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4日下午14:30时,第一期豫北现代文学研讨班在卉声艺术学校开启了微电影与戏剧的课程。</h3> <h3> 第一节微电影课由肖平老师主讲。肖平老师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有两部数字电影《马兰花开》、《心灵救赎》全国院线公映。有十部微电影《时间都去哪儿了》、《女神巧遇女汉子》、《心结》、《格桑花》、《血缘》、《三个菜》、《即日执行》、《法律没有外来人》、《红线》、《濮上恋歌》等的编剧。两部记录片《南乐抗战记忆》、《铁瑛》曾获濮阳市宣传部“七个一工程奖”。两部小戏《和谐拆迁》《万人宴》已被濮阳县文化馆排演。2018年,创作的河南坠子书《盛世中华绘蓝图》,在河南省曲艺大赛中荣获“牡丹奖”,河南坠子《压岁钱》分别上了濮阳县、濮阳市春晚,还上了央视11频道的曲艺春晚。</h3> <h3> 微电影课上,肖平老师以《剧本心得与新兵体验》为题,从微电影的发展背景、微电影入门、微电影剧本的写法、电影故事的选材和内部结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五个方面开始讲授。</h3> <h3> 在微电影的发展背景中,肖老师从微电影的渊源讲到微电影分类:商业片、文艺片、公益片,讲到微电影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以及什么是精品化、风格化、精神化具有文化品味的微电影。在微电影入门中讲述了微电影的定义、选材和立意。微电影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产物,是用生活中的一个画面,一个能触动你心灵的点,或一个哲理故事,用视听语言和画面展示出来,给世人以启示和警省。</h3> <h3> 在微电影剧本的写法中,以肖平老师编写的《红线》为例讲述了微电影的具体写法。在电影故事的选材和内部结构中,肖老师讲到“好编剧就是一个人生的英雄。他无所不能,前世今生,上天入地,可以现实,可以魔幻。”“你笔下的主人公都是英雄,成功的英雄、失败的英雄、落寞的英雄。你作为编剧,你具有英雄情结,你才可以成功塑造英雄。”</h3> <h3> 她说,你要“用世界上最尖锐的矛去破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这个过程就是故事。盾,就是阻力,阻拦你的主人公成功。矛,就是如何破解这个阻力。”肖老师还讲到好剧本遵循的“12479原理”。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讲到,《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中国大片,之所以能赢得票房缘于中国的文化自信。讲课中,肖平老师用成诙谐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完成了微电影知识的讲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h3> <h3> 第二节课于16:00时开始,由赵秀琴老师主讲。赵秀琴老师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曾任安阳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安阳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创作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300余万字,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有 30多篇作品获得文学赛事奖项;出版了小说、散文集《送你一片红枫叶》、小说集《女人的故事》、散文集《心中有块蓝湖泊》、剧作集《两棵树》等。创作140多部大小型剧目,其中大型现代戏《大路朝天九十九》(与人合作),1998年获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铜奖、剧本创作奖、安阳市“五个一工程奖”;大型话剧《攻克安阳》,安阳电视台1999年“纪念安阳解放50周年”播放;大型新编历史剧《羑里春秋》,在2017、2018年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27、28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演出;参与创作的大型新编历史剧《盘庚迁殷》,获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有50多部小戏、小品在省级以上艺术赛事中获奖。其中小品、小戏《朋友》、《回家》、《真情》、《舞动心灵》、《拜师》、《南邻北院》、《在路上》、《法与情》等,获河南省小戏、小品赛事一等奖;《一双布棉鞋》、《上任》、《挪猪圈》、《亲戚》、《雨过天晴》、《猪缘情》、《家访》、《风雨同心》、等,获得河南省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二、三等奖;《回家》《两棵树》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戏剧比赛优秀奖、铜奖;《回家过年》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评奖小型剧本三等奖;《南邻北院》获“中华颂”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微电影《一双布鞋》,获河南省“清风杯”反腐倡廉微电影大赛一等奖。</h3> <h3> 戏剧课上,赵秀琴老师以《漫话戏剧创作》为题,讲了戏剧创作的要点与方法,谈了戏剧创作的感受与体会,阐述了戏剧与小说、散文之间血脉相通的关系。她以亲身创作经历,谈了只有深入火热生活,才能深刻体会到跳动的时代脉搏,感受到澎湃的生活激情,体味到崇高的精神风貌。她说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细微处的闪光点;只有注重收藏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挖掘出人物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只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进行巧妙构思,才能创造出蕴涵着生活哲理的好作品。赵老师以小品《朋友》、《回家》、《两棵树》等作品为例,谈了如何发现素材,酝酿构思小戏、小品,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鲜活地地呈现在舞台上。</h3> <h3> 小品《朋友》讲述了市长与下岗工人成为朋友的故事。但怎样让牢骚满腹的下岗工人,与刚刚上任的市长成为朋友呢?除夕的夜里,赵老师发现刚调来的市长,骑着自行车在街上东看西看的转游,想起采访中听说有个下岗工人街头摆摊修车,为了多挣钱而故意摔破酒瓶,扎破行人自行车车胎的事,突然灵感闪现,构思了市长被碎玻璃扎破车胎,修车师傅高额收费与市长发生“矛盾”的小品,后因市长平易近人且体恤民情,修车师傅心地善良而又质朴,两人便建立了信任与友情,成为了《朋友》中的朋友。</h3> <h3> 《回家》讲述了再婚男子为与新妻成婚,将女儿寄养于亲戚家的故事。这是赵老师在冬日的夜晚,见一位小姑娘在火车站卖电视报,想起听说一个男人为了再婚,让孩子暂住火车站的故事,便创作了小品《回家》,设计让小姑娘成为作品中被寄养的女儿。新妻在火车站遇见小姑娘,听她说卖电视报是为给新妈妈买一条红围巾而深受感动,谴责来为女儿送衣服的男人。真相大白,一家人牵手回家。</h3> <h3> 《拜师》讲述了一个不孝顺的儿媳被娘家未过门的弟媳教育的故事。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怎样让故事出彩呢?赵老师设计让不孝顺的儿媳在未知情况下,被娘家的未过门弟媳拜师学艺,学习她怎样折腾、刁难婆婆,怎样不尊重、苛责婆婆。当知道是未过门的弟媳后,儿媳后悔莫及……</h3> <h3> 课堂上,赵老师讲述了很多自己在戏剧创作时小故事、大感动,讲述了自己随时记录创作灵感的好习惯,讲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闪光点的敏锐。她说作者要善于发现感人的题材并提炼成精品故事,让这些故事陶冶人的性情,孕育人的品行,感化人的素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h3><h3> 晚上近7点,在文友们热烈的掌声和依依不舍中,结束了当天的课程。</h3> <h3>作者简介: </h3><h3>小夭,本名赵淑萍,笔名小夭、漠漠轻寒,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在安阳市一家国企任职。爱好文学、摄影,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中国邮政报》《安阳日报》等报刊。主张文学创作以质朴、简单致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