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越疆跃藏 悦行阅美</font></h3> <p><b>第四篇 新藏公路(上)</b></p><p><b><br></b></p><p><b> 新藏公路(219国道)起于新疆叶城县,终至西藏日喀则。是除了川藏线(318)、317、青藏线、滇藏线、丙察察、唐蕃古道之外,进藏的第7条线路。也是自然条件最恶劣、道路最艰险的道路之一。被称为“铺在天上的国道”。<br></b></p> <b> 对进藏者来说,这条路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对身体生理极限的考验,不同于其他的进藏线路,从叶城开始,海拨从不到1000米骤然升至平均4000米以上,超过5000米以上的达坂更是随手可见。完全没有一个逐渐升高让人体适应高反的过程。而且全程2560公里海拨均在4000米以上,踏上这条路,就意味着只能一路向前,这也使得无数进藏者止步于此。因此绝不建议初次进藏者选择这条路。</b> <b> 被为了集齐所有进藏线路的疯狂野人们一路绑架,不得不再次踏上进藏的旅途。纵是对我这种曾经四次进藏的人来说,这条进藏线路也足以让我怀揣一颗惴惴之心。更何况我们的队伍中,还有初次进藏者,还有孩子,这些都增加了我们此次挑战的难度和不确定性。</b> <b> 让我们来看看新藏线上的地名,再听听当地人口中流传的民谣,就知道这条路线的艰险绝不是危言耸听。死人沟得名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是说解放初期国民党一个骑兵师的残余部队,从叶城逃往阿里途中,在甜水海过来的一条山坳里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骑兵师就变成了骑兵连,那个山沟就被叫做了死人沟。</b> <b> 在当地,有三种“you zuo you die”的方式:分别是:死人沟(5140米)里睡个觉、界山达坂(5347米)跳一跳、班公措(4240米)里洗个澡。</b> <b> 作为一支成熟靠谱的专业团队,我们绝不是只凭一腔热血遑逞匹夫之勇的菜鸟组合。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指挥小组已经事先做好了各项应急预案。<br> 1、携带制氧机及医用纯氧供高反严重的队员随时吸氧;<br> 2、准备葡萄糖及抗高反药物以备不时之需;<br> 3、细化每日行车路线,保证每晚可以在海拨相对较低的地方住宿休息;<br> 4、如若队员中有严重高反不能适应此行程者,按计划第三天可以到达昆沙机场,就地乘飞机直接飞回。过了这个机场后前方再无机场可返,也几乎没有低于4000米以下的地方了,只能一路向前直到拉萨。<br><br></b> <b> 以上四项应急预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团队成员的人身安全,做到万无一失。<br> 因为一般来讲,在海拨4000米以上生活3天无太大反应者,基本可以适应高原条件,可以继续跟随队伍前进。<br> 不管怎样,未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将在这条天路之上,接受严寒酷暑高原缺氧风餐露宿的考验。希望我们能以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顽强过硬的军事素质以及无敌的幸运成功通关!<br> 小伙伴们,新藏线上见!</b><br> <p><b> 叶城开始,正式踏上新藏线。平地急拨,越走越高,孩子承受力弱,最先出现了高原反应。对于刚刚开始的高原之旅,住宿计划必须严格执行。今天计划的目的地是到海拨相对较低的三十里营房休息(海拨3650)。因此连夜行车。</b><b>夜色之中,盘山路上,团队的两辆车一前一后孤独而坚定的行走着。</b></p><p><b><br></b></p> <b> 爬过3310米的库地达坂、4950的麻扎达坂、4930的黑卡达坂,终于到达目的地。空气寒冷,更深夜重。队员人困马乏,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高原已经向我们展示出了它严峻的一面。为了保存体力,所有人迅速休整。</b> <i> (三十里营房简陋的住宿地)</i> <b> 第二天,全队人员按时起床,状况尚好。按计划前往下一站。不料没走出多远,便遇到驻藏部队边境军事演习,全线封路,时间待定,长长的车队迤逦数公里,就地等待。</b> <i> (蘑菇屯逃荒小分队)</i> <p><b> 这期间,不断听得远处炮声轰鸣,强悍有如巨无霸一般的装甲车队在我们眼前酷炫驶过。<br> <br></b></p><p><b><br></b></p> <b> 这一等,就等了足足大半天的时间, 直至下午4点才恢复通车。时间已经不够赶到原定的目的地休息。而且这一段路程中全是将近5000米以上的达坂和垭口,根本不具备半路住宿的条件。翻看地图,今晚唯一可能休息的地方只有距离昨晚三十里营房123公里的红柳滩。海拨4230米(其实也不低)。<br> 于是,前住红柳滩,早早安营扎寨休息。这样一来,今天的行军距离实际上只有123公里,等于原地没动。严重耽误了我们的预计行程。<br> 不过,事后证明,这一天的行程延误,其实大大的帮助了我们,让我们在海拨4000米左右有了充分的适应时间,使得我们每个人在后来的行程中都顺利过关。如果没有这一天的时间延误,第二天就全体上到海拨5000米的高度,后果如何还真是难以预料。阴差阳错,天佑流浪汉,成全了我们这支幸运的团队。</b> <b> 高原天气寒冷,为了防止感冒,初进藏的这两天,我们都没有露营,而是选择在路边的旅店住宿,条件虽然简陋到徒有四壁和两张床,但比起帐篷来保暖性还是好了很多。今天的这个住地条件还算不错,前面是饭馆后面是旅店,规模不小房间不少。老板娘人也很好,允许我们借用她的厨房做饭。而且由于因为今天的时间充足,大家状态也都很好,所以众人齐动手,做了丰盛的晚宴。老板娘看到我们一行人等刚刚入藏第二天,在如此海拨完全没有心慌气喘的表现而且还能自已动手丰衣足食顽强如野狗一般的生存能力,也不禁啧啧称奇树起了大姆指真心点赞。看到我们这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的阵仗,估计老板娘和他的小伙伴们都彻底惊呆了。</b> <i>(别看都是素菜,青菜在高原上可是真正奢侈的食物啊)</i> <h3><b> 当然也有过往拉货在这就餐或住店的司机表示出强烈的不解,认为我们是“找烦恼”,翻译过来就是“没事找事”。(可以理解,他们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在这条难过的线路上,和他们一比,我们的确是吃饱了撑的不轻。)</b></h3><h3><b> 吃完饭后,抓紧时间休息,休息好也是防止高反的有效办法之一。</b><br><br></h3> <b> 由于昨天严重拖延了行程,所以今天天还未亮,队伍就已经整装出发。</b> <b> 不料起大早赶了个晚集,出发没多久,一声巨响,前车竟意外爆胎。</b> <p><b> 此时天刚蒙蒙亮,天气格外寒冷。全体妇女儿童到后车避风取暖,男生专业抢修队在岩哥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展开抢修。不得不说,这种专业的保障力量是一般的菜鸟团队很难企及的。同样的情形在我们2015年进藏的时候也发生过,当时是在马上到达米拉山口的时候车辆爆胎,路下面就是悬崖,情况比这次要危险得多。当时也是岩哥领衔的专业队伍迅速将状况搞定。</b></p><p><b> <br></b></p><p><b> </b><br></p> <b> 不由想起大学室友老田挂在嘴上当时却被我们嗤之以鼻的一句名言:“痛苦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更伟大起来。”同理,旅途中任何的经历和遭遇都不是白受的,它会帮助我们从一只菜鸟迅速进化成一只淡定的老鸟。<br> 于是,全队淡定有序而高效的完成了抢修工作。再度踏上征程。</b> <h3><b> 今天的行程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天,是我们入藏升高的第三天,而且几乎全天都将在海拨5000米以上行走,全队人员是否可以继续下面的行程,是否会有高反严重掉队的成员,就看今天大家的身体反应如何了。一般情况下,能平安度过今天,意味着基本通过此行的高反考验;如果真有无法适应的人员,只能启动我们的应急预案,在今天将会经过的昆沙机场即刻返回。<br> 全队人员严阵以待。<br></b></h3><h3><b><br></b></h3><h3><b> 早8:30分,翻越今天第一座海拨5170米的奇台达坂。车辆如同行走在未来雪世界一般,苍茫天地间只见雪岭冰川,巍然伫立,寂静无声,仿若南极。<br></b></h3> <b> 雪山之下,成群的藏羚羊在自由自在的奔跑。乍一见到这高原上的精灵,全队人员都抑制不住激动,对讲机里互相喊话,兴奋的欢呼了起来。藏羚羊是非常敏感的动物,一般见到人群会害怕的极速跑开,这一刻,我们离原始是如此之近。</b> <i>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超萌的藏羚羊)</i> <b> 11:30分,到达藏西秘境天上阿里。一个我曾经以为今生都难以到达的地方。海拨5080米,正式进入西藏界。</b> <p><b> 关于阿里,在之前我的认知里只有几个有限的关键词:党的优秀干部孔繁森、平均海拨4000以上、条件恶劣、生命禁区。如今,我将要亲自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下它的神奇和美丽。</b></p><p><b><br></b></p><p><b> 甫一入境,最具西藏代表性的一面清措便如天上人间一般的出现在我们眼前,虽然入藏本就是个“一措再措”的行程,但每次的初见还是令人心动和惊艳。<br></b></p> <b> 红山湖水,天映翡色,雪山怒云,倒影惊鸿。<br></b><br> <b> 12:30,界山达坂,海拨5347米。</b> <b> 龙牧措,跟随着我们的车程一路迤逦相伴。瞬间温柔了棱角凌厉山石粗犷的盘山之路。</b> <b> 13:03,松西达坂,海拨5248米。</b> <b> 13:32,红土达坂,海拨5380米。</b> <i> (新藏线上最高的达坂,海拨5380米)</i> <b> 每一座达坂或是垭口永远都是大风起兮经幡烈烈。</b> <b> 西部自有大山大川之美,江河日月,天地磅礴。不亲自走上一遭难以真正领会这份震撼心灵的山河岁月之美。<br> 有生之年,遍历山河,人间值得。<br></b> <b> 全天都在5000以上行走,全队成员都有或多或少的高反感觉,但幸运的是团队成员都挺了过来,没有人掉队。或许是天道酬辛,傍晚时分的班公湖给了我们一份毫不吝啬的美景。<br> 海天一色,茫无边际,水质清透见底。烟波浩渺,白鸥盘旋,山湖相衬大气开阔。</b><br> <h3><b> 美景总是让人身心舒畅,心神愉悦。微风晴日,骄阳似火。</b></h3><h3><b> 一番欣赏拍照之后,原地休息,正好翻出前日露营时受潮的帐篷睡袋翻晒晾干(此情此景还真是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如假包换的逃荒团,每次想起这一幕就笑到不行)。不多时便晒得干热暄软。接下来就是湖边的下午茶时间,边享用从新疆一路带来的沙壤西瓜,边欣赏美景,“班公湖边的吃瓜群众”——顶着逃荒团名号的我们此刻有种大大的心虚,虽说逃荒也是要保持腔调的,但这种配置级别委实有点超标。</b></h3><h3><b><br></b></h3> <b> 此时此刻,我与印度只有一湖之隔。班公湖是中国与印度的界河,有三分之二属于中国,其余部分属于印度,它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属于中国的这部分是淡水湖,鱼类丰富,而属于印度的那部分却是咸水湖,鲜有物种生存。如此的一湖两制,也真是让人拍案称奇了。</b> <b> 20:40,拉梅拉达坂,海拨5191米。</b> <b> 顺利按计划到达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今晚的住宿地。海拨仍有4200米。但已经是今天能到达的最低地点。噶尔县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的行署所在地,条件相对较好。<br> 来顿家乡味道的东北饺子,以示庆祝。吃饱喝足,抓紧时间休息,通过了最艰难的一天,意味着全队人员基本通过了高反的考验。但愿前方等待我们的,将会只剩坦途和美景。</b><br> <b> 在此,还想结合我的几次进藏经历,普及下关于高反的常识及应对经验,供对西藏无限向往又对进藏心存畏惧的后来者借鉴:<br> 1、首先,有几项硬指标,你必须满足,没有高血压,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器质性的心脏病,轻微的心律不齐啥的不影响)。如果满足这两项硬件要求,原则上都是可以进藏的。<br> 2、高反对于每个个体来讲,反应程度不一,表现形式各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因为每个时段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每次的反应也不一样,比如我第一次进藏的反应是失眠,第二次是头疼,第三次基本没有反应。但每次都觉得冷,这一点没变过。<br> 3、一定一定注意千万不要感冒。因为在高原地区感冒极容易引起脑水肿或肺水肿,会危及生命,非常危险。而由于每次进藏都要经过许多高海拨的垭口,垭口的温度较低风又特别大,极容易伤风,下去拍照时一定充分做好保暖措施。如果觉得有感冒征兆一定第一时间吃药顶过去。<br> 4、高反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初入高原时一定要尽量缓慢行动,不要跑跳,不要饮酒,不要吃得过饱,饮食清淡,多喝热水,在通过海拨高的地方时尽量不要睡觉。放松心情。不要激动。<br> 5、高反都会引起身体不适,在身体承受范围之内的,不要害怕。可以通过少量药物或吸氧缓解。建议备好葡萄糖、止疼药或是高原安等。随着适应高原海拨,高反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