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我们即将迈入七十岁时,迎来了下乡五十周年。</h3><h3>二零一九年八月,夏日炎炎,在这热情似火的夏季,我们一行16人重返第二故乡,踏上了赤城这片土地。</h3> <p>五十年再回首!来到我们曾经上山下乡的兴仁堡故地重游,看看曾经奉献青春、挥洒过汗水的热土,感受着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寻找当年的记忆和青春的足迹。</p> <h3>五十年啦!当年的知青住房还在那里静静地等待我们主人归来。</h3><h3>昔日的知青老屋旧貌换新颜,看!房顶的杂草没有了,整齐的瓦片修整一新,门窗换成了塑钢的……,仿佛是新盖的房子,但从房屋的框架还依稀看到几十年前的模样。</h3> <h3>见到了阔别五十年的乡亲们,望着一张张既陌生又熟悉的笑脸,依然那么亲切!一个个和我们打着招呼,虽然相互间的名字一时想不起,但见了面都非常亲热和激动。那些似乎已经忘却的往事,在此时此刻,一幕幕,竟然如此清晰地重映在我们的眼帘,仿佛就在昨天。</h3> <h3>离开兴仁堡,和乡亲们合个影吧!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h3> <p>来到曾经植树造林的西沟,当年我们栽种的小树苗,如今都长成了苍天大树!</p> <h3>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h3> <h3>赤城温泉又名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中,四周峰峦青翠,绿树苍郁,泉水淙淙,庙宇隐然,是省级旅游度假村。</h3> <h3>草原天路,位于张北和崇礼的交界处,全长132公里 ,犹如一条蛟龙盘踞于群山峻岭之巅,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绵延百余公里。蓝天与之相接,白云与之呼应,行走在天路之上,就像是漫步在云端,故而得名“天路”,号称“中国的66号公路”。</h3> <h3>冰山梁位于赤城与沽源两县交界处,海拔2200多米,是名副其实的垻上第一峰。景区周围山高水长,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密,高山草甸、高山密林星罗棋布。夏日山顶积雪不化,故名“冰山梁”。</h3><h3>冰山梁怪石很多,蟾蜍岩、龟望海、玉女赏月、狮子滚绣球、母鸡下蛋等等数不胜数,由冰蚀、风蚀相互作用产生的石海奇观,千奇百怪,形态各异……</h3><h3>不得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p class="ql-block">看!两个小帅哥登上冰山梁顶峰,眺望远方。</p> <p>独石口位于赤城县北部,距县城45公里。有“朔方天险”、“上谷咽喉”之称,因城南有一特大孤石,城北是长城隘口,故合称独石口。</p> <h3>云州水库,位于赤城县城以北20公里的舍身崖山峡处,系潮白河主要支流白河上游的一座大二型水库,总库容1.02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170平方千米,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h3><h3>水库于1958年开工,1961年停建,1969年复建。当年知青也参加了水库建设,曾经在这里战天斗地,挥洒汗水。面对这熟悉的魂牵梦绕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大家感慨万千,记得当年刘兴华还被评为水库建设标兵。</h3><h3><br></h3> <h3>李师傅是王奇在赤城林业局工作的同事,好朋友,好邻居。此次赤城行,李师傅一路陪同,既是司机又是导游,短短的几天得到了李师傅夫妇太多的关照,让我们感受到赤城人的一片赤诚心。</h3> <h3><br></h3><h3>金阁山位于赤城县城北11公里处,因山中有道观,又称“观山”。这里峰峦秀丽,林木苍郁。</h3><h3><br></h3> <p class="ql-block">相濡以沫的伴侣</p> <h3>闪电湖,滦河上游最大的湖,因入湖前的河流为闪电河而得名。</h3><h3>在高处俯视,湖的形状也极像一道闪电。湖边万顷草滩,风景如画,置身于草青云淡、繁花遍野的茫茫碧野中,似有天穹压落、云欲擦肩之感。领略别具一格的草原风味,忘却都市的嘈杂和压力。</h3> <h3>赤城滴水崖朝阳观</h3><h3>朝阳观石窟建在赤城县后城镇后城村巍峨壮观的有“幽燕第一峰”之称的滴水崖上,通体是一整块高600米的摩天巨石,丹崖碧顶,峭如刀削。石壁上悬有15个石窟,有大雄宝殿、水母宫、三皇殿、千佛殿……</h3> <h3>临行前一天,赤城县人大的刘主任在“红四川饭店”举行送行晚宴,盛情款待王奇的知青战友、同学们。</h3> <p>我们来到王奇赤城的家中,夫妇俩忙前忙后,热情招待我们,尤其是黄米面炸糕至今回味无穷。临行前还给我们包了三鲜馅饺子,祝福我们一路顺风!</p><p>临行前隋长江送来了香甜的热玉米,惠兰煮了热乎的茶鸡蛋,带给我们路上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同学情,知青情!</p><p>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难以忘怀!</p> <p>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的六天时间转瞬即逝,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知道时光的短暂,挥一挥手,留下一片真情,带走一份关爱!</p><p>芳华五十载,相聚在赤城,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重逢!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的赤城一定更美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