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随州文化公园,在功能布局上,分为东、中、西三区:东区为运动健身区,突出运动主题,分为生态休闲、水上运动、体育健身等功能区。中区是文化园的文化核心区,注重凸显随州地域文化主题,围绕一轴一环,采取景观雕塑、主体建筑、文化小品、浮雕、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随州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将文化公园打造成随州文化走廊、景观长廊,主要布局的文化元素有:农耕文化坛、季梁主雕塑、盛世同庆、舜井亭、隋文化浮雕等,其中农耕文化坛,建在公园的至高点,是公园标志性文化景观。西区为生态景观区,主要有百花园、鸟语林、民粹园等,同时布局各类文化场景雕塑,主要有大型历史画卷、曾随之谜青铜雕塑等文化小品。整个文化景观设计以随州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民俗民艺为三条文化展示主线,注重挖掘随州厚重的地域文化,文化蕴涵丰富。整个园区既是一个生态景观园,又是随州文化的一个索引,也是文化旅游品牌的一大亮点。</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牦,牦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季梁对随楚关系格局影响重大,辅佐随侯期间,提出“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曾侯乙,姓姬,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现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史籍并无其人记载。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小诸侯国曾国的国君。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