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罗马,意大利首都,已有2500余年历史,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被昵称为“永恒之城”。1980年,罗马的历史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梵蒂冈,世界最小的国家,拥有十多亿信徒,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1984年,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h3> 2018年7月4日,跟团游览罗马和梵蒂冈,虽骄阳似火,行程匆匆,然游兴盎然。时过境迁,撷取拍摄的部分照片,网上搜录相关介绍文字,制成美篇,静下来慢慢回味旅游中的点点滴滴。</h3> <h3>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82年的椭圆形罗马斗兽场,长188米,宽156米,围墙高57米,可容纳近9万观众,距今已近2000年,是罗马古迹中最卓越、最著名的代表,是当今世界八大名胜之一。</h3> <h3> 罗马斗兽场作为罗马永恒的象征,是古罗马帝国专门为皇室贵族,包括普通民众,提供观看野兽与奴隶战斗的地方。</h3> <h3> 斗兽场围墙共分四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塔司干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科林斯壁柱式。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现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h3> <h3> 不同角度拍摄罗马斗兽场。</h3> <h3>:</h3> <h3> 因时间关系,未能排队购票进入斗兽场内游览参观。</h3> <h3> 罗马城内一游人。</h3> <h3> 斗兽场前留个影。</h3> <h3> 夏日欧洲休假高峰,人满为患罗马景点,走马观花跟团旅游,照片美篇留作纪念。</h3> <h3> 君士坦丁凯旋门。这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罗马最著名的凯旋门,是为纪念君士坦丁一世于312年10月28日的米里维桥战役大获全胜而建立。凯旋门高21米,面宽25.7米,进深7.4米。这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上面保存了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h3> <h3> 君士坦丁凯旋门3个拱门,中央的拱门高11.5米,宽6.5米;两侧的拱门高7.4米,宽3.4米。拱门上方由砖块砌成,表面雕刻图案。</h3> <h3> </h3> <h3> 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蓝本。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来到罗马,见到君士坦丁凯旋门,大为赞赏,以此为蓝本,打造法国巴黎凯旋门。</h3> <h3> 君士坦丁凯旋门与相邻的古罗马斗兽场,终年游人如织,来自全世界的游客纷沓而至,永远是游人最青睐的旅游景点。</h3> <h3> 古罗马废墟。位于斗兽场旁的古罗马废墟,是昔日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是现存世界面积最大的古城废墟。当年建有无数的宫殿和建筑群,现只剩下颓垣败瓦,一片荒凉。这一精美建筑,是否遗址,什么年代建造,不得而知。</h3> <h3> 古罗马废墟进口处,导游未安排入内游览。</h3> <h3> 古罗马废墟一隅,当时城市的雄伟壮观可见一斑。</h3> <h3> 马塞勒斯大剧院。建造于公元前13年,比罗马斗兽场开始建造时间还早的大剧院,圆形外观与斗兽场有几分相似,建筑周围有神殿和其他遗址。该剧院可容纳2万人,但在公元4世纪被废置遗弃。经过波折,直到17世纪,奥尔西尼家族将它选作家族的住所,又开始重现辉煌。这座在古代高端剧院遗址第二个拱形排上方建造的宫殿,现在叫奥尔西尼宫。这是在大巴前往威尼斯广场途中,拍摄的外观照片。</h3> <h3> 威尼斯广场。古城中心的威尼斯广场,呈长方形,长130米,宽75米,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广场左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威尼斯宫,右边是与威尼斯宫式样相仿的威尼斯保险公司建筑。</h3> <h3> 威尼斯宫。位于广场左侧,兴建于1455年,是罗马最早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因作为威尼斯共和国使馆得名。十九世纪,这座建筑曾是奥匈帝国驻梵蒂冈使馆。1917年,意大利获得这座建筑的所有权。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上台后,办公室设在这里,曾经在二楼的小阳台,向聚集在威尼斯广场的人群发表了著名的“阳台演说”。威尼斯宫现为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h3> <h3> 祖国祭坛。巍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意大利独立和统一的象征,洁白肃穆,位于威尼斯广场南面、卡皮托利诺山上。为纪念意大利开国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始建于1885年,1911年落成,也是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祖国祭坛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国王雕像、无名烈士纪念碑和雄伟的回廊。</h3> <h3> 祖国祭坛耗时25年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巍峨雄壮,祭坛上方刻有“祖国统一、人民自由”巨大的拉丁文字,中央石基高台上,是高与宽均12米的埃曼纽尔二世骑马铜像。祭台顶部的露台两侧,分别安置驾驭四马双轮战车的女神维多利亚青铜雕像,象征意大利的统一和自由。</h3> <h3> 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骑马铜像后面,长72米、16根高15米的科林斯石柱,围成半圆型造型的回廊,是祖国祭坛的经典。回廊壁上刻有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浮雕。</h3> <h3> 无名烈士纪念碑。1921年为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在祭坛胜利女神雅典娜雕像下,增建了无名烈士纪念碑。</h3> <h3> 无名烈士纪念碑正面两侧,各有一纪念柱,顶部是手持棕榈树和蛇的胜利女神雕像。碑前二个巨型石柱上,安放的锅状火炬日夜燃烧,两旁有两名穿着军服持枪士兵守护。</h3> <h3> 表现意大利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和欢庆胜利场面的浮雕。这是胜利女神雅典娜左侧浮雕,表现的是“工作第一”的群众。</h3> <h3> 这是胜利女神雅典娜右侧浮雕,表现的是“爱国至上”的人民。</h3> <h3> 祖国祭坛的石雕。</h3> <h3> 祖国祭坛这一近代建筑,外形酷似打印机,罗马人喻为“打印机”建筑;祭坛层层向上收缩,下圆上方,又被人称为“结婚蛋糕”。庄严的祭坛,如此别称,实不严肃。</h3><h3> 在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祖国祭坛留个影,更加深刻认识独立和统一的重要。</h3> <h3> 圣母圣名堂。位于图拉真广场,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矗立在图拉真记功柱前。1683年,在维也纳战役中,奥地利-波兰军队战胜土耳其人,为庆祝胜利,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开始了圣母玛利亚节,随后不久成立了圣玛利亚名字的圣会。1741年,建造圣母圣名堂。与圣母圣名堂有相似圆顶的建筑,是圣玛丽亚•洛雷托教堂,距圣母圣名堂仅几十步距离。</h3><h3> 图拉真纪功柱。为纪念图拉真胜利征服达契亚,由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下令建造。图拉真柱于公元113年落成,属于多立克柱式,以柱身精美浮雕而闻名。图拉真柱净高29.55米,包括基座总高38.2米。柱身由20个直径4米、重达40吨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垒成,外表由总长度190米的浮雕绕柱23周;柱体之内,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图拉真柱柱顶雕塑几经变迁,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柱顶立圣彼得雕像。</h3> <h3> 罗马城中古迹、名胜众多,祖国祭坛前代表“劳动的胜利”青铜塑像以及广场右侧圣玛丽亚•洛雷托教堂、圣母圣名堂和图拉真纪功柱等,遗憾不是自由行,未能仔细欣赏。</h3> <h3> 罗马街头的杂耍艺人。</h3> <h3> 罗马许愿池。许愿池原名特雷维喷泉,别名少女喷泉,建于1762年,高25.6米,宽19.5米,罗马最著名的喷泉,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许愿池背景是一座海神宫,站在海贝中间的海神尼普勒位于喷泉中心,海神脚下有两匹竣马,被两旁两个人身鱼尾的水神牵引,左边一个毫不驯服,象征汹涌的河流;右边一个温顺随和,象征平静的河流,分别朝两个方向拉着后面如同凯旋门的背景;海神的左右还各有一个女神;在背景墙的顶部,站着四个各持不同神器、分别象征四季的女神。</h3><h3> </h3> <h3> 16世纪,由教皇克里门七世命沙尔威设计建造罗马许愿池,耗时三十年,于1762年完工,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杰作,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喷泉。</h3> <h3> 许愿池喷泉建筑左右完全对称,泉水由各雕像和海礁石之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汇集于一处。</h3> <h3> 许愿池水质清澈,喷泉汇集的水流潺潺流入池中,最美丽喷泉的称号名不虚传。</h3> <h3> 许愿池游人摩肩接踵,旅游旺季要在此清静留影实属奢望。争先恐后的游客许心愿、投硬币,场面震撼,据说每年投币100万欧元,真是匪夷所思。</h3> <h3> </h3> <h3> 许愿池旁未知名的小教堂。</h3> <h3> 小教堂内景。进入教堂,宁静肃穆,比之许愿池前的嘈杂喧嚣,宛如二个世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h3> <h3> 蒙特齐特利欧广场古埃及方尖碑。方尖碑高21.79米,奥古斯都时期被运至罗马,1792年被坚立在蒙特齐特利欧宫(现在的意大利众议院)前的蒙特齐特利欧广场上。</h3> <h3>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人,但却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h3> <h3> 圣彼得广场。广场长340米,宽240米,由88根方柱和288根圆柱,组成半椭圆形环绕柱廊,柱端屹立140尊圣人雕像。该广场是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历时11年建成,可容纳50万人。</h3> <h3> 圣彼得广场,贝尔尼尼最伟大的杰作,气势恢宏,精美壮观,令人震撼,不愧为建筑艺术的瑰宝。</h3> <h3> 古埃及方尖碑。圣彼得广场中央1586年耸立的方尖碑,高25.5米,顶端立着十字架,座立在16米高的三层底座上,底座上卧着四只铜狮。这座罗马最著名的古埃及方尖碑,是古埃及方尖碑中唯一没有象形文字的,被称为“无字方尖碑”。公元前13世纪(约3200年前),犹太教、基督教的先知摩西(著有“摩西十戒”)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埃及时,在埃及见过这座方尖碑。这一历史,令人称奇。方尖碑两侧各有一个喷泉,由17世纪巴洛克建筑大师马德诺设计。</h3> <h3> 圣彼得大教堂。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为纪念耶稣升天后,以继承人身份继续传道的圣彼得而得名。米开朗基罗参与了教堂的设计。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会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外观的大圆顶,是教堂的标志。</h3> <h3>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的圣彼得雕像,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持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雕像雕琢得细腻逼真。</h3> <h3> 圣彼得大教堂,建立在圣彼得坟墓上的宗教圣殿,富丽堂皇、精美绝伦,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家都为之贡献了自己的作品,如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教堂圣殿无愧为世界性的艺术宝库和人类不朽的艺术殿堂。</h3> <h3> 圣彼得大教堂,辉煌、精美、庄严、神圣,能容纳6万人。教堂的建筑壮丽非凡,绘画故事生动,塑像栩栩如生,浮雕精美细致,彩色大理石地面光彩照人。</h3> <h3> 圣彼得大教堂黄金屋顶。十四世纪初,教皇开始向罗马人发放赎罪券,不管犯了什么罪,只要向教皇购买赎罪券,就可以获得赦免。这样教廷积累了大量黄金金币。500年前圣彼得大教堂扩建时,就用金币打造黄金屋顶,创造了一个奇迹。</h3> <h3> 《圣殇》,又称《圣母怜子》,米开朗基罗24岁时制作的大理石雕像,高174厘米,宽195厘米。这件被誉为最著名的宗教雕像,既是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也是其一生唯一一件有署名的作品,是圣彼得大教堂三件镇园之宝之一。这尊雕像将圣母和圣子两个人物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目光中流转淡淡的悲悯、面容和蔼宁静的圣母,怀抱躯体瘫然无力的耶稣,让人深刻感受到耶稣死亡的祥静和圣母无尽的悲哀。</h3> <h3> 《圣殇》祭台。米开朗基罗的这尊不朽的大理石雕像,1972年竟然被一匈牙利精神病人击伤圣母像的面容和左臂,致使专家们花了三年时间才将它修复。这尊雕像现已置于防弹玻璃罩内。</h3> <h3> 圣彼得大教堂穹窿大圆顶。大圆顶位于教堂大厅中央,高达137.8米,直径42米,顶上绘有精美图案,是米开朗基罗72岁时设计的建筑杰作,被认为是世界最美丽的穹顶。这个穹窿大圆顶直至他去世后26年,才由其他建筑家继续完成。</h3> <h3> 青铜华盖和教皇的祭坛。亭台式青铜华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家、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贝尔尼尼1624年—1633年设计和建造。青铜华盖高30米,总重370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雕刻作品。 青铜华盖覆盖教皇的祭坛,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h3><h3> 透过中央穹顶玻璃,进入教堂大殿的阳光,这是设计大师追求的上帝之光效果。</h3> <h3> 青铜华盖。乌尔班八世于1624年委托贝尔尼尼制作。支撑顶棚的4根螺旋形铜柱,高20米,每根分为三节:下节由绛色、形似麦芽糖 、螺旋形线条雕刻而成;中节和上节全部由橄榄叶装饰,无数小蜜蜂穿插点缀在枝叶间。铜柱造型精美,顶棚雕琢精细,铜柱和顶棚组成的青铜华盖是圣彼得大教堂三件镇园之宝之一。教皇祭坛正下方,是圣彼得的陵寝。</h3> <h3> 青铜华盖顶部正中的白鸽,象征天主圣神在指导教皇。</h3> <h3> 圣彼得宝座。这一件镀金青铜雕刻,是贝尔尼尼在1647年至1653年完成的另一件惊世之作。它是由一把宽大的镀铜木椅和一个金光四射的巨大青铜雕塑群组成。宝座上方是由许多小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这个“太阳”是整个青铜群雕的中心,是用意大利雪花石磨成透明状,制作成玻璃般的彩色圆形大窗。圆形彩色大窗上镶嵌了翼展达1.5米之长、象征圣灵的鸽子。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的三重冠。这个金光四射的大型青铜雕塑群,也是圣彼得大教堂镇园三宝之一。</h3> <h3> 圣彼得大教堂小穹顶,由维尼奥拉(1507—1575)设计。</h3> <h3> 穹顶的壁画十分精美。</h3> <h3> 圣彼得彩色画像,马赛克镶嵌制作,形象逼真细腻。圣彼得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是耶稣的大弟子。</h3> <h3> 圣彼得铜像。正襟危坐的圣彼得,举起右手表示“祝福”,左手握着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信徒经过此处,常默祷片刻,然后亲吻一下铜像的右足,以求好运。这是13世纪佛罗伦萨雕刻大师阿诺尔福•坎比奥的作品。</h3> <h3> 在支撑教堂穹顶的四大立柱下,各有一个壁龛,分别安置四座10米高的雕像,雕像分别对应四位圣人的标志性器物。</h3><h3> 第一座,圣安德鲁雕像壁龛。安德鲁是圣彼得之弟,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他在赴希腊传教时被捕,自认不够资格仿效耶稣和彼得,故要求用X形十字架殉教。雕像于1635年制作,对应圣安德鲁的标志性器物——X形十字架。</h3> <h3> 第二座,圣维罗妮卡像壁龛。这是莫奇(1580—1654)1646年的作品《圣维罗妮卡》雕像,雕像表现的是维罗尼卡举着带有耶稣脸部影像的布奔走。耶稣背负十字架赴难时,维罗妮卡曾让耶稣用她的纱巾擦汗,结果耶稣的圣容印在纱巾上。这件雕像是圣彼得大教堂内三件具有传奇色彩的雕像之一,对应圣维罗妮卡的标志性器物——圣容面纱。</h3> <h3> 第三座,圣海伦娜像壁龛。圣海伦娜是西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王朝的开创者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妻子,著名的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雕像由鲍尔济(1605—1656)于1629年—1639年创作,表现的是海伦娜皇后于公元4世纪初到耶路撒冷朝圣时,历尽艰辛,找到耶稣受难十字架的残片,带回罗马城,献给教廷的故事。这部分十字架残片是基督教六大圣物之一。这件雕像是圣彼得大教堂内三件具有传奇色彩的雕像之一,对应圣海伦娜的标志性器物——耶稣受难十字架。</h3> <h3> 第四座,圣朗吉诺像壁龛。这是贝尔尼尼1639年设计制作的《圣郎吉诺》雕像。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朗吉诺是罗马总督派去的行刑兵,耶稣死后正是他把手中的长矛刺入耶稣胸膛来验证他是否已死。耶稣的血顺着长矛流下,溅入朗吉诺的眼睛,治好了他的眼病,他顿悟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后来他成为圣徒。这支长矛被称作“朗吉诺之枪”,是基督教六大圣物之一。这件雕像是圣彼得大教堂内三件具有传奇色彩的雕像之一,对应圣朗吉诺的标志性器物——圣矛。</h3> <h3> 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大部分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画作,这些画全部用手指甲般大小的马赛克镶嵌而成,经抛光处理后基本看不出马赛克之间的拼接缝隙,逼真原画,几可乱真。</h3><h3> 洗礼祭坛。祭坛原画由马拉塔1698年创作,画中被天使围绕着的施洗约翰,正在约旦河边为耶稣做洗礼,坐着观看的是圣母。1722年,瑞士的意大利建筑师复制制作成马赛克镶嵌画。</h3> <h3> 圣约瑟夫祭坛。圣约瑟夫是圣母的世俗丈夫,祭坛建于1963年。教堂的日常弥撒通常在此举行。祭坛两侧各有一圆形马赛克画像,为耶稣十二门徒中的圣西蒙和圣犹达,祭坛下的中世纪石棺内,收殓着这两位使徒的遗骨。</h3> <h3> 圣大格里高利祭坛。祭坛主画《圣格里高利的神迹》,描绘圣者展示染着殉道者血迹的布片,以神迹激励信众忠诚于基督。油画原作于1625年,马赛克镶嵌完成于1772年。</h3> <h3> 主显圣容祭坛。祭坛原画由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师拉斐尔(1483—1520)绘制。1518—1520年,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杰作。拉斐尔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继续完成。原作在梵蒂冈博物馆,1779年被拿破仑带回法国,请了6位艺术家耗时9年用马赛克镶嵌而成,1815年又被带回梵蒂冈。 这幅画人物形象光辉照人,气势磅礴,是圣彼得大教堂最美丽的马赛克镶嵌画。</h3><h3> 主显圣容祭坛下,葬有教皇英诺森六世灵柩。</h3> <h3> 圣•塞巴斯蒂安祭坛。祭坛原画《圣•塞巴斯蒂安殉难》,由多梅尼基诺1628至1631年绘制,马赛克镶嵌由克里斯托法力1730至1736年完成。塞巴斯蒂安原为罗马禁卫军成员,他坚持基督教信仰,箭射未死时,还面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最后棒殴至死,被投入罗马下水道。</h3><h3> 圣•塞巴斯蒂安祭坛下,葬有2011年移来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灵柩。</h3> <h3> 《遇上主日》祭坛。祭坛主画《玛丽在神殿的奉献》,描绘3岁的玛丽被其父母带去神殿还愿的场景。其后,她被选中并留下接受教育,直到成年后出嫁,成为耶稣之母。油画由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画家罗马内利1638至1642年绘制,马赛克镶嵌是克里斯托法力1726至1728年完成。</h3><h3> 祭坛下的水晶棺,棺内保存教皇圣庇护十世的遗体。</h3> <h3> 谎言祭坛。祭坛主画《谎言》是兰卡里1599年至1604年绘制,描绘的是使徒行传第五章中的情节:亚拿尼亚与妻子撒非喇欺骗使徒,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画面中被抬走的丈夫与扑倒在圣彼得脚前断了气的妇人,彰显主的公义与赐于使徒的权柄。1725年至1727年制成马赛克镶嵌画。</h3> <h3> 圣朱丽亚娜•法考尼礼雕像祭坛。童贞女修道会长朱丽亚娜终身潜修,在35年的修道会长任期内,制定会规并以身作则。作品中朱丽亚娜孱弱得几乎无法自我支撑,但那展开的双手似乎还在践行她亲自制定的会规,以善服人,令冷淡者热心敬主,教罪人改过迁善。她去世400年后(1737年),被教皇克雷芒十二世封为圣徒。圣像作于1740年。</h3> <h3> 圣布鲁诺雕像祭坛。11世纪科隆人布鲁诺创立卡尔萨森教派并创建修道院,其弟子中有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其教派出过多位圣人。他为隐世修行,曾先后拒任主教和大主教。他在去世400年后(1514年)列圣。雕像中隐修士布鲁诺手持经卷与骷髅,婉拒小天使奉上的主教冠冕和权杖。圣像作于1744年。</h3> <h3> 圣庇护十世雕像祭坛。庇护十世教皇(1903年—1914年在位),他批评对信仰的现代主义解说,反对外部强权对教会权利的干扰,1954年被奉为圣人。雕像完成于1923年,双手向天的庇护十世教皇,正为信众祈福。</h3> <h3> 神之圣约翰雕像祭坛。16世纪,葡萄牙修士约翰由军人转为医务工作者。他创建为贫穷病人服务的医院,并曾救人于水火。其追随者创立的医院兄弟会,在50多个国家开设了300多家为贫病和残障儿童服务的医院。他是医院、病人、护士和消防员的中保,于去世140年后(1690年)列圣。雕像表现救生和医务工作者约翰搂着患者施救的场景。圣像作于1745年。</h3> <h3> 教皇庇护七世雕像。庇护七世教皇,1800年—1823年在位,曾被拿破仑监禁和放逐,形势反转后,他以德报怨,善待被放逐的拿破仑,并帮助其母亲。雕像建成于1831年,面带倦容的教皇坐着,为包括朋友和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祈祷。其左右的天使,分别代表历史和时间,其下的两位女性,分别代表坚毅和智慧。雕像下原是进入唱经席的小门,现已不再使用。</h3> <h3> 圣彼得大教堂圣殿下方,有众多教皇的陵墓。大教堂内,陵墓祭坛中的墓龛雕塑,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h3><h3> 利奥十一世教皇墓龛雕塑。利奥十一世教皇(1605年4月1日至27日在位),原名亚历山德罗•奥塔维亚诺•德•美第奇,弗罗棱斯人,就任教皇前,曾长期担任驻外大使和主教,就任教皇仅27天就病逝。这座大理石墓龛雕塑,由亚历山大•阿加迪1650年完成。</h3> <h3> 英诺森八世墓龛雕塑。英诺森八世教皇,1484.8.29—1492.7.25在位,原名乔凡尼•巴蒂斯塔•西博,出生于热那亚,通过贿赂得以当选教皇,他生活奢侈腐败,声名狼藉,大教堂不知为何设有他的墓宠雕塑。1484年,他当选后发布通谕,谴责巫术迷信,在全欧洲掀起捕杀女巫的高潮,还屡次与意大利境内各国交战。他曾试图组织东征军讨伐土耳其(未成),1490年与苏丹巴耶塞特二世达成和约。雕塑由波莱奥罗1498年完成。</h3> <h3> 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墓龛雕塑。英诺森十一世教皇,1676.11.21—1689.8.12在位,原名本内迪托奥•迪斯卡契。他上任后挽救了濒临破产的教廷财政,并在财政上给予与土耳其作战的天主教国家支持。教皇坐像呈布道状,左右两边的女性分别代表忠诚和坚毅。雕塑由P.E.莫诺特制作。</h3><h3> 英诺森十一世教皇的遗体葬于圣•塞巴斯蒂安的祭坛之下。</h3> <h3> 教皇英诺森十二世墓龛雕塑。这座雕像建成于1746年。头戴三重冠、端坐的教皇,右手前伸,正向教众祈福。教皇下方左侧的雕像怀抱儿童,寓意慈爱;右侧的雕像右手握剑左手持天平,寓意公正。这是教堂内众多雕像中,堪称典范的一座雕像。英诺森十二世教皇(1691—1700年在位)关爱穷人,曾建立贫民医院,开放一个宫殿收容残疾人,宣称需要帮助者为其子侄。在施政方面,他改革教皇国的经济和司法,曾发布诏令禁绝裙带关系。</h3> <h3> 本笃十五世教皇墓龛雕塑。本笃十五世教皇(1914.9.3—1922.3.22在位),原名吉克莫•德拉•基亚萨,出生于米兰。他初任教皇时,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支持教廷中立,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确立梵蒂冈成为一个主权国家。雕塑由彼得洛•科迪卡于1928年完成,雕塑中本笃十五世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死难者祈祷。</h3> <h3> 教皇庇护八世墓龛雕塑。庇护八世(1461—1830),1829年68岁时继承教皇。他担任主教时,曾拒绝宣誓效忠拿破仑而遭囚禁,在位不足二年去世,是一位被害中毒而死的教皇。祭坛上的群雕,由雕塑家皮耶罗于1866年完成,最上面是基督耶稣,左右分别站着圣彼得和圣保罗,下面是教皇庇护八世虔诚地跪地祈祷,代表教皇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三重皇冠安放在一旁。</h3> <h3> 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比丝姬墓龛雕塑。曾是波兰公主,1719年17岁时,嫁给英国威尔士亲王詹姆斯,生了2个儿子,33岁去世的她,是荣获在教堂古迹三个女人之一,雕塑由波得洛•博拉西1742年完成。</h3> <h3> 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石碑。这是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最后三位成员詹姆士三世和他两个儿子邦尼王子查理和亨利的墓地石碑。他们的先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因为是天主教徒,被他的女儿、女婿推翻,詹姆士三世被迫流亡罗马,直到去世。为了纪念其虔诚的信仰,英王乔治三世委托卡瓦诺于1819年完成这一石碑。石碑上刻有斯图亚特王族的家徽,中间是父子三人和他们的名字,下面两位天使悲伤地倚靠在快要熄灭的火把上。</h3> <h3> 瑞士卫兵。教堂左边的侧门,由忠诚的瑞士卫队守卫,瑞士卫兵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古代骑士服装,头戴藏蓝色贝雷帽,手握长戟,威风凛凛,是梵蒂冈的一大风景。</h3> <h3> 圣彼得广场喷泉。广场两侧,有两座出自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大师马德诺之手、造型讲究的喷泉。喷泉分上下两层,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外溢的细流,潺潺有声。</h3> <h3> 夕阳下的圣彼得广场和圣彼得大教堂,高耸的古埃及方尖碑和银花飞溅的喷泉。</h3> <h3> 来到梵蒂冈,在此留个影</h3> <h3> 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桥。位于罗马台伯河畔的圣天使堡,是罗马皇帝哈德连在公元139年为自己和其后代所建的陵墓,历经变迁,最后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现为国家博物馆。横跨台伯河,连接圣天使堡的圣天使桥,是罗马最漂亮的桥梁,桥上十二尊出自贝尔尼尼之手的天使雕像,栩栩如生。这处景点,导游未安排游览,只是大巴经过,稍纵即逝。这是大巴上拍摄的照片,效果还算不错。</h3><h3> 罗马、梵蒂冈匆匆一天的游程是难忘的,意犹未尽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虽留有许多遗憾,但也可能成为下次再游的动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