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甘南行——遇见宗教

看遍长安花

<h3>  9102年7月15日到24日,是跟着我家糟糠出行甘南的日子。差不多每年,都要在这个初夏季节里完成我家约定俗成的信马由缰,出门走走。</h3><h3> 甘南不是指甘肃南部,它的全称是甘南藏族自治州。</h3><h3> </h3> <h3>旅途,就是二个目的地之间距离。</h3> <h3><br></h3><h3> 这个坏人就是我跟了33年的糟糠。</h3><h3> 五分真意,五分是彼此相守的妥协,也演绎了平淡祥和,岁月安好,动静有序。</h3> <h3>  在中国境内旅行,不可避免的不停地与各大寺、庙、石窟、以及各种以宗教形式表达的建筑,神迹相遇。中国大量的古代艺术珍品如:建筑,雕塑,壁画等,无不是由各种宗教环境下产生、衍生、留存、传世。</h3><h3> 而近代我们所见的各种中国文化精髓,传统文化的证物 ,传世千年的艺术品,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宗教的烙印。</h3><h3> 没有基本的佛学知识,到过名山宝刹,看得到风景,却看不到文化。</h3><h3><br></h3><h3></h3><h3><br></h3> <h3>  9102年的出行线路中,我们邂逅了麦积山石窟、郎木寺、拉卜楞寺、炳灵寺和近代中国革命者的圣地:腊子口纪念碑。</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我们在倾听禅音,进入万道宗法。</h3> 天水 麦积山石窟 十六日 <h3>  麦积山石窟(又名麦积崖,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h3><h3><br></h3> <h3>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后又经历代开凿修建,共有洞窟194个。现存历代泥塑、石雕像7200余件,壁画1300余平方米。其中最有价值的洞窟有牛儿堂、万佛堂、天堂沿、123窟、84窟等。</h3><h3><br></h3> <h3>  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始于公元三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就规模和艺术成就而论,<b>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b>堪称中国四大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h3><h3><br></h3> <h3><br></h3><h3>  然而,为什么中国石窟文化如此兴盛?这些佛窟最早的历史语境又是什么?</h3><h3><br></h3> <h3>  石窟最源自印度,最早的石窟是僧人修行参禅的场所。随着佛教东传,西域——中原大地建窟之风开始盛行。</h3><h3><br></h3> <h3><br></h3><h3> 石窟的种类也开始增加,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等。</h3> <h3>  </h3><h3></h3><h3> 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h3> <h3><br></h3><h3> 这些凌空栈道,是为了后来的参观者而架设的。原来的各个洞窟,其实并没有互相的通道,而是自行其事,各参各的禅,各悟各的道。<br></h3><h3><br></h3> <h3>  居道、参禅者必选择附近地区最地杰天灵的风水宝地,以利修身养性。因而也产生了聚合效应,形成洞窟寺。</h3><h3><br></h3> <h3>  </h3><h3> 欣赏精美的塑雕艺术。</h3><h3><br></h3> <h3>  有些石窟由某个家族出资开凿、供养,并在此举行家族礼佛,祈福活动。</h3><h3><br></h3><h3><br></h3> <h3>  位置在中间的是佛,边上的是菩萨。</h3><h3><br></h3> <h3>  </h3><h3> 典型的一佛六菩萨格局。主祀位居中,身形高大。</h3> <h3>  一般所有的石窟的主尊形体都异常高耸,给礼佛者震撼之感。主尊体一般象征当世的皇帝,表达了皇帝即为当今如来的思想。<br></h3><h3> 而这就是表达了皇权和神权结合的完美。</h3><h3><br></h3><h3><br></h3><h3><br></h3><h1>一佛二菩萨主尊体</h1><h3><b><br></b></h3> 迭部 腊子口遗址 十九日 <h3>  1935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h3><h3> 纪念碑的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h3><h3> </h3><h3> </h3> <h3>  腊子口己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属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范围,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中。</h3><h3> </h3><h3></h3> <h3>  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自幼在党的教育下,对于新中国充满了自豪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建军的历史遗迹的中国革命圣碑。为纪念无数共产主义者为革命事业的无比虔诚之心并为之殉身的精神。这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亦是深嵌于我们这批60年代生人的血脉中不可抹去的印记。</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腊子口革命胜利纪念馆</h3> 碌曲  郎木寺 二十一日 <h3>  郎木寺不是寺,是川北甘南交界的多民族、多信仰相容的一个古镇。</h3><h3><br></h3> <h3>  位于洮河源头南部、白龙江发源地,甘、青、川 三省接壤地带。此处被称为莲花生大师降伏妖魔之地。今辖于碌曲县郎木寺镇。</h3><h3><br></h3> <h3> 小镇上,有一座逊尼派的清真寺,和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甘肃的赛赤寺,又叫"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四川的格尔底寺,又叫"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每个寺都称自己才是真正的“郎木寺”。</h3><h3><br></h3> <h3><br></h3><h3>  我们去的是甘肃的赛赤寺,与四川的格尔底寺相隔一条二米宽的白龙江。</h3><h3><br></h3> <h3>  "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寺后林荫深处有一虎穴,藏语称"德合仓",故该寺之名可译为"虎穴中的仙女"。</h3><h3><br></h3> <h3>  郎木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创建于西元一七四八年。 其创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参格桑。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郎木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h3><h3> 亦可称其为综合性大学,囊括建筑,医学,艺术,宗教,民生等等。</h3><h3> 凡较大的寺院,其实起到了福佑所辖地区内民众平安成长,无病无灾,教有所类,礼而有序,争有所据。</h3><h3> 也因此形成政教的中心。</h3><h3><br></h3> <h3>  甘肃的赛赤寺与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早年曾盛极一时。于1969年被毁,现得以逐年恢复。</h3><h3><br></h3> <h3><br></h3><h3>  我们所看到的寺院己经是新建筑,但仍然保有十七世纪的藏族宗教建筑风格。</h3><h3><br></h3> <h3><br></h3><h3> 宗喀巴大殿</h3><h3><br></h3> <h3><br></h3><h3> 金刚手菩萨</h3><h3><br></h3> <h3>  郎木</h3><h3><br></h3><h3>蜂腰窄背,轻盈俊俏,有飘逸灵动的仙气</h3><h3><br></h3> <h3>  中间那块方方的钭坡,是晒经台。</h3><h3><br></h3> <h3><br></h3><h3>  站在高处往下欣赏被赞誉为"小瑞士"的风光。</h3><h3><br></h3> <h3><br></h3><h3> 可爱的小喇嘛。</h3><h3><br></h3> 夏河  拉卜楞寺 二十二日 <h3>  </h3><h3><br></h3> <h3>  拉卜楞寺,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大夏河岸边,拉卜楞由拉章音变而来,意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h3><h3><br></h3><h3><br></h3><h3> 大夏河在它面前流过。</h3><h3><br></h3> <h3><br></h3><h3> 贡唐宝塔</h3><h3><br></h3> <h3>  </h3><h3><br></h3> <h3>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为<b>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座寺院位于拉萨附近,合称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后藏的日喀则),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附近),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b></h3><h3><b><br></b></h3> <h3>  </h3><h3><br></h3> <h3><br></h3><h3>  格鲁派(黄教)是中国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门派。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长达3.5公里的转经走廊,诉说着无数今生与来世的轮回。</h3><h3><br></h3> <h3> </h3><h3> 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属于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h3><h3> </h3><h3><br></h3><h3> </h3> <h3>  </h3><h3><br></h3> <h3>  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h3><h3><br></h3> <h3><br></h3><h3> 我在</h3><h3><br></h3> <h3><br></h3><h3> 宝幢</h3><h3> 一种法器。</h3><h3><br></h3> <h3><br></h3><h3>  拉卜楞寺是甘南地区藏传佛教的最高综合学府,也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h3><h3><br></h3><h3> 闻思学院(大经堂)前殿楼</h3> <h3>  </h3><h3><br></h3> 夏河  达尔宗湖 <h3>  达尔宗湖位于夏河县王格尔塘乡达宗村珂米雅日山西南麓,被人们称为藏区的"碧玉曼遮湖"。湖面海拔3000米。</h3><h3><br></h3> <h3><br></h3><h3>  拉卜楞寺的喇嘛和当地群众,都视达尔宗湖为神山下的圣湖。</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圣湖在光线折射下的各种不可思议的色彩。</h3><h3><br></h3> <h3>  </h3><h3><br></h3> <h3>  </h3><h3><br></h3> <h3>  我们也按当地的习俗,顺时针绕湖一周,为追寻的神的脚印,顺应内心的共鸣。</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当地村民每年农历六月都要在湖边插箭煨桑,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五谷丰登。<br></h3><h3><br></h3> <h3>  </h3><h3><br></h3> <h3>  附近的村民也常常来湖边敬香祷告,煨桑诵经,向湖中投掷祈求平安的五谷贡品。</h3> <h3><br></h3><h3>  珂米雅日山</h3><h3><br></h3> <h3>  </h3><h3><br></h3><h3><br></h3> <h3>  五彩经幡的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基本构成,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蓝色象征蓝天,白色象征祥云,红色象征太阳,绿色象征江河,黄色象征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力量、纯洁、慈悲、智慧、高贵五种智慧。</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色彩斑斓的五彩经幡,形成藏区特有的宗教和日常生活的美学。</h3> <h3>  </h3><h3><br></h3> 临夏  炳灵寺 二十三日 <h3>  黄河三峡由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组成,属于黄河上游地带,古往以来属于"另类黄河",因为黄河水清澈见底。</h3> <h3>  我们开车从刘家峡大桥出发,右边是刘家峡水库。15分钟左右,到达大塬村码头,再乘小艇经黄河水路去向炳灵峡。</h3><h3><br></h3><h3> 这里人迹罕至,相机的定位系统失灵。</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这里的河水还是碧清碧清的。</h3><h3><br></h3><h3><br></h3> <h3><br></h3><h3> 进入黄河的炳灵峡段,河水开始发黄。</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黄河的水,到了这里,已经是名附其实的黄。</h3> <h3>  </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路过峻凌峭壁</h3><h3><br></h3> <h3>  </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在这里上了岸,前面就是炳灵寺洞窟。</h3><h3><br></h3> <h3>  </h3><h3> </h3> <h3>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三十五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都有修复与扩建。</h3><h3> </h3> <h3>  该寺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现存(2012年)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h3><h3><br></h3> <h3><br></h3><h3> 我在<br></h3><h3><br></h3> <h3>  </h3><h3><br></h3> <h3>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又是一尊主体佛</h3><h3><br></h3> <h3>  </h3><h3><br></h3> <h3><br></h3><h3> 我在</h3><h3><br></h3> <h3>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所有的感慨与记忆其实来自我们的前世本生;我们是在洞窟里修行的大宗、广撒福音的喇嘛、虔诚学经的弟子、塑造庙宇的工匠以及总总林林的各式人生。我们因而熟悉而邈远,惶恐而又从容。</h3><h3><br></h3><h3><br></h3><h3> 有些经历,即便你忘记了大部份,你也会因此而不同。</h3><h3><br></h3> <h3> 将人性和宗教放在一起,佛学也成了多维的世界。任何一个宗族,一串血脉,都是一个独立奇妙的入口,让人们各自寻绎的心,在一经迈过人生的几道门槛,就不自主地会在某些年龄段去寻找,就会惊异地发现的种种瑰丽景象,潜寻历史的经纬 。从信仰上的真理,而延伸出各种门派,各种终极思维,推而是事实和思辨性的知识;从佛教,还原出佛学。<br></h3><h3> 既使我们年青时曾懵懵懂懂,也不以为然于宗教的膜拜,总有某种触动,会引起我们的回归,总归会在某个时段皈依。<br></h3><h3> 因为佛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胎记。</h3><h3><br></h3><h3> 不懂佛学,真是做不了一个中国人。</h3><h3><br></h3><h3> 懂得佛学的人,遇到那个“空”字,应该听得到一声悠远的智慧钟声吧。</h3><h3><br></h3> <h3><br></h3><h3>  9102年的甘南行,挂一漏万地说完了宗教,释怀了一段牵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宗教篇结束</b></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还会有甘南行之风光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