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趁甘南旅游之际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感受良多。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其中有“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为三个常设主题。</h3> <h3>“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是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恐龙、海洋动物等,特别令人有兴趣的是,细细的观赏了黄河古象的骨格标本,了解古生物的一些相关知识。</h3> <h3>”甘肃彩陶展厅”,体现了甘肃是我国”彩陶之乡”的美誉。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上游,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多及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h3> <h3>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完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堆积。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h3> <h3>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美、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h3> <h3>彩陶文物展示厅内展出文物之多,令人目不暇接,细细的观赏,大概起码要半天以上的时间,我们只能大概领略一下它们的风彩!</h3> <h3>”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呈现了东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尤其对铜奔马和铜仪仗队的印象特别深刻!</h3> <h3>甘肃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首就是“马踏飞燕”,作为东汉的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軍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h3> <h3>铜奔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1971年9日,郭沫若前往甘肃博物馆时,一眼被铜奔马所吸引,並为之取名“马踏飞燕”。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h3> <h3>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鳴、逸足奔腾状态,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飞鹰惊四首。</h3> <h3>铜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摄飞鹰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h3> <h3>铜奔马成为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驰誉世界,它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h3> <h3>青铜出行铜仪仗队,确也引人瞩目!与铜奔马一起出土共99件,有铜马39匹,铜车14辆,武士俑17件,奴婢俑28件,还有铜牛1只。真是壮观。</h3> <h3>人头型器口彩陶瓶,系十大镇馆之宝之一,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距今5000年的人头瓶,口做圆雕人头像,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的艺术表现手法。</h3> <h3>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中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引人注目,为春秋时期的精品。</h3> <h3>虎儿双目圆睁,两耳直竖,两只利爪有力,正在吞噬一只小羊,形象真生动!</h3> <h3>精美的彩陶!</h3> <h3>元代陶塔,琉璃塔。</h3> <h3>马络头饰。</h3> <h3>鹰头形金箔。</h3> <h3>适逢甘肃省博物馆推出2019年精心策划的原创展览“两端一一海上丝路的中国和英国”,涵盖了19世纪的中国外销文物,共收录了104种文物和数字展品。</h3> <h3>这些文物显示了欧洲贵族的“中國风”的收藏。共同见证丝路两端的“双城”故事,体现晚清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的生活细节。</h3> <h3>展览馆展示了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英两国人们生活的异同,既体现了热闹繁忙的晚清中国,精致奢华的维多利亚,同样处于巨大社会变革中的两端,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輝煌。</h3> <h3>展览自下而上地展示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中英两国人们的生活的异同,突出的是欧洲贵族的“中国风”收藏,尤其以名贵材料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扇子,有骨的、银的、竹的、玳瑁的、红木的、象牙的、金的,闻所未闻,甚为罕见,真的很美,令人目不暇接!</h3> <h3>在红色记忆展览馆内,我们还看到了不少珍贵史料,其中有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原堡中心的关帝庙成立南梁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志丹任軍事委会主席的图片展示。</h3> <h3>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主的集体领导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陝甘边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解决陝甘边区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为中国革命胜利创立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时间有限,走马观花的观赏却还是令人印像深刻,收益颇丰。甘肃省博物馆真是值得一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