。</h3> <h3>这里是1至3年级教室,是孩子们读书识字启蒙的地方。在这校园里,课间十分钟是自由活动时间,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h3> <h3>俱乐部电影院,如今破损严重,在这里看过电影、听过戏曲、六一儿童节演出过节目……</h3> <h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h3> <h3>俱乐部右侧墙体上的标语,具有典型的时代气息。</h3> <h3>俱乐部内部脏乱不堪,屋顶多处漏顶。</h3> <h3>右侧墙体多处破损,阳光通过破损的墙体穿射,与光影间感叹时光本是无情物。</h3> <h3>休闲娱乐的职工之家。</h3> <h3>老屋,家的味道。1980年搬迁到此处,之前在不远处的一间窑洞房里居住。如今窑洞房已经被推平,无处可寻迹。</h3> <h3>领居家院门墙上的五好家庭称号,曾经是祖孙三代生活过的地方。</h3> <h3>砖土结构的房屋,属于早期建筑。</h3> <h3>这里曾经是幼儿园,如今围墙、房舍、滑梯、转椅、秋千设施无影无踪,只剩几棵树,见证了时光的无情。</h3> <h3>土坯院墙人家,在八十年代末期在外围又加了砖。</h3> <h3>在冬季,一家人的取暖全靠无烟煤,防止煤烟中<span style="line-height: 1.8;">毒,全靠这烟囱。</span></h3> <h3>房头住户自建土坯房。</h3> <h3>无人居住的人家,枣树依旧生长繁茂。果实累累。</h3> <h3>门牌号码</h3> <h3>居委会公示牌</h3> <h3>8月,自生自灭的枸杞树兀自盛开在秋日里,亦无言。</h3> <h3>103社区周边企业之金兰瓷厂,如今大门禁闭,企业关停。</h3> <h3>锈迹斑斑金兰瓷厂的标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企业。</h3> <h3>厂房矗立,阳光明媚,物是人非事事休!</h3> <h3>金兰瓷厂南大门的晶世捷化工单位。</h3> <h3>石嘴山总机修厂,1958年筹备建厂,1960年9月部分车间正式投产,1989年升级为自治区二级企业,<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00年宣布破产,2001年重组为石嘴山恒兴公司。</span></h3> <h3>2016年石嘴山矿务局机修厂,作为承载着人们记忆与感情的工业遗产,首批列入保护名单。</h3> <h3>大门口的石狮子,见证了岁月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h3> <h3>具有典型时代标志性标语。"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语成谶,发展的浪潮从未停止!</h3> <p>2019年10月,103社区居民搬迁款终于落实到户,经过二次房改后的房屋归属权,不在属于103居民。而搬迁后的103居民,落户在惠农水城民生社区,整齐划一环境优美的居民楼,宜室宜家。</p> <p>103社区始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33.9万平方米。是石嘴山矿务局机修厂、支架厂、铁路维修队和总库家属区。社区如今从度娘那里查不到资料,仅能从百度地图里寻到蛛丝马迹,或许有一天它将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无波澜。几代人为之生活过得地方,有我们永恒不灭的纯真记忆。记录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留住一去不复返的昨日情怀,缅怀相守一方的邻里亲情,让离开103社区的我们,始终记得那段无悔光阴。</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关注!</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