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似水流年</h3><h3>作者丨松风悟月</h3><h3>图片丨网络</h3><h3>自幼生活在乡村,记忆中的童年,生活贫乏,娱乐单调,但简单之中自觉快乐逍遥,上学读书不需要家长的催促,平日的学习更没有补课辅导。蓝天白云,河水清清,菱藕飘香,捕鱼捉虾。赶鸭放牛,拾粪割草,玩耍自如,无忧无恼。印象中的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一片乐土。</h3> <h3>转眼间到了中学,正赶上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初三,县中也开始面向全县初三学生统一招录,我有幸入围县中83届共六个班300名高一新生之列。随后便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抱着必上高校的决心,和来自寒门出生的农家子弟一道发愤苦读,从此便踏上八十年代农村人梦想跳出农门的征途。</h3> <h3>那是我离开家乡第一次进城独立学习生活,印象中的县城,有一条连接市区贯通南北的淮海大道,再有一条就是横卧县城西东的北京路,两路交汇处我们都称它叫西马路口,是县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道路较宽阔,那时路上车辆稀少,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徒步行人倒不少,不急不躁,没有现在人的匆匆忙碌。两旁的房屋多半还是砖砌的红瓦盖顶的平房,西马路周边的几家单位的钢筋混凝土小楼裸露尽现,缺少树木映衬,本色的水泥外墙色彩略显单调,周围的环境没有现在高楼大厦上的电子屏幕,音响广告,靓丽招牌,流光异彩的灯箱炫目。较为显眼的几处建筑要数淮阴第一人民医院(今市一院)、五化交百货商店,大华饭店,大布厂,还有化肥厂了。最为城市标志性的单位该数坐落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县委大院了,高墙森严,院内松柏苍翠,高大巍峨的门头上悬挂国徽尤显威严。门口两旁岗亭里的武警岗哨,身姿挺立,威武雄壮。普遍身着灰色中山装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手拎公文包,步履矫健,自信深沉,令人生畏的国家干部,与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农民相比令人仰视羡慕,心里不觉萌生出哪一天也能成为这个大院的一员多好,这个想法当时真的有点妄想,哪怕是能到这里站岗放哨,也会觉得是多么的荣光了。</h3> <h3>进了县城,才渐渐地对城市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直观感受柏油马路宽阔敞亮,车辆往来热闹,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不像农村夕阳一落无所事事就睡觉。仅一条淮河之隔的南岸就是地区(今市区),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到了周末如果不回家会常常越过南大桥去市区乱逛悠,偶尔也会到当地的最高学府淮阴师专去瞧瞧。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淮海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树干粗壮曲美。夏天枝叶浓密繁茂,走在树荫下,望着地上印下的斑驳树荫,犹如涂抹的画板,那依稀可见的映影,仿佛落雪后的脚印。到了秋天,秋风吹拂,秋雨降淋,金黄的梧桐枯叶随风飘落,满地乱扫,虽然有点寂寥,但秋韵更加丰盈。如果是冬天,则雪花纷纷扬扬,无声无息,枝丫上的落雪洁白晶莹,光芒耀眼,远处建筑物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近处苍翠的松柏和路面被白雪覆盖,茫茫一片,路上行人稀少,无声寂静,心境空灵,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里。只有到了来年的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茵绿,一切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梧桐树自然也就萌发了新芽,展露了绿意,那样静美时光的四季,真的令人回味,至今记忆深处的曾经过往,犹如淡淡的云烟在眼前隐约浮现。</h3> <h3>那时,因家境贫寒,食不裏腹,学校的伙食及住宿条件虽然艰苦,但与家里相比算是已经很满足。中午饭盒蒸的四两米饭加上两勺冬瓜汤,偶尔也会改善一下伙食,隔三差五地见到猪肉在菜桶里浮飘,早晚浆糊似的米粥加上一条渍水的熏黄馍头算是常态。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开饭时,全班几十个同学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候着轮流值日的学生分饭,有时等到排在最后的同学吃上时,早早吃过的同学看着躲在旁边偷偷在抿嘴窃笑。就这样,三年的高中时光,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都是在宿舍的门前分好饭菜,回到全班几十人住的大集体宿舍用餐,说说笑笑,皮皮闹闹,快乐之中结下了同窗好友之情,只是室内的那个气味啊,至今回想起来仍在脑海中弥漫,感觉一辈子也无法抺掉。</h3> <h3>生活无论怎样艰苦,脸上丝毫没有流露出抱怨和不满的痕迹,深知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方可改变自己眼前的窘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饱含哲理的名句张贴在教室的黑板上方,每天都时刻在勉励着每一个同学勤奋学习,所以,内心始终充满着无限奋进的激情。当年,流行着一首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曾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凡是八十年代的热血青年应该人人都会唱,那歌词是多么地雄壮豪迈,旋律又是那么地活泼欢快,青春令人朝气蓬勃,那时的我们又怎能辜负这美妙的春光,人生的机遇又怎能错失?时代的的召唤,又怎能不催人奋进?</h3> <h3>"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当年选科的重要依据,就在高一期末,我毅然选择了理科,开始了枯燥无味的数理化学习。其实,当你一旦走进自然学科后,那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同样会诱惑着你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探索,一个个神奇的实验结果会让人惊讶,一道道无声的公式又令人赞叹,赞叹的不仅仅是公式本身,更多的是先贤前人的伟大。选学理科,其实每天就是要面对着大量的题目,头脑要记住一道道公式,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演练,熟能生巧,方可妙笔生花,临场才能稳操胜券。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口若悬河,黑板上的演算板书条理清晰,同学们的讨论交流精彩纷呈,早自习校园里的书声朗朗,晚自修教室内的寂静无声,这样的美好时光让人难以忘怀。</h3> <h3>紧张的学习并没有影响课余的精彩生活,活动课篮球场上的生龙活虎,集体配合;乒乓球台边的经常出没,银球飞舞;单双杠上的独自杂耍,身姿塑就;操场边上的遐思静想,悠闲漫步;琴声的噪声学练,陶醉其中;以及和要好的三两同学卧躺草地仰望天空,畅谈人生理想……这样快乐的张驰有度的学习生活,以致于给日后的我养成了既好动又好静的习惯。所以我现在既喜欢热闹非凡的场面、激情四溢的氛围,乐于触入集体的快乐之中,又喜欢静静地独处、默不作声地静思,一个人慢慢地享受生活。</h3> <h3>当年,在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背景下,仅靠自己的努力,高考其实就是改变人生命运的第一步,志愿又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选择。但是,理想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和结果往往又有差距,努力三年勉强上了大专。事与愿违,情非所愿本也寻常,当初就想远行外地去读书,以便乘机远足好外游,没想到因志愿填报服从分配,结果竟就读于曾经闲逛的离家最近的淮阴师范学校专科。当年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口号响彻云霄,为了实现四化之一的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要培养农业现代技术人才,于是我应运成了农业师资专业的学生而选学了农学专业,以便将来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专职培训教师。校址不在市内本部,它坐落于日夜缓缓流淌的的里运河畔、位于人杰地灵,千年古镇河下的状元府旁、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这所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全是仿俄建筑,内有湖心岛,外宣似公园,校园面积大,还有农场试验田,假山怪石河弯曲,水榭廊亭石拱桥,树木花草鸟鸣叫,关键是吃饭不花钱,生活待遇高,确实是幽静处所利耕读。三年的专科学习转瞬即逝,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的竟然是普通中学的一群孩子,所教的科目既不是中学所学的理科数理化,也不是大学学的农学专业技术,而是最不擅长的文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命运有时真的会跟人开玩笑,因当年"臭老九"地位低,社会名声也不好,从未想过做教师,其结果是搞了一辈子的教育。</h3> <h3>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是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首要职责,为了工作的需要,一切便听从学校的领导。尽管后来也曾想过改行跳糟,但背景的不足,机会的错失,还是死了这个念头好。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后来看到改行的行政领导,有的经不起诱惑而铃铛入狱,还真的庆幸自己没有改行好,因为在那样的年代,说不准自己也会身不由己难以把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教育工作的持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很必要,于是进了南师函授再深造,努力学习再提高。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国,这是民族的希望。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灵魂,又是教师的毕生追求,我越来越觉得做一名教师,搞好教育尤显重要,培养学生比任何工作都有了意义,于是我便真的爱上了教育。</h3> <h3>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人到中年,闲居一隅,虽然感叹鬓发斑白,年华易逝,虽然感慨在一切向钱看的疯狂社会,人们的普世价值观、人生观、发展观变了,可我的那颗不为喧嚣所悸动的心依旧如初。我喜欢游历饱览山川湖泊,走遍大江南北,天涯海角,感知丰硕的人文史迹,领略四季自然风光的美妙,体味着人生快乐。春天里,静静地看花开绚烂,看树绿满枝,看鸟唱山间,看鱼游戏水;夏天里,听烈日焦烤大地的声响,听蛙声蝉鸣,听雷声雨作;秋天,则感受着濛濛细雨,微风拂面,叶黄蒂落的静美;冬天呢,白雪皑皑,茫茫一片,寒风呼啸,枝叶凋零,呈现在眼前的那是一种壮美。我喜欢临窗注目,仰望星辰,低凝遐思;我喜欢晨练太极,日中闲聚畅聊,晚间散步;我还喜欢点上一支香烟,沉浸袅绕烟雾之中,独自闲看品读,感知他人的喜怒哀乐,或欣赏一曲轻松明快的音乐,放空心存一切的杂芜,当然仍会关注关乎国家民族民生的当代教育。每每如此,又不由得让我感叹明代诗人杨慎的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h3> <h3>天黑时才显得静寂,花落时才清楚不舍。在这乌云密布,台风掠过,雷雨交加,月色全无的夜晚,遥想静思,回望来路,漫漫人生路,祈愿夕阳红。岁月匆匆,年华逝去,人生短暂,转头一场空。似水的流年,能留下游丝般的些许痕迹,则聊以慰藉此生光阴未虚度。</h3><h3>2019-08-11夜晚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