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我又来了——新疆研学游记(1)

草原風

<h3>地理摄影采风研学开始了,一群地理老师在中地参和地理摄影解读群的组织下,又一次走到一起,有人这样描述:辛苦一学期,放弃在家休息,是什么理由让我们自掏腰包、不辞劳苦、不畏酷热,从祖国各地相聚? 这是一场盛大的恋爱,这是一场神奇的约会。只要一次,便是久久牵挂。</h3><h3> 近三年来,在地理教师摄影解读群(413330382)和“中地参”卓越发展群(413475324)群友的自发组织下来自全国中学地理摄影爱好者的老师们自发组织在一起,相聚在一起选择具有典型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的地区进行采风摄影活动。随着该项研学活动不断的深入和扩大,参与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从五六十人到百人以上。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活动已经组织4年。</h3><h3> 这是与一般的旅行或者旅游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他的队友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理老师。第二,他们所去的地方往往不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或者不全是著名的旅游景区,而是选取在地形人文,地貌,自然环境,生产活动中具有典型地理环境特征的地区。如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恩施大峡谷,湘西土家族民族风情。再如自然地带过渡明显的内蒙古赤峰地区,以及风蚀地貌典型的北疆地区。今年的研学线路选择在南疆,主要是沿塔里木盆地周边,最高登至帕米尔高原。在左老师的领导下,涉及的地区不断扩大,今天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全国性自发研学活动。</h3><h3> </h3><h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实践活动越来越重视。前提是老师自身的实践力培养和提升。在研学旅行所有的主题中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是如果老师要开展研学旅行。首先要能够研学,首先自己研学过。才能具备研学体验,经验,进而成长为老师研学课程开发的能力。</h3><h3> 该项目研学活动要求是每个老师需要有单反相机或无人机,要求研学结束每人至少上交10幅摄影作品,并对照片进行解读。一个简单要求也是能够求证老师们能不能下定决心参加研学,鼓励老师用地理视角发现美,解读美,特别是地理人眼中的美。很多老师正是在这样活动的号召下,购买了自己的相机,相约在研学集结地,开始了在自己的研学观察和认识周边的世界,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连接。</h3><h3> 本次我参加的是南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高原的综合考察。这个团队的报名比较活跃,来自全国大约105人积极参与。这次行程稍有波折,在赤峰研学结束的第二天就是新疆研学报道时间,于是买了当晚到北京的火车票,以及9.00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本来应该5点到北京,4个小时的间隔,到机场时间宽裕,可是早上4.00多醒来,打算收拾准备下车时,发现车是停着的,一问才知道,在密云附近已经停了2个多小时了,因为受台风影响,一场强降水导致铁路被淹,火车晚点了,盼着火车快快开吧,不然飞机赶不上了,晚点3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北京站,这时已经8.00了,如果再到机场,安检,等等,时间显然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南苑机场是不能去了,碰一下运气的结果可能就是来回折腾,一阵纠结之后,毅然决定退票,重新买,于是去了首都机场,到了机场买了最近一班去乌鲁木齐的机票,还是第一次这样到了机场临时买票的情况,飞行4个多小时下午3.30终于到达乌鲁木齐,报道地点是曾经住过的81宾馆。这时就陆续遇到了来自全国各的老师,有以前我们已经熟识的伙伴,也有新的伙伴。</h3><h3> 大家热情地互相打招呼,分享着一年来从上次分开到这次相遇中间发生的种种趣事。那是阔别依旧的老友再次相会,其乐融融。</h3> <h3>新疆,我又来了</h3> <h3>再来新疆,沈经理盛情安排了新疆特色美食,在这里再次感谢沈经理</h3> <h3>赏大美新疆,尝西域美食,品丝路文化,这一行文字,诠释了本次研学的真谛</h3> <h3>老酸奶</h3> <h3>大羊肉串</h3> <h3>大盘鸡</h3> <h3>卡瓦斯,新疆特色饮品</h3> <h3>第一天,7月24日,我们百人团的第1个目的地是罗布人村寨。清晨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时间大约是8点。从乌鲁木齐赶往罗布人村寨,需要首先一路向南至托克逊,再由托克逊向西至库尔勒,从库尔勒再向南进入沙漠深处的罗布人村寨。</h3><h3> 乘车大约经过了七八个小时,在著名的马兰军博园附近午餐。这也是我们的第一站。</h3> <h3>我们午餐的地方就在金沙滩附近——南疆旅游第1站——朗庭大酒店。从建筑的风格和布局上来看,有明显的蒙古族特点。那里位于著名的马兰军博馆附近。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场所之一和部队指挥中心,有较多军事遗迹,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曾留下诸多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工作与生活的足迹,许多重要的居所和工作场馆至今仍较好地保持了原主体风貌,长达300米深邃迂曲的人工防空隧洞(三线指挥部)透露着核试验的神秘与艰辛,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军事文化旅游基地,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国家旅游资源品质。来这里将建成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当地人讲,大约在今年年底的时候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全部建成对外开放。那段峥嵘的岁月,那段伟大历史能揭开一些神秘的面纱,对青少年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h3> <h3>一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著名的戈壁滩。这里的戈壁滩是黑戈壁。所谓黑戈壁一个是它的颜色呈现黑色,在长期的风吹日晒,物理化学的作用下,碎石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漆状物质。黑戈壁的第二层含义是,这里寸草不生。的确,车在行进的过程中很少见到植被,偶尔见到就是那些耐旱耐盐碱的骆驼刺、芨芨草等等。沿高速公路行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在我们行进的右手边,也就是北边有少量的植被。但是,这些植被仅限于在公路附近。于是研学的第1个问题便产生了,为什么在公路附近有少量的植被,而在我们的左手边也就是沙漠,戈壁,几乎没有植被。有人说是为了公路的养护,也有人说是公路的北侧的冰雪融水引入这里。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防风沙保护公路的。大家在车上议论起了黑戈壁的成因。无论是来自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还是来自于北冰洋平洋的气流。都在高大天山的阻挡下不容易到达。资料显示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新疆天山西坡北坡和西坡都要比南坡的海拔要低一些。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当这些气流翻越高大的天山后在下沉的过程中形成“焚风效应”。所以,在天山山脚下的这个位置也就是盆地的边缘,气流更加干燥,水分稀少,植被生存困难。当然黑戈壁的成因有很多方面,我想翻过高大山脉的焚风效应,应该是起到了一个加剧的作用。这类的黑戈壁主要还是因为封闭地貌对于暖湿气流的阻挡应该是最主要的成因。</h3> <h3>它位于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h3> <h3>进入村寨之前,先经过成片的沙漠,典型的新月型沙丘</h3> <h3>晚上8.30,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库尔勒市南罗布人村寨。在沙漠内部,别样的风景展现眼前,大面积的湖泊,犹如沙漠明珠,据说这里的居民原来以打渔为生,是不是难以想象,沙漠腹地的聚落是靠着打渔生存的?由此可见,当时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水域广阔,芦苇丛生,鱼虾比较丰富的地区。</h3> <h3>一个打渔的老者,撑着独木舟在打渔,看到我们,还招手和我们打招呼</h3> <h3>由于今天行程很长,8.30才到达目的地,由于时差原因,21.30才夕阳西下,神女湖一片金色,景色迷人,神女湖附近,那是一个和塔里木河相连的。在一片沙海周围下陷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的湖泊。目前景区修了栈道,工人参观游览。再往里边走就到了塔里木河沿岸。真正进入景区,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余晖倒映在塔里木河上,波光粼粼。在这里看到的太阳在露出地表轮廓很大。真的有点像那个长河落日圆的感觉。</h3><div><br></div><div> 在塔里木河的沿岸可以看到成片的胡杨林以及就是罗布人当时生活是留下的足迹。包括他们的住宅以及他们打鱼的渔船。也许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干旱少雨的地区,竟然生活着一群一打渔为生的人,而且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听说这里距离楼兰古国也在附近。水光倒影,渔人乘坐渔舟在水域中的捕鱼,太阳慢慢的落下,留下了渔人长长的影子。太阳金色的光辉,洒满了湖面。真是一副惬意的园田风光。</div><div><br></div><h3> 在塔里木河畔,胡杨林旁,思考着在这里繁衍生息罗布人创造的风俗文化。有人这样概括罗布人村寨:来到这里,你会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粗犷恢宏的戈壁沙漠中,绵延数十公里的金色沙滩与尉蓝的 湖水衣带相连,柔美入骨,一刚一柔,如此和谐。 傍晚,落日成金的夕阳余晖,伴随着翩翩归巢的飞鸟,慢慢消失在水沙一线的天际,禁不住让人神思飞扬,产生许多优美的遐想。</h3> <h3>典型的湖岸阶地</h3> <h3>塔里木河,这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流河</h3> <h3>神女湖</h3> <h3>在村寨中晚餐,</h3><h3> </h3><h3><br></h3> <h3>第二天,7月25日,我们的行程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库车胡杨林公园欣赏那片成片的胡杨林。早上我们8点出发在沙漠公路,一路向前。刚起来的时候还是风和日丽,风清云淡的。刚上车,大家就隔着玻璃窗,观察两侧的沙漠、隔壁。按照惯例,今天是第一组根据昨天研学研学,给大家分享研学成果的时间。第一组老师们准备充分,他们就昨天遭遇风道,干沟地区沙山形成,罗布人生活与环境,胡杨林叶子特点与气候,胡杨树的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土壤盐碱的治理等主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这群地理人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身边见到的事物,调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结合材料解读,还有其他老师不时的有人进行补充和分析,气氛热烈而温暖,充分体现了地理研学特色。</h3><h3><br></h3> <h3>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它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如今,除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发布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所以说世界胡杨看新疆,新疆胡杨看轮台</h3> <h3>由于今天上浮尘天气,所以给沧桑的胡杨林蒙上一层面纱,更增加了其沧桑和神秘</h3> <h3>我从远古走来</h3> <h3>结束了游览,坐车继续前行,在途中遇到强沙尘暴</h3> <h3>盗图</h3> <h3>车行至库车二八台检查站,大巴车突然停了下来。再看周围的车都停下来,我们隔着窗户看发现沙子越来越多,风力越来越强。检查站已经关闭了通行通道。所有的车都在原地等待,这场沙尘这场大风。隔着窗户,我们发现沙尘的数量越来越多,风力越来越大,天空能见度越来越低,最大的时候能见度不足10米。检查站所停的车辆越来越长,排起了长龙。</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有老师用手机拍摄到当时风力之大,树木摇摆,沙石满天。天气预报说库车地区有8~11级的大风。据我们的目测,这里的风速至少达到8级以上。因为风一直在,不停的拍打着车企和卷起地面的沙子。根本不清楚什么时候这场沙尘暴能过去。一方面在探讨着沙尘暴的形成,也开始担忧什么时候才能返回酒店。</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这次偶遇沙尘暴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以以前总是在讲沙尘暴,总是在搜集素材,这一次才感受到它的猛烈和热情。大家说我们这一次算是系统的了解了这个地区沙丘的形成。昨天我们看到的是静态的沙丘,今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是如何去塑造它,看到的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也有人说,今天的经历可以再次验证这里干燥气候对当地环境地貌、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这群勇敢快乐,热爱生活的人,在沙尘暴的遭遇中并没有任何悲观的情绪,而是在探究中寻求快乐!</h3> <h3>第三天,7.26 Fri: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阿克苏 </h3><h3> 早乘车前往天山南麓克孜利亚山,参观比美国羚羊地缝式峡谷还壮美的地质奇观-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庞大的红色山体群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随着太阳光照的照射角度、强度变化出不同的色彩,令人神往。</h3><h3><br></h3><h3></h3> <h3>到峡谷的路上,路过盐水沟,大家兴奋的研究着</h3> <h3>今天运气不错,大晴天,在这样的天气里,峡谷更显壮观,色彩通透,几天来的长途跋涉也是值了</h3> <h3>第四天,7.27 Sat:</h3><h3>今天早餐后乘车前往“丝路明珠”喀什,新疆喀什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享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美誉。喀什噶尔老城是喀什的灵魂所在,喀什老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它代表着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当地居民把树木去枝后,不经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这样的房屋墙体厚重坚固,在缺少雨水的沙漠地区,这些房子显示出独特的“生态适应”,冬暖夏凉。晚住喀什。<br></h3> <h3>终于是到了新疆,这里是我国最西的城市,据说这里的人生活的非常悠闲,早上11.00上班,下午5.00下班,中间还有2个小时的午休</h3> <h3>午餐的地方,据说是最古老的英国领事馆原址</h3> <h3>第五天,7.28 Sun: </h3><h3> 早乘车前往喀什巴扎中最具特色的【牲口巴扎】。这里是新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主要进行牛羊、骆驼等牲口交易。只在每周日开市,场面十分壮观。喀什,因为巴扎,多了一份传承和独特。巴扎,是喀什的灵魂。在巴扎日,可以看到巴扎里川流不息的人,听到巴扎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讨价声。走进巴扎,兜上两圈,意犹未尽。</h3> <h3>刚一进来,就被导游娜娜的问题所吸引,知道这是什么吗?竟然是土盐,牲畜补充盐分用的,我们可爱的地理老师,竟然有人也是舔了一下,尝了尝。</h3> <h3>这也许是最后一餐了,互相直接都有一些不舍</h3> <h3>什么情况?一起寻声望去</h3> <h3>在这里老师们买了各种能吃的,烤羊肉串,烤包子,西瓜,甜瓜,等等,同时还有人仔细观察着市场上的交易,竟然还是比较古老的交易方式,伸出手指,捏来捏去,通过这种方式互相讨价还价,竟然不是语言交流,大家也是观察到出售的牛羊都是头对头拴着,后来了解到,这是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查看牛羊状况,看看牙口,了解牛羊的年龄,看看屁股,了解牛羊的性别,便于挑选。</h3> <h3>从牲口巴扎出来之后,前往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参观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葱岭圣湖【卡拉库里湖】,“卡拉库里”意为“黑海”,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四周有冰峰雪岭环抱,特别是周围的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 更为这个湖增添了神奇而美丽的色彩。途中参观【白沙湖、白沙山】,发源于慕士塔格峰东坡冰川的康西瓦河,到布伦口乡一带,经过一个大拐弯后突然放缓了流速,形成了一片宽阔的三角形河滩。夏季水丰时节,冰川融水量大,使整片沙湖都淹没在水中。而到了秋季,枯水季节,河滩裸露,盛行风经过峡谷后的强风,吹起河道白色细沙堆积在山体一侧,形成白沙山。之后前往塔什库尔干县。</h3> <h3>白沙湖,白沙山</h3> <h3>由于浮尘天气,只能看见灰蒙蒙的水面和山体,远处的雪山不肯现出真容</h3> <h3>白沙山,竟然是风把湖里的细沙吹到山上,可见这里的风力有多大,我们这次行程,感觉不是很大的风,可依然是浮尘天气,所以白沙山的成因是深有体验</h3> <h3>回程再次路过白沙湖和白沙山,由于天气原因,终是见到了湖水的真面目</h3> <h3>远处雪山,山麓冲积扇,河流,这里地理要素完整,系列地貌发育完全,是特别好的课堂素材</h3> <h3>卡拉库里湖</h3> <h3>远处是雪山慕士塔格峰,可惜的是浮尘天气,没能一睹芳容</h3> <h3>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再回程的时候,晴天了,在雪山脚下大家兴奋的拍照,只是不能以河为前景了,只能在路边拍,一路为前景也是不错呢,因为主体是雪山</h3> <h3>晚上入住塔什库尔干县,塔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37′-38°40′、东经71°20′-77°01′之间。外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县境东西长484公里,南北宽329公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石头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h3><h3> 塔县位于西昆仑褶皱带的塔什库尔干隆起地带,此处为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阿赖山脉的联结处。属于帕米尔高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h3><h3> 塔县属高原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旱少雨,光能充足,热量欠缺;春秋季短暂多风,有少量降雨;无明显夏季。大致可分为冷暖两季。年平均湿度为30-35%;年均日照时数达4434.7小时;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14.7℃ 左右,最大日较差25.2℃;平均降水量为68.1毫米;平均风速为2米/秒;平均无霜期为113天。</h3> <h3>午餐的地方</h3> <h3>红其拉甫口岸(Khunjerab Pass)位于东经 75°33′22″,北纬37°02′,地处中国新疆喀什地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毗邻。口岸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h3> <h3>看看这是什么?竟然这里的餐桌桌面都是这样的</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