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一日——骑行记

<h3>  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所以我选择了骑行。去看一看,离我很近,却又很陌生的地方——汝州。</h3><h3> 它离我的老家很近,近的小时候放牛时只要一伸手、一迈脚就可以触及到它。同时,它离我的身体又很远,远的我用了30年的时间才走进它的心脏。</h3> <h3>  走之前特意查了下地图,到汝州市区的距离大约45公里,骑行需要3个半小时。可是,骑行了一个小时左右,刚进汝州境内没多久,就看到一个让我震惊的一幕。如此宽广阔达的马路、那么多的高楼别墅群,还有公园、商业街、娱乐健身广场。这是哪里?这么快就到了汝州市区了吗?这里怎么还藏着这么繁华的一个地方?不会是海市蜃楼吧?难不成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扑腾扑腾的跳跃着。走了好久也琢磨了好久,最后在宽广马路尽头的规划图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里是汝州市政府在温泉镇规划建设的一个休闲度假区。这是一个让我吃了一惊的度假区,毫不逊色南方任何一个小镇的度假区。</h3> <h3> 在温泉镇,我还看到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塑像。百思不得解,为什么要把她的塑像立在这里,她和这里有什么关系?最后,还是百度给了我答案,原来历史上的她曾三次来这里沐浴,且还在这里建了行宫。不仅仅是她,历史上还有其它很多皇帝和贵妃也来过这里泡温泉,只是一代女皇的名字比较响亮而已,所以就塑了她的像来吸引更多的游人。</h3> <h3>  骑着骑着无意间向马路边扫了一眼,就看到了这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庙下镇”三个大字。这个地方我虽然没来过,但也是从小就听过这个地方,不算陌生。我只是对三个大字上面的12个小字起了好奇心“宛洛古道、梁姓故里、三粉之乡”。特别是“梁姓故里”,我的一个无意间,竟找到了“梁”姓的根。</h3><h3> 百度有言:“梁姓的起源很多,汝州梁城由姬姓而来的梁姓被认为是最早的梁姓源头,是梁姓族人心仪的祖地。因此,河南汝州是世界梁氏寻根的主要地点。”</h3><h3> 过了庙下镇,到了一个叫湾子街的地方,据说那里是“汝瓷”的发源地,本想下车好好的看一看呢?结果,刚到街头就看到一个叫“西柏坡烧烤”的烧烤摊,如此霸气的名字,吓得我还是早走为妙。</h3> <h3>  进到汝州市区后,本想结束行程,找个饭店吃饭休息,不料看到了“风穴寺15KM”的标识,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斗志,继续出发。由于市区的路太多,不知道具体怎么走,我就打开手机导航,跟着导航绕了大半天,还是把我带到了一个无路可走的地方,最后我扛着自行车穿过一片玉米地之后,终于找到了风穴寺。</h3> <h3>  风穴寺是一个好地方,潺潺流水、曲径通幽的。不由的让人会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h3> <h3>  虽然我对古寺庙有天生的亲近感,但我却不怎么信佛。所以从小到大,我到寺庙都是以闲逛和看热闹为主很少有拜神、礼佛的行为。不过这一次,我却被这个建于盛唐开元年间的七祖塔所吸引,不自觉的绕塔顺时针的走了三圈。因为,我曾听一位修行的居士说过“绕塔的功德也非常大。”</h3> <h3>  《 唐诗三百首》里有中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古诗叫《韩碑》,是李商隐为他的前辈韩愈鸣冤叫屈、摇旗呐喊的叙事诗。诗中有“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这么一断话。当时背记的时候,为了加深记忆临时脑补了一个画面,但是从这几处石碑看来,脑补的还有很大缺陷,这才是诗中所描写的画面。</h3> <h3>  这个是“悬钟楼”,也是“风穴寺”的一大特点,只有“钟楼”,没有“鼓楼”,一般的寺庙是二者都有,正所谓“晨钟暮鼓”。至于这里的“鼓楼”是从来没有过,还是曾经有过,我不想过多的探究,甚至连“悬钟楼”上的钟是什么样子我都不太关心,我惊奇的是这座楼的本身,它用的建筑材料除了楼顶的瓦以外全是木头连接而成,特别是顶柱和房梁之间的连接结合真可谓巧夺天工,连我这个外行人看一眼都觉得奇妙无穷、叹为观止,为我国古代的匠人感到骄傲和自豪。</h3> <h3>  风穴寺有上下两个塔林建筑群。塔林是佛教寺院中历代高僧的坟墓。高僧死后,便修建这种墓塔,以为纪念,日久天长,墓塔的数量逐渐增多,就形成了塔林。 </h3><h3> 塔林里面的墓塔种类多样,从造型上分为花瓶形、四角形、抛物线形等,从材料上分为砖砌塔、石雕塔,保留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由于高僧圆寂之后,寺院一般不动用公款为他们建塔,建塔经费多来自高僧的遗产和弟子的捐献,所以墓塔的高低大小就代表了高僧生前的地位高低、功德大小、弟子多寡和经济状况。但是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再高的地位,所建的墓塔层数也不能超过七层。佛教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浮屠指的就是佛塔,即只有佛塔才可以达到七级以上。 </h3><h3><br></h3> <h3>  准备离开风穴寺时,看到了这个超大的马蜂窝,这样建窝的马蜂有剧毒,会追着蜇人。小时候在老家见过和这个一样,但比这个小很多的马蜂窝,堂弟拿石头就打了一下,结果出来一群马蜂追着我们一群人蛰,怎么躲都躲不开,怎么甩都甩不掉,一群人都被蛰的面目全非,还有的直接去了医院。</h3><h3> 因此,在这里真诚的告诫来这里旅游的游客和上香的香客,千万不要招惹这群马蜂,一定要躲着点,绕着走。</h3> <h3>  说实在的,汝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脏。就连写着“汝州精神”的白墙壁也透着那么一点点的黑。汝州还残存着“煤”城的影子,还存在着和煤炭有关的单位和场所,如煤山公园、煤炭工业局、煤炭物资供应公司、煤炭招待所等。总之,尽管这里也有万丈高楼座座起,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却少一种青春的活力,总有一种英雄迟暮、垂垂老矣的感觉。也许,曾经的它真的是太过于辉煌了,辉煌的我们不忍心看着它跑的慢了那么一丁点。</h3><h3> 煤炭虽已落幕,汝州一定雄起。</h3> <h3>  返程时不想沿原路返回的我,特意的绕了一下,这一绕竟然绕出个“曲剧故里”</h3><h3> 20世纪初,在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城乡及周边地区活跃着许多高跷曲子班,以“坐班清唱”“地摊戏”和“高跷曲”为主要表演形式,深受广大民众喜爱。1926年5月18日(农历四月初七),“临汝县同乐社高跷曲子班”(原临汝县民间曲剧玩友自发组织)甩掉高跷,登上高台为登封群众献上了一台新颖别致的高台戏。搬上舞台的“高跷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从而诞生出一个独立的剧种——曲剧。</h3> <h3> 有心的刘姓“汝州人”,续起了家谱,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凝聚和体现,在思想和人都越来越难集中的现在,有人耗神费心的去寻根溯源、心系宗族的去编写家谱,这是为自身找根、为儿孙铸魂的举措,我深深的佩服他。将来,如果我的能力允许的话,我会效法他 把汝阳韩姓的家谱也好好的整理修订一下。</h3><h3><br></h3><h3> 我饶有兴致的把碑文看了好几遍。山西洪洞县是什么地方?好像我们老韩家的先祖也是从那里过来的,兴许当年的他们是一起躲避战乱、逃荒要饭来的呢?这里和我老家离的那么近,也不是没有可能?</h3> <h3>  “白云边”这个词语,听起来很美、很有诗意,和“水云间”有相似之境意。我不知道“白云边”与汝州有什么联系,百度后仍是没有个所以然,总之一路上我看到很多的商店、饭店、旅店、超市都用“白云边”这三字开头命名。可能真的是没有其它的“为什么?”,只是因为字义的“唯美”吧。</h3> <h3>  下大雨了,我离家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在风雨中骑行的我,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落汤鸡”。不过,颇有一种勇者无畏的姿态。身边的汽车和带篷子的电动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溅起的水花打在了身上,我无语亦无意,只顾向着家的方向奔腾。</h3><h3> 雨水流进了眼睛里,模糊了我视线,也模糊了远处的群山。</h3> <h3>  终于看到你了,故乡的标记。风雨中的你,那么的凄迷却又那么美丽,无论何时你都在这里守候着,远处归来的我和你。</h3><h3> 家还有很远,风雨中的我仍需要向前骑行,但是却离开了汝州地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