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伟大祖国建国70周年大庆,很庆幸,也是渝华70岁生日,为了《我与共和国同龄2》的出版,我需要收集素材,加上,人老了,难免爱回忆过去的往事。这不,说走就走——到渝华1969年3月从重庆来到安岳县安农公社十大队落户的地方去看看。</h3><h3> 五十年过去了,崎岖的小路变成了乡村公路 而且可通每一户村民家里,草房变成了楼房,一点也找不到以前的样子了!</h3> <h3>我以为没有人认识我了,结果他们好眼力:“你是重庆知青!”</h3><h3>我高兴指着:这里也变了!</h3> <h3>曾经住的房屋现在杂草丛生,连路都找不到了。</h3> <h3>终于找到了了全生产队还没有被撤掉的一排房子,很幸运,恰巧是我们曾经住过的。</h3> <h3>原生产队社员复原军人李胜强讲述全生产队的人都另建楼房了,这里成了废墟一片。</h3> <h3>天气酷暑,丛林中的山蚊子太多了,咬上一口痒得钻心,不知道这位摄影老师腿上起来多少疙瘩。</h3> <h3>这是我和与我班同学李运萍在生产队贫协主席李元芳家和他的女儿李胜志同住一床的屋子。我的《我与共和国同龄》第一本上面那篇《捉虼蚤》的素材就是在这里产生的。现在主人外地居住,这房子成了生产队唯一没有撤掉的记录岁月唯一见证。</h3><h3>左起一:曾任生产队队长杨云中、渝华、原生产队退伍军人李胜强、社员李长凤</h3> <h3>七里桥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h3> <h3>寻找童趣。</h3> <h3>回到童年,快乐时光。</h3> <h3>一看就知道,随行的摄影师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师。</h3> <h3>现在的七里桥成了摄影朋友的一个点。每当日落,涨大水时 无数摄影爱好者就在这里架起长枪短炮抓住那美好的瞬间。</h3> <h3>回来了,再体验一下以前当知青的感觉。当然这活最轻。</h3> <h3>扒玉米1</h3> <h3>扒玉米2</h3> <h3>扒玉米3</h3> <h3>和生产队的老会计颜克连畅谈我们刚当知青时闹的笑话:我写的文章《错将麦苗当韭菜》包饺子、沙梗子红苕叶子当藤菜(空心菜)……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有趣,说完我们哈哈大笑。</h3> <h3>中午,渝华当知青时的好友、贫下中农社员刘代秀请我们吃上了一顿美餐,除了荤食外,她自己家的米粑粑,竹笋,南瓜尖是我们的最爱。遗憾我们只顾享受忘了拍片,谢谢刘代秀嫂子,你辛苦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