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驱力”。这是这本书译者开篇的第一句话,她在书中还指出孩子在出生起他们就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h3> <h3> 《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本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h3> <h3> 整本书籍的主题在于要把孩子看作是有能力,严肃的学习者和思考者。读着这本书,也让我们踏上了理解孩子探索和游戏的意义,发现他们的思维,开始了深入他们丰富内心世界的旅程。</h3> <h3>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样两句话:</h3><h3>“只有读懂幼儿的思维 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h3><h3>“如何才能满足群体中个别幼儿的学习需要。”</h3> <h3>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建构自己关于世界的理论。</h3> <h3> 但去读懂幼儿的思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们的视线追随孩子的行为,也许会在他们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它们反应的正是孩子的认知兴趣,体现的正是孩子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h3> <h3> 例如孩子的入园,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孩子们从自己每天探索做的事情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可以是自我服务、也可以为集体服务、可以玩游戏、做计划、照顾自然角、整理物品、迎接小伙伴等等,孩子们还从自己入园做的事延伸到了同伴可以做的事、阿姨做的事、老师做的事……</h3> <h3> 他们还用自己能够看明白的图画把它表征出来,让别人也能看到他的想法。</h3> <h3>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孩子自发思维和行为共性与连续性中,寻找出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和对幼儿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为理解幼儿思维提供一个理论框架。</h3> <h3> 继而做到挑战他们的思维并扩展他们的学习,当孩子表现出特别感兴趣时,我们应当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富有刺激性的环境和材料,以特定的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h3> <h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图式理论为老师解读孩子的思维和需要提供了一把钥匙,这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也是读懂需求,满足群体中个别孩子需求的钥匙🔑。</h3> <h3> 在看完了《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本书后,再来观察孩子的游戏时,让我对孩子有了新的审视。同样在玩水区,涵涵用吸管在不停地从大瓶中吸起水,拎起,再将水挤入另一个小容器中,由此可以看出涵涵是一个对动态垂直图式感兴趣的孩子,他在观察着水从一定的高度落下会是什么样子呢!</h3> <h3> 如果我继续观察,继续支持他,他可能就会思考到一些关于重力、浮力、浸入等问题。</h3> <h3> 而宏宏则是将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把大杯子里的水分别倒入各个小容器中,这是一个对容纳和封闭图式感兴趣的孩子,就会用各种容器盛水玩。</h3> <h3> 宏宏在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究激发其有关容积、大小、形状和质量的思维概念。</h3> <h3> 两个孩子都在依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活动,也都在探索水的特性。</h3> <h3> 在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成人的干预应该匹配每一个孩子的活动,具备课程适应性,这样才能在幼儿图式水平上干预幼儿的行为,为他们提供更能激发其潜能的有效教学和强化学习。</h3> <h3> 这样的活动要比起那些由成人拟定计划,面向全体孩子介绍一个特定概念的方式更有效果。</h3> <h3> 幼儿的思维是有价值的、珍贵的,幼儿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学习者,这一事实必须被充分认识且受到尊重。幼儿的早期图式可以构成幼儿经验的基础,这些经验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幼儿更为复杂的经验和思维成果。</h3><h3> 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这本书的理论为抓手,让图式理论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成为孩子的研究者,学会挑战孩子的思维扩展他们的学习,让每个孩子的成长更精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