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圣地(六)

沐子

<h3>  林芝休整两天,身心得到了极大放松,早晨起来,感到分外轻松,也许是今日就要抵达心中早已渴望的目的地拉萨的缘故吧。车子上了林拉高速,河谷渐渐开阔了许多,途径工布江达和墨竹工卡两个县城,未作停留,直奔拉萨,全程400多公里,因限速只好悠悠荡荡的前行。越接近拉萨,河谷两边的山又陡峭了起来,怪石嶙峋,一点植被也没有,仿佛又回到川藏接壤的雀儿山地貌。河谷很宽,我没想到拉萨河竞然比雅鲁藏布江还大,气势磅礴,河水随着时光在阳光下变幻着姿态流逝。</h3> <h3>  路边一处小有规模的群楼看起来相当繁华,以为此处已是拉萨城的某一街区,找到一家陕西人开的饭馆准备吃午饭,一打听才知比处距拉萨还有十公里的路程,吃过饭继续向西,不多时进入拉萨市。</h3><h3> 首先感觉到街道并不宽敞,而行走于街道上的人们大多不是当地人,穿民族服饰的人就显得更少了。市区的建筑多为低矮的楼房,按照携程和美团提示,在几条街道找到几家宾馆,都不理想,有的在城郊太远,有的太简陋,连个电梯都没有,还有的卫生条件太差,一进门一股发霉了的味道。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宾馆,地处布达拉宫与大昭寺的中间位置,条件不错,价格也能接受。</h3><h3> 住宿安顿好后,我们便先去了八廓街,也就是大昭寺外的“八角街”,步行六分钟已看到外围的八角街,这里是拉萨最著名的商业区,转了一周,商品大都是藏区产的民族服饰,毛毯挂毯,珠宝手饰等,我们无心浏览这些。出了商城,旁边就是大昭寺。</h3> <h3>  大昭寺外有个小型广场,广场上的两根似是旗杆的木杆有碗口粗细,竖立在广场两边,杆上以红白黄蓝等彩条一圈圈缠绕装饰,杆尖高高地尖上云霄。</h3><h3> 广场边围了很多人,走近一看,是在围观磕长头的人们。磕长头的人有男有女,身着藏服,看样子都是虔诚的佛徒,依次从广场的这一头排到那一头,他们匍匐下去,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紧紧地贴到地面上,然后起身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接着又匍匐下去,无休止的复制着同一动作。他们目不斜视,对着寺院的方向虔诚的跪拜着,不知道是在祈福今生平安,还是在祈祷来世的轮回。<span style="line-height: 1.8;">看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夕阳下他们的影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仓央嘉措那首经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诗文顿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浮现心头……</span></h3><h3>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h3><h3>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h3><h3>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h3><h3> 大昭寺最初是藏王松赞干布修建的,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天朝请来的释迦牟尼佛的12岁拿身像“觉卧” ,因此汉藏友谊源自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据说文成公主精通天文历法和五行术数,定位于当地卧塘湖心修建大昭寺,并须由白山羊背土填湖来构建陆地平台。在此之后,原名为“惹刹”的大昭寺成为了该地区的政教文化中心,并让整个地区的名字由此而取为“拉萨”,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的尊崇地位显而易见。</h3><h3> 大昭寺虽是弹丸之地,却早于拉萨城的存在,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其寺内的廊街,绕寺的八廓,以及更远一些的林廓,以环线的方式构筑起一条条信徒转经之路。</h3><h3> 此时已过参观时间,停止了售票,我们随入转经的人流,围着八廓街转了一圈。</h3> <h3>  在大昭寺外八廓街的东南角,有一处三层小楼,门眉上写有玛吉阿米,据说曾经的历史和仓央嘉措有关,是仓央活佛与情人玛吉阿米私会的地方。我驻足凝视着这里,仿佛看见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不由想起仓央嘉措那首写给玛吉阿米的情诗,“在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皎颜,那玛吉阿米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心田”……</h3><h3> 这里看起来人气很旺,来这里品尝正宗的酥油茶和酸奶蛋糕的人大都是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四人都对酥油茶等藏餐不能接受,只是以一种悠然心态面对这些美好的事物。</h3><h3> 此时,已是傍晚七点,几乎和大地平行的太阳,将金黄色的光泼洒了一地,照在我们的脸上,也照在那些围绕廓街不停脚步转经的人们。(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