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老舅“潘金岭”</h3><h3> —— 鄢云飞</h3><h3> 近中元</h3><h3> 忆先烈</h3><h3> 一寸山河一寸血</h3><h3>【编者按】本文主人公是我亲老舅,根据我奶奶的 回忆录所述。</h3><h3> 逃亡:</h3><h3> 一九三一年,河南滑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民不聊生,寸草不长,那一年我奶奶的父亲饿死,第二年我奶奶的娘也饿死了。</h3><h3> 父母双亡,留下四男二女,我奶奶是最小的,七岁丧父、八岁丧母,跟着我老舅他们逃荒要饭到了绛县。</h3><h3> 长兄为父,待我奶奶可亲、可亲,又是家里老小,起初到了绛县郇王村给人家种地为生,总算一家几口有了活路。</h3><h3> 新生:</h3><h3> 1932年12月26日,绛县县委在郇王村东南的奶母沟召开了由青年知识分子和贫苦农民共30余人参加的宣传会议。会上,县委书记曹金海传达了中共红军准备第四次反围剿的消息,号召知识分子和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坚定信心,反封建、反压迫,坚决同旧的习惯势力作斗争,那一天我老舅也在场,时年十四岁,受中共绛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曹金海的影响,我老舅积极的参加了革命队伍。</h3><h3> 那时候,我奶奶和我老舅住在郇王新村子里,只有几间土房子,门口经常有跑的野狗。</h3><h3> 有一天,我奶奶在院子里拔草,见到一只狗叼了一个人头,把我奶奶吓的扭头就往屋里跑,就喊我老舅:“哥、哥,快出来”。当时我老舅就在里屋,出来后,用浓重的河南滑县口音说:“妮!别害怕,那是日本人在董封村里西门外头杀的十五军的人,也是咱河南老乡”!我奶奶吓得老哭,又问:“哥,恁和金海干革命,害怕吗?”我老舅说:“要不是日本人来,咱爹咱娘也不会死,咱河南也不会那么乱,咱也不会要饭逃难到绛县,咱要是不革命,咱们都要让日本人欺负到啥时候呢?命一定得革,哥一定给日本人打回老家去!”</h3><h3> 自那开始,我老舅就成了铁杆游击队员。</h3><h3> 在河东特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我老舅跟随曹金海同志他们立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打富济贫、惩奸除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h3><h3> 遇难:</h3><h3> 一九四四年四月一天,由于战事紧迫,绛县抗日县大队派出我老舅和一名通讯员去翼城县南唐乡给县大队收给养,走的时候,我老舅亲口还给我奶奶说了,黑了天就回来了。我奶奶在家等啊等,咋也把我老舅等不回来了,急的光哭也不见个人影回来。</h3><h3> 第二天早上,郇王村贴出来了告示,说我老舅干革命被活埋了,让去收尸,当时我奶奶姊妹几个都哭瘫了,我奶奶哭的最厉害,因为从小没爹没娘,都是我老舅他们养大的,当紧我奶奶还有大老舅借着别人家的牛车,从郇王村赶到了翼城县南唐乡南唐村,到了地丈,只见我老舅还有通讯员的头露在土外头,让糟践的不成形了,我奶奶就搂着我老舅的头哭,嘶声竭力的哭,咋叫哥也不答应了。</h3><h3> 打我记事起,我就跟着我奶奶去郇王村上坟,我奶奶每当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怒目而言:“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吉峪那个叛徒,给日本人告了密!”这种仇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h3><h3> 祖国的今天,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h3><h3> 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h3><h3>【备注】潘金岭:1919年生于河南滑县,绛县抗日大队事务长,牺牲在翼城县南唐,殁年二十五岁。1957年列为革命烈士。</h3> <h3>【备注】:这段文史资料不完善,时任应为绛县抗日大队事务长,同时牺牲的还有通讯员,殉难处应为翼城县南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