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恍然间,时光蹉跎己使我成了古稀之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我曾在许多地方滞留过,但最难忘的还是在宝鸡焦化厂工作的这三十多年。今年是我入职焦化厂五十年整。回顾往事,难免唏嘘,就想写点总结性的回忆以作留念。</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年的科技并不发达,收集的资料有限,许多值得记念的时间节点和往事在记忆中都已模糊,所写的内容难免失真,但都是我记忆深处的印象,是有感而发的。敬请能看到此文的焦化老伙计们多多指正,能使此文更加祥实。</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也有许多伙计陆续在群里发了一些纪念的美文和展示他们現在生活的照片、視频。为写文章需要,未经他们同意,就下载或使用了他们的一些成果,在此也表示歉意和谢意。</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旅途中跋涉,免不了一路风尘,坎坷的遭遇,甚至身心疲惫。因沉没的焦化厂这艘渡轮承载着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span>里有我们的青春和家庭,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和挥洒的汗水...。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可奈何花落去。哎!</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就将这段经历又重新回顾了一次,把当年的生活又过滤一遍,断断续续,历时近一年多才将此文编写完成。想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忘掉,放下来,轻松的安度晚年,是我写此文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人老了总爱翻看老照片。每张老照片都能引起我一段回忆,有喜也有悲。老了!这恐怕也是我们这个年龄的通病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看到那一张张当年我们为之奋斗的历史变迁和那些共处一个大家庭的人和事,就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那热血沸腾的年代。那时我们风华正茂,青涩而快乐,在那里成家,在那里努力追求人生的目标和幸福的生活,酸、甜、苦、辣都尝过,百味杂陈而不悔。可以说焦化厂不是驿站,是我们的"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谁又能料到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临到退休前,家却没有了。地位崇高的工人阶级成了民企员工或下崗工人,一度曾让我不理解,也苦闷过,挣扎过。大浪淘沙,这个"家"还是被时代的潮流吞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老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晚年,我知足,我感恩。对当年的认知,不满早已淡化,现在就想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篇图文,就是想将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留住,也是为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为那些英年早逝的伙计们的慰藉,后边的路再慢慢走,再就没有什么遗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我厂兴衰史,为便于编写和阅读,此文将我在厂工作期间,漫长的三十二年,自定划分成了三个时间段。即,1970~1983年的创业阶段,1984~1997年的发展阶段和1998~2003年的没落阶段。</span></p> <p class="ql-block"> 宝鸡焦化厂始建于一九七零年九月,同时在广元路东南角的宝鸡地区手工业管理局设立了筹备组,暂取名"宝鸡地区红光焦化厂"。厂址首选在凤县河口公社的东沟河,因东沟河的煤不是焦煤,不能炼焦,又迁址到凤县七里坪车站,外运焦煤先土法炼焦。七一年宝鸡地市合并,为填补生产机焦的空白,最后才定址在現在的厂址—市西福临堡。建厂初,在南门口路灯管理所成立了"会战指挥部",拉开了建厂的序幕,更名为宝鸡焦化厂。随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对企业的体制改革,加上我厂己开始向宝鸡市区输送焦炉煤气的事实,又将宝鸡焦化厂改名为"宝鸡焦化制气有限公司"的。随着厂二、三期改扩建的步伐,生产規模扩大,多次招工,树脂厂解散并入和其它单位调来的人员,在鼎盛时期焦化正式职工已近八百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国营中型企业。 在企业改制中,民营企业东岭进驻,2001年兼并了我厂,至2003年我退休后不久,这个地方国企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从我厂筹建到破产清场,前后共三十四年,我们经历了艰苦的十四年创业,自豪的十四年鼎盛和苦闷的六年徬煌。由此,我们的生活开始改变,要谱写我们新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厂在凤县七里坪土法炼焦时原址現状。大门紧锁,院内杂草丛生,原生产生活设施已拆除殆尽,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 宝鸡焦化厂建厂时恰逢知青大返城。因此,我厂的员工主要成份是以下乡知青为主。他们是:以张庆先、陈国伟、高祉辰、王保堂为代表的三十多人的第一批知青;以滑玉国、雒钊、宋志昌为代表的二十多人的第二批知青和复转军人;以冯晓农、周文成、宋智惠为代表的一百二十多人的第三批知青。加上上级委派和调入的管理干部和大学生,筹建时焦化厂己拥有了三百多人的建厂队伍。</p><p class="ql-block"> 刚建厂时,所招青工是全部集中在七里坪这个地方,按连、排、班的军事化管理培训、学习,生产土焦。我被分配到直属排水电班,正副排长是赵振亚,赵天印,正副班长是朱志高,肖玉才。直属排的任务是为土焦生产建设和管理一些小型的配套设施,如水泵房、配电室等。在七里坪还建有成排的职工宿舍,食堂,大礼堂...,可惜現在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七里坪待了不足三个月。那时,小小的七里坪却突然容纳了一批来自不同地方的热血青年,一度成了少男少女的天堂,是尽情表現自已才艺的舞台,的确热闹了几年。可惜,当年的人声鼎沸的场面己成了过去,不能再現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被招来的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工,曾在农村艰苦环镜中锻炼过,也就是后来被社会普遍赞誉的"老三届"。青工们先后经过了上海吴淞焦化厂,苏州钢铁厂和山东南沙河焦化厂的短期培训,很快就成了我厂的脊梁,甚至,很多人都走上了领导崗位。虽然,这期间也有许多人调到了其他地方,但这并没有磨灭掉他们在我厂这个环境熏陶下形成的人格魅力,在其它单位仍都做出了突出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张照片是第一批进厂青工的优秀代表张庆先,他曾担任我厂主管营销的第一副厂长,后调任宝鸡红光铁厂任总经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年在山东培训的具体人数记不清了,这张照片反映是赴鲁女青工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机焦投产前,我们这些刚入职的青工就被分成了三部分,为机焦的早日投产开始做准备。第一部分,大多数青工滞留七里坪,在烟熏火燎,人拉肩扛的环境中生产土焦;第二部分,赶赴山东南沙河学习机焦的生产和管理;到宝鸡氮肥厂学习维修和机加技术;第三部分,抽调了少数老工和青工到福临堡的建厂工地,为施工提供服务。我有幸是最早到福临堡筹建的成员,在施工工地承担着"三通一平"的水电供给和维修任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是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看到这张照片中那一张张青涩、纯真的脸庞,都会让我想起在七里坪,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和羞涩的姑娘们所激发的青春魅力,大方得体而不失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由著名摄影师柏玉果先生在七二年冬来探访我厂青工桑彩霞时,在原福临堡三队,紧靠渭河床高崖边拍的作品。照片中的三人都是第三批进厂的青工。建厂初是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步骤在建设,还没有单身楼,我们是租住在福临堡大队支书高长荗院中。高长荗院南是一个打麦场,麦场南就是拍照时渭河床北岸高崖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照片由左到右分别是作者、吕继周和逯新国。</span></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应该是在七七年王守业同志调离我厂欢送时所拍。他们是建厂初期,时任我厂第一届领导班子的成员。由左向右,下排是王智信、焦鸿儒、王守业、王文华,上排是秦宝贵、吴文斌、高祉辰、周加路、韦中一、赵安国。此后,焦化厂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更叠,各届成员和时间我也记不太清了,但从建厂到破产这三十多年中,我厂第一领导人的交接顺序却记得是:王守业→王智信→吴文斌→赵安国→梁元敦→周文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他们带领焦化厂走过了创业,发展,鼎盛、衰败的过程。应该承认,当年宝鸡市的利祱大户,国营企业的骄骄者,之所以被民企兼并的客覌原因是大势所驱,国家对高耗能,重污染的五小企业的淘汰和三角债的困绕。主观原因是他们前瞻眼光不敏锐,没有随大势对我厂战略调整,经营菅理不善,造成了巨额三角债所致。</span></p><p class="ql-block"> 公平的说,他们负的是领导责任。需要指出,文中所指的"衰败期"领导班子是临危受命的。那时国家要清理"五小企业"紧锣密鼓;福临堡地区的各企业对我厂的污染指责也不断升级;"三角债"又使厂的经营雪上加霜,经常拖欠工资,福利,职工人心不稳,非常渴望有能人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时产生的。他们虽已竭尽全力,但同大势抗衡,也是无力回天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智信,宝鸡焦化厂奠基人之一。创业后是我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后调宝鸡市市政府,任主管工业的副秘书长。他在焦化厂主政近二十年,深受职工爱戴,戏称"二老王",是非功过不做评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在创业阶段,1、2号焦炉建成投产的情景。通过二个多月的烘炉调试,终于在十二月十三日生产出了第一炉机焦,它填补了宝鸡冶金工业的空白,也标志着我们这群焦化人经过三年的努力拼搏,摆脱了在七里坪"土八路"的称谓,成了能生产机焦的产业工人,这也是用我们三年汗水浇灌结出的硕果。在报捷的锣鼓声中,这个值得我们终身难忘和骄傲的日子被定为了宝鸡焦化厂的厂庆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张照片是熄焦车正在驶入熄焦塔中。</span></p><p class="ql-block"> 1、2号焦炉投产,可以年产四万吨冶金焦,预示着创业的生产设施基本形成,进入了生产稳固,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八六年始建的3、4号焦炉为二期工程,建成后我厂生产冶金焦的能力巳达到十五万吨,预示着创业结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九零年建的5号焦炉为三期工程。这些工程完成,我厂机焦生产由最初的四万吨突变成了二十万吨,外输煤气四十万立方米,经济效益在整个宝鸡市属企业名列前矛,利税大户,各地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获得了省市多种荣誉,我厂也进入了鼎盛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这张照片主要是想反映一线工人们的生产环境。可见,当时的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还是很差的。每当出焦时,放散的荒煤气和熄焦的水蒸气就会笼罩着整个炼焦车间。这些刺鼻的焦炉煤气和夹带着粉煤颗粒的水蒸气,风一吹,就在福临堡地区上空漂荡。污染的结果就是多次引来铲车厂、大修厂等企业和当地居民的抗议和投诉,是造成我厂快速清场的因素之一。若客观的用现在环保意识来看当年我厂生产环境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损害,厂的倒闭那是迟早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就是这种生产条件,我们仍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在这个厂渡过了三十多年。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宝鸡重工业的腾飞有贡献,更重要的是这个厂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和理想。是我们第一个参加工作的地方,陪伴年限最长的地方,吃苦出力最大的地方,挥洒汗水最多的地方。当然,也是一生中最伤心的地方,最徬煌的地方,最难忘的地方!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焦炉从投产,就要连续24小时作业。因此,不论炼焦或化产车间的工人都必须要三班轮休。他们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工作环镜和“三班倒”造成的黑白颠倒,生物钟紊乱中度过了艰苦的三十多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年青的他们依然快乐向上,热情奔放,因为那里就是他们追求理想,施展才华和为之奋斗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巳成父辈的他们,不再乎是焦化厂的"煤黑子"和烟熏火燎的恶劣环境,再乎的是即已融入到这个家园,就应承担的责任。从这张照片中每个人的笑脸就能体会到,他们是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是自豪和快乐的。</p> <p class="ql-block"> 李文宏,七二年进厂的青工。</p><p class="ql-block"> 七二年正是建厂工程到最繁重的大会战时候。各路施工队伍纷纷进入工地,建安物资供应成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安装所需的氧气和乙炔气阻碍着工程的进度。厂里车辆少,急需物资多,就安排李文宏和蔡卫东二人用架子车从十多公里外的氧气站拉运。他二人每天往返二十多公里,拉着沉重的氧气瓶,经常起早摸黑,寒暑不惧,保证了氧气、乙炔的供给,硬是用双脚和肩膀为建厂工程做出了贡献。"二老王"多次大会,小会表扬,是厂号召青工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炼焦车间领导班子成员更换比较频繁,只记的赵安国、高祉晨、王保堂、韦成朴等都担任过车间主任。况二期改造工程后,又将炼焦车间分成了炼一、炼二两个车间,车间领导就更多,具体配置已记不清了。这张照片就是炼焦车间后来的部分领导成员。按由左至右的顺序,他们是:冯晓农、党克勇、陈克义、李文尉、尹智才。</p> <p class="ql-block"> 秦宝贵,第一批进厂的青工,也是我厂第一届领导班子成员。</p><p class="ql-block"> 焦化厂虽隶属冶金行业,但必竞它还有着化工生产的性质,用水、电量是很大的。因此,为满足生产需求,一定要有自备水源和双回路供电。经多方考察论证,指挥部决定在渭河滩建一大口井和副井。这个打井的重任就落在了以赵安国为队长,秦宝贵和韦成朴为副队长身上。</p><p class="ql-block"> 渭河滩上夏无半草遮阳,冬冷洌的寒风劲吹,很荒凉。他们也没有打井的技术和经验,吃住在现场,有的是"有条件要上,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和甘洒汗水写春秋的热情,历时半年,硬是抢在投产前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 雒钊、宋志昌,第二批进厂的复转军人,化产车间正、副主任。他们都经历过军旅生涯,作风过硬,工作认真、严谨。尤其是雒钊很受职工的爱戴,是我厂历届党委成员,也是炼焦、化产车间合并期间的大车间主任,统领着焦化厂的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 随我厂生产規模的扩大,化产车间的人员、设备,生产量也成倍增加,炼焦车间一分为二,可化产车间始终为一。在工作量成倍增加下,他们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甚称我厂的"三朝元老"。</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化产车间办公室全部成员合影,其中宋智惠和杨润春已是车间副主任了,可能是在二期改扩建工程投产后拍的。</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中的人是在厂机关工作,不让须眉的几个巾帼。背景就是化产车间为焦炉荒煤气经冷却、过滤后,再回输焦炉生产的初冷塔、终冷塔、蒸胺塔。二期工程后,巳向市区输送经处理后的剩余焦炉煤气,化产车间管理范围不但拥有二套这样的处理设备,而且还为进一步煤气净化,供市政生活用,新建了蒸苯塔、脱硫塔、新锅炉房、捕焦油塔..……等。当时的厂区路南是塔群林立,管道密布,占据着半个厂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70型焦炉投产后,化产车间最早的维修班的合影。随生产规模扩大和工作的需要,维修班的一些成员也调到其它崗位。但这几个老维修工不论是调到其它崗位或是仍从事化产车间的维护保养都曾有过出色的表現。</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就是化产车间锅妒房全体成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span>厂编制中起初是有机加车间的,作息制度是白班生产,承担着为全厂各车间的水、电供给,配件加工和维修任务。车间正副主任是马文礼,任玉佩,张洪顺是技术员。因作息制度同炼焦、化产不一致,经常导置生产待修不及时的问题,为解决这个生产矛盾,才将机加动力车间撤消,将车间的生产功能改为了分散管理。在化产,炼焦车间配属了维修工种齐全的专属维修班,同步维护保养,保证生产顺利;全厂的供水、供电、机加等共用设备和人员由生产科统一调度;锅炉房和操作人员划归化产车间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厂高压配电室的全部青工。她们担负着向全厂安全供电的重任。建厂工作结束后,我也调到这个小集体,成为了他们的班长。</p> <p class="ql-block"> 70型焦炉建成投产后,很快就成了全国小焦化学习的榜样,来厂参观学习的人很多,甚至全国小焦化会议都是在我厂召开的。当然,我们也不自满,多次到兄弟单位取经,这张照片就是一次到耀县省焦化厂参現学习时的记念。</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已不记的在何时,何地,为何事而拍了。因照片中的人大都是马津河的家人和好友,最可能是在他调离焦化厂去外贸公司工作时的记念。</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那个中间非常突出和阳光的人是就是马津河,又称马老虎。他是第一批进厂青工,为人义气,曾对我提供过许多帮助。現已去世,这张照片也就成了他的遗照,是我的珍藏,我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 机关部分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张照片是在老办公楼三楼东大会议室召开的我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合影。代表是由各车间,科室选派的,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应该是在八零年前后。</span></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国家开始大刀阔斧的对企业关、停、并、转改制。采取对高耗能重污染的小企业直接淘汰,允许并鼓励民企参加经济建设。在这个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国企強強联合或同民企联合就成了改制的主流。国营企业改制中釆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砸掉了工人"铁饭碗",将工人的生存推向了风口浪尖。顺应潮流,我厂的上级也派工作组进驻,协助我厂改制,目的恐怕除想让企业经济腾飞外,还有恕促使企业尽快转型的意图。只可惜当时,我厂的领导班子没有领会到企业改制这个大变革中,国家深层次的含意而己。改制后的焦化厂,股东只有两个,就是国家和企业职工。 只记得,厂里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厂长变成了总经理,产业工人成了员工。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为企业腾飞或破产埋下的伏笔,还戏虐的说:职工只占股本的3.6%,仍是国家在控股,这种改制是"换湯不换药"。</p> <p class="ql-block"> 编者在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结束,拨乱反正,国家建设急需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洪流中,恢复了高考。我厂也顺应潮流,在厂开办了“七二一“大学。一些有志的青工也纷纷考入到省干部管理学院,党校和电大脱产学习,这些有志员工学成归来后都成了我厂的柱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厂也不吝啬的为国家输送了周枟、王民、周一阳、李郁仁等几个优秀青工到国家各高等学校深造。他们</span>虽没有再回本厂工作的,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成绩。</p><p class="ql-block"> 张照片中下排左二是周枟同志。这张照片是送周枟赴陕师大上学时,她同好友和领导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周枟,七一年进厂的第三批青工。曾是焦化厂在福临堡建厂时,最早到工地的青工之一,担任仓库保管员。她兢兢业业,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有目共睹的。毕业后被分配到宝鸡市龙泉中学任教导处主任。</p> <p class="ql-block"> 随我厂的发展,职工人数急剧增加,有公开社会招来的青工,也有外企调入和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校生。他们很快的就融入到了这个焦化大家庭,成了焦化厂的中坚,在各自的崗位上做着奉献。从这张照片中每个人拍照时的神态就能想到,当年的他们一定是开朗活泼,团结向上,以厂为傲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厂工会组织的拔河比赛场景。每当比赛,车间,机关都暂停工作前来助战,围观,号子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异常热烈。</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新办公楼南侧篮球场上,由机关工会组织的"双人单腿走"比赛,练的是配合,比的是速度。比赛現场洋相百出,欢声笑语一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厂篮球队同工会主席周加路(中排中)的合影。这只球队组建于凤县七里坪,队长李金良(中排右二),是第一批进厂青工。这张照片是后拍的,早期的主力队员中还有顾瑞生、李继生、王民、李郁仁,拍照时都调离了焦化厂,没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记得建厂初期,在七里坪精神生活非常贫乏,为丰富青工生活,厂里组建了文艺队和男女篮球队。文艺队的队长是孙树禾,男女篮球队的队长分别是李金良和边翠萍。起初,这只篮球队只同七里坪铁路南侧的凤县机砖厂篮球队竞技,默默无闻。到了七二年底在福临堡建厂时,临时参加了宝鸡市西关地区职工篮球友谊赛,打败了已取得前三名的铲车厂、大修厂球队,才崭露头角,也才知道我厂篮球队在宝鸡市也是有一席之地的。以后,我厂篮球队就经常同宝鸡市重工系统和西关地区各单位进行友谊比赛,为宣杨焦化厂,提升焦化厂的声誉是可圈可点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反映经过十五年的艰苦的创业和发展,进入了十年鼎盛期。当时,我厂巳有了能生产二十万吨机焦,向宝鸡市区输送约四十万立方米煤气和多种化工产品的能力。还釆用多种经营,新组建了纸袋厂,劳动服务公司,聚胺脂加工车间...;也有了自已的职工食堂,浴室,住宅楼,办公楼,单身楼,幼儿园,招待所,商店,医务室,图书室和秦岭渡假村;完成了一个单一的生产冶金焦的小型企业向能生产多种产品,生活生产设施配套齐全的中型企业过渡。生产蒸蒸日上,职工和临时工人数已近千人,生活福利也是水涨船高,职工脸上布满着自豪,全厂到处洋溢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期工程焦炉建成烘炉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期工程建成后出焦的场景。从以上张照片中可以看到,生产环境巳有了很大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在二期改扩建工程中,我们已有了环保意识。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的荒煤气经过净化送入照片背景中,比较模糊的,远处的那个五万立方米的储气柜中,再由煤气公司加压用管道输送到市区供生活使用。这一举措不但大大的減少了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还提高了居民的生话质量,变废为宝,是一大创举。我们还采用对生产废水内循环,尽量減少外排,建了污水处理站等环保的举措,有效的遏制了我厂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的继续污染。应该说我们对宝鸡的环境保护也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是有贡献的。但为时巳晚,没有能堵住悠悠众口。</p> <p class="ql-block"> 焦化厂的生产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需要运进运出。因此,厂址的选择最好是离铁路越近越好。我厂的土焦生产选在宝成线七里坪车站,机焦生产就选在陇海线福临堡车站就是这个原因。</p><p class="ql-block"> 结合厂内外有利地形,二期改扩建中我们还在福临堡车站建了一条专供我厂使用的铁路专用线。这条专用线是由基建科承建,时在生产科的李文轩负责,平行陇海线,紧靠煤场,建成后的生产原料就直接卸在了贮煤场,分类堆放,大大的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期还建了一条通过劳动服务公司大院,长达二百多米的输焦皮带廊。这条焦廊也是面向专用线,储焦塔可以将冶金焦直接装入停在专用线上的车箱内外运,结束了汽车短途倒运,人工装卸繁重的体力劳动。</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将生产的焦炭直接溜入车箱内的作业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编者在化产车间二号泵房前同安装公司的工长商量有关二号初冷塔,蒸氨塔等塔群如何竖立的施工覒场。在这里也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安装伤亡事故,我至今仍铭记于心,感到惊悚。</p> <p class="ql-block"> 化产车间的塔群当年就是用这样的抱杆,卷扬机,在统一号令下,一个一个缓缓竖起来的,展示了安装工人的聪明才智。这种土方法,現在恐难再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编者同时任总经理的赵安国在新疆八一钢厂参加西北地区焦化会议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赵安国,是我厂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之一。创业时的打井队队长,投产时炼焦车间主任,改扩建时任副厂长,后担任宝鸡焦化制气公司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 编者在5号焦炉施工覒场。当时焦炉已建成准备烘炉,化产及一些配套设施正在紧张的施工中。</p> <p class="ql-block"> 改扩建后,老办公楼己不适应生产管理、经营的需要。九一年建了这栋四层约二千平方米的新办公楼。记得一层主要是生产、财务、营销等科室;二层是党办、厂办、保卫科室;三层是劳资、工会、基建科室;四层为资料室和一个能容纳全厂职工的大会议室。当时,工会组织的许多文艺演出,讲座,职工培训等活动都是在这个大会议室内举办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栋漂亮的办公楼和职工食堂,招待所,厂大门及门卫都是由我厂基建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管理完成的。每当重返厂追忆往事,看到仍在的这些建筑就有着特别亲切和老友重逢的激动。也算是我们焦化基建人为来此忆旧的伙计们留下的一点念想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期工程中基建办成员同厂领导在欢送赵琪离厂时的合影。当时,赵琪担任基建办主任(前排右一),也是第三批青工,优秀的青工代表之一,后调离到西安第二印刷厂任总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 焦化厂基建办公室,后更名为基建处的全体成员同党委书记吴文斌在嘉陵江源头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编写此文时,这张照片中已有吴文斌、赵振亚、冯炳炎、宋建华离开了我们,我想念他们!在此,深切的哀悼。</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中的这三人虽都离我们而去,我却铭记于心。吴文斌,是我尊敬的领导,曾是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冯炳炎是我的挚友、知音,也是在焦化厂最阴霾的那段时间能同我共患难的人;尤其是赵振亚,当年的直属排排长,我入职时的直接领导。后不论是焦化厂筹建或扩建他都是基建负责人,而我和李恩光也始终是他的兵。他工作严谨,为人和善,品德高尚,甘为人梯。应该说我和李恩光这辈子能在工程设计、管理、施工这个领域中有一点作为,他就是我们的领路人。记得基建队改为基建办公室时他让贤于赵琪,在赵琪调走时又主动退居二线,推荐我为基建处处长。他是我尊重的前辈,学习的榜样,我感谢他。</span></p> <p class="ql-block"> 李恩光,第三批进厂青工,省劳模。是同我在焦化厂共事最长的人,也是我在工程领域互相帮助的挚友。他从进厂至退休始终从事我厂的基建工程技术工作,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办公楼、职工食堂、招待所、秦岭度假村都是由他牵头,我们共同设计,施工完成的。也可以说,他同我是同一战壕的最亲密的战友,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在厂前区拍的。背景就是我厂在福临堡建的1、2、3号住宅楼中的1号住宅楼。为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九五年后我厂又在市区新建路建了6、7、8三栋住宅楼,在引渭渠傍的家属院翻建了5号住宅楼,4号住宅楼仍矗立在引渭渠傍。此时,我厂已拥有了八栋住宅楼,可入住近500户,基本上解决了职工的安居问题。</p><p class="ql-block"> 5号住宅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我在厂基建办完成的最后一个较大的工程。客覌的讲,在当时的大环境下,5号住宅楼翻建时,我厂经营巳十分困难了,是在克服了许多困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同厂一路之隔的厂招待所。一楼有对外开放的攴厅,每年厂庆日,厂领导和中层干部就会在这里聚餐。</span></p><p class="ql-block"> 福临堡位于宝鸡市最西端,距市区最近的西关约四公里。是为了方便我厂南来北往的购焦送煤客户的吃住和本厂职工探亲访友,周边厂矿的业务人员的需要而建。</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人是廖泓。劳动服务公司经理,第三批进厂的青工,市级劳模。他曾在我厂许多崗位上工作过,度假村建设只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撇。他当时吃住在工地,白天一身泥,晚上蚊虫叮,没日没夜的身先士卒,硬是在那块杂草丛生,低凹的湿地上建起了供我厂职工临休的地方,被称为"拼命黑三郎"。</p><p class="ql-block"> 照片的背景就是在建的"秦岭职工度假村"施工覒场。这个度假村是在寥泓的倡导,厂领导的支持下,由基建办设计,劳司实施完成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度假村住宿部入口。</p> <p class="ql-block"> 度假村建成后,经常会有职工带着孩子,利用节假日到度假村游乐。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职工和孩子到度假村,经过秦岭之颠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度假村傍,驻地部队连部前,我厂职工同连长,指导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眉县汤浴的一次党、团活动。</p> <p class="ql-block"> "嘉陵江源头"是秦岭中的一个景区,它的前身是马头滩林场。这个景区就在我厂度假村再向东南方向三公里处。记得这个景区的前期規划,李恩光、寥洪和我都参予过,景区大门及景区中的一些房屋设施还是由我们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来度假村度假的职工在度假村傍的兰州军区后勤处的篮球场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为方便职工上下班,厂还购置了这台大轿车,专职司机是王银船。这台车工作时间是职工的通勤车,节假日还担负着运送职工旅游和春节接送西安职工探亲往返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照片反映的是接送职工到秦岭腹地清姜河游玩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厂兴我荣,厂鼎盛时的职工业余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工会或车间会经常组织到周边旅游。这张照片就是车间工人在旅游时的合影,地方和时间巳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 我同张庆先,廖泓在宝鸡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我同劳司经理廖泓、杨建兴,张宝海在平凉的崆峒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嘉陵江源头。</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在乾县的乾陵。</p> <p class="ql-block"> 这二张照片比较久远,应该是当年孙树禾组织的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也是当年我厂职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缩影。</p> <p class="ql-block"> 每到厂庆日,工会都会组织各车间,科室会演,内容丰富多彩,展示焦化儿女的风彩。这张照片就是当时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当时健美舞巳传入我厂,它刚劲,活泼,是一种健身运动,深受群众的喜爱。这是在庆祝我厂投产十八年时一次健美舞表演。演员们随着那音乐节奏,整齐归一的舞姿,更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我厂的文艺演出队还曾参加过宝鸡市职工文艺会演,曾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是一次演出后,演员同厂工会成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职工们在排球比赛。</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以支部为单位的篮球比赛。那时我们还经常邀请外单位的球队来厂竞技,每次比赛时球场总是座无虚席。我们虽输多赢少,但还是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每逢"六一",厂领导都到厂幼儿园慰问。我们焦化工人的下一代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厂领导的关心下成长的,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在北京天安前拍的。照片中的孩子们是我们焦化人的后代。現都已成家立业并有了下一代,我们也成了祖父、祖母。</p> <p class="ql-block"> 这几个无忧无虑在戏水的孩子也是我们焦化人的下一代。时间久远,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还能知道他们的父母是谁吗?愿他们永远快乐,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九七年后,我厂就进入了五年衰退期。追讨债务、下岗、待业、破产,清算、兼并、清场等就成了这五年的主旋律。我们不知道国家为什么要抛弃我们,不知道企业是否还能够浴火重生,知道的是"三角债"已使企业步履维艰,拖欠工资使我们偏离了正常的生活,生产轨道。我们到市区呐喊,到市政府请愿,到债务单位静座...,仍不能改变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不知路在何方?焦躁,不满、担忧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就这样,宝鸡焦化厂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了历史。它就象一棵树,由发芽,成长到苍天大树,成材后却被无情砍伐,成就了高楼大厦的轮回。这是一个国企的悲哀,更是我们焦化人难于抹去的伤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退休后,我也曾多次回厂缅怀,想找回那梦萦回绕往事。哎!物是人非,总是悄然而来,长叹一声,惆怅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以下几张照片就是我回厂时所拍。</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如火如荼的焦化厂,現在却冷冷清清,已为他人衣。回想当初这个曾是宝鸡市骄傲的企业,它为城市环保作出了贡献,也因环保而被产,在这堆即将变为废墟的地方,除伙计们还有点香火,有谁还能记住它吗?</p> <p class="ql-block"> 曾经汗水挥洒的地方,如今破败荒凉,寻不着青春的记忆,看不到昔日的辉煌。一絲絲伤痛的情感,掠过颤动的心房,华发暮年的伙伴,浮萍般漂荡在四方,火一样的年代不再,家一样的厂成这样。叹!叹!叹!</p> <p class="ql-block"> 劳司大院中的焦廊和储焦塔还孤独的存在,但巳被植被掩盖,再也看不到当年编制车皮围挡时的喧嚣和外输焦炭时的忙碌。</p> <p class="ql-block"> 在职工食堂东门前那些充满生机的杂草随风摇曳,似乎在向我打招呼,向我传递着当年沙乾所做小酥肉的浓郁。</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招待所也心不甘,情不愿的想让我努力回忆起他当年的辉煌,也想向我倾诉离别的思念和如今的不幸?</p> <p class="ql-block"> 这条通往单身楼的街道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孩子们的戏闹。就这,还有一大批我厂的老伙计们仍在此栖息,这仍是他们赖于生存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 只有这由陈鸿祥设计,基建办建造的办公楼前水榭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我巳缺少了同它合影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国家并没有忘记我们,只是当时我们的思想覌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想到我们的家园被吞并,不情愿由企业主人变成了民企打工者。加上内退,停职留薪,生活步履维艰,不知道希望在那里?才发泄了一些负面情绪。</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们才知道,一个民族要屹立在世界之林,要安居乐业是离不开国家强大的,国富才能民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对于国家来讲只是沧海一滴。在我厂破产清场的阵痛后,十多年来,细雨润无声,我看到了祖国已挤进了世界强国之列。科技发达,物资富足,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基本上实现了多少前辈不惜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才理解了国家当年的企业破产,职工大量下崗,是国家要强大,人民要富裕,改革是必须的,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沟坎。下岗分流,兼并破产,虽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长远的国家利益上说,这是有利于祖国轻装上阵,发展国防,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必要举措。</p><p class="ql-block"> 看看代表宝鸡的这张照片,雄鸡展翅腾飞,鸡头高昂直冲雲霄的寓意,如同焦化厂一样,是阵痛之后才获得了新生,我们也就应该理解了,释然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这一代人是共和国的长子,出生在战后百废待兴时期,成长在阶级斗争和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学习在文化大革命和"读书无用"时期,工作在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时期。经过了上山下乡和企业破产的人生磨练,有说不尽的苦中苦,话不尽的情中情。终于看到了我的祖国梦想成真,实現了四个現代化,才真正理解了当年企业改制,破产,下崗的真正意义。那些愤懑也就随之平熄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伟大的党!我们老了,祖国的强大使我们过上了"躺着"领养老金的衣食无忧的晚年,又使我有了追逐青春梦的冲动。这几年我几乎走遍了祖国的锦秀河山,东到黑龙江,西到新疆、拉萨,南到海南岛,北到内蒙大草原,策克口岸,国内国外任我行。我知足,我感恩!</p> <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国庆节我们就是在拉萨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4日,由高祉辰,张庆先,王保堂等组织,在西安新城广场东南角的"粤珍轩"召集了第一次焦化老伙计聚会。记得,当时分散在西安,宝鸡等地的工友们都积极响应。时隔十三年后,见面互诉离别衷肠,牵挂,代问候的温暖渗入到参会的每个人心中,激动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这个日子应该是具有纪念意义的。这不仅是因为它给了一个我们可以多次相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这次聚会,张庆先还利用先代通讯,在网上建了"焦化老伙计、老朋友"微信群,使我们虽身在异地,却有了能够互通讯息,相互问候平台,又有了家的归属。真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边几张照片就是想表現焦化厂部分职工現在精神状态和多次聚会时的盛况。</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18px;">好姐妹们走进白鹿塬上的白鹿仓,赏美景,品小吃,惬意的生活,最美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浐灞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史聪玲老大姐,和我同住在西安的时代华城小区,还同在一栋楼,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看她在我们小区那手握樱花的照片,你能相信这已是将进入耄耋高龄的人吗?</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五月我们同陈赞华夫妇在四川泸沽湖上泛舟。</p> <p class="ql-block"> 当年焦化厂的三姊妹又在"蜀南竹海"留影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安的几家,在西安小寨赛格商城相聚。</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七年,陈国伟夫妇由沪来陕探亲访友。西安、宝鸡的伙计们闻讯,蜂拥而至,在西安金华路建工饭店为他夫妇接风洗尘的一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 陈国伟,当年焦化厂最年轻的领导,最帅气的第一批青工,現也双鬓染霜。只可惜照片中的马老虎和王保堂当时还同我们欢聚一堂,可惜現巳离我们而去。哎,岁月无情,还请健在的老伙计们保重身体,珍惜当下,多自珍重!</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八年四月,宝鸡的伙计冯先来、郑敏惠、呂传俊、李文宏、赵放生到咸阳与逯新国、赵连举相约。西安的一些伙计也闻讯而至,齐聚咸阳陈阳寨的盛华酒店的一次盛况。</p> <p class="ql-block"> 现今已八十多岁的冯先来,复转军人,当年焦化销售精英,是我们的老大哥,受职工的尊敬和爱戴。在聚会上他仍是那么豪迈,灰谐 ,随和,被称之为"老顽童"。请老大哥永保这颗阳光的童心,乐对老伙计们盛情,一切都在这杯酒中。若有幸,为我们几十年的友谊再干杯!</p> <p class="ql-block"> 在编写此文时恰收到发在"焦化老伙计"群里的一段視频。这段視频反映的是几个还定居在宝鸡,当年的几个美女在西府里雨中漫步的场景。也反映了她们現在生活是惬意的,是多姿多彩的,是让人羡慕的。</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段視频是王培梓所编,我没有再做修饰,原汁原味,就直接采用了。她编揖的相当有水平,即体現了她们的婀娜多姿,西府里的美景,又用恰如其氛的音乐和流畅的剪辑渲染出她们的愉悦心情,特别棒,我收藏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今年十月十三日我们同老大姐王秀清(前排左二)在西安凤城九路"国力仁和"酒楼聚攴时的留念。</p><p class="ql-block"> 王秀清,一直是从事我厂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克勤克俭,待人和善,是我们的老大姐。当见到这位八十六岁高龄的王师傅时,有点惊讶,时隔近二十年,她相貌变化不大,岁月竞未给她留下太多的痕迹。这恐怕就是杜华夫妇在凤城九路偶遇,一眼就能认出的原因吧!当然,也使我们有了一次能同这位大姐相聚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席间,大家开玩笑的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一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一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我们这些当年的愤青都己退休。现在我们成熟了,看问题全面了,人格得到了升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也终于明白了生活给予的苦与难,无非是一种人生的雕刻。我们的苦难经历才造就了现在高速发展的硕果。</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当年那个时代,企业的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生存的艰难是暂时的,面包总会有的,历史总是要进步的,我坦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現在我们的晚年生活会是那么的自由自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快乐,在网络世界畅游;享受着祖国大好河山对我们的熏陶,春闻花香,夏听蟬鸣;享受着各种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的快㨗,国内国外任我行;享受着社保给我们带来的福祉,衣食住行全无忧;还有什么理由再耿耿于怀当年的往事呢?我感谢这个伟大的五十年变革造就的物质、精神财富让我身受,比父辈值,真值,没有白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不堪回首的往事记录珍藏,放在记忆的深处,用一颗初心,慢慢消化岁月的苍桑,让它蜕变成财富,成为我们这代人独有的经典,供后人借鉴和评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伙计们,让我们一起好好珍惜退休后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快快乐乐才是真谛。只有珍惜覒在的拥有,就能拥有最美好的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最后,祝还健在的焦化厂老伙计们都健康、长寿,阖家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完成于二零二一年九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祭</p><p class="ql-block"> 蹉跎的时光悄无声息,</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脸颊已布上了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焦化厂三十多年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碰撞的青春,浓烟滾滚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和那挥洒心血和汗水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频繁的在眼前晃动。</p><p class="ql-block"> 严冬过后是春天,星斗转移,</p><p class="ql-block"> 直到沧桑染上了我们的双鬓。</p><p class="ql-block"> 才知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创造美好之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磨难是我们的必经。</span></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巳有着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但,还想为那曾经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添一抹绚烂的夕阳。</p><p class="ql-block"> 为那曾经的家园和已逝去的容颜,</p><p class="ql-block"> 唱响那生命的最后赞歌。</p><p class="ql-block"> 以此抒情诗表达我对那曾径的家园和那些英年早逝的领导,朋友,伙计们的深切思念和哀悼!放心走吧!我们現在都很好,敬请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