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国家级非遗</h3> <h3>池州傩戏是安徽省古老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起源于明代、流行于清,主要流行于佛教圣地九华山附近的贵池、青阳、石台等地,其中在贵池区中的山乡中分布广泛,在当地具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傩戏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h3> <h3>傩戏演出为三段体,即傩仪、傩舞——正戏——傩舞、吉祥词。也就是在正戏的前后,必须有“请神”和“送神”仪式,如“迎神下架”、“送神上架”、“请阳神”、“朝庙”等。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池州傩戏剧目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舞蹈为主的小戏,用于娱神,如《舞伞》、《舞棋》、《舞回回》、《童子拜观音》等。另一类是本戏,共有五大本:《刘文龙赶考》、《孟姜女寻夫》、《打銮驾》(即《陈州放粮》)、《章文选赶考》(即《卖花记》)和《花关索》。</h3> <h3>池州傩戏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每年的正月十五,池州市贵池区刘街各个宗族都要进行傩戏汇演。正月十五的朝庙活动,从清晨开始,刘街附近的一些宗族抬着龙亭来到青山庙进行朝拜,到晚上天黑以后才开始进行傩戏和傩舞。</h3> <h3>池州傩积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的文化信息和艺术特征,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为学术界提供了极高的研究价值。池州傩面具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绘画等内容,是民间艺术的精华。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池州市贵池区为“中国傩文化之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