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打垒的前世今生 (五)

小眼睛

<h3>干打垒的前世今生---21</h3><h3>与208(思梅说应该叫207)山头隔着一条马路的对面山头,是双龙东路57号、厂9栋。</h3><h3>2011.02.03.春节期间,你看聪大哥拍他大伯的旧居多么卖力气。只是他小时候来这里耍,应该没有印象了吧!附近的菜地农田是太平大队所在地。</h3><h3>今天8月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怀念一下!</h3> <h3>彭小华:用图片展示曾经,现在看来,也是一份收获,为你点赞[强]</h3><h3>你的片片,点滴间,透着温馨[强]照片中虽然没有现在这种环境优美、漂亮,但朴实中,往日邻里间的随和、和睦,真的很难再有,一层楼6~8家人,开门就天南地北聊天,至少老年痴呆比现在少[偷笑][偷笑][偷笑]</h3><h3>张玉华:过去我们水池和灶台也是在走廊里,一家炒菜,家家香。</h3><h3>谢谢你!让我们再次想起过去那些甜蜜幸福的日子 。</h3><h3>真的可以吃邻居家的饭耶!每当他们钓鱼回来,我们就有鱼吃[调皮]有一回他们钓鱼回来晚了,我们都睡了,他们可劲的敲门,让我们起来吃鱼!</h3><h3>马玉明:这些老房子看起来都差不多,我也分不清楚地理位置,但是很亲切,我熟悉那些房屋中曾经住过的人们,用勤劳,朴实、善良来形容他们再准确不过了!看着照片,我似乎都能闻到那里的味道:草香加粪香与机油加铁锈香的混合气体!真的很亲切!谢谢🙏</h3><h3>我在想看图识味的感觉为什么这样强烈,原来这些老房子与我们知青点住宅的外貌太相似了!</h3><h3><br></h3> <h3>干打垒的前世今生---22</h3><h3>大桥桥头,双龙东路64号厂4栋,付耀民住过的地方,姚剑应该也住这里吧。2011年春节,看见这些孩子玩鞭炮,就想起儿时去双路买鞭炮就要从这里经过。这些孩子现在应该读大学了吧,假如他们看见自己,会如何?</h3><h3>从片三左边下去是大桥下的一条小河沟,那可是我们当小毛孩儿们时候的游泳场。说是游泳,其实就会几下狗刨,你不刨,他就沉的那种。不知是谁捡到一颗手榴弹,武斗期间土火那种。胆大如牛的我,居然敢将它甩出去,而它竟然爆炸了。无知者无畏啊!幸好它是土火、幸好它受了潮。不是去年聚会付耀民又提起这事,毛草前几天又说起,我已忘得一干二净。</h3><h3>片九初中的同班,毛草喝麻了,老高来顶位。</h3> <h3>齐建军:工农大桥,一座全是人工修成的厂区枢纽,桥东头那片干打垒,引起我对少年时期的许多回忆。[强]</h3><h3><br></h3> <p class="ql-block">干打垒的前世今生---23</p><p class="ql-block">大桥(齐建军说叫工农大桥)马路边一栋的后面,还有两栋青砖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依然赫然在目;毛主席语录作为门边对联,你还有记忆么。抱着孙子的川汽人,今安在?谢谢你让我拍下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本组拍于:2011.春节。</p> <h3>童子:董老师的干打垒系列一如既往的厚重。。。</h3><h3>一直在关注董老师的创作。只是您这手法,这执着,童子跟不上节奏。</h3><h3><br></h3> <p class="ql-block">干打垒的前世今生---24</p><p class="ql-block">历史可以一笔勾销!不像你还要搭好脚手架、爬墙上瓦去慢慢弄。翻开二十四史就会看到历史从来就是胜利者书写的,手下败将早已失去了话语权。远的不说,近看偏安一隅的老蒋,除了天天写日记外,还能写什么呢。哈哈,又扯远了------</p><p class="ql-block">话说螳螂扑蝉,而且是双双联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得到的是不同的画面。侧重点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搭谷子回来的太平六对老农:明年不想种了,累不下来了。免除农民一切苛捐杂税的朝代有过么?甚至种地还要给予奖励。</p><p class="ql-block">住上翻新干打垒的祖孙俩,笑逐颜开。虽然还没通气,但吃饭不是问题。</p><p class="ql-block">大桥,拍于2018年1月和8月、2019年7月。</p> <p class="ql-block">干打垒的前世今生---25</p><p class="ql-block">世界如何变化是世界的事,我们只需客观地把它记录下来就好。</p><p class="ql-block">大桥边的这栋房子一楼原来有一家油辣铺小商店,左边下去是因地势而修的一间负一楼,有个豆腐坊,经常去买“灰末”,凭票供应哦。</p><p class="ql-block">拍于:11年、18年、19年。</p> <p class="ql-block">毛草:那个年代买豆腐都要排队!一天只做十来厢。因此,大家都用装豆腐的盆盆碗碗去占轮子,从无擦队,很讲秩序。用现在的话讲,叫文明![强][强][强]</p><p class="ql-block">高任:在我的记忆里为了买豆腐是半夜三点左右就从水塔走到大桥![大哭][难过]</p><p class="ql-block">齐建军:酱油厂、豆腐房、小商店、理发店,70年代-80年代的生活地方。</p> <p class="ql-block">干打垒的前世今生---26</p><p class="ql-block">青年村,铸钢旁边。往里走500米是太平知青点,再往前走有一条乡村马路可以去长河蹁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的白娃(宋延波),那架势有点阵仗吧。?</p><p class="ql-block">吓麻雀的稻草人也鸟枪换炮🐤 了,与时俱进要体现在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至此,干打垒系列告一段落。各位看官视觉疲劳了,我也累了。小一个月时间里,发了228张片子,那只是11年来所拍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就此打住吧!</p><p class="ql-block">别个说你一个汽配厂的去把川汽厂拍转了,那汽配厂呢?好,下一个系列整理汽配厂的那些人和事。</p><p class="ql-block">谢谢一直以来关注、支持、点评的朋友们!谢谢转发帖子的朋友们!川汽情结是几代人的结晶,我只是挂一漏万。再谢啦!!</p> <h3>躲躲:完美!</h3><h3>刘熙:看了干打垒的26组前世今生的照片和介绍,好像看了一部小型连续纪录片,最重要是这个记录片带领我进入了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也激起我许多的感慨!特别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地守在艰苦环境中还那么乐观、满足的老一辈的叔叔阿姨,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为他们点赞!希望我们这一辈人,不要忘记那个值得留恋怀[强]念的地方!我们曾是川汽人!我骄傲!玫瑰献给你们和我们。</h3><h3>张玉华:你后来虽然在汽配厂上班,但根却在川汽!川汽的情结会伴随你一生!</h3><h3>齐建军:辛苦了![咖啡]</h3><h3>潘小钟:你的作品让我回到那条熟悉的路,应该叫双龙东路,我们每天上下班走两个来回的路,坡顶谷底呈波浪状的路。假如有人尝试考古,剖开一个横截面,会发现:第一层,现在的路面;第二层,大修后的水泥路面;第三层,鹅卵石比例较大的水泥路面;第四层,泥石路面。泥石路面让进出山的职工、家属尝尽晴天一头灰,雨天一身泥的苦头,但随着72年新工连进厂,他们用铁锨、箩筐和肩膀,打成了水泥路,告别了泥石路。请记住新工一连的三位师傅:唐万和、徐金土、赵明泽;也别忘了那一伙当过农民的厂子弟:戴琳、万金铃、羊钰、刘丽晴;那一伙重庆知青:陈洪、廖素芳、刘金满、汤龙秀、万明光;还有大足知青蒋盛华、向前进等等等等。</h3><h3>戴强: 有人把新闻照片称之为:凝固历史的摄影。&nbsp;&nbsp;&nbsp;&nbsp;&nbsp; 你用8-10 年的时间记录了干打垒的兴衰,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悲欢离合的年代……。潘哥一段修路短文很是精彩、感人!,好像是昨天发生的故事。因为,修路的人群有自己的亲人和朋友...。<br></h3><h3>储正:摄影,是一种带着思想的凝视和定格。卫星兄已经到达了一个境界,能抓住本质,抓住人心,从而用作品引起共鸣。</h3><h3>程家骅:干打垒则全部是民工干的。由基建处负责设计、技术,施工由民工队。当时为了省钱,楼层高度只有2.4米左右,个子稍高一点进屋就感到很压抑,好像老抬不起头似的。后来大家就怪设计干打垒的付义桥工程师,因为他个子矮小吧。</h3><h3>黄锦生:卫星你好,太谦虚了,你关于川汽厂干打垒的文章,照片的发表,让许许多多当年的当事人心灵震撼,真的做了一件大事,功得无量,我们这一代人还知道一些,下一代人就不知道了,这是一份很好的资料我个人从内心感谢您们,还有戴强等人,当时看到戴强发来的文章,照片我也很快转发给当年在川汽厂呆过的人,反应很强烈,大家彼此谈了很多,你摄影时间段很长,工作量大,令人敬佩,好兄弟!</h3><h3><h3><br></h3><h3>王文彦:卫星,你发的照片我非常喜欢,都保留了。你摄影功力真不错,从画面构图、用光都很精致;选材独具慧眼,有历史的厚重感。特别是干大垒......专辑爱不释手,看着它就又回到那激情飞扬的岁月!我都保存下来了。卫星很勤奋,一路拍下来很辛苦,把他对川汽、对川汽人深沉的爱都献给了我们,张张都是心灵与时空的对撞、呼应......</h3><h3>我同卫星的哥哥兴建都是从运输科修车,一个保养沟出来的师兄、好朋友。请代问哥哥好!</h3></h3> <p class="ql-block">亮个相吧,郭川、道长、我。</p><p class="ql-block">川汽厂主席台山坡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