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还健在的日子里,我多次回忆并记录着她的点点滴滴,期待给自己留点记忆。今年母亲节的伤怀让我翻出四年前写过的文字,在泪水奔涌中再次补写。</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红嫂故里,那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一代代勤劳、善良、坚强、隐忍的母亲。今天我用我最朴实的语言来叙述与新中国近乎同龄的母亲。以此来表达我对生身母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思念——题记</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已经182天了,今天下班后走进幼儿园,看到老师和孩子们为迎接母亲节做的礼物,突然间我有一种破防的感觉,我似乎无法控制我的情绪,莫名的酸楚涌上上心头,急于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放纵一下情绪,宣泄内心对亲人的思念。母亲节到了,我的母亲在天堂可好?</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有一种爱大公无私,有一种爱奉献到老,有一种爱无怨无悔,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如果说你有立身社会的优秀品质,如,内心强大,独立自主,积极自信……多半是母亲的信任,博爱引领你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出身平凡,她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勤劳的一生,昂扬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一九四七年那个动荡年代,外公两房妻子八个子女,母亲最小。外公因经营作坊划为富农,等到小舅三十多,受成分影响,没有人愿意与富农子女谈婚论嫁,母亲二十三岁那年只好遵从外公为小舅换亲,嫁给家境贫寒的父亲。母亲曾不止一次向我描述第一次到我父亲家的情景:一族多家居住的大杂院,父亲家是最低矮的两间茅屋。母亲描述的细节是父亲连个枕头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干草,家徒四壁。父亲兄妹五人,他是长子,为响应国家号召十八岁参军,原本有不错的前景,但爷爷的去世改变了一切,为挣生产队工分养活年幼的弟弟妹妹和久病卧床的奶奶,父亲转业回家,贫穷限制了一切。面对如此现状,母亲的绝望可见一斑。婚姻的不如意只是坎坷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隐忍、勤劳的母亲为了改变居住环境,从结婚那天开始就下定决心,筹备盖新家。每天劳动休息之余督促着父亲今天捡担柴,明天割担草,后天捡筐石。母亲也偷偷利用闲暇揽活替别人绣嫁妆,省吃俭用十年。时间进入八零年,母亲曾描述过:那一刻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张张数着辛辛苦苦攒够的二百多元钱,足足数过三遍,分装在自己和父亲身上,对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准备天明去备料。这是为盖新房做的最后的准备:用它买木料、红瓦。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父亲在集市选木料之际可恨的小偷却掏空了他的衣兜,更是偷走了母亲的希望。那天我从外面玩耍回来看到好些人在院里,撕心裂肺的哭声从我家的屋子里传来,我冲向前扒开人群看到母亲坐在地上哭的昏天暗地。恐惧的我也放声大哭,我头一次看到乐观的母亲如此绝望。</p><p class="ql-block"> 奇迹的是第二天母亲又恢复以前的样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筹备过程……</p><p class="ql-block"> 苦难压不垮的母亲在五十岁这年又迎来更大的坎,九七年的那一天她一夜白头,唯一的儿子离她而去,这次母亲好像真的垮了,可怜的母亲日渐消瘦,每天以泪洗面,低落的情绪包围着她。那年我已工作,只有不善言语的父亲默默陪伴左右。也许时间是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也许才两岁的侄女是她的支撑——“道是无晴却有情”,隐忍的母亲又一次奇迹般“活”过来,倔强的母亲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日落而息,日出而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远近闻名的花匠,别人嘴里对母亲的评价是:又能又巧。我童年的记忆因她而多彩。记忆中院子里的一角时常挂满母亲染好的丝线。母亲的一双手既能抡起生产队的镢头,也能拿起长不足寸的绣花针。</p><p class="ql-block"> 为了早一点住上独立的院子,母亲每天天不亮起床,摸黑准备好一家人的伙食,洗洗涮涮一通忙碌就到了生产队上工时间。母亲是劳动的好手,她挣的工分从不比别人少,但放工回来后她忙的时间比谁都长。记忆中,母亲草草吃上点饭,对着门口支起针线筐就开始忙活,根根丝线在母亲手中上下翻飞,小时候觉得母亲专注的样子真美,今天回忆起用“花绽新红叶凝碧”一诗来描述母亲的作品尤为贴切。就这样飞针走线直到上工时间才停下。母亲承接的活从来都是按预期完成,昏暗的油灯映衬着母亲瘦削的身影,凭双手挣点微薄的收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家不再断粮。勤劳的母亲改变着这一大家人的生活。 邻家奶奶曾不止一次说过自从母亲来大杂院,它就热闹了。姑姑婶婶闲下来就聚在我们家,跟母亲学这学那。我常常为如此热闹而兴奋不已,觉得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新鲜感,仿佛阳光的七彩就在我们家庭院里。</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我还有别人没有的自豪感:我的绣花鞋永远最多最漂亮,我的食物也最丰富。因为母亲的勤劳我的童年赤橙黄绿。</p><p class="ql-block"> 也因为母亲的勤劳能干我九岁那年一家人搬出了大杂院,住上了父母费劲心力,历经两次筹备建起的瓦屋,农村人美其名曰:上亮子屋。土地也分包到户。母亲的生意已被机器化电脑刺绣替代,脑子活络的母亲又不安分了,那一年起我母亲又干起吃食生意,一干又是十几年。这期间哥哥和我相继考上师范。看着一双儿女对母亲来说生活是甜的,母亲对生活的憧憬实现了,快活的像风一样的母亲更干劲十足,样样不甘人后。在村里,我们家先住的大瓦屋,先有的大金鹿、电视机、录音机。就是母亲离开前的日子,74岁的母亲依然追逐,她种的庄稼依然是最油绿的,长势最好的,别人家有的她也要拥有。年近80的父亲永远是母亲的兵,靠勤劳致富,妇唱夫随并肩同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我母亲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个骨子里不甘人后的人注定是一个具有昂扬斗志的人。</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新中国的诞生,碰到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挨饿时期,文化大革命又为外公遭遇批斗担惊受怕,土地的承包,自营经济的崛起充分激发了母亲对新生活的想往:一路走来披荆斩棘。</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来不缺想法。从我们挎上书包起的第一天母亲就对我们的学习时刻不放松,最初用她有限的知识辅导我们,后来我们做作业她在旁边看,再后来她只能分清试卷上的对号和错号。母亲的专注让我们怀疑密密麻麻的铅字有无穷的魔力。母亲的昂扬向前的斗志鼓励着我们,不时地表扬和赞赏让我们从不敢对学习懈怠。现在想想自小到大母亲看我们的眼神永远是一种欣赏或是肯定。今生真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自豪,饥困的年代里不知母亲是怎么理解“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伟大的精神内涵的。</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如一日的奋勇向前:贫穷没有压倒她,她肩挑手托;失败没有打倒她,她从头再来;丧子没有击垮她,她隐忍度日。她很忙,有事等着她做,有人等着她帮。忙碌是她家庭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让她过的充实满足。</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母亲心存感激,感激生活的磨难让她荣辱不惊,感激党的政策让她生活优越。七十岁前去过了北京、上海、苏杭等地,也爬上了巍峨的泰山,之后查出心脏病就不再带她出去玩,但凡她到过的祖国各地都是她感慨祖国日新月异的一成不变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忙已成为母亲的幸福,为自己,为他人。这就是我母亲一生的经历,她目睹着新中国的日新月异,感叹着大好时光,虽年迈但永不停止追求,一路昂扬前行。</p><p class="ql-block"> 无情的病魔一点点啃噬着母亲的肉体,击垮着她的精神。做了那么多年女儿,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对我最扎心的抱怨“我有钱,就让我等死吗”。亲爱的母亲,您对生的渴望哪是我能左右的。母亲节到了,我向天堂的您说:“对不起,妈妈,我真的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自经丧母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把悲痛留给黑夜,把昂扬留给生活。不管生活怎样待我,我始终怀着感恩的心,饱满的情延续着来自母亲的力量:坚忍、勤劳、昂扬。</p><p class="ql-block"> ——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