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去40冰川打卡是此次【西藏行】穿越西喜马拉雅山脉行程中的重头戏。40冰川(又名岗布冰川、措嘉冰川),海拔5300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普玛羌塘乡境内,因毗邻中国与不丹边界的第40号界碑而得名。虽然40冰川是我国目前被发现可接近度最好的陆地山岳冰川,而无需特殊装备,便可零距离接触。但因冰川地处高海拔山南地区被称为生命禁区的“三无区”境内,即:无人、无路、无网络信号。因此想要感受体验触手可及的万年冰川带来的震撼并非易事。</h3><h3></h3><h3>40冰川是户外爱好者在2016年一次探路中无意发现的。目前尚未进行商业开发,因此无基本设施及安全配套服务。如果在此迷路、陷车、发生严重高反等意外情况下,由于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救援将是很困难的。到山南后听说因去年12月一游客在40 冰川失踪后,政府目前禁止车辆进入40冰川地区。40冰川之行是我们计划中的行程,之前针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巳做相应的准备。特别是40冰川极具诱惑令人无法抗拒,究竟能否成行我们决定亲自去走走,撞了南墙再回头,不给自己留遗憾!</h3> <h3>从洛扎经普莫雍措南岸到40冰川,然后至康马,这是我们的穿越线路,全程约240公里。其中约120公里为“三无区”。<br></h3><h3>洛扎至康马线路地形图</h3> <h3>为了这次非同寻常颇具挑战的行程,我们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为突发意外情况时准备了充足的食品、饮水、防寒保暖衣物等必备物品及氧气瓶(四升)、便携式氧气呼吸器、脉博搏血氧仪。</h3> <h3>除了旅行常规的必备药品特别准备了抗高反的药物:红景天(饮片及口服粉末)、复方丹参滴丸、葡萄糖……。虽然四次进藏,但每次的高反表现都不尽相同。这次除了刚到泸沽湖(海拔3000米左右)及来古村(海拔4000米)住宿有明显头疼的高反外,之后在海拔四、五千米时,除了气短外基本没有明显的不适。这也为行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我们还做了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预案。因我们单车二人,如发生意外只能原地等待救援。因此我们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告诉家人我们的具体行程,若二十四小时没有我们的消息就报警😰以防不测。</h3> <h3>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於2019年5月25日清晨六点多(此时天还未亮,相当北京四点钟左右)从洛扎县出发,正式开启40冰川探秘之旅!</h3><h3>从安全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自驾游不走夜路。但今天情况有些特殊,因我们要尽早赶到下索村边检站,而从洛扎县至下索村有近百公里路程,只能破例走一段夜路。因对路况有所了解,所以天黑慢行安全是有保障的。从离开酒店的那一刻起手机就没有信号了,而这种状态要持续今天的整个行程😭。重回无网络时代真还有些不适😇令人内心有些紧张和焦虑不安。</h3> <h3>夜半三更盼天明!一路沿车灯指引小心谨慎的在黑暗中前行。在盘山的途中 ,不期而遇的惊喜悄然而至。</h3> <h3>我们从黑暗中看到的第一道曙光竟是库拉岗日雪山梦幻般绝美的景色!那一刹那,真是比中了大奖还令人兴奋和激动!</h3> <h3>库拉岗日雪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号称西藏中部地区“四大神山”之一。海拔7538米,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主脊线上。</h3> <h3>晨曦中的库拉岗日雪山真是美到令人窒息!与库拉岗日相依而立的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远远望去,众峰并肩,屹立在白云之上,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如此震撼心灵之美!</h3> <h3>此时此地能欣赏到如此美伦美奂的景色真是可遇不可求!感谢老天对我们的眷顾!</h3> <h3>随后我们到达海拔5363米蒙达拉山口。<br></h3> <h3>过了蒙达拉山口,开始盘山而下。然后按路牌指向左转沿普莫雍措南岸至下索村方向前行。</h3> <h3>【普莫雍措】位于喜马拉雅山主山嵴北坡,山南地区洛扎县和浪卡子县交界处。海拔501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水源来自南面山区库拉岗日雪山(山峰7,600米)的溶雪,出水向东流经一条短河进入羊卓雍措。我们行驶在莫雍措南岸,远方是7191米高的 宁金沙峰 。阳光下的普莫雍措像蓝色的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前天我们曾走过普莫雍措的北岸和东岸,沿岸雪山湖水风光无限。</h3> <h3>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於8点半左右到达下索村,这是我们去40冰川路上唯一的边检站,因边防检查站的工作人员还未上班,我们得以顺利通过。😃😃😃!过了此边检站一路畅通无阻不用撞南墙了!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如果遇到检查,我们的40冰川探秘之旅很有可能到此就告结束了!</h3> <h3>40冰川探秘之旅继续!下索村通往查布村的土路。</h3> <h3>大喜后的大悲来的太快了😭因欣赏意外美景和顺利通关我们还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状态!却突然遭遇了险情!一段很长很深的车辙路致车辆托底阻止了我们的前行。有点儿乐极生悲哈😅!</h3> <h3>下车查看情况,原来这是一段被重型施工机械压成的翻浆路,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夜间温度很低又将其翻浆的车辙深沟冻的坚硬无比😰</h3> <h3>从我们受阻的地方,放眼望去看不到此路的尽头。难道40冰川探秘就到此为止了吗!我的心一下降到了冰点😰如果无法前行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按原路返回了。真是心有不甘。金牌驾驶徒步往前查看情况。</h3> <h3>结果还不算太糟糕,这样的路约有百米左右。最后我们决定试着强行通过!在金牌驾驶的努力下经过数次托底,艰难通过,好在车无大碍!不过事后想想还真有点后怕!万一……万一……万一……没有那么多万一哈!无限风光险中求!好事多磨啊!</h3> <h3>到达查布村后,就要开始向正南冰川方向行驶进入【三无区】。在三无区内无道路、无导航,我们只能沿着车辙走,通过提前下载的轨迹靠GPS寻迹功能时实判断检查路线对错即是否沿轨迹正常行驶。<br></h3> <h3>今天全程基本均在海拔5000米以上行驶。这里虽没有崎岖险峻的山路,但在满目荒芜、苍凉、无任何参照物的车辙小路上行驶(无导航),如果没有很强的方向感和对地形正确辨认的能力,是很容易迷路的。在此为金牌驾驶超强的能力和出色表现点个赞!</h3> <h3>普玛江唐乡岗布冰川(海拔5500米)32公里处路牌</h3> <h3>在【三无区】通往40冰川的路就是由车辆压出的车辙小路。在行驶中,经常会遇到数条且方向各异的车辙路,很难判断所走的道路是否正确。所以要随时用GPS寻迹功能及时检查行驶道路的对错。通俗的讲,导航是告诉你路该怎么走,该走哪一条;而GPS寻迹功能只能告诉你走过的路对与错!通过GPS寻迹功能显示你走过路的轨迹与你设定的轨迹是否吻合以此来判断所走过路的正确与否。这对驾驶员要求更高。</h3> <h3>在【三无区】行车,最难的不是道路的险峻而是在此环境下行车要具备超强的心里素质及承受压力的能力。<br></h3> <h3>我们走过阿里、走过青藏线、新藏线无人区。但穿越这些无人区都有路,即使无信号也可使用离线导航,只要沿道路行驶,无导航也基本不会走错。因此不会有太大的心里压力。但穿越此【三无区】与以往无人区不尽相同。因没有路,所以无信号情况下离线导航也无用武之地,在此环境中行车会令人心里产生不安情绪甚至有恐惧心里。因此这个穿越对我们的心里素质和体能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h3> <h3>途中遇到黑颈鹤,【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 <h3>还沒到雨季,道路不泥泞,偶遇水坑。</h3> <h3>途中过的涉水路</h3> <h3>终于看到远处的雪山冰川啦!就像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一样,令人振奋!</h3> <h3>停下车与远处的40冰川合个影。</h3> <h3>越来越接近冰川啦!令人兴奋无比!行车中的小片段。</h3> <h3>俗话说:“望山跑断马腿”,看似近在咫尺的40冰川,我们又行驶了近二十多公里。</h3> <h3>一路颠簸历经艰辛就要到达40冰川时,遇到一个车辙的丁字路口,因为没有路标,查看轨迹左右两边都有,鬼使神差向左打把走湖的左岸。这一左行让我们付出了代价😓</h3><h3>冰川前面的小湖是增措。</h3> <h3>上午十一点到达40冰川,这里没有任何路牌和标识牌,也没有车辆和人。我们将车停在增措左边的一处开阔地,徒步走过这片乱石滩。<br></h3> <h3>接着又走过这片冰雪地,然后要爬一段碎石坡路……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真是举步维艰😰马上就要到达坡顶了,却发现此处看不到冰川😱!只能返回,再 爬靠右边的冰川侧碛坝😓<br></h3> <h3>这个冰川侧碛坝比刚才爬的坡更陡路更不好走。好不容易才艰难的爬上了坝顶。</h3><h3>【冰碛】(Moraine)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它是冰川消融后,以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它实质上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而这些冰积地形与一般河流堆积迥异.。在冰川消融下,冰川末端大量冰川岩屑脱离冰体而堆积下来,即运动冰碛转化为消融堆积冰碛,从而形成了各类不同形态的冰碛地貌类型。根据冰碛物在冰川体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前碛和终碛。</h3> <h3>站在冰川侧碛坝上,冰川到是看到了……</h3> <h3>但与网上看到照片的场景不一样且无法走近,无耐还是走错了😰。</h3> <h3>呼哧带喘的拍了两张照片就按原路返回停车处!</h3> <h3>在返回途中遇到了藏岩羊。</h3> <h3>虽然看到了藏岩羊,心里得到了一些安慰。但这个错误的左行,让我们在海拔5300多米的高原,上上下下历时一小时付出了艰辛消耗了太多的体能😩!且做的是无用功!令人沮丧🤬</h3> <h3>开车原路返回到叉路口沿增措右边继续前行,终于看到冰碛坝前的一块大石头路标,上面标明了去冰川的方向。令人喜出望外!将车停到冰碛坝下增措边。此时只有我们一辆车,但随后又来了一辆由几个南京游客包的当地藏牌的陆巡。他们是由一位移民局的辅警带着来的。当辅警看到我们时非常惊讶,问我们是怎么进来的😇。并将我们的身份证、边防证都拍了照,为了安全,要求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进冰川,游完后从普玛江塘乡返回。我们告诉他,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往西去康马,而不是往北原路返回。</h3> <h3>沿着路牌指示的方向,我们一步一步艰难的爬上冰碛坝。虽然这个冰碛坝不太高,但海拔5300多米,每走一步都要全力付出。</h3> <h3>终于爬上坝顶,此时人已经精疲力尽累到极致!金牌驾驶一屁股就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历经艰辛磨难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我们一边恢复体力一边居高临下靜靜地欣赏着近在眼前冰川壮美震撼的景色。</h3> <h3>40冰川冰舌最低点海拔约5300米,向上延伸约5公里,宽度约1公里,在众多高山冰川中规模上相对较小。</h3> <h3>40冰川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冰川的发育完整,冰碛 、冰碛湖,冰舌、冰 塔林 、冰钟乳,冰裂缝、冰面湖、冰洞等等一应俱全。</h3> <h3>冰川美照大派送!看片欣赏科普学习两不误🤓</h3> <h3>【粒雪盆】(fim—basin)又名冰窖、围谷,是山谷冰川发源处,屯冰的基岩洼地。<br></h3> <h3>粒雪盆是冰川的摇篮。聚积在粒雪盆里的雪花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逐渐变成颗粒状的粒雪。粒雪之间有很多气道,这些气道彼此相通,因此粒雪层仿佛海绵似的疏松。</h3> <h3>有些地方的冰川粒雪盆里的粒雪很厚,底部的粒雪在上层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粒雪相互联结合并,减少空隙。同时表面的融水下渗,部份就冻结起来,使粒雪的气道逐渐封闭。被包围在冰中的空气就此成为气泡。这种冰由于含气泡较多,颜色发白,容重约为0.82~0.84克/立方厘米,也有人把它专门叫做粒雪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h3> <h3>巨厚的冰川冰在本身压力和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越过粒雪盆出口,蜿蜒而下,形成长短不一的冰舌。长大的冰舌可以延伸到山谷低处以至谷口外。</h3> <h3>发育成熟的冰川一般都有粒雪盆和冰舌,雪线以上的粒雪盆是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的冰舌是冰川的消融区。二者好像天平的二端,共同控制着冰川的物质平衡,决定着冰川的活动。雪线正好相当于天平的支点。</h3> <h3>在大自然面前如此渺小。</h3> <h3>这是我们见到过的若干冰川中,无论大小远近其形态最丰富最具观赏性的冰川。</h3> <h3>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冰川的发育完整,景观丰富,具有山岳冰川的所有特点,壮观震撼。</h3> <h3>40冰川是目前国内已知冰川中接近度最高的,完全可以零距离亲身接触,且不需要任何专业装备。这也是与其它冰川不同之处最吸引我们的地方。</h3> <h3>身临其境</h3> <h3>冰川形态各异,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一处冰塔迷宫。</h3> <h3>零距离</h3> <h3>经过千百历史才形成的蓝色的老冰。</h3> <h3>目前由于40冰川刚被发现,知道或者去过的人还不多,并未被开发,所以40冰川仍然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原始风貌。</h3> <h3>这个季节冰川融化比较厉害,脚下非常泥泞为了保护冰川,我们也没有往冰川深处走留下小遗憾!</h3> <h3> 40冰川由于属大陆性山岳冰川,不同于海洋性冰川,粒雪盆的降雪补充相对较小,故而40冰川的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一旦被认为破坏便很难自行恢复。</h3> <h3>在我们游览完返回停车处时,又看到陆续来了几辆藏牌的陆巡停在增措边,从车上下来的都像是当地人。看来到此游览没有关系的只有我们这一辆落网之鱼😃!万万没有想到回到车上又遇突发状况,我们的导航手机在车中被太阳爆嗮后造成手机发热死机了😰,心里一下紧张起来。因为在【三无区】手机即使打开因无网络信号也无法再打开手机中预制的轨迹!这个小意外导致我们要面对更加困难的后续行程:去康马在【三无区】八十多公里路只能在无任何导航寻迹的情况下,完全靠走车辙完成行程。面对突发状况,我问金牌驾驶怎么办?他说:“没事,走吧!”看似话语简单轻松,其实我深知这是安慰我也是他自我安慰吧。有事没事都得硬着头皮走。去康马已知的信息只有八十公里【三无区】车辙路,其他一切都是未知😭。金牌驾驶在突发意外复杂困难面前沉着、冷静、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他最大的特点。这也是我们旅行中每每遇到突发状况最终都能得以解决的保障!因此我对金牌驾驶非常信任,对我们完成40冰川至康马【三无区】的穿越充满信心。我们在此没有多作修整和停留就启程去迎接新的更艰巨的挑战!</h3> <h3>从40 冰川出来,行驶几公里后遇到唯一的路牌。我们按着路牌所指的康马方向与来时一样独车向西前行。</h3> <h3>我们的汽车,就是在这海拔五千多米的荒山野岭中,像茫茫大海里的一艘小船,破浪前行。<br></h3> <h3>一路向西,途中我们又看到三个巨大的冰川。</h3> <h3>康普冰川和康普岗雪山。这里的海拔高度要超过海拔5300米的40冰川。</h3> <h3>蓝色的湖为什磨错。</h3> <h3>悬着的心一直紧绷着……一路上我们能获得的唯一信息就是从车里程表中显示的不断增加已行驶的公里数,从而间接获知到康马所剩的里程数。就在行程过半时,我们终于迎面遇到了全程途中唯一看到的车辆,停车询问确定行驶正确后,松了一口气。</h3> <h3>沿着国境线一路向西。左侧喜马拉雅山脉雪山在列队接受检阅。</h3> <h3>快到康马县城时,嘀嘀!手机终于有信号了!第一次时间是向家人报平安,告知我们已经顺利完成穿越!下午四点多我们到达 康马县 城,整个40冰川探秘从洛扎至康马全程二百四十多公里的穿越用时11个小时。<br></h3> <h3>原计划今天的目的地是康马(海拔四千多米),但看时间还早,我们临时决定去亚东那里海拔不到三千米,可以更好的休整。</h3> <h3>康马至亚东行程一百七十公里,路况非常好,对于我们刚完成【三无区】穿越的人来说,在此行车真是一种享受😃</h3> <h3>康马~亚东沿途风光无限!</h3> <h3>一路区间限速!限速!限速!沒办法只能中途停车、洗车……最后按要求通过。这一百七十公里用时三个半小时😰!最后我们於晚七点半到达亚东县</h3> <h3>40冰川探秘是本次 【西藏行】自驾游海拔最高、道路最为艰险的行程,整个行程是对车辆、驾驶技术、身体及心里素质的综合挑战与考验。最终历经艰辛磨难圆满完成!这是一生中值得拥有的经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