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七叔一九二七年出生,二零零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七叔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战乱的年代,血液里遗传了父辈的善良耿直,在那个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年代,为了吃饱肚子,为了养家糊口,在父亲的教育下,从小拜师学习了一门裁缝手艺,由于老实善良耿直勤快,得到了师傅的器重,从此他就成了他们那个年代有手艺的人,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记得我小时候我穿的一身过年的衣服,还是父亲找七叔缝的,七叔在他们那个年代,在乡亲们的眼里有一定的影响力,逢年过节他帮孩子们缝制过年的新衣,老人病危,他帮老人缝制过世时穿的老衣,在当时那个贫穷的年代,钱虽然重要,但人老几辈生活在邱家寨,在邱家寨这块区域基本都是自己人,所以他很少收钱,七叔一生也非常辛苦。他年轻时,和叔母两个人在和盛老剧院门前,现在的中盛楼后面,挖了一个为儿女们安家的大地坑院,那时候队里上工不能误,每天早晚早起晚睡,一担一担不知担了多少天多少年,担出了几只窑洞和一个大地坑院。那就是儿女们出生的地方,这个地坑院我记忆特别深,地坑洞子门向南,门前有棵大槐树,那时候过交流会,门前有很多摆摊子的,父亲还在七叔家洞子门口摆过瓜子摊和茶水摊,那时候过会唱戏,看戏是要买票的,由于七叔家的崖背地势高,而且正好面向和盛老剧院舞台,所以每当过交流会唱大戏时,七叔家的崖背上站满了爱看戏却买不起票的戏迷们。</h3><h3><br></h3><h3>父爱如山,山虽不高,靠着心安。父爱如山,家风纯朴,世代相传。记录一个老父亲的舔犊之情,儿女们对老父亲深情怀念——《好想那口头碗面——清明长思》!</h3><h3>儿女们常常思念父亲,努力搜索着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点滴,短暂的时光,多么美好!父亲,您若在多好啊!每年父亲节到来的时候,儿女把所有的祝福送给您,愿您在天堂那边一切都好!</h3><h3>父亲给予了我儿女们,坚强的肩膀可以依靠!说父爱如山,不如说父亲教给我如何做人,家风的传承,来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h3><h3>父爱是一种深沉的爱,是不可缺少的一份责任。父爱没有体贴的温馨话语,没有耳边不停地唠叨,没有日夜陪儿女们度过的温柔。但是父亲一直给我们一种山一般的依靠,给我们一种时时刻刻的心安。</h3><h3>父亲,在儿女们心中永远那么伟大,一生的榜样。愿天下所有过世的父亲天堂安好,愿天下所有在世的父亲永远福寿康乐!</h3> <h3>七叔母生于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四,二零一九年七月六日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叔母娘家是和盛镇范家村人,叔母娘家和我的母亲娘家是同一个村子的,她从小遗传了范姓家族的家风人品人缘,善良贤惠孝敬老人,为儿女们树立了世代相传孝敬老人的好榜样,所以在她老年时身后也围满了孝子贤孙,她生了六个儿女,治兴,治军,治田,会会,茸,岁茸,在那个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年代,靠缝缝补补靠面糊糊,靠粗茶淡饭把儿女们养活大很不容易,如今儿女们靠经商,日子过的一个比一个好了,孙子孙女们有的大学毕业,有了很好的就业岗位,有的在油田打工,有的在做生意,有的远嫁大城市,如今的生活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是有能力敬孝报恩补心的时候了,让儿女们遗憾的是,现在政策这么好,社会这么好,科学这么发达,却不能留住母亲把这美好的生活继续享受,天堂飘雪十跪父母,愿父母天堂安好。</h3> <h3>七叔,七叔母生前合影。</h3> <h3>出子</h3><h3><br></h3><h3>出子。一般在老人过世后的第三天早晨天亮之前出子,在一张白纸上写清逝者的生卒年、月、日、辰和儿孙后代,凡未出“五服”者均要上示贴。然后张贴出去,全部孝子跪在贴前上香、焚纸、恸哭。按宗族远近称缌麻服、小功服、大功服、期服。父逝称孤子,母逝称哀子。父先逝母后逝,称为孤哀子,母先逝父后逝称为哀孤子。父逝写寿终正寝,母死写寿终内寝。</h3> <h3>各种供品供于七叔母灵前。</h3> <h3>七叔母的三女婿,大孙女女婿,在灵前执香</h3> <h3>灵堂右边守灵的家人们。</h3> <h3>灵堂左也守灵的家人们。</h3> <h3>出铭旌</h3> <h3>铭旌据说是宁县特有的风俗,当年常遇春征战有功,朱元璋特御赐铭旌御葬,流传至今。</h3> <h3>迎接中华邱氏联谊总会,宁县邱家寨分会,长房二三四门家谱。</h3> <h3>亲戚朋友送来的致哀花圈摆满了门前大路两傍。</h3> <h3>迎接大型纸活供奉逝者。</h3> <h3>儿女们披蔴戴孝怀抱父母遗像。</h3> <h3>老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等身穿孝装合影留念。</h3><h3><br></h3><h3>源源流长邱氏存</h3><h3>百年成林万年森</h3><h3>人才辈出世代盛</h3><h3>千秋万代不忘根</h3> <h3>女婿,孙女女婿灵前执香,孝子们跪守灵堂,老小外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庄客,灵前化纸叩拜逝者以表哀思。</h3> <h3>老人过世大献之日,锣鼓乐队奏乐,孝子贤孙孝男孝女迎接礼宾,将在老人灵前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h3> <h3><br></h3><h3>老人大献之日祭奠仪式特邀礼宾,张治信,张有儒二位先生。</h3> <h3>大献之日隆重的祭奠仪式!</h3><h3><br></h3><h3>特邀原庆阳运输公司职员,原秦腔剧团演员,</h3><h3>和盛镇和盛村一组村民,张治信老先生。</h3><h3><br></h3><h3>治信一生爱文艺</h3><h3>年轻就在文艺队</h3><h3>今年虽然七十多</h3><h3>祭文写出了心声</h3><h3><br></h3><h3>老人一生酸甜苦</h3><h3>全都写在祭文中</h3><h3>儿孙灵堂默默听</h3><h3>听后个个泪满面</h3> <h3><br></h3><h3>大献之日隆重的祭奠仪式!</h3><h3><br></h3><h3>特邀礼宾原宁县工商局职员,原和盛工啇所所长,本族女婿张有儒先生。</h3> <h3>礼宾化文孝子贤孙们跪拜叩头。</h3> <h3>七叔母逝世大献之日祭奠仪式。</h3> <h3>灵堂内外孝子默默跪听礼宾宣读祭文,灵堂内外除了礼宾宣读祭文响亮的声音,还有跪听祭文时孝子贤孙们默默哭泣的声音。</h3> <h3>孙子玉祥在河北唐山油田打工,听到奶奶过世的消息,他连夜晚上开车带领全家回家奔丧,含泪灵前化纸祭奠祖母,让他遗憾的是,他们全家没有见上祖母最后一面,因为祖母是喊他乳名最多的人,是最疼爱他的隔辈亲。</h3> <h3>老人的二孙子邱金祥,甘肃河西学院毕业,现就职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他代表全家向各位来宾亲朋好友,和事上跑前跑后的总管职客们致答谢词。</h3> <h3><br></h3><h3>七叔母逝世过事执事单!</h3> <h3>正在书礼的是,中华邱氏联谊总会,宁县邱家寨分会长房宗亲,和盛村委会现任支书邱华宁,原和盛村委会主任邱金平。</h3> <h3>亲戚们围在礼桌傍陆续上礼。</h3> <h3>坐在礼桌傍的是,中华邱氏联谊总会,宁县邱家寨分会,97岁的高寿老人我的四叔,负责书礼的是中华邱氏联谊总会,宁县邱家寨分会长房宗亲,和盛村委会现任支书邱华宁,和盛委会现任文书邱涛。</h3> <h3>客人们陆续到来,帮忙的职客正在忙碌的和面,待客的臊子饸饹面马上开吃。</h3> <h3>职客们正在忙碌的和面揉面,做好压面前的准备。</h3> <h3>流行于邱家寨和周边的红白喜事上的臊子饸饹面,这一古老的风味小吃,随着科学不断时发展,从古老的木制床子,铁制床子,链条床子,等各种人力压杆床子,到今天的机器床子,由于农村红白事客人较多,那些传统原始的各种人力压杆床子己经供应不了众多客人,它们有的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有的留作平时家用,所以现在农村红白事上普遍都是电动机器床子,电动床子省时省力出面快,无论有多少客人,都能快速满足供应。</h3> <h3><br></h3><h3>职客们有的和面,有的揉面,有的煎汤,有的洗碗,有的收拾吃面的小菜,有的端饭有的烧水,职客们尽职尽力,一家有事家家帮忙。</h3> <h3>臊子饸饹细有长</h3><h3>味道都在汤里藏</h3><h3>臊子豆厨萝卜豆</h3><h3>鸡精味精一勺鲜</h3><h3><br></h3><h3>各种调料汤里放</h3><h3>食盐不要放过量</h3><h3>各人口味不一样</h3><h3>花椒粉汤里面放</h3><h3><br></h3><h3>吃到嘴里麻辣味</h3><h3>韭菜切碎汤里洒</h3><h3>五颜六色味鲜美</h3><h3>并非料多味就美</h3><h3><br></h3><h3>调料入锅有次序</h3><h3>原生调料要早放</h3><h3>化学调料要晚放</h3><h3>纵观我们老六队</h3><h3><br></h3><h3>当仙煎汤味道美</h3><h3>总管安排有眼利</h3><h3>根据特长定岗位</h3><h3>面长汤香味更美</h3><h3><br></h3> <h3>职客们正在忙碌的捞面浇汤端面,伺候亲戚朋友,农村这一风俗称为长汤,饸饹面吃好后酒席马上开始。</h3> <h3>面长汤香味道美,客人们吃的津津有味。</h3> <h3>农村红白事饸饹面臊子汤流行于宁县西区太昌以北乡镇,因为太昌以南流行臊子汤血条面人们称它为小饭。</h3> <h3>职客们在压面锅上忙碌的帮忙中。</h3> <h3>孝子们也闻着汤锅上散发的香味,来到汤锅处等待吃面。</h3> <h3>假期里孩子们也赶来等待空闲坐位吃面,因为我们这里的人从小喜欢吃面食,所以人们常说,吃两碗臊子饸饹面比坐席吃炒菜还美。</h3> <h3>正在等待吃面的庄客。</h3> <h3>本事特邀和盛名厨甄战文。甄战文和盛镇和盛村老七队人,家住在和盛南街加油站南面,他的厨艺在宁县西区很有名气。</h3><h3><br></h3><h3>他是一位名厨,有像一位雕刻艺术家,说他是名厨,因为他做的饭菜味道鲜美,说他是一位雕刻艺术家,因为他给逝者用各种水果,蔬菜做的献饭活灵活现。</h3> <h3>和盛名厨甄战文夫妻的移动餐厅服务团队。</h3> <h3>以下是名厨甄战文做的献饭和部分品牌菜。</h3> <h3>北京脆皮鸭</h3> <h3>陇东小吃</h3> <h3>献饭</h3> <h3>献饭</h3> <h3>献饭</h3> <h3>献饭</h3> <h3>水果品盘</h3> <h3>香辣大虾</h3> <h3>泡椒鱼翅</h3> <h3>炖土鸡</h3> <h3>大头掌盘跑的欢。</h3> <h3>我的侄孙银银,在他七太过世大献之日勤快忙碌的端饭菜。</h3> <h3>正在端饭的是和盛村老六队,和盛镇吴家村小学教师窦亚锋。</h3> <h3>名厨甄战文的媳妇正在忙碌的上菜,正在掌盘端饭的是,银娃,银银</h3><h3><br></h3><h3>名厨媳妇郭亚红</h3><h3>多才多艺才艺广</h3><h3>跳舞唱歌做凉拌</h3><h3>美女的确很能干</h3> <h3>开席之中</h3> <h3>席棚内客人们正在坐席之中。</h3> <h3>美女正在等待清洗酒席散后端下来的碗碟。</h3> <h3>和盛名厨甄战文联系方式。</h3> <h3>七叔母长子正在门前等待招呼迎接客人。</h3> <h3>天气炎热,大树下,门楼下,凡是能乘凉的地方,到处都站满了客人。</h3> <h3>亲戚朋友在树下乘凉聊天等待有空闲坐位了吃面坐席。</h3> <h3>97岁高龄的四叔,无论走到那里,都是人们义议论的焦点。</h3> <h3>职客们利用开席前闲余时间,在树下乘凉开心畅聊。</h3> <h3>邻居门楼下都坐满了吃饸饹面的客人。</h3> <h3>孝子闻着饸饹面汤锅飘过的香,他们轮流守灵来到汤锅前吃起了饸饹面。</h3> <h3>锣鼓乐器齐奏,孝子跪接老小渭家。</h3><h3><br></h3><h3>外家俗称“渭家”。“渭家”的称谓来源于《诗经》。《诗经·秦风·渭》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意思是,我送舅父送到渭阳(渭水之阳)这个地方。赠给他什么呢?当然是好车良马。《秦风》是记述古代秦地风俗及故事的诗歌,此首感怀诗典出秦康公送其舅父重耳回国时,思念逝去母亲穆姬的感伤之情,后来人们就把母亲的兄弟之家称渭阳,简称“渭家”。至今关中民间还保留着这种称呼,并将渭家分为老渭家、渭家、小渭家。对儿女而言,老渭家是指父亲的舅家,渭家是指自己的舅家,小渭家是指儿子媳妇的娘家。逝者若是父亲,老渭家位高权大;逝者若是母亲,渭家则为当值。婚丧大事中,“渭家”均被尊为上宾,坐上席首位。今天,关中民间仍沿用古制叫“渭家”,但一些文人雅士将渭家的“渭”演变写成“外”,用“外家”代称“渭家”也是正确的。</h3> <h3>以下是乐队奏乐孝子紧跟其后迎接老小外家。</h3> <h3>80岁高龄的堂兄邱举田,有名邱红学,青中年时期,原和盛小学,显头小学,在和盛周边的很多乡村小学从事过教育工作,是一名优秀的乡村小学教师,听到七叔母过世的消息,本来身体不好的他,身穿孝装手持拐杖,在儿女的搀扶下来到七叔母灵前烧纸叩拜祭奠叔母。</h3> <h3><br></h3><h3>七叔母长子治兴院子内外跑前跑后招呼客人。</h3> <h3>乐队</h3> <h3>挂装秦腔历史剧。</h3> <h3>七叔母过世大献之日总管,我的长兄劝红,正在和七叔母的大儿子治兴交谈事上有关的事。</h3> <h3>97岁高龄的四叔。</h3> <h3>兄长总管红林,长庆油田退休干部长红,退休煤矿工人天红,常年收购中药材的啇人满红,还有乾红,得红等兄长们,兄弟们平时难以聚在一起,在七叔母逝世大献之日,他们聚在一起说祖辈,说父辈,说儿时,说青年,叙旧开心畅聊。</h3> <h3>七叔母过世大献之日夜,由万红兄长播放他二三十年前,亲自拍摄的长房二三四门红白喜事录像,及2007年古正月初一,中华邱氏联谊总会,宁县邱家寨分会长房二三四门家谱成立仪式实况,由于当时科学不怎么发大,拍摄设备落后,在这个科发达的今天,万红兄重新把他二三十年前亲自拍摄制作的,录像带上的原始资料,用了几个月时间花费了不少心血,在这个科学发达网络兴盛的年代,把这些影像资料重新制作在了最新设备上,这是一部家族的回忆录,这是一部子孙后代寻找祖辈父辈回忆的记录片,加减乘除能算出数学题的得数,但它永远算不出万红兄在家族事业上付出的心血。</h3> <h3><br></h3><h3>宗亲们认真观看录像,在录像里寻找着往日的回忆,尤其是录像里出现的已经过世的老人们,他们的子孙后代们含着眼泪默默观看,可惜有些老人已经离开我们好多年了,那晚在侄子军强结婚的那段录像中,看到我的老父亲,父亲抱着我刚满四岁的大儿子,在过事的大门口,看到了父亲和几个年长的叔父,坐在过事的一个长板凳上说话,看到了父亲在事上坐席画面,看到了母亲和我的几个叔母在一起看新媳妇,一起坐席画面,我的眼眶湿润了,如果一滴泪,可以代表一片相思,我原成为一片大海,如果一棵树可以代表思念,我愿成为一片森林,可惜时针每天都有终点,而时间很快就停留在了昨天,老人已经离开我们十五年了,作为后代的我们,都已经走过了人生总路程的三分之二,只剩人生路上最后剩余的三分之一时间了,已经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倒计时了,愿逝去的邱氏家族长辈们宗亲们天堂安好,愿邱氏家族在世的人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愿家人们永远福寿康乐。</h3> <h3>录像中二三十年前结婚的青年人,现任马上都要奔五了,人生的确很短暂,人生的道路虽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金钱,而是生命时间亲情友情,说生命珍贵,因为人的生命一生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所以生命尤其珍贵,说时间珍贵,时针每天都有终点,时间很快就停留在了昨天,时间一去不复反,所以时间尤其珍贵,说亲情珍贵,有的亲人昨天还在,有可能一夜之间就不在了,所以亲情更加珍贵,希望正在青年期,中年期的家人们,孝敬好伺候好父母,给儿女们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榜样,我相信当你们老的时候,身后也围满了孝子贤孙。</h3> <h3>总管邱红林正在吩咐职客搞好墓地一切。</h3> <h3>七月初十早上埋人。</h3> <h3>立碑仪式。</h3><h3>由宁县四中退休老教师窦永强主持,由原和盛村老支书王银川揭碑,由庆阳市公安处干部邱万红宣读碑文。</h3> <h3>本事特邀宁州大地著名摄影师郭秋霞。</h3><h3><br></h3><h3>郭导漂亮有洋气</h3><h3>航拍摄影她都会</h3><h3>从事摄影几十年</h3><h3>服务周到人品好</h3><h3><br></h3><h3>联系电话13993473509</h3> <h3>埋人早上羊肉汤锅煎,等送埋的亲戚职客回来了,就准备往上端。</h3> <h3>抓好等待浇汤的羊肉碗整整齐齐摆满桌。</h3> <h3><br></h3><h3>由于客人多厨子提前把羊肉抓好,整整齐齐摆满桌,等待送埋的客人和职客回来,炒菜喝酒吃羊肉。</h3> <h3>羊肉味道香一碗还不够还要把汤加。</h3> <h3>作者简历!</h3><h3><br></h3><h3>农民兄弟邱宏财和盛镇和盛村八组人,一九六八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原和盛北片红色文艺学习交流群发启人,现和盛萤火志愿者协会会员,现宁县广场舞协会副秘书长,有业余拍摄爱好,现在已经注册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宁县西塬,个人美篇专栏,本人从小喜欢阅读收藏政治历史书籍,喜欢观看红色经典影视剧,不幸的是出生在一个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年代,幸运的是今年已过半百的我赶上了好政策,亲眼看到了祖国军事科技农业等综合性的迅速腾飞,同时也赶上了网络新潮流,在这个网络兴盛的时代,也是一个网络爱好者,喜欢和网上相逢的,内心充满真善美的朋友,互相学习交流进步,平时喜欢在宁县西塬境内,文艺汇演现场,义务收集拍摄宣传爱国主义红色文化艺术,增强农民爱国主义情怀,宣传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正能量。</h3><h3>请关注今日宁县西塬微信公众号,本人美篇专栏,本人电话号码,微信号,快手号,都是同步的。</h3><h3>和盛农民兄弟邱宏财2019年8月12号。</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