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组】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教学高级研修班第三天

挪威

<h3>  今天是2019年8月10日,星期六,虽然是周末,但我们依然热情高涨地聚集在这里,因为,今天对于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都将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举行大咖级别的讲座。第一场是赵晓兵校长的“数学课程传统文化的挖掘”很荣幸我也是本场的主持人。</h3> <h3>原本以为传统文化会在语文科目中出现,原来数学中也有,只是我们让它沉睡了。</h3> <h3>仅在数学中都已经被挖掘出28处传统文化。</h3> <h3>第二场宋新军主任的《徐长青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更是让我们身上燃起了一股热劲。</h3> <h3>时代在飞速发展,不进则退。</h3> <h3>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我,总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低,其实不是因为水平高了才写作,而是写着写着,水平就高了。</h3> <h3>下午,大家冒雨来到会议室,聆听马向东校长的《核心素养下简约教学案例分析》。</h3> <h3>马校长讲的特别投入,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h3> <h3>有幸我组成员与马校长的精彩交流,思想碰撞。所谓,不碰撞,不深刻。不交流,不久远。</h3> <h3>今天我们有幸聆听这三位大咖级别的讲座,与名师同行,有助于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名师引领促成长,初心不忘励前行。</h3> <h3>最后附上我们的收获:</h3> <h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与主体过去的经验关系如何。学习者对新颖适度的和已有经验有联系的内容,最感兴趣。中华出色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相关内容。听了赵晓兵校长的讲座,让我对数学的课堂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数学变得更有趣,就是要挖掘数字以及数学符号等等背后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不仅收获数学知识,还能增加数学传统文化。</h3><h3>——泰安市岱庙办事处三友小学 马杰</h3> <h3>听了赵晓兵老师关于数学传统文化挖掘的报告,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根不可丢,魂不能亡,否则就是希望的破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有义务传播数学背后的传统文化,有义务让孩子们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只有在传承中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与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数学文化的沉睡中苏醒,从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巩固点、延伸点、拓展点让数学文化活起来,甚至可以通过课例研发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孩子的心中。老师们,还等什么,让我们行动起来吧!</h3><h3>——雄安新区容城县城子小学 李立均</h3> <h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在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合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尤以数学学科为难中之首。这是在我听了赵晓兵校长的讲座之前一直存在于我认知中的想法。学习即收获,收获遂改变。“哦,原来当代数学课堂与数学传统文化可以这样融合”,听了赵校长的讲座,学习了《更相减损术》,受益匪浅。数学那么美妙,再加上它与传统文化擦出的火花,使它更有魅力,身为文化传递者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h3><h3>——泰安市泰山区温泉路小学 艾芮</h3> <h3>今天,听了赵晓兵校长的讲座“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浅谈数学传统文化的挖掘”,受益匪浅。赵校长从三方面介绍了对数学传统文化的挖掘,分别是:数学传统文化挖掘的必要性;数学传统文化挖掘的现状;数学传统文化的做法。通过学习,使我得知,数学传统文化的做法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延伸点;知识的拓展点;知识的巩固点和知识的兴趣点。数学探究过程是找路,而不是走路。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h3>――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小里镇西牛营小学肖战华</h3> <h3>初听马校长的讲座,对于还是小学数学学科“菜鸟”的我来说,有些跟不上节奏!慢慢的通过马校长幽默风趣的讲解,我对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有了初步的理解:即教师的教学不应与学生学习站在同一维度,要“立体式”引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牢牢牵着“牛鼻子”,把握课堂节奏,有效提问;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转化提升,提高应用意识,内化数学核心素养!</h3><h3> 同时,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在大德育观的培养中提升文化自信;并以现代“融媒体”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在充分积累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众不同!!!——研修第三天,听赵晓兵校长、宋新军主任、马向东校长讲座有感!</h3><h3> ——泰安市泰山区温泉路小学 赵林林</h3> <h3>今天听了赵校长的讲座,感觉中国的传统数学文化需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去传承,在我们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去实践,唤醒我们教材中被我们“沉睡”的数学文化素材,引领学生进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宋新军老师的“融媒体”的大概念让我很感兴趣,看到徐长青工作室和宋老师简约教学的两个公众号,让我们深深感受宋老师的用心与专业。马向东校长的讲座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进行简约教学,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感谢每一位老师的精彩分享。</h3><h3>——泰安市泰山外国语学校姜亭亭​</h3> <h3>传统文化教育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熠熠生辉</h3><h3> 通过赵晓兵校长的讲座,才发现数学课堂上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很多,只是平时我们缺少了发现知识的眼睛,也忽视了课堂中的数学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数学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比如“更相减损术”,比如我们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还有今天赵校长所列举那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我想,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那么传统文化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变得熠熠生辉。</h3><h3>泰安市岱庙办事处三友小学 赵倩</h3> <h3>习总书记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不忘本来才能有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有创新。小学数学教材中虽然讲的都是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但是也体现着数学历史的发展,其中也不乏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并从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受到数学思想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小学生从数学基础中就学习和认识到数学规律所在。作为教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一定要积极研究将数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有机融合。</h3><h3>雄安新区容城县南张镇李茂小学 肖艳红</h3> <h3>一天的时间,聆听了三位教育大咖的精彩讲座,内容充实节奏欢快。赵校长阐述了他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武力可以建立政权,但不能建立文化,让我又想起了开学初区教研活动他执教的那节《更相减损术》,整堂课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启发,把课本上一个拓展内容讲的“美轮美奂”。光彩的背后必有艰辛,今天才知道那节课是熬了几个夜晚才磨出来的一节课,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宋主任一出场给我的感觉就是“科技流”,果不出所料,徐长青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发的每一篇推送都是经他排版撰写审核,他总结的一句话“对外宣传,对内积累”,道出了他的一路走来。</h3><h3>两位老师,一个研究“古”,一个研究“今”,厚古并不薄今,厚今并不薄古,对立且统一,值得我们深思。</h3><h3>——泰安市仓库路学校 孙强</h3> <h3>今天的培训学习从新的角度审视了数学教学工作,我也获得了启示。数学传统文化的挖掘。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曾经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渗透更多的依赖语文老师的教学,直到今天听赵校长的报告,发现仅数学教材中就有28处数学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课堂中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五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彰显民族文化自信,是每位老师的责任。</h3><h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 柳晓煜</h3> <h3>听了今天上午宋新军主任的《徐长青融媒体平台的建设》讲座后,触动很大,时代发展太快了,只会教课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学强、能说会写、技术先进才能称为是好老师。融媒体时代,创新才能创造生产力,创新意味着变化万千,创新意味着推陈出新,鲜花在前面,我们在路上,我们要动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创新,突破自我。从现在开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积累,因为积累也是一种财富。增加内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去干。</h3><h3>——濮阳市油田第十七中学 李媛</h3> <h3>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上午赵晓兵老师讲座让我明白作为教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而宋新军老师的讲座使我更加了解融媒体的优势,要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多思考、多撰写系统性、连贯性的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h3><h3> 下午马向东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简约教学案例分析,通过五个形象生动的案例展示了简约教学的朴素灵动,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使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有效、愉悦、凝练。</h3><h3> ——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 李俊平</h3>

数学

文化

传统

讲座

校长

老师

课堂

教学

赵晓兵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