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知道在云南还有个叫会泽的地方,已经是35年前的事了。那年,正在昆明上大一,常去隔壁的云南大学找同学蹭饭,就知道了云南大学原名东陆大学,创办人是云南会泽人,参与重九起义,领导护国运动的唐继尧。</h3><h3> 因生活工作一直在滇西南,而会泽地处滇东北,也极少有机会去往滇东北,对会泽一直少有了解。2011年到昭通公务出差返回途中曾在会泽城边小餐馆吃过一顿晚饭,也并未增加多少了解。</h3><h3> 直到今年8月,借省厅在会泽召开教育宣传工作会之机,6号经芒市飞昆眀,从机场1小时到北部客运站,再乘3小时大巴,下午4点到了会泽,至9号离开会泽返回芒市,虽只是短短两天,但会泽这个洋芋超级好吃的滇东北名城,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h3><h3> </h3> <h3> 会泽历史悠久,秦汉时为古夜郎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h3> <h3> 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h3><h3> “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故称之为“京运”,历时184年。它与贵州运锡到京师的古道成为中国当时的经济大动脉。但不知何故,人们只知茶马古道,少有人知道京运古道。</h3><h3> 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h3> <h3> 公元1555年云南造钱,为纪念开炉,铸造了一枚重43千克的圆钱一一“嘉靖通宝”,目前完好保存于江西会馆,乃世界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因此会泽也获得了“钱王之乡”的美誉。</h3><h3></h3><h3> 会泽铸钱的鼎盛时期,设炉70座,年铸币44万串。炉头、匠役1500人。正所谓“一山宝气钟千古, 四野炉烟绕万年”。据说在最高峰时,中国人手中一半还多的钱币都铸自会泽。</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为纪念辉煌的铸钱历史,会泽公园广场修建了嘉靖通宝雕塑,直径为22.6米,重77777公斤的古钱币雕塑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谢秉漫教授创意设计,堪称又一世界之最,古钱币雕塑放大39倍后,立于城市的中轴线上,一座流光溢彩的“彩虹桥”跨水而立,桥身轻盈通透,贯穿未来,象征会泽辉煌的铜业历史。</h3><h3> 今天,凡到会泽,必定会去走走彩虹桥,即从“钱孔”中走过,俗称"钻钱眼”,还要围绕着大铜钱顺逆时针各走上几圈,寓意为反正都有钱。</h3><h3> </h3> <h3> 会馆是外来移民在新移民地生存发展的缩影,会馆的数量显示的是一个地方经济是否繁荣;会馆的大小是一地商帮实力的展现;</h3><h3> 铜业的发达,引来各省富商,招来各地工匠。因为要采办京铜,连朝廷也要派驻官员,各省各府同样为采办铜料,派人驻在会泽。使得会泽真正成了移民社会,为方便本省本府人员聚会、寄宿、祭祀、娱乐乃至救济,各类会馆应运而生。</h3><h3> 会泽被誉为“会馆之都”,小小的一个县城,竟然有省级会馆11处,府、厅、州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h3> <h3> 大海草山位于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距县城钟屏镇40余公里,属乌蒙山系主峰段,海拔在3570--4017米之间,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米,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时南诏国王封为东岳。</h3><h3> 草山属亚高山草甸,面积18万亩。8月的草山,草正绿,花正艳、云正飘、雾正起、水正流、峰正俏,平缓连绵起伏的地势山体山脊,广博空寂苍茫的蓝天,草原上畹蜿蜒曲折的小溪,线条饱满柔和,草甸、鲜花、小溪、蓝天、白云、羊群,构成了一幅优美迷人的图画。</h3><h3> 虽没去过号称空中草原的喀拉峻、库什琼台草原,但从图片来看,大海草山上玉带般的小溪,茵茵的绿草,烂漫如霞的山花,柔美的线条应该毫不逊色。</h3><h3> 大海草山,是云层上的仙境,是童话般的人间,是摄影家的天堂。</h3> <h3> 现存会泽古城是清代所建,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虽面积仅为0.9平方公里,但保存着各类珍贵的文物古迹、比较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历史街区。其中以唐继尧故居、江西会馆保存最完好,也最有名。<br></h3><h3> 与省内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古城比,会泽古城在规模、维护、开发上均存在不小差距,或许正因如此,会泽古城并没有太多商业化气息,店铺里仍以日常生活用品居多,各地趋同的旅游商品店,小吃店并不多见,会泽古城难得的还是会泽百姓的古城,而非洋人、外地生意人的会泽。</h3><h3> </h3> <h3> 会泽自古人文荟萃,建校近百年,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据说风水极好的会泽一中,文庙、会馆,古树、古桥等旧迹尚存,文脉涌动。</h3><h3> 创办于2008年的茚旺高中,设施先进齐备,校园充满现代气息。至今已有90多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平均每年10人,目前已有学生8000多人。</h3><h3> 会泽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已成为响亮的名片,让会泽人民引以为傲,大名鼎鼎的曲靖一中2019年在会泽只招到3名学生,也反证了会泽教育是何等让人满意,让人信任。</h3><h3> </h3> <h3> 如果说,在会馆,在古城看到的是会泽辉煌的历史,那么在茚旺高中,在即将通车的渝昆高铁会泽境内的三个站点,昭示的则是这个云南第三的人口大县的美好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