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一(2019年8月11日),你好!</h3><h3> 一碗好汤</h3><h3> 汤可是洛阳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洛阳人把汤做到了极致,这汤和外地人说的汤可是两个概念。在老家,汤指的就是稀饭。但在洛阳,汤是特指的用牛、羊、驴的肉和骨头熬制成的汤。洛阳人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喝的汤,一定是要去尝尝的。来洛阳这些年也听说了一些好喝的汤,大致有这样几家:孟津的铁谢羊肉汤,东关马杰山牛肉汤,伊川白沙的羊肉汤,嵩县库区的牛肉汤,还有宜阳韩城羊肉汤。这些汤在洛阳都是出了名的,许多在市区还开有分店。西工纱厂路还有一个匡家驴肉汤,我去喝过一次,感觉味道也就那么回事儿,以后也就没再去喝。</h3><h3> 早就听说在龙门附近有一家三旦羊肉汤,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每次去龙门也都是来去匆匆,总没有时间去喝汤。今天早晨,慕名而往,专程去喝一碗三旦羊肉汤。</h3><h3> 出城三公里,沿龙门大道向南,向广化寺方向右拐,入村500米即是三旦羊肉汤。</h3><h3> 汤馆不知道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俗气的名字,也许汤馆的老板叫三旦?或许是这汤经一个叫三旦的人喝过以后而出了名?总之名字起的不是很大气,但很接地气,因为这是在很多乡村里能够听到的一个名字。看来生意好也不一定要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由此让我联想到一些商店为了赶时髦,总爱起一些洋名字或怪里怪气的名字,反而给人一种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感觉。冲三旦这名字,就值得去喝一碗。</h3><h3> 汤馆门面不大,有两间,一间熬汤一间喝汤。门面外有一广场,但那广场显然不是为汤馆而修的停车场,那应该是广华寺的停车场。不过前来停车的,基本上都是来喝汤的。广化寺门面很大,在左手的山坡上。山门上的”千年古刹”四个字特别醒目,喝完汤以后去逛一逛广化寺,倒也是很好的消遣。这广化寺离龙门石窟太近,很多人只知道有龙门石窟,不知道有广华寺,看来有时在大树底下也不好乘凉!来洛阳这么多年还真没有去过,抽时间再进去转。</h3><h3> 10元一碗的羊肉汤端了上来。汤汁浓稠,一筷子捞下去,肥瘦相间的薄薄的羊肉看着就有点诱人。闻一闻,香气扑鼻,没有一点儿膻味儿。放点辣椒,尝一尝,嗯,味道鲜美,肉质松软滑口,一口汤喝下去,口舌生津,果真名不虚传。买了一份烧饼,一份饼丝。那烧饼外焦里嫩,掰开来,还冒着热气,看着就食欲大振。</h3><h3> 序属初秋,暑气已不那么逼人。但一碗汤下去,已是浑身冒汗。这汗是被一碗羊肉汤逼出来的,就通身爽气。擦一把汗,回味的是刚喝下的羊汤。这汤馆早晨5:30开门,中午11点就关门了,想必是那熬制的一锅鲜汤卖完为止。</h3><h3> 忽然想到刘禹锡《陋室铭》里的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三旦羊肉汤馆儿,名字听着不怎么样,但喝汤的人却络绎不绝,把一个”三旦”的名字叫得响当当的。有个好名字固然能够悦人耳目,但有实质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若名不副实,徒有虚名,唬得了人一时,唬不了一世。</h3><h3> 无论做什么事,还是实在点好。做汤如做人,就像这三旦羊汤一样,卖的不是名字,卖的是汤。</h3><h3> 三旦羊汤,一碗好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