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与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怀善意,嘴下留情。</h3><h3><br></h3><h3>有时候,祸从口出。一句话说得让人一笑,一句话说得令人一跳。</h3><h3><br></h3><h3>某日,群里大闹风暴,就因为一句话的事:一位女性朋友说她打有水印的图图出现在另一位作者的文章里,并且说某某人请你好自为之这样的话;于是,一场战争就这样爆发了。</h3><h3><br></h3><h3>这当中大战数十个小时之久。发怒←←、围观←←攻击。不下余十个人受牵连,其中三位文友退群。这是在网络天地,如果在现场面对面,岂不是要打起来?想来,都是写文章的人,说话应该有点艺术,稍微礼貌点不至于闹成这样的结果。</h3> <h3>曾在杨绛自传中读到这么一句话:他们在说,我就在一旁听,没有人发现我到底是懂还是不懂,反正我不发言。</h3><h3><br></h3><h3>不插嘴,这不仅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当时,我很想说一句话,我想,图图百度里就摆在那儿,多的是,只因一个水印,这个又算得了什么?我的文章里之所以不设图,全文字,也是因为图图多数是重复的,要不就自己拍摄。</h3> <h3>我们常常说嘴下留情,就是不戳人痛处。在两个人争论的时候,对方说了或骂了倒痛快,却伤害了别人。真正有修养的人,说话是含蓄的,谦让的,小心翼翼的,想方设法给人留余地;就算是挑出你的不是,也很委婉,让人心服口服地接受。</h3><h3><br></h3><h3>不争辩,是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h3><h3><br></h3><h3>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因为争论里并没有真正的输赢,在浪费时间的同时,却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最后闹得两败俱伤。</h3><h3><br></h3><h3>可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弱点:都有着强烈的求胜心理,往往让我们总是不由得陷入争辩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最后才知道,不争辩,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h3><h3><br></h3><h3>一个人成熟的标志:</h3><h3>是深刻的认识到,</h3><h3>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h3><h3>学会换位思考,有一定的包容心。</h3><h3>懂得别人的难处和学会理解他人。</h3><h3><br></h3><h3>我们这里是文友群,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爱好:阅读和写作。其次就是摄影爱好者,一个爱好摄影的人遇到好天气,他会从早上出去到晚上满载归来。勤劳而又乐观向上的读书人应该是懂得礼貌和谦让,不至于咬文嚼字抓住不放。</h3><h3><br></h3><h3>说起路遥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路遥代表作:《平凡世界》,单单说朴素的文字就上百万,更何况他带病创作,环境的艰难,生活的艰辛,婚姻的破裂……但凡我们了解路遥的人都会为他的苦痛伤心落泪,他留下的巨作《平凡世界》让我怀着对路遥先生虔诚崇敬之情,前些年读过,去年读过,今年又重新翻阅。文中人物情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死爱恨、他们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热情与眷恋,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翻腾,很有教育意义。</h3><h3><br></h3><h3>其次我们读《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他老人家说再好的酒店,他只求一个十平米的房间,一张破桌椅就可以了。我们也知道《瓦尔登湖》的作者索罗他求的是什么。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常常喜欢起哄——看热闹——围观,却没有冷静下来、安静下来。</h3><h3><br></h3><h3>在无数文友中我有幸认识几位执着的作者,他们是值得我敬重的创作者,基本上每天都要写一篇新的文章,而且都是原创。朴素的文字,甘甜的语言,真实感人,阅读量也很大,想必时间久了有固定的阅读者去读。然而,他们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写作上面,又有几人知晓?</h3> <h3>我们都是艺术爱好者。做艺术先做人。我们应有团结凝聚的民族情感和文明刻度。如果我们对于文明的尺度完全没有共识、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三观价值、达不到正常对话,文明的意义又在哪里?</h3><h3><br></h3><h3>我们应常常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这样的人,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长远。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和平相处。</h3><h3><br></h3><h3>其次,艺术离不开孤独。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我们永远不要害怕孤独。只有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有价值。愿我们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快乐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