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飞云崖,我们直接奔向了旧州。<br> 旧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先后为牂牁国和夜郎国的辖地。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在广袤的南方地区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秦汉时期的旧州隶属象郡夜郎县,三国、两晋时隶属牂牁郡,南朝隶属夜郎谈指县,武德元年(618年),属彝族之播勒部即普里部所属之罗甸国,宋、齐、梁为宁州夜郎谈指县。隋朝统一南北朝之后,在原有的统治基础上对旧有的制度进行调整,其属宾化县。唐承隋至,略有损益,将宾化改望江。宋改普宁州。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隶云南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设贵州安慰司普定土府黄平州,州治即现在旧州。黄平州原为兴隆卫,史称狼洞。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傅友德平狼洞苗,于此建兴隆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黄平州治由乐源(旧州)移至兴隆(新州),新旧史得名。民国三年(1914年),改黄平府为黄平县,隶属黄平县,为碧波乡。新中国建立后,设旧州区公所,至一九九一年撤区改镇,即今天的旧州古镇。<br> <br> 炽热的阳光普照的整个大地,蔚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自由地游荡,编织成各种奇异的形状。我们走进古镇时,时间已经临近午时。旧州古镇的步行街相对大都市的熙熙攘攘而言,这里相对稀疏和宁静,也许正直炎热夏季的午时吧。街道的大板岩石横铺排列,在艳阳高照之下泛出黝黑而古朴的色泽。街道两边商铺林立,青砖白墙间嵌着陈旧的古木制成的门窗,其古色的雕饰显得端庄而典雅。商铺的门窗间及白色的墙壁上镶嵌着传统的山水国画,气象万千,色彩纷呈,仿佛将你带入了古色古香的旧国古都。尤其是引人瞩目的一条条望不到尽头的巷道上,整齐划一的商铺屋檐下悬挂着的用以示招牌的古旗帜,在微弱的炎夏之风的引领下,仿佛带着你走进了古人曾经生活的境地,让人独览古人的世界。这里虽然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洼地丘陵地带,它的建筑却是与江西、安徽等地的建筑风格极其相像。各种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有的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这些极富装饰效果而独特显眼。房屋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这里的房屋既集西南山川风景之灵气又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而构建的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的建筑群体。<br><br> 这里有河环绕,背靠群峰,依山傍水,松柏翠竹林立。自古旧州是一个商业文化汇聚之地。自明代中期以来,旧州境内商业逐渐发展,历明清及民国时期,个体商业遍及城乡,许多个体商人不仅在境内经商,而且到外地进行商品贸易,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如今我们从带有标志性的几个会馆及其文化信仰标迹的遗痕中还能寻其旧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川、江西等会馆了。<br><br> 四川会馆位于旧州城西余家湾南侧的山坡上,现在亦称万天宫,俗称川主庙。万天宫依山就势分三个梯级建造。第一梯级为嵌于外墙上的砖砌牌楼,六桂三层五开间,各层用砖砌斗拱出挑,单坡起翘,复小青瓦垛脊,脊花鳌头均用花瓷薄片镶嵌。第二梯级为戏楼,戏楼为歌山顶式造型,依山墙背面而建,结构与万寿宫相同。第三个梯级为大殿,大殿为三开间,前有敞轩,两山头设大钟,大鼓各一,中设神龛,内塑孪冰金身泥塑像,体量最大,为旧州城内各寺庙塑像之冠。<br> 相较于四川会馆而言,江西会馆亦别具特色。江西临川府会馆即仁寿宫,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4786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主要有戏台、两厢房、正殿、三步廊、后殿组成。仁寿宫布局谨严,用才硕大,工艺精湛,原为江西临川府会馆。其外墙青砖垒砌,高风火墙,内为四合院式建筑,从正门进入院落,建筑由东西两部分组成,正殿对面为戏楼,两边为对称的两层长廊。正面主殿主祀郡人肖英佑侯,其大殿面阔三间,梁柱用材粗大,巍峨雄伟,格门雕刻精细,彩绘图案栩栩如生。两面为对称的东西偏殿,与正对门的长廊相望,其设计精巧,独具匠心。仁寿宫是江右(今江西一带)巨商主持集资,以旧祠为基础,略作扩展,将其修葺一新。其建筑扩大规模,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以此作为江西人的会馆。<br> 川主庙祭祀的主神是川主,又称川祖,灌口神。川主一说是秦朝蜀太守李冰,一说是隋朝嘉州刺史赵昱,是流行在中国西南以四川为中心并在周边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地的许多地方曾广泛存在的一种类水神信仰;仁寿宫主祀肖英佑侯。仁寿宫有的称万寿宫(人称江西会馆),原名英佑侯祠,亦名水府祠或水府庙,祭祀神灵主要为许仙(许逊)、肖英佑侯、晏平浪侯,可以说它代表的江右文化的主要符号和历史载体。除此,天后宫又是代表不同文化符号的一脉。天后宫原为福建省会馆,主祀海神天后。相传宋代福建莆田湄洲林氏之女,死后“显应”海上,元至元年间封神号为“天妃”后,清康熙十九年(1680)统一台湾。闽人施琅以“天妃显圣助战”奏请,遂晋封号为“天后”。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以及民间商船出海,航前均祭祀此神;沿海地区亦多建庙以祀。旧州,一个位于西南地区的城镇,它以博大的胸襟容纳来自不同文化和信仰,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商业繁荣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是明清时期东西部商业往来、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实物见证,这又是不得不令人起敬。<br><br> 走在泛着古香的巷道上,我开始浮想联翩。也许我伫立的脚下,在历史的某个时期,那些远去的古人亦曾就此驻脚观望,他们或是在纷繁的人流中游逛,如同我一样在感触不同时段累积却无法触摸的历史。他们的服饰、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民族属性也许奇特四异,四面八方,但是他们都为着同一个目的汇聚在这里。据历史记载,旧州境内民族杂居,民族风情丰富。汉族多居住在镇区及甘塘、詹家屯、苏吕、陇灰、羊保,多数操屯堡口音,主要传统文化有舞龙、跳地戏、玩花灯等。苗族多居住在境内高坡、五翠、松林、高车、清水、西地、蒙村等地,操苗语,传统文化有芦笙歌舞、跳花等。布依族多分布在镇内罗官、横水、彭家院、旧坡、木叶等村寨,操布依语,传统文化有对歌赶表。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福建、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的客商。满目琳琅的商品巷道,那繁荣的商业背后的车水马龙,那该是何等的繁华景象。<br><br> <h3> 繁华的街道人来人往,可是谁也难以预料一场场鲜血淋淋的战争的到来。旧州作为一个承担着繁华的商业文明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一个历经血雨腥风战乱的历史载体。一个半世纪以前,清王朝统治时期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实行民族歧视,残害人民,激起了各族群众的强烈反对。咸丰同治时期,贵州各地先后爆发了各民族农民大起义。张秀眉领导的黔东南苗族农民大起义就是其中声势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历时十八年,席卷半个贵州,声震湘、桂、川、滇,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其中发生在旧州附近的主要有智取岩门司、围攻兴隆卫、黄飘传大捷被称为三大战役最为著名。其后经历了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曾经沾染着战斗的鲜血,这里的每一块砖头也许都见证过血淋淋的杀戮。这里所经历的每次争斗亦都展示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残暴的反抗和对和平环境的追求与维护。正如一首《不除强暴不放刀》的苗族歌谣所唱:“祖宗留下这把刀,杀败清妖在黄飘。甲戌红军来苗寨,和我苗家把友交。红军宣传反压迫,和我苗家心一条。自从红军开走后,苗家穷人立誓条:誓死跟着红军走,不除强暴不放刀。官逼民反民就反,儿孙不负先人教。红军领路不迷途,革命胜利在今朝。”</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出旧州城,落日披霞,一副绚丽的黄昏景色缭绕天边。我们驱车赶往黄平,回到主人家时天色已渐渐地趋近模糊。坐在庭院里纳凉,享着清凉的晚风看对面绿色的田间禾苗在眼前逐渐黢黑,最后在眼底下消失。不久一轮明月露出微白的圆盘透过对面的山头洒下朦胧的辉影映照整个大地。我们在主人家热情的招呼下进了美美的晚餐。晚餐过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龙同学的大哥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蜂蜜,据说是从山上踩来的。不过一个时辰,花样各异的新鲜的蜂蜜夜宵摆上了酒桌,他们再三应邀饮酌,于是在浩空明月下,夜风徐来的田间庭院里把酒畅谈以至半夜方散。</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