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自范县的60位名师和坊主于2019年8月5日上午8点,齐聚北师大教2楼。进修校张秋成副校长按照小组学习要求,提前把学员们分成了6个学习小组。小组内有组长、副组长和组员。</h3> <h3>在开班仪式上,本次培训的项目负责人李金华老师对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培训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预祝本次培训取得良好效果。</h3> <h3>来自范县第二小学的胡香菊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代表全体赴京学习的老师对范县教育局和北师大培训方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利用好这次培训学习机会,全面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回去以后影响更多的老师。</h3> <h3>开班仪式最后环节,范县进修校张秋成校长再次强调了培训意义和培训要求。首先,培训期间,遵守培训纪律,按时参加培训学习,确实有事,以书面形式请假。第二,每位学员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做好笔记,结束时写出高质量的培训反思。第三,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外出结伴同行,避免单独外出。</h3> <h3>开讲的第一位专家是来自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史建筑老师,他是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他以《新时代教师的寻变转型》为题,以一位高中一线教师“讲述老师们自己的故事”的视角,娓娓道来,不断引起老师们的共鸣。</h3> <h3>史老师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教师的寻变轨迹,那就是专业发展目标从混沌变得清晰;生活状态由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教学研究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怎样引导学生的学的转变。</h3> <h3>史老师以语文中“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例,指出作为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要做好把国家宏观层面的课程标准变成中观层面的课程标准的细化工作。也就是把抽象的宏观概念进行分解落实。</h3> <h3>史老师作为一名一线专业教师,其专业精神令人敬佩。他对课程标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以记叙文书写中,叙事与描写的区分为例,自创“时空关系”九宫格。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教师是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研究者。</h3> <h3>史老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实行首席教师学科会诊制度,为班内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会诊档案,真正扎扎实实帮好每一位学生。学校462位毕业生,考入清华和北大的学生达80余人。他的这种学科会诊方法值得每位教师学习。</h3> <h3>史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业问题,还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他对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动态定位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家长在孩子一生中,时而是幕后导演,时而是生活合伙人,时而是知己朋友。</h3> <h3>最后,史建筑老师谈到了阅读,他说教师进行跨学科阅读,会带来视域的拓展、思维高度的提升、有助于建立教学模型、指引出工作的路径和对周围产生辐射和带动。他撰写的每日萃语被学校同行们相互传阅。</h3> <h3>下午的开讲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著名教育专家钱志亮老师。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儿童的学习差异。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问题学生诊断,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新途径。</h3> <h3>钱志亮教授指出,儿童入学前学习力的差异与众多因素存在关联性。父母在学龄孩子的发展中,要科学对待,不可拔苗助长。</h3> <h3>钱老师指出,儿童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7个方面存在差异。但后面的五种在出生前和出生后不久已完全具备,但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要靠后天的练习来习得,“耳聪目明”就是这个道理。其中后天学习的75%要靠视觉来完成, 11%要靠听觉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在满足学生看到和听清上下功夫。</h3> <h3>他还就如何改善学生视力问题,列举了一些切实可用的策略。史老师的论述给我们一线教师解决问题学生提供了新思路。</h3> <h3>对于这些因为视力问题,造成学业不良的学生,钱老师都一一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老师们听后,都受益匪浅。</h3> <h3>每次专家老师们讲座结束后,为了更好了巩固培训成果,来自各组的学员都积极分享,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以及从专家们的讲座中所获得的启发。一天的培训学习,虽然紧张,但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期待着明天会有更美更丰盛的精神大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