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东的美篇.纪念首钢建厂100周年系列图片集之一(场景篇)

杨国东

<h3>上图:首钢老厂区全貌.杨国东摄</h3><h3>十里钢城、百年梦想。本篇献给百年首钢。</h3><h3><br></h3> <h3>北京长安街一直往西走到尽头,原有一个红色大门,便是闻名全国和世界的首钢。里面是一座百年岁月构筑的钢铁丛林,走过百年岁月的工厂。</h3><h3>2019年9月,是首钢建厂100周年。首钢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h3><h3>百年首钢是中国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得到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首钢底蕴雄厚,历史悠久,是我国冶金发展史的缩影。</h3><h3>如今的首钢,已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全资、控股、参股企业600余家,总资产5000多亿元,职工近9万人,2011年以来七次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今日首钢,北京关注,全国关注,世界关注。</h3><h3>续写百年传奇,再创首钢辉煌。首钢人正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h3> <h3>首钢一一杨国东摄</h3> <h3>1919年到1948年,首钢历经北洋军阀战乱、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党政府腐败。30年累计生产生铁只有28万吨。30年的沧桑历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黑色冶金工业的悲惨状况,是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史,是一部首钢饱经苦难的沧桑史。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景山炼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炼铁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接管后,于1946年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h3> <h3>上图:原首钢厂东门。现拆迁至北京首钢园区内北侧。</h3> <h3>上图:解放前的首钢厂东门。</h3><h3>1919年,作为首钢前身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建设工程启动,中国最早的一座炼铁炉诞生。</h3> <h3>上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首钢高炉群。</h3><h3>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石景山铁厂,石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钢铁企业。</h3> <h3>上图:1958年,工人们苦战14天,建成3吨侧吹小转炉,结束了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资料)。</h3> <h3>上图:1959年,计划用三年建成的三高炉、三焦炉、烧结厂三大工程,工人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全部建成投产。</h3> <h3>上图:上世纪七十年代首钢厂东门内。</h3><h3>1967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经冶金部批准,石钢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h3> <h3>上图:首钢之夜。1978年10月陈尚斌摄。</h3><h3>1978年,首钢跻身国内八大重点钢铁企业之一,管理40个工厂,职工7.1万人。</h3> <h3>上图:首钢承包制研讨会在红楼大厅举行。</h3><h3>1979年,首钢作为国家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承包制”。首钢进入改革腾飞,探索发展的岁月。坚持从严办厂科学办厂,制订和严格执行“三个百分之百”,发扬“五种精神”和“三敢”精神,不断创最佳、争一流,有力地推动了首钢自我改造、加速发展的步伐。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h3> <h3>上图:1992年12月22日,全国第一家由企业(首钢)创办的华夏银行正式成立。时任总理李鹏亲自剪彩。<br></h3><h3><br></h3> <h3>上图: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扩大到824万吨,名列全国第一。</h3> <h3>上两图为炼钢生产场面。杨国东摄</h3> <h3>上图:1996年,首钢集团正式成立。</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首钢第三线材厂生产场面。</h3><h3>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钢提出“做四有职工、创一流产品”的企业口号。首钢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的第三炼钢厂投产。同期建成首钢第三线材厂,加上原有的第一、第二线材厂,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线材生产基地。</h3> <h3>1999年,首钢为国庆50周年阅兵式制造国旗杆设备,五星红旗46秒丝毫不差升上旗杆。上图:摄于2007年。</h3> <h3>2003年,首钢医护人员奋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首钢职工无一例因非典死亡。</h3><h3>上图摄于北京胸科医院。</h3> <h3>上图,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杨国东摄</h3><h3>下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首钢医院(资料片)</h3><h3><br></h3> <h3>上图: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规划,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h3> <h3>首钢实施史无前例的钢厂大搬迁,成为我国第一个由中心大城市搬迁调整向沿海发展的钢铁企业,产业布局拓展到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上图:鸟瞰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大厂建设工地。</h3> <h3>上图:初期的京唐钢铁大厂建设高歌猛进,日新月异。杨国东摄</h3> <h3>上图:建设中的京唐钢铁公司炼铁厂。</h3> <h3>上图:从“山”到“海”,从“火”到“冰”,首钢完成华丽转身。首钢京唐公司建成我国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示范流程,被誉为中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梦工厂”。图为位于曹妃甸的京唐钢铁大厂高炉群。杨国东摄</h3> <h3>上图:2010年,北京首钢石景山厂区钢铁主流程全部停产。</h3> <h3>上图:首钢生产场面。杨国东摄影</h3> <h3>上图:我的工厂我的家(2007年摄于炼铁厂四号高炉)。杨国东摄</h3> <h3>上图:首钢不断提升“制造十服务”竞争力,形成汽车板、电工钢等十大高端产品,硅钢产品跻身世界第一梯队。</h3> <h3>上图:首钢遵循北京城市“新总规”,依托“长安金轴”,集区位优势、空间资源、创新要素于一身,努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h3><h3>图片右下方白色大门为首钢厂东门,左上方高大建筑物为北京国贸大厦。杨国东摄影</h3> <h3>上图:解放前的石景山。</h3> <h3>上图:石景山上功碑阁见证了首钢改革开放以来的进程和成果。杨国东摄影</h3> <h3>上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首钢厂东门。</h3> <h3>上图:高达12米的大鹰一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钢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上图:原首钢厂东门之夜。</h3> <h3>上图:原厂东门内高高飘扬的国旗,厂旗,安全旗。</h3> <h3>上图:月季园办公楼一一首钢许多重大决策、重要接待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杨国东摄影</h3> <h3>上图:夕阳照耀下的群明湖。</h3> <h3>上图:上世纪五十年代首钢凉水池。</h3> <h3>上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钢秀池。</h3> <h3>上图:原首钢炼铁厂四号高炉。邓小平曾经登上炉台亲切看望钢铁工人。</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首钢厂区主干道。</h3> <h3>上图:铁水源源不断地运往炼钢厂。杨国东摄</h3> <h3>上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首钢第一炼钢厂炼钢炉台。</h3> <h3>上图:首钢老厂区座落在青山绿水间。</h3><h3>图片近景为莲石湖,中景为首钢电力厂凉水塔群,远景为翠微山脉。</h3> <h3>上图:原首钢办公大楼(前身是首钢合作供销中心)。现为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正在建设中)。</h3> <h3>上图:闻名的首钢大壁画。</h3><h3>杨国东摄影</h3> <h3>首钢第二炼钢厂,是全国第一家通过引进二手设备建成的现代化炼钢厂。</h3><h3>上图:第二炼钢厂。</h3> <h3>上图:1986年8月,运送炼钢大炉壳车队经过石景山古城路口时的盛况。</h3> <h3>上图:运输二炼钢大型设备。</h3><h3>杨国东摄</h3> <h3>上图:22届冬奥会组委会座落在原首钢西十料场。李磊摄影</h3> <h3>首钢抓住筹办冬奥会的机遇,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加快首钢园区改建。首钢北京园区正成为世界的亮点和热点。杨国东摄<br></h3> <h3>新首钢冬奥滑雪大跳台正在加快建设中。(李磊摄影2019.8.17.)</h3> <h3>冬奥滑雪大跳台效果图。(源自网上)</h3> <h3>上图:原首钢焦化厂。</h3> <h3>上图:原首钢焦化厂炼焦炉出焦。</h3><h3>杨国东摄影</h3> <h3>上图:炼焦生产中。</h3> <h3>上图:型材轧钢厂轧钢车间。</h3> <h3>上图:轧钢生产场面。杨国东摄</h3> <h3>上图:苹果园首钢职工文化馆。杨国东摄</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华厦银行北京和平门营业部。</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钢铸造厂鸟瞰图。杨国东摄</h3> <h3>上图:首钢园区鲜花盛开,芬芳吐艳。杨国东摄</h3> <h3>上图:位于炼铁厂的巨型雕塑(意境为熊熊燃烧的铁水,饱含钢铁工人的激情)。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h3> <h3>上图:永不消逝的铁色记忆。高炉下的中国三大男高音演唱会。</h3> <h3>上图:熠熠生辉的群明湖牌楼。</h3> <h3>上图:三高炉秀池碧波荡漾,秋意浓浓。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杨国东摄</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钢职工上班的自行车流。</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群明湖。杨国东摄</h3> <h3>上图:群明湖上好风光。摄于1993年。杨国东摄</h3> <h3>上图:夜幕下的群明湖。摄于1998年。杨国东摄</h3> <h3>上图:夜幕下的四高炉。摄于2015年。杨国东摄</h3> <h3>改造前的首钢污染比较严重。</h3> <h3>空气质量不达标。</h3> <h3>经过全面提升改造,首钢厂区面貌焕然一新,天蓝地绿,亭台楼阁拔地而起,野鸭成群,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北京花园式工厂。<br></h3><h3>上图:改造后的首钢(图为原首钢音乐喷泉广场的壮观景像)。杨国东摄影</h3> <h3>上图:高炉下,鲜花盛开。</h3> <h3>上图:蓝天下的首钢厂区。1993年摄</h3> <h3>上图:公园式工厂。</h3> <h3>上图:黄花芬外香。摄于2015年。</h3> <h3>上图:千余野鸭栖息群明湖。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h3> <h3>上图:首钢动漫园区。</h3> <h3>上图:迎冬奥。</h3> <h3>上图:首钢运输部张仪村站道。</h3> <h3>上图: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首钢第三炼钢厂炼钢车间主控室。</h3> <h3>上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钢第一炼钢厂铸锭车间。</h3> <h3>上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钢铸造厂铸管车间。</h3> <h3>上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钢污水处理池。</h3> <h3>上图:首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了许多严格、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图为矗立在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的“定置图”。</h3> <h3>上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钢上缴利润名列北京市前茅,为都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上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首钢初轧厂八五O车间。</h3> <h3>上图:冶炼最后一炉钢(摄于第一炼钢厂)。</h3> <h3>上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首钢机械厂特重型车间。</h3> <h3>上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钢机械厂铸钢车间。</h3> <h3>上图:火红的年代,激情的岁月。原首钢第二炼钢厂炼钢车间生产场景。</h3> <h3>上图:首钢生物质能源公司一一世界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座落在大山深处。</h3> <h3>上图:石景山上功碑阁,向人们讲述动人的故事。</h3> <h3>上图:首钢陶楼一一首钢标志性建筑之一。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楼内记录着首钢的发展史。</h3> <h3>上图:回味首钢百年发展历史,感受首钢百年沧桑文化。百年光阴,穿越时空。摄于2015年7月。</h3> <h3>上图:今日首钢,续写百年传奇,再创首钢辉煌。</h3><h3>首钢的明天更加美好。</h3> <h3>百年首钢</h3><h3>百年苍桑</h3><h3>百张图片</h3><h3>百感交集</h3><h3>百炼成钢</h3><h3>本篇献给百年首钢。<br></h3><h3>献给所有新老同事和朋友们。</h3><h3>我和我的首钢,</h3><h3>我和我的工厂,</h3><h3>我的工厂我的家。</h3><h3>无论你我在哪里,</h3><h3>首钢一一都是我们心中的一首赞歌。</h3><h3>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敬请谅解。<br></h3><h3>以后陆续推出纪念首钢建厂100周年系列图片集。</h3><h3>老首钢人:杨国东</h3><h3>本系列图片集一一只代表个人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h3><h3>2019年9月1日上午</h3><h3>结稿于北京(顺义)中海国际公馆</h3><h3>此致.敬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