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认识锦宅村,是因为漳州发现了一批锦宅黄开物家族侨批。锦宅是一处人文底蕴丰厚的古村,这里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祖籍地,至今村中遍布五恩宫、孔子庙、清宝殿、黄氏家庙等古迹,无不印证此地过往的繁华。然而本篇所要介绍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初的黄开物家族侨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时闻北京已被革命获得,四处想必安民否”、“惟是吾乡之人素本风气未开,教育又乏见闻”……一封封侨批尽展清末民初国内社会现状、政治形势等原生百态。2010年前后,漳州古玩市场陆续发现了这一批家书,黄开物,一个在地方文献上鲜为人知的人物,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侨批爱好者闻风而动,细心搜集整理,一个鲜活的清末民国初期的乡绅形象在百年的故纸里跃然而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黄开物是谁?从这批侨批资料中分析,他出生于泉州府同安县锦宅村(今为漳州台商开发区角美镇锦宅村),20多岁时黄开物到马尼拉谋生,曾从事经营布店生意,后来黄开物加入菲律宾的同盟会,曾在同盟会吕宋分会机关报《公理报》上发表文章。20世纪20年代锦宅华侨公立小学创办时,黄开物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期间黄开物曾返回家乡然后又再度过番去菲律宾。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批黄开物侨批中较为珍贵的是与革命人士之间的书信往来,笔者从中整理出四封信函, 透过它,可以了解到辛亥革命时期闽南侨乡的历史片断,侨批资料中还留下许多那个年代的民生民俗、语言风格,</span>其中透露出的时代信息,同样可以管中窥豹,以小见大。</p> 锦宅村旅菲华侨捐建的菲锦楼<br> <h3><font color="#010101">村中的清宝殿</font></h3> 闽南是光复时期革命党活动的要地<br><br>这封辛亥年九月初七由垊(即菲律宾)寄往锦宅(时属泉州同安,现属龙海角美)黄开物的侨信(图1、苏通海收藏)。信封为典型的中式红条封,上书“烦至锦宅社尾头角交黄相公开物收”,左上方有“外附洋银弍元 ”等字样;背面盖两信戳,戳一为紫色橄榄形,内容是“垊洲仔岸布店138号,郭曲沃林仰理信,郭有品信局”。另一戳是蓝色无框三排信戳,戳文是“郭有品批馆设在乡社,兼理番关,分局要信,逐帮接续,设法异常,分批无酒资,银信送到贵家,免费住龙溪廿八都流传社”等。从信封及戳文可以看出,这是一件由当时声名显赫的郭有品天一信局收递的从菲律宾寄回锦宅的侨批。 该信内附两函。其一是:“敬查前日付郭局信,内电报未知前后有接否?兹封作两函,内夹电报数纸,并洋银弍元,到即查收,便中来示,并请近安!……辛九月初七日顿首。”另一函内容:“敬查去月曾付郭信局之信函两三函,未知有见接否,其中并无叙事,惟有电报数纸,请邀台阅矣。昨天闻电,北京已破矣,垊中革命军二三百人,接香电邀往,云欲在厦门乎,未知本省如何动静,示知。据有所闻,是非不一。正国姪大约九月半乃能到家,由香而往是也,付洋银弍元,到即查收,复示并请近安! 辛九月初七,愚□□顿首。”<br><br>农历辛九月初七,即公历1911年10月28日,距1911年10月10武昌起义爆发只过了短短18天,因此可说此信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最早送回国内的相关信件之一。说明书海外华侨,在得知国内革命胜利的消息后,是多么急切地想将喜讯尽快传递给国内的亲友。“惟有电报数纸,请邀台阅矣。”华侨利用当年侨批邮递的途径,十多天就能将信件传递到侨乡,这也是闽南侨属能够及时得到革命信息的一条便捷管道。信中说“垊中革命军二三百人接香(即香港)电邀往,云欲在厦门乎”,记录了海外华侨勇敢投身推翻满清革命的激情,印证了作为与海外联系密切的闽南侨乡,当时就是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的要地。 其二是同时期由菲律宾林书晏寄国内黄开物的信函(图2黄清海收藏)。信函仍为中式红条封,上书“祈速为交黄开物先生收,弟林书晏托”。信函内容如下:“开物仁兄大鉴:接来书悉一切矣,厦事不宁,乞设法联络众情以匡大局,至泉漳素以蛮悍著,当此过渡之时代,不能无此现象,况厦当事之人,昧于时势办理不善,原非有意,程度使然也,兄当体谅,力为维持,勿存畏避。即使若何大难,亦当担当。足具大愿力,当能转阖。幸厦漳非军事紧要地,当无大碍,所关者,惟外交与治安耳。此之事祈与诸同事注意为佳。倘有余力募劲旅北上,尤为壮色。弟等当策励以从诸君子之后,筹款已寄万元汇交叶君清池矣,此后当再力捐。此上。 弟 林书晏 廿五日发”。信后附言,内容是:“本日接来信数札,均收到,要用剪发所需物件,有顺便即寄顶咀船,寄蔡普全去香水四矸(闽南语瓶的意思)、毛梳四个、修须刀仔四付,到接入,余另付。 <br> 林书晏,祖籍南安诗山人,为菲律宾同盟会会员。林书晏在寄黄开物的信函中,分析了辛亥革命时期闽南地区的革命形势,解读该信,可知林书晏对家乡情况是十分了解的。信中说:“厦(厦门)事不宁”应“设法联络众情以匡大局”。劝导黄开物对一些“办理不善”的同志要“兄当体谅,力为维持。”信中还说:“厦漳非军事紧要地,当无大碍,所关者,惟外交与治安乎。”在林书晏看来,厦门、漳州并非军事要地,清廷可能无重兵据守,革命成功“当无大碍”,所关心的应该在“外交与治安”方面。信中在鼓励国内革命同志“倘有余力募劲旅北上,尤为壮色。”信中还表达了海外同志当“策励以从诸君子之后”,并“筹款已寄万元汇交叶君清池矣,此后当再力捐。”说明海外同盟会组织不仅在思想上、组织上积极指导国内开展光复革命工作,同时在资金上积极募捐筹款支援国内革命活动。 黄开物是光复时期的革命志士<br><br>其三是一封由石美(时属龙溪县,今属龙海市)陈振坤寄至锦宅黄开物的信函(图3)。该信信笺内容洋洋洒洒达13页,主要是摘录辛亥革命爆发后各报社新闻及电稿等,内容除了有北京、天津、湖北、上海、九江等地的情况外,对省城福州多有着墨。有关福州内容有:“电云:萨镇冰军舰队皆降白旗归降革党。革党与湘军会合,分师东下北上,西安、福州等处俱已响应为。”另有抄《中国报社》七日特电云:“福州军队确已反正,城厢外内遍降,独立旅、军械局、船厂均为革党所有,总督松寿不知下落……” 为革命宁愿牺牲友谊,亦所不恤<br><br>开物兄如面:来示種悉,其高標松为同盟会顾问之人,闻系汉淇兄授他的名词,非弟所知也。回厦诸同志间有藉称代表致被人鄙诮,阻碍岷筹捐前途,欲热心桑梓转误大局,殊堪浩嘆,吾侨不幸有此现象,莫怪人言啧啧,推原共故,皆缘同盟会内容组织无完善,致办事未合洽,流弊甚多。今幸组织评议部正副议员四十人,此后办事或能循序进行,必益前愆。此代军需甚急,系根本上之解决,弟到岷亟从意及此,无如才短。<br>本会屡接中央政府来电告急,是*精困乏亦不想见。吾人责无旁贷,只好不竭蹶从中。但弟毫无裨益于事,而精神财力俱疲于奔命,实故对于虚糜**此绝不满意,宁愿牺牲友谊,亦所不恤。如今大局未定,正寝寐不安之时也。北京一日不破,根本上百不能决华侨之责任,筹捐接济,即为实力之后盾。<br>近与诸同志再倡设兵式体操,会养尚武之精神,受军事之教育,以备缓急之需,将来吾人皆有当兵之义务,不得不未雨绸缪,况恐满贼未灭,战事延长,吾同盟会亦当肝脑涂地,与之牵连俱尽之。处今日,人人只要思当兵为尊贵,不可思做长官。弟空言无补,有惭生平,望兄鉴我。以愚接叙主笔,汉淇兄必有...到自然照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百年前的四封信函,在我们面前钩画出一位在辛亥革命时期,关心祖地的命运和前途,积极投身家乡社会发展,开展反清活动的革命志士。今锦宅村黄开物故居尚存,这座建筑精美的闽南民居应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给予保护。</span></p> <h3><font color="#010101">2010年7月采访黄开物孙黄锦清老先生</font></h3> 角美锦宅村村口牌坊<br><br>相关链接:锦宅村原名沈宅,明代称十三烟屯,清时为泉州府同安县积善里十九都锦堂堡,1957年划属龙海县。黄姓为村中大姓,历史上许多锦宅村民漂洋过海定居南洋,为闽南主要侨乡之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