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四十的一场聚会

徐广刚

<h3> 1979年夏天,我们在赣榆县中学,结束了高中学业,在一场合影后,高二(6)班也就散了伙。</h3><h3> 当岁月的车轮从这座陈旧的校门驶出,我们怀揣着各自梦想,更多的是单纯和幼稚,走向了社会。幸运的那几个天之娇子攀上大学的门槛,更多的人进了工厂,或顶职父母,而我则回到生产队,在一条远赴渤海张虾皮的小渔船上,烧锅做饭,天各一方。</h3><h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红尘滚滚的今天,四十年过去了,我们收获了苍老,收获了成熟。我们这四十年,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到胡耀邦的正本清源,从赵紫阳的民主化进程,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从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的反腐,几多风雨几多磨砺,我们象汪洋中随风飘泊的船,四十年里,很多人未谋一面,相遇而不识,名字都记不起来了。四十年的风尘,洗去了岁月的铅华,结婚生子,养家糊口,抱孙侍犊,从人妻人夫,到爷爷奶奶,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霜。</h3><h3> 高=的一年,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汇集而来,全县最好的学校,最优质的文科生,学校又配上最优秀的班主任梁守先老师,其它的各科老师也都是学科带头人,我们享受着优质的师资,教室门前那块白底红字的高二(6),成了他人眼中的羡慕。上学时,同学们很少交流,男女之间基本不搭话,同一屋檐下,似是陌生人,有的连名字也对不上号。</h3><h3> 今年七月,新华和海洋同学,突发其想,要建个高二(6)群。信息的发达,隔空喊话,喊着喊着,大家都凑在了一块。嚷着嚷着,就定下8月丨7曰的聚会。谭珍把四十年前那张合影照分剪开来,大家各自对着号。看一脸雅气的旧时照片,重拾旧时记忆,方知什么叫珍贵。</h3><h3> 今天的台风雨,急骤骤的。倾天而倒的雨水,溅起的水花,万马奔腾,让人惊心动魄。把惊诧关在门外,打开同学群,很多人都在焦急地计祘着8月17曰聚会的倒计时,师兄梁琪还再动员那几个还没确定来的忙人,真的叫人感动。邀请我们师兄参加聚会,成了大家的共识,还有就是通过师兄,把我们聚会的喜庆,带给年事已高的老师,把我们对恩师的共同心願,捎给他,掬杯酒,道声谢!</h3><h3>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岁月苍老了面容,心仍旧那时。人生的旅途,已驶向了彼岸,我们已步入了暮年,书写人生的笔锋也到收宫之即。梳理人生乱麻,最珍贵的节点就是高中毕业,跨出赣中那一步。隔空四十年,我们经历了命运的选择和考验,有坎坷和磨难,有成就和辉煌。如梭的时光,把我们推到奔六的年岁,轻狂已去,淡然处之,肩上对社会,对家庭的担子还没放下,都在为子女活着,责任仍旧。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班同学是杯醇厚的酒,喝下去,勾引出四十年前同窗的点点滴滴,那才叫黄金白银。不要说同学时没讲一句话,就是冷漠无情,班长李惊涛,团支部书记杨国芹,悄悄地结了婚,那个年龄最小的朱志博,娶了班花尉蔚。群主海洋老说他有一个心仪的姐姐,就是不敢说出来,缘分要到,那人就在灯火灿爛处。由此可见,同学之情是不解的缘。</h3><h3> 无论在首都机关,还是江南学堂,不管在省会南京,还是苍茫的大西北……行云流水,高山仰之,都离不开赣榆县中学的根,我们始终是根上的一枝须芽,绽放在同学的微信群里。</h3><h3> 8月17日的四十年聚会,是我们再续友情的开始,让那份浓浓的同窗念想,缭绕在每个人的梦香中。一杯酒,喝出激情,一首歌,唱出心情,一句话,说出真情,岁月不老,我心仍旧!</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