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水山水画真品与赝品拾趣

穆林

<h3>放笔山水间(李秋水作)</h3> <h3>在安徽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工作的李于奥酷爱字画,八十年代末,他常常来我家向我父亲索画,由于他性格活跃,经常主动和我交流,于是我们也变成了熟人。李于奥见我写字画画,便多次建议带我去扬州向李秋水先生求教,当时我习惯了足不出乡里的生活,跑的最远的地方莫过于芜湖,所以一直没能去扬州,错过了在青少年时期向前辈老师学习的机会,如今想来尤感惋惜。</h3><h3>秋水先生传统诗书画根基深厚,又因其待人接物有儒者风范,故此远近求学者络绎不绝,他总是不厌其烦倾囊相授,先生不仅学生众多,且教学亦有好的方法,从学者仿其画虽未得神髓,但貌似十之七八。当90年代书画进入市场时,有些学生变得不安分了,居然制作起老师的伪作,摹写老师的姓名,盖上影印或电脑图章,冒充真品在市场上销售。至2010年,先生的伪作达到了漫天飞舞的程度,大家见到秋水先生的画几乎都是赝品,所以我那时对秋水先生画的认知也极偏颇,别人每每谈及先生,我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其作水平平庸,不值得探讨。可是,在同李于奥的一次交流之后,彻底改变了我对先生作品的看法。记得是2003年,李于奥邀我去家里参观他的珍藏,当我一进门即被对面墙上悬挂的四屏山水吸引住了,其水平之高令人惊叹,走近才知道是李秋水画的,虽距今近20年之久,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是秋水先生的四幅精品力作,画面上苍茫的气象、生涩的用笔、谨细的丘壑、斑斓的色彩相映成辉,奇异的山峰、盘恒的路径、俨然的房舍、掩映的群树构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体。李于澳虽富收藏,可相形之下,满屋子的其它字画皆变的黯然失色了。我长久伫立于画前,尽情地享受着从作品中传达出来的宋元精神、明清遗韵,久久不忍离去,此时才恍然领悟到,之前所见的秋水“佳作”尽属赝品。</h3><h3>赝品的历史由来已久,仿制的对象均是百姓、藏家喜闻乐见的名家大碗字画。名家字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可以在市场上作流通货币使用。鉴于秋水先生的艺术成就,市场上便不断出现先生大量的伪作。据我所知,凡收藏先生书画者均或多或少有赝品入账,甚至某些藏家所购的数十幅山水画中仅仅几幅是真品,余者皆为伪作。有趣的是,尽管多次上当受骗损失了金钱,可他们还是那么乐此不疲拼命购买收藏。受害者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甚至让人捧腹。有的收藏到赝品的买主去卖家争吵不休、寻死觅活要求赔款退货;有的则闷着不吱声,只作咬牙切齿状坚挺着,可心里千万次谩骂对方不得好死。哈哈!也许这就是秋水先生艺术的魅力所在吧,古往今来真品与赝品,商贾与买主密不可分永远的角逐和嬉笑怒骂,从而给世间带来“销魂蚀骨的美丽”。</h3><h3>因李于奥的哥哥和秋水先生是结拜兄弟,喜爱文墨李于奥便常去扬州向秋水先生索画,其间得先生山水精品力作十数幅,一般字画若干。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是秋水先生1972年在和县时赠送李于奥的作品。只见江边坡石上立有聚散相宜的苍松,掩映着一间房舍,房后有错落有致的远树环绕,反衬出的房舍越发独立、孤寂。左侧一小木桥,横架东西,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这份寂静相映成趣,江岸是一方山峦,蕴藉而丰腴。此画虽空寂无人,但却洋溢着华滋浑厚的气脉以及充满希望的勃勃生机。</h3><h3>先生在画上写道:“余学画趣喜作工细山水,散老见之病其过于细弱。此幅放笔为之,又克之粗犷,兹求细而不纤,粗而不犷,难平其为技矣。秋雨连日,小窗无事,于澳弟来此索画,捡此奉之,若以云画,则吾岂敢”。至1989年,李于奥将这幅画装裱成立轴带去扬州秋水先生处,先生见状感慨万千,即兴赋诗题记:“深宵学画画耘田,弹指流光十七年。老向丹青无寸进,奈何白发已盈巅。此我旧作,承于澳学弟保存至今,展现,不胜感慨。己巳岁九月,秋水于扬州香远楼”。</h3><h3>2019年8月9日于芜湖</h3><h3><br></h3> <h3>寿(李秋水作)</h3> <h3>香远楼(李秋水书斋印)</h3> <h3>李秋水</h3> <h3>李秋水,1923年出生,林散之女婿,原广陵书社出版社编辑,当代最具传统功力的书画家、诗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