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香山是西山的一支余脉,位于北京西北,据金朝李晏《香山记略》说:"西山苍苍,上于云霄,重冈叠翠,来朝皇阙。中有古道场曰香山,相传山有二大石,状如香炉,原名香炉山,后人省称香山。"这里指的是香山最高峰"鬼见愁"上那两块大石,含云吐雾,在阳光照射下,岚光袅袅,似有几柱高香在燃烧,因而得名。此山重峦叠嶂,清泉流水,花木遍布,景色优美,因而自金朝以来就不断建造寺庙。其中,碧云寺是西山风景区最为壮丽的一座古老寺院。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当时叫碧云庵,传为元耶律楚材后裔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太监于经拓之为寺,俗呼"于公寺";天启三年(1623)太监魏忠贤又重修,改称"碧云寺"。清乾隆时又进行过大规模扩建,在南院仿杭州净慈寺添罗汉堂一座,北院建行宫,寺后墓地建金刚宝座塔,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寺庙式园林。全寺占地四公顷,坐西向东,依山势而建,从山门到寺顶共六重院落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筑依次为山门、山门殿、天王殿(弥勒殿)、丹青阁、菩萨殿、普明觉妙殿、金刚宝座塔等。寺院布局采取层层封闭形式,各组殿堂层层迭起,愈上愈高,三百多级台阶穿插其间,上下相差二百多米,最高处达山的半腰,每进院落都各具特色。登顶展眼远望,松柏掩映着寺墙,别具一番风韵。从一条槐径进入,中有"绿玉之华白石桥"一座,下临数丈深的沟壑,沟底溪流淙淙,寺周古木参天,环境优雅。</h3>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北门,进此门可去香山和碧云寺</p>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北门</p> <p class="ql-block"> 玉华岫又称玉华山庄,位于香山中麓,由玉华寺,玉华岫,皋涂精舍,邀月榭,绮望亭,溢芳轩等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 玉华寺始建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寺旁增建玉华岫等建筑,赐名“玉华岫”,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1931年辟为私人别墅,更名为玉华山庄。1956年对游客开放。1998年,依照原廊基殿旧址复建了玉华寺山门殿暨玉华岫等部分建筑,1999年10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玉华岫建筑宏丽奇特,是一处精巧别致的园中之园。此处东临京西平原,视野开阔,直眺丛山,是秋赏红叶最佳之处。</p><p class="ql-block"> 以下配有玉华岫景区部分图片,供朋友们了解和欣赏玉华山庄别墅之环境,以及夏日的幽静与清碧。</p> <h3>玉华寺山门</h3> <p class="ql-block">玉华岫山门内侧</p> <h3>山门瓦檐</h3> <p class="ql-block">玉华山庄游廊</p> <p class="ql-block">山庄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玉华山庄游廊</p> <p class="ql-block">山庄内院门洞</p> <h3>下面看走廊外景</h3> <p class="ql-block">溢芳轩院内</p> <p class="ql-block">溢芳轩院内</p> <p class="ql-block">绮望亭</p> <p class="ql-block">山庄外墙</p> <h3>溢芳轩走廊</h3> <h3>溢芳轩</h3> <h3>走廊内饰图案</h3> <h3>在走廊内看西山</h3> <p class="ql-block">山庄外林木</p> <p class="ql-block">山庄外墙及后门</p> <p class="ql-block">山庄后门门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大门</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侧水池及汉白玉桥</p> <p class="ql-block">大殿</p> <p class="ql-block">眺望罗汉堂</p> <p class="ql-block">院内墙壁上砖雕</p> <p class="ql-block">碧云寺石牌楼,两侧各有石狮一尊</p> <p class="ql-block">三孔砖牌楼</p> <p class="ql-block">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矗立在碧云寺的最高处,它通高34.7米,塔身坐西朝东,由基座、金刚宝座和塔这三部分组成。最下面是两层四方形的基座,在基座的四周由花岗岩按虎皮式砌成,并在基座四周围以用汉 白玉 雕成的围栏,并铺有阶梯。</p><p class="ql-block"> 在基座上建有金刚宝座塔的座身,座身分为五层,外围均用汉 白玉 砌成。在第一层的正面正中,开有拱券式门洞,在券洞上额嵌有一块横匾,上刻“灯在菩提”四个大字。在券门内墙正中嵌有一块汗白玉 石,上刻金字“孙 中山 先生衣冠冢”。1925年3月12日,孙 中山 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灵柩就停放在碧云寺中,后将孙中山先生的衣帽封葬在金刚宝座塔下的石龛中,供后人瞻仰。在券门两侧开有券式 通道 ,并有石阶梯盘旋而上,可直接登上宝座的台顶。在金刚宝座的第一层须弥座束腰每面均浮雕卷草、飘带造型图案。</p><p class="ql-block"> 在宝座第二层须弥座正面的两侧,采用高浮雕法雕刻着 弥勒 佛像和达摩像,还雕有四大天王像。在塔座上雕刻 弥勒 像和达摩像的这种形式,在别的塔上还没有发现。据民间传说,四大天王手中的宝物象征着“风调雨顺”。剑代表着“风”;琵琶代表着“调”;伞代表着“雨”;龙代表着“顺”。这四个字又代表着年景,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必然是五谷丰登。这四位天王,被中国 古代百姓赋予了美好的精神寄托。在第二层须弥座束腰的南、西、北三面,每面用短柱隔成若干个龛,并在龛中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方法,浮雕有双手捧钵的药师坐像,三面共雕刻佛像34尊。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碧云寺内, 便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金刚宝座塔。此塔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span></p> <p class="ql-block"> 香雾窟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为清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因位居半山,此处绿荫掩映、清静优雅、草木芬芳,故乾隆皇帝命名“香雾窟”,亦称“静室”。现因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开阔,故俗称“平台”。原建筑以垣坊、城关封闭为苑,内建游廊、殿宇、楼亭,结构精巧别致,是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残垣断壁。2001年7月将原基廓清,复建了“香圃”牌楼。2002年在原基址上复建,至2003年7月竣工。此处距香炉峰顶高差240米,台阶600余级,是登山途中休息、健身、观赏风景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香雾窟大门</p> <p class="ql-block">香雾窟正殿</p> <p class="ql-block">院内窗墙</p> <p class="ql-block">院内走廊</p> <p class="ql-block">居正殿看大门及院落</p> <p class="ql-block">正殿匾额</p> <p class="ql-block">外看门楼</p> <p class="ql-block">内看大门</p> <p class="ql-block">门前看院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位于香山公园见心斋以南,地处半山,坐西向东,原为清室皇家之鹿园。 此庙之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皆为嘉勉班禅远道前来祝寿之故。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昭庙“ ,藏文音译为‘觉卧拉康’,‘觉卧’汉意为‘尊者’,此处指释迦牟尼佛而言。昭庙之‘昭’或宗镜大昭之‘昭’,均为藏语‘觉卧’一词之音转。‘拉康’汉意为‘神殿’。‘觉卧拉康’总意为‘尊者神殿’。汉文‘昭庙’一词即此意。</span></p> <p class="ql-block">昭庙</p> <h3>昭庙前石桥</h3> <h3>高台之上牌楼</h3> <p class="ql-block">牌楼下看大门</p> <h3>昭庙主楼</h3> <h3>昭庙正门</h3> <h3>昭庙前牌楼及旗杆</h3> <h3>昭庙外墙窗户</h3> <h3>昭庙侧门</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北京香山公园召庙之南,有一座与召庙一起修建的琉璃宝塔。昭庙为藏式佛教建筑,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接待西藏班禅来京,仿西藏札布伦布喇嘛庙建造的。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琉璃牌坊、白台、红台、石碑和琉璃塔。塔位于召庙的后山上,为八面七层,高40米左右。塔下为一石砌方台,上建八角形基座。基座四周绕以白玉栏杆,内建木构附阶,有廊柱环绕。附阶中部建塔座,顶部附以八角形屋面,宽大舒展,亭亭如盖。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成为低矮的须弥座,周边又绕以白玉栏杆。须弥座正中,耸立着七层琉璃宝塔塔身。塔身内为实体,外仿木构。每层均用黄、绿、紫、蓝各色琉璃构件砌成柱子、拱门、斗拱、额枋和檐椽、瓦陇。每层八角檐下都系有铜铃。塔刹则以巨大的琉璃宝珠作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