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十六年前的2003年阴历3月13日。我的母亲在昏迷了三十六天后离开了我们。</h3><h3>母亲的祖籍辽阳刘二堡,满族。后随父母去了黑龙江。</h3><h3>母亲是个大家闺秀,上面有五个哥哥宠着第一个出生的妹妹。<br></h3><h3></h3><h3>母亲很不幸 ,在她八岁时就没有妈妈,那时她最小的妹妹还在吃奶。</h3><h3>母亲又是有幸的,来到家里的后妈对她们很好,以至于在她临终前还想看看她的后妈。</h3><h3>母亲还是很不幸的,父亲送她出嫁后,死于不幸,这成了母亲永远的心结,很难打开。</h3> <h3> 母亲十九岁时出嫁,二十岁有了第一个女儿。接着六个孩子相继出生。她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h3><h3> 三十七岁时,随丈夫去了大西北。三十八岁有了工作,虽然是临时工。四十岁时转为正式员工,自学算盘,成了商店的售货员,直至退休。</h3><h3> 母亲之所以伟大不光是对家庭的付出,她的思维敏捷,办事头脑清楚。同事邻里关系都相处的很好。</h3> <h3>二十八岁时的母亲</h3> <h3>37岁时的母亲</h3> <h3>父亲离休后厂里组织去峨眉山旅游,母亲同去,</h3> <h3>1996年在蓬莱居住地的海边</h3> <h3>1999年在辽化</h3> <h3>2000年,72岁的母亲在桂林象鼻山</h3> <h3> 在儿女眼里母亲永远是伟大的,我的母亲也不例外。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生活的艰难,做母亲就更加的不易。三年自然灾害我家住在海伦,虽然是北大仓也是没有粮食吃。妈妈自己开地种的土豆,秋收时因为水涝大部分土豆都烂在了地里,妈妈手搬肩抗的把它们弄回家,为了她的孩子们不挨饿。</h3><h3> 在我眼里妈妈从来没闲过,白天忙一天,晚上还要挑灯缝补衣衫和做鞋。七个孩子的穿戴全由她的手中一针一线的缝出来。那时家里穷,想买一架缝纫机真是难上加难。</h3><h3> 65年到青海后,妈妈有了工作,口挪肚攒和单位人合伙才算买了一架这辈子她最喜欢的缝纫机,减轻了不少手工的压力。</h3><h3> 多年的辛苦劳作和操心,妈妈病了,先是得了大叶性肺炎,住院治疗。后又得了肝炎。妈妈太累了。</h3><h3> 但是妈妈以她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h3><h3> 退休了,她又担负起了带孙儿的重担。她操心每一个孩子的后代,唯独没有她自己。</h3><h3> 1995年父母带着孙子离开青海,定居山东蓬莱。那时已显现出她的病灶,喜欢吃糖。作为儿女我们经常去看望,但对这种病的表现不懂一点。</h3><h3> 1998年父母亲到了东北居住,母亲病情开始发展,直到糖尿病综合症。到东北五年间先后住了四次医院。一次比一次严重,从视力模糊到偏瘫,再到一年半的卧床不起,最后昏迷36天后离开我们。</h3> <h3>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列车,上车后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下车;苦日子过完了母亲老了;该享受儿女们孝敬她的时候走了,走的让我们恋恋不舍,走的让我们肝肠寸断。如果是现在用我懂的知识来治疗母亲的病,也许不会这么早就走了,但是——没有如果。</h3><h3> 母亲走了,走了……,走的那么远。16年了还是那么想你,想起和你最后离别时,我不顾一切的把脸贴在你那冰冷的脸上,想着你说的那句话“青,小时候孩子多,妈妈没时间亲你”,每当想起泪水就情不自禁的流出。</h3><h3> </h3> <h3> 今夜哀思祭亡灵! 一滴滴烛泪,是思念,是眷恋, 一声声悼念、缅怀,治愈不了心间的伤, 抚慰不了内心的痛。 但我坚信, 母亲没有离开, 而在时时的看着我们,保佑她的亲人们健健康康的生活。</h3><h3> 思念也许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好好活着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感谢母亲,一次次战胜病魔,坚强的守护我们这么多年,感谢母亲给了我们守护您的时间,虽然您再也没有看您的儿女一眼,但没有让儿女留下守护您的遗憾,感谢您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感谢您让我们有幸做了您的儿女。</h3><h3> 母亲,安息吧,您一生太累了,太累。如今您在那松柏环抱的公墓里,是否寂寞?是否安康?我祈愿我的母亲在那边一切安好,不再受病魔的折磨。我会在梦里与您相会。</h3><h3> 再过几天就是中元节了,妈妈我会去看你,有话我们慢慢说。<br></h3><h3><br></h3><h3>小妹2003年5月11日的祭文</h3> <h3>三妹2004年元月祭文</h3> <h3>小妹写的祭文</h3> <h3>妈妈去世三周年时,我们在辽阳祭奠母亲</h3> <h3> 2019年8月12日上午八点半从家里出发,先去买了冥币、烧纸、香和金条,之后去花店订了两束花,一切准备完后打车去了离公墓不远的龙鼎山公园大门。</h3><h3> 走在通往墓区的林荫路上心有感慨。天下着小雨,我手捧两束黄白菊的鲜花,挎包里装着冥币和金条烧纸类,因为有阻挠者不让烧,所以装的比较严密。树荫两旁蛙鸣婵叫,,给我的感觉就像给妈妈报信一样,告诉她老人家我来看她了。眼泪禁不住的流出。</h3><h3> 因为下雨,没见有人来墓地。我径直的走向那龙脊山下的墓地。来到了母亲身旁,雨停了。打过招呼后,边清理墓地边和母亲聊天,仿佛觉得妈妈微笑的看着我,可就是不做声。点上香炉里的香,摆好鲜花,手中折着金条,跟妈妈聊家里的事,聊兄弟姐妹的问候和家里的情况。一柱香不知不觉的燃到了底部,我替兄弟姐妹在母亲墓前磕头拜别后,去燃烧炉给妈妈送钱。</h3><h3> 偌大的墓地空无一人,我走在松柏之间来到燃烧炉前傻眼了,醒目的大牌子写着不让烧纸祭奠!绕过大牌子走下楼梯燃烧炉门前被铁丝网死死地拦住根本进不去,我在那愣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带去的不能带回,又不能烧,看到铁网前有堆烧过的纸灰,(估计和我一样,在很无助的情况下)就把我带来的冥币拿出一些点燃了,边燃边跟妈妈说这是引路钱,之后把带来的烧纸、冥币、金条散开,如同天女散花般散入铁丝网内,告诉妈妈,墓地的人燃烧时会带给她。</h3><h3> 从墓地出来,刚走出大门,猛然想起伞落在妈妈身边了,哦,这是妈妈召唤我呢,又回到墓地跟妈妈说了送钱的事情。</h3><h3> 11点左右又从墓地走出,走向回家的路上。</h3><h3><br></h3> <h3>辽阳城南龙脊山,手捧鲜花泪绵绵。</h3><h3>苍天落雨知我心,松柏树下母长眠。</h3><h3>树荫两旁蛙鸣叫,似给母亲报知晓。</h3><h3>中元节前来看您,一直以来可安好?</h3><h3>母亲长眠十六载,儿女挂记未忘怀。</h3><h3>点燃香火叙家常,母亲你可记心上?</h3><h3>希望天堂无痛苦,下辈您还做我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