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Jim燊

【学习tips】之前我们给大家讲过一个管理学名词“破窗效应”,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叫“棘轮效应”,来扩充大家的知识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商纣王的故事</font></b></h3> 纣王登基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英明的国君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会坚如磐石。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 <p>他的叔父箕子看见了,劝他收起来,而纣王却不以为意,箕子为此忧心忡忡。</p><p><br></p><p>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道:“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要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供取乐。后面的我再也不敢想了。”</p><p><br></p><p>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纣王恣意骄奢,导致国家灭亡。</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什么是“棘轮效应”</font></b></h3> <font color="#ff8a00">“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具有不可逆性。</font>在收入达到某个水平以后,人们的消费会固定在某一层次,而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会往更高的方向发展,但却不会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往更低的方向去,尤其在短期是很难向下调整的。消费“指标”一旦上去了,便很难再降下来,<font color="#ff8a00">就像“棘轮”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font> 实际上,棘轮效应可以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句名言概括:<font color="#ff8a0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font> 刚才我们讲了“商纣王”的故事,接着我们讲一个正面例子。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富豪,个人资产总额达460亿美元。但他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而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b>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意为泊车多花几美元。</b> 在子女教育方面,因为深知消费的不可逆性,盖茨声称将自己的巨额资产返还社会,用于慈善事业,只给3个女儿几百万美元。 <p>于是我们看到,盖茨奉行的是一种“节俭主义”的处事原则,并在子女教育上得到延续。如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虽然十分富有,但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从来不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甚至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外出打工。他们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让孩子多赚钱,而是让他们知道每分钱都来之不易,不能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要懂得简朴与自立,而他们也会给孩子们树立榜样,毕竟有时候,身教比言传更重要。</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棘轮效应”的启示</font></b></h3> “棘轮效应”其实源自人的本性,<font color="#ff8a0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font>人一旦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地满足,本来只想吃饱就行,而后想要住的地方,再后来想换上大房子,想拥有私人游艇…… 如果收入能跟得上消费的步伐,每一笔都花得值倒还好,但如果是“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为了满足欲望,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前方将会是未知的深渊。 <font color="#ff8a00">现在社会学有一个新名词叫“隐形贫穷人口”,意思是有些人表面看上去有吃有喝有穿,但实际上过得很拮据。</font>由于每一笔收入都没有好好规划,最后免不了“月光”的结局。短时间内上是上不去了,也不想退而求其次。生活中不乏这样收入跟不上消费步伐的鲜活例子。 更有甚者,我想到近几年媒体报导很多的“校园贷”现象,一些大学生为了买名牌包包,买新款手机,以在社交圈博取关注,不惜背负高利息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最后掉进黑心网络平台“套路贷”的陷阱,苦不堪言。有一些人为了躲债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这是为了满足消费,选择透支未来收入的惨痛教训。 如果每一笔消费都花得值,<font color="#ff8a00">消费某种程度上就会转化为投资,而投资将会为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赋能</font>(比如,消费能获得幸福感,而幸福感是再生产的精神动力之一)。反之,不仅内心觉得不值,也会错失不少机会。 <font color="#ff8a00">如今,我们走在“消费升级”的快车道上,消费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font>新节俭主义不是要我们学习“泼留希金”式的吝啬,“开倒车”,而是一切以需要为目的购买,绝不盲目追逐品牌和附庸风雅,不能为了升级而升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泼留希金</b>是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在名著《死魂灵》里塑造的典型吝啬鬼形象。</h5><div><br></div> <p></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弦外之音</b></div>有网友曾经把“棘轮效应”放在爱情的角度理解,他说郭襄再十几岁时见到了杨过,从此“一遇杨过误终身。”郭襄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帮助父亲驻守了襄阳,创立了峨眉派,但在自己的感情问题上却始终没有更进一步。在见到了最好的人以后,哪里还有人可以与他相媲美呢?<p></p><p><br></p><p>在《甄嬛传》中,甄嬛见过了玄清的一片柔情,真心以待,在回宫以后眼里就再也容不下别人。这不便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