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无废纸

纪梅

<h3>  由民建思茅总支举办《普阳八景》交流分享会,许春祥老师的一句“百年之后无废纸”是我们举办分享会的初衷。</h3><h3> 当然,亦有补充,我们只有,在知晓理解时光隧道里,琐碎的记忆,才能拓宽视野,在不成样子的记忆中,培育深爱到挚爱,从中鉴别最适合我们的情感表达的方式。我们才能在远到而来的朋友和我们孩子面前,盛情深情的娓娓诉说,哪怕故事有待商榷,亦有一种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境界。</h3><h3> 只是,路程远……</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记忆回到2019年8月10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让我们相聚在茶马古城八本致祥茶马古道文化交流中心,等候从宁洱风尘仆仆赶来的七十多岁的鲁国华老师,聆听他多年收集整理的《普阳八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们熟悉鲁国华老师,是从《碑魂》这本书开始的,从1987年到现在,他写的《碑魂》经两次修编。奠定了鲁国华老师,是民族誓词碑这个事件,历时时间最长、素材最多的、最为详实的收集整理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鲁国华老师的严谨治学风范和对历史的热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鲁国华老师在分享会上,分享他收集整理的有关《普阳八景》的诗句和诗人、同知的故事!内容丰富、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在8月17日举办《思茅八景》分享会,因提前一个小时,以便意犹未尽和畅所欲言能够完美结合。</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聆听是对学者的尊重,带着问题和思考聆听,是对学者所爱事业的帮衬,我们以为,是这样的!</h3> <h3>  作家向洪,对八景颇有研究,他认为八景只是诗人和官人之间的一种文化打造,是清代大规模的一种文化地标形式,可能只是一个情感的灵动,目前八景基本上坦然无存,留下一些诗句。鲁迅和余秋雨都曾经很批此现象!</h3> <h3>  区委党校副校长叶钦表示,《普阳八景》之一的西岭温泉是非常熟悉,各地县一级皆有八景,可以好好研究,从中找到与时代相符合的元素,进行一些打造!</h3> <h3>  市老干局副局长夏建宁也分享他的观点,八景已经踪迹全无,诗人和官人眼中的八景,作为现在的我们学习了解是必要的,但是在学习中建立自己的观点也是必要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普洱市收藏协会副会长许春祥分享了八景文化起源于宋,推广于元明,兴盛于清,清代每个地方编志书都要罗列八景,导致被当时的部分史学家所诟病。但2百多年以来,历代的官员和文人围绕着8景所写的诗句,所绘的图画,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文,让百年以后现在的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景况,是本地人文及地方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之一。研究8景文化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去,知现在,晓未来。</h3> <h3>  市档案局副局长陈俊在会上表示,现在一些家庭把她的家族史放到档案馆收藏,一些作家把书收录到档案馆作为存留最好的地方,只有认真学习最大限度的了解历史,我们才会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h3> <h3>  市党史办副主任李金荣给大家分享他的观点的同时,一首诗是记住了。<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span></h3> <h3>  民建普洱市副主委许泉女士认为,可以在八景中,选择有推广价值的景观,进行重点打造!</h3> <h3>  区融媒体中心的李晶新,知晓历史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应该做的。</h3> <h3>  职教中心的阿柴老师,八景他不知道,今天知道了,有关八景诗句很美,那么多古人针对《普阳八景》写下诗句,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尽管现实中八景很难看到。</h3> <h3>  不知名的旅游小姐姐,也激动分享她的观点,年轻的我们,只有知晓历史,尽可能的知晓学习,才会有自信满满地诉说。</h3> <h3>  因事未能出席交流分享会的黄雁老师也有发言稿和大家分享!</h3> <h3>  同样有事未能出席毛良老师,也把他根据对古人的诗句理解画的《普阳八景》,在会上与大家分享。</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普阳八景》是作为清代中原文化的一种方式,基本上在全国县一级皆有八景的记载,是行政县厅城市地标风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当时的普洱内7县皆有展示,比如我们熟悉的还有威远厅八景、他郎八景等。</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这在今天,应该就是类似我们的一种文化建设的活动,每个县都会根据县内的景观和文化特点人为打造一些景点。各地的文人也会根据八景,写文写诗。诗句流传下来,很多县的八景已经不复存在,这就是今天的现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今天,时代的发展和时光不相上下,速度和快餐一样流行。我们将带有一种什么样的观点来分享交流,是否传承或是怎样传承是我们深思的问题!</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次美编,有很多不妥不对之处,望大家海涵!有说错之处请留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