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信——人生因书法而精彩

美友31529115

<h3><font color="#ed2308">作者:宁文英</font></h3> <h3>书法艺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根植在中华人民的血脉里。没有诗,没有书法,中国文化将顿失魂魄。</h3><h3>—杜中信 </h3> <h3><font color="#ed2308">&nbsp;出身书香门第</font></h3> <h3>&nbsp;1942年 ,北京荣宝斋附近的一户居民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婴,这个男婴姓杜,起名中信。中信的父母皆是为人师表的教师。父亲杜达,擅诗文,精历史;母亲殷锦华,工丹青,喜书法。冥冥之中,也许杜忠信就该与文化艺术结缘,因为他的生命里凝聚着来自于父母的文化艺术细胞,他平日的家庭生活里沐浴着文化艺术的熏陶,他家庭的附近更是坐落着具有巨大书画艺术乾坤的荣宝斋,那里简直就是他儿时的乐园。他非常喜欢那里的山水、花鸟虫鱼画,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各式各样的优美的书法线条。那时,他幼小的心灵就在想,能画出写出这么多好看好东西的人多么不容易啊,他们都是些什么神人啊,我距离他们该是多么遥远啊!那时候,幼小的杜中信,只有羡慕他们的份儿,并没有勇气想到自己以后能成为他们。</h3> <h3>后来,给他插上能成为“他们”梦想翅膀的,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杜中信师范毕业的高材生母亲,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况且,她看到杜中信成天往荣宝斋钻,也有书法天分,就有意引导他练习书法。母亲手把手教他,掏心窝子导他,加之他的天分,时间不长,他的书法水平长进很快,但与此同时却是,他越来就不满足来自于母亲的教学了。他常常一个人在荣宝斋里一泡就是一整天。那些优秀的字帖、碑帖、范文,都是他临摹学习的榜样。他将它们买回来,日复一日的苦练。他遍临六朝诸碑二王书法及历代书法经典,尤其是张猛龙碑,研习得最为精道。特别是那些笔法技巧,粗细、转折、方圆等运笔上下功夫。是金子总会发光,杜中信的书法特长很快被学校老师同学发现了,他的字常见于学校的墙报、板报、通知、布告等,还被吸纳为少年文化宫的书法学员,从此他更加喜欢上了书法艺术。</h3> <h3><font color="#ed2308">支援大西北 &nbsp;</font></h3> <h3>1963年,20岁的青年杜中信支援大西北,来到了十三朝古都如今的西安城,在工厂里做宣传工作。那时候国家还没有电脑打字技术,他每天都会抄写很多文章,做各种板报。那沉雄、豪放、古朴、浑然大气、气势磅薄的字体,引得单位很多人的赞誉。这种赞誉也鼓舞了他追求更高层次书法艺术的决心。好在西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是十三朝古都,更是书法之乡。很快的,杜中信就发现了西安碑林这块中国书法的宝库,他真是如获至宝,兴奋异常。他不失时机的硬是用辛勤那把钥匙,打开了这座历史知识与书法艺术的宝库。他常常花三五分钱买张门票,再买根冰棍,和几个朋友一整天都沉浸在这座书法艺术的宝库里,留连忘返,到现在他才知道,他在北京练习的那些碑帖,原来大多数都是这里的碑刻。太幸运了,他怀着敬畏的心情穿行于碑石碣林之中,环顾四周,从汉至清碑石、墓志千余通,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真草隶篆,琳琅满目。他是越看越爱看,越看越出神。从形似到神似,从理论到研习,他一遍遍的临摹,一遍遍的揣摩,一次次的升华。比如,在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时,他发现自己在用笔和运笔上存在很大差距,通过自己仔细的揣摩和体会,认识到王羲之书写时不是手腕在用力,而是站着书写,整个手臂包括胳膊都在运动。只有这样才能书写得上下贯通、流畅、大气。经过自己的“再创作”,将王羲之的优雅秀美与自己的奇崛高古结合起来,另辟蹊径、收放自然、大开大合、顺势贯气,通篇一气呵成。</h3> <h3>人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假。细想起来,世界上在每一个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的人,那个不是由热爱在支撑着。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热爱就不可能有成就。刘晓庆如果没有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就不可能一个人黑夜跑到十几里路远的村庄去看电影;陈景润如果没有对数学的热爱,就不会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废寝忘食……杜中信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就不可能在没人监督没人发钱还要花钱的境遇下,费时费力费金钱的经常泡在西安碑林还不够,还探访西安周边的耀县药王山、麟游、蒲城、汉中等市县的碑刻……</h3> <h3>与此期间,他除了书法上精进外,还用整段整段的时间看书学习,读历史、诗词、国内外名著,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知识功底。文革后,百废待兴,随着文学的复苏,书法绘画也有了交流,1978年,杜中信先生同西安晚报社的陈晓波先生、唐镐先生、书法家宫葆城先生、程克刚先生等成立了“墨林书会”。1979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的播音员说第一届亚太地区50多个国家和澳大利亚联合举办首届书法大赛,他的很多同事听到了广播后,都纷纷鼓励他去试试。试试就试试呗,他心里想。于是写了幅字就去投稿了,心里反正也没什么压力,也没抱什么希望。这件事儿一搁就是半年。半年后一天,突然有人告诉他获奖了,初出茅庐竟然获得银奖。澳大利亚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均作了报道,中国文联将获奖证书及奖品转交给杜中信先生。这误打误撞的竟然成为了书法界的专业人士了,尽管他心里明白,世间的事,在很多偶然里其实包含着必然。不管怎么说,成功的喜悦在涌动着他的心潮,他兴冲冲地去图书馆买回了一大堆书法理论方面的书,从此更加精进,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外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h3><h3>&nbsp;</h3> <h3><font color="#ed2308">进驻长安大学任教</font></h3> <h3>1984年,已经在书法界声誉鹊起的杜中信到长安大学艺术教研室担任书法老师,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翻到了他钟情的专业书法事业中来。他深感机会来之不易,从心灵深处敬畏这份书法传授工作。这时,他对自己要求更高了,不论从书法理论上还是具体实践上,都觉得要更上一层楼,决不误人子弟。在他的辛勤努力下,1990年出版了他的《杜中信魏体书》,以古朴的北魏风格,运用自如挥写行书,其飘逸洒脱,游刃有余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1993年,杜中信又相继完成了《历代名碑技法》一书。</h3> <h3>做传授解惑的教师行业,有一个大忌,那就是胸有蝴蝶要能飞得出来,可不敢茶壶煮水饺——肚子有货,倒不出来。然而,对于杜中信来说,传授却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情,因为他集文学、美术、音乐、摄影、体育等多种爱好于一身,开导学生自然会采用多种形象易懂的比喻。曾经有个学生,看杜教授写字挥洒自如,豪放而飘逸,心底很是羡慕,下决心苦练书法。他在书上看到书法有力透纸背之说,便在手腕上吊个秤砣练字,几天下来,手臂酸痛,连筷子都举不起来了。杜教授知道以后,先表扬了他的学习精神,然后和蔼地说:“艺术和体育是两回事。书法的力度是视觉上的感受,和写字时用的力并无必然联系。一个画家,画猫和画虎的力气有不同吗?画松树与画兰草的力气有不同吗?”寥寥数语,学生已经恍然大悟。还有个学生,问杜教授:“您怎么看电脑字库里的行书草书呢?”杜教授诙谐地说:“机器轧出来的饺子,和自己包的,你说味道能一样吗?”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们都会心微笑了。</h3> <h3>他的一位弟子曾这样评价杜中信:“杜老师爱好广泛,能从姊妹艺术中得到启发。他的书法有时宛如音乐的行云流水,有时又有诗意的高雅纯粹,有时又有入画的草草逸笔。杜老师是高人、逸人、至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朴实无华,待人以诚。”</h3><h3>强将手下无弱兵,如今,杜中信的许多弟子在书法艺术上已经卓有建树,有的已经走上了书法界的领头雁岗位。</h3><h3>&nbsp;</h3> <h3><font color="#ed2308">蜚声书坛</font></h3> <h3>杜中信先生书法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享誉海内外了,为全国上百处名胜古迹题写碑匾。其中北京天坛公园、宣武艺苑、八宝山牌楼、中国现代碑林、人民大会堂(收藏)、开封碑林、爷合山战斗纪念堂碑、临潼穆柯寨书院、湖南桃花源、桂林碑林、柳州等景区,以其古朴的北魏风格,运用自如挥写的行书,飘逸洒脱受到书法界的普遍赞誉。许多作品被分别选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第一卷)、《中国现代书法集》、《中国当代书法集》、《古今名人书法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名人精品集》、陕西文化人书法作品集》、《陕西文化人》等多部有影响的典籍中。</h3> <h3>出版的作品有《杜中信魏体书》、《杜中信书法课程》、《唐代名碑技法》、《历代名碑技法》等,集多年研究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如何学习传统碑帖的技法,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研究书法的专业书籍。尤其是&nbsp;&nbsp;&nbsp;年8月杜中信的《杜中信书》作为书法部分被有着“书画家之家”称号的荣宝斋出版社以《荣宝斋书谱》出版。这是集名家名作于一堂的中国书画殿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面向世界的窗口,搭起了书画家与收藏家之间沟通的桥梁。</h3> <h3>近年,杜仲信编撰的《楹联写法》、《扇面写法》、《竖式写法》、《横式写法》、《榜书写法》、《斗方写法》六本书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美术用品店公开正式发行,初版发行量达到惊人的7.2万册。杜中信《楹联写法》等六书出版,在业界引起强烈轰动,其艺术价值极高。</h3><h3>与此同时,杜中信曽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并赴海外展出书法百余次,深受日本、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术界人士的高度赞赏与珍藏。</h3> <h3>人民的艺术家人民爱,硕果累累的杜中信被推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安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教授,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h3> <h3><font color="#ed2308">传承书法 院长与教授的育人之心</font></h3> <h3>杜中信先生除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艺术家之外,也是一位在书法领域颇有贡献的教育家。出于对书法艺术传承发展的热爱,也为了响应国家“书法课进教堂”的倡导,近年来,他与陕西省教育厅、新华社陕西分社共同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书法教育进行普及推广,以“互联网+书法名家”进校园的方式给全陕西省大中小学生开讲书法课。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具体开设了“新华美育”网络课程,对书法感兴趣的朋友通过百度或者微信公众号搜索“新华美育”即可进行书法微课堂学习。其内容包括学习书法前的准备、毛笔的执笔方法、永字八法、汉字趣画等,杜老师最近所讲的课程中还包括2016年央视中秋晚会上,自己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同名书法作品的创作思路、展现风格与创作过程,那是一幅被放大到40米的巨幅长卷,作为陕西籍演员张嘉译朗诵的《春江花月夜》屏幕布景,其作品浑厚飘逸,大气美观被网友们刷爆了屏。</h3> <h3>“新华美育”网络课程的开设,真是便捷了学生、家长和书法爱好者,这样新颖便捷的传播方式,自然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h3><h3>艺无止境,古稀之年蜚声书坛的杜中信,还在潜心研习,追摹古人的精华之作,他以“平常之心,悟道求真”的精神与其作品一同浸润着四方学子,探索着更深远的艺术世界……</h3> <h3>&nbsp;&nbsp;2018.4.19</h3><h3>&nbsp;</h3><h3>(本文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