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军团——63军将星如云

剑胆琴心

<h1><b style="font-size:22px;">    </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陆军第63军将星如云</b></p><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i> ———剑胆琴心 </i></b></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主要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华北军区第3纵队,逐步演变而成。其编成中的一部分部队血脉可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独立团第8连,和百色起义诞生的红7军之一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9月初,冀中军区奉命以第7、第8、第9军分区主力部队,以及第6、第10军分区各一部,组建晋察冀军区冀中(杨成武)纵队(同年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仍称冀中(杨成武)纵队。纵队领率机关由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大部组成。首任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兼),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参谋长沙克,副参谋长陶汉章。</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辖3个支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1支队(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部队)支队长杜文达,代理政委廖鼎琳,副支队长兼参谋长黄光明,政治部主任韩庄。下辖第22团(团长肖治华,政委白振刚)第26团(团长谷恒瀛,政委李静)、第33团(团长谢洪恩,政委贺明)。上述三个团是1941年改编的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36地区队、第45地区队和第32地区队,分别于1945年4月至7月升级为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2支队(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部队)支队长贾士珍,政委周彪,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张迈君。下辖第23团(团长张行忠,政委张文宣)、第61团(团长万振西,政委龚有源)、第65团(团长王寿仁,政委王泽)。第23团是由原冀中军区第23团一部与任(丘)河(间)支队于1941年改编为第33地区队,1945年5月恢复第23团番号。第61团前身是由冀中军区原第33团一部,与清(苑)建(国)交(河)支队1941年合编的冀中军区第41地区队,1945年8月升级为团。第65团是1945年8月由第8军分区武强县大队、任(邱)河(间)县大队合编升级为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3支队(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部队)支队长兼政委王道邦,副支队长宋玉琳,政治部主任刘光裕,代理参谋长雷溪。下辖第24团(团长张英辉,政委王功学)、第27团(团长李继高,政委陈其峰)、第28团(团长钟英,政委杨栋梁)。第24团前身是1938年由河北游击军第5团、第6团编成的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1团,1939年改称冀中军区第24团,是始终坚持战斗在冀中军区的主力团队,番号未变。第27团是1944年由原24团5连与任丘县大队合编的第42地区队,1945年7月升级为团。第28团前身是1942年由冀中军区第33团第2营,游击第4总队独立营,第24团一部合编为第32地区队,1945年7月升级为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纵队直属两个团: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第32团(团长徐信,政委李克忠),第32团前身是1941年由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一部和游击总队独立营编成的冀中军区第31地区队、第44地区队,1945年4月升级为团。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第77团(团长顾同舟,政委陈继德),第77团前身是1941年编成的冀中军区第39地区队,1945年4月升级为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部队编成后,向察哈尔进军,1945年10月初在张家口地区,根据命令第1、2、3支队分别改称为第11旅、12旅、13旅。原第1支队所辖各团依次改为第31团、第32团、第33团。第2支队所辖各团依次改为第34团、第35团、第36团。原第3支队所辖各团依次改为第37团、第38团、第39团。纵队直辖第77团第32团分别改为第40团和第41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11月晋察冀军区组建第二野战军(预备做为出关部队)。冀中军区奉命组建第二个冀中纵队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也称冀中(黄寿发)纵队(以下简称冀中第2纵队)。黄寿发任副司令员,帅荣任副政委,刘秉彦任参谋长,谭冠三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第2两个旅。第1旅旅长周仁杰,政委漆远渥,政治部主任翁祥初。由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第72团,第7军分区第81团,第8军分区第62团,三个团组成。第2旅旅长肖新怀,政委张如三,副政委张明河,参谋长甘若彬,政治部主任李兆炳。由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73团,第10军分区第76团(团长梁璞),以及献县反正的原伪军张鸿烈(地下党员)部独立第2总队编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述冀中军区各团,虽升级为野战部队时间不长,对于大兵团作战、运动战、攻坚战相对生疏。当然也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这些团队,主要领导骨干以红军干部为主。成员大都是冀中平原的庄稼汉,具有燕赵男儿尚武好勇、慷慨悲歌的豪气,顽强不屈、吃苦耐劳的精神,识文断字、经多见广的素质。1939年八路军第120师离开冀中,带走了近两万冀中子弟兵。贺龙同志的评价是:“冀中战士的质量可不低呀!他们见识广、有文化、接受能力强,又吃得苦,只要两块玉米面饼子往肚里一填,就解决问题了;睡觉也不要铺盖,连鞋也不脱,穿着衣服往炕上一滚就睡;才补进连队没几天,仗一打起来,抱起枪来就冲锋。这些兵,只要有好干部带,那还了得呀!”名扬四方的“硬骨头六连”(该连在冀中组建之初,除19名红军战士,余下一百余人全部是冀中子弟兵)就是其典型的写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与冀中军区政委、冀中纵队政委林铁)</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政委李志民)</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何况这些团队,全部经过八年浴血抗战的洗礼。冀中军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环境残酷程度居全国各解放区之首。日寇对冀中平原势在必得,以“五一”大扫荡为代表的无数次大小扫荡,恨不能将冀中地区我抗日军民斩尽杀绝。能在武装到牙齿的5万精锐日军和各地调集伪军的“铁壁合围”、“剔块清剿”中杀出一条条血路。对于不论武器装备还是数量均处于绝对弱势的冀中八路军来说绝非易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日寇为巩固(北)平、(天)津、保(定)重要战略枢纽,在千里冀中平原,日伪军数万重兵驻扎,以中小城镇为依托,新建1750个岗楼据点,利用770公里铁路、7500公里公路为纵横网络,挖掘筑垒4000余公里封锁沟、封锁墙。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生生将冀中千里大平原分割成2676个“小块”,被形象地称为:“把冀中平原剁成肉馅”。正是“抬头望岗楼,迈步登公路”。原有的根据地变为游击区,沦为敌占区。残暴的“三光政策”令人发指。白色恐怖比之南方苏区红军长征后的局面还要严重,更加血腥恐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冀中纵队及以后的华北3纵队各部队组成来看,大多是1941年左右,将原有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主力团队,缩编精简为野战团、地区队、县大队、武工队,转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的精干分队。在艰苦的敌后作战环境中,每支部队每天参加战斗如家常便饭,天天都有敌情,天天都在运动。几乎每次战斗都是短兵相接、狭路相逢。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千里大平原上,依托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化整为零,机动灵活地与敌人殊死拼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和“挑帘战”、“院落伏击”、“捕捉战”、“单打一”、 “掏老窝”等形形色色的战法,把平原作战的战争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这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袭击鬼子、惩办汉奸、拔除据点、恢复政权。有效地打击了敌人,锻炼和壮大了自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年抗战中,冀中军区受伤旅级干部4人,团级干部73人,营级干部719人,连级干部1815人,排级干部2740人,班级11053人,战士33220人。阵亡旅级干部5人,团级干部80人,营级干部540人,连级干部1251人,排级干部1827人,班级6188人,战士21173人。总计伤49624人,阵亡31064人,合计伤亡80688人。3纵队上述各团所有排级以上干部,都是其中九死一生的幸存者。他们哪个身上没有战伤?哪个没有与日伪军面对面拼过刺刀?他们中很多人被冀中军区授予光荣的“五一奖章”(为“五一大扫荡”之后,始终在冀中平原坚持斗争者颁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脍炙人口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小说《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中李向阳、史更新、肖飞、魏强、刘太生就是他们中的代表。这些人才真正称得上钢铸铁打的民族的“脊梁”。能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的部队,生命力是出奇顽强的。是八年抗战期间,全军唯一全天候与日伪军无间断周旋作战的部队。</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战斗在冀中平原青纱帐里的冀中军区八路军)</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冀中平原军民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战斗在冀中平原白洋淀的抗日游击队“雁翎队”)</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冀中游击队与日寇进行村落战)</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5年9月至11月,新组建的冀中纵队先后参加蔚广暖战役,攻克蔚县、广灵、暖泉三城。歼敌3700余人。绥远战役,歼敌3000余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1月察哈尔整训,将冀中第二纵队大部分和原定调往东北的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教导第2旅5团、独立团(均为原晋察冀军区1943年后援助陕甘宁的部队),全部合编入冀中(杨成武)纵队。整编后的冀中纵队仍辖第11旅、第12旅、第13旅。教导第2旅5团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第5团,1944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野战旅仍为第5团,同年5月改称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第5团。该团是有红军基础的老团队,久经战阵,是晋察冀军区最早野战化的团队,是晋察冀军区的六大主力团之一。教导第2旅独立团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独立团,1944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野战旅仍为独立团,同年5月改称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独立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11旅仅辖第33团。第33团由原32 、33两个团合编组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12旅辖第31团、第34团、第35团。第31团是以教导第5团为基础,与原纵队直属第40团和冀中第2纵队第1旅81团一部合编组成,第5团是以井冈山时期一支红军连队为基础发展而成。第34团由以原第12旅34团为基础,与冀中第2纵队独立第2总队一部和原第12旅36团一部合编组成。第35团是以第12旅原35团为基础,与独立第2总队一部和原第12旅36团一部合编组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13旅辖第32团、第37团、第38团、第39团。第32团由原第11旅31团、教导第2旅独立团、纵队直属第41团合编组成。第37团由原37团与冀中第2纵队2旅73团合编组成。第38团由原38团与冀中第2纵队2旅76团一部合编组成。第39团由原39团与原76团另一部合编组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5月冀中纵队第11旅旅部率第33团和第13旅38团脱离野战军编制,返回冀中军区,黄寿发调任冀中军区参谋长。1946年6月,第38团编入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33团编入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1947年12月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分别编入晋察冀军区第6纵队16旅和第17旅。1949年2月改番号为华北军区第20兵团68军202师和203师,均为军、师两级主力团队。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编入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改称第6旅,1949年2月改番号为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200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6月24日冀中纵队改番号为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3纵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与1938年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的番号相沿袭。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员文年生,代理参谋长陶汉章,政治部主任谭冠三。下辖第7旅、第8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7旅由第12旅改称,旅长周彪,政委李呈瑞,代理参谋长甘先林。原辖第31团、34团、35团依次改称为第19团(团长刘正桓,政委陈继德)、第20团(团长张行忠,政委张文宣)、第21团(团长王寿仁,政委齐绛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8旅由原13旅改称,旅长易耀彩,政委王道邦,副旅长宋玉琳,副政委张明河,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刘光裕。原辖第32团、第37团、第39团,依次改称为第22团(团长徐信,政委李克忠)、第23团(团长张英辉,政委刘凤麟)、第24团(团长钟英,政委杨栋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6年6月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调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二政委。察哈尔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接任第3纵队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1月原察哈尔军区第11旅编入第3纵队,改称第9旅,旅长陈仿仁,政委黄文明,副旅长兼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蔡畅元。独立第11旅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下属冀晋军区(前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第5军分区。1945年9月冀晋军区部队组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5军分区主力组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4旅。1946年6月冀晋(陈正湘)纵队改称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 4旅亦改称11旅。同年11月11旅脱离第4纵队编制序列,调归察哈尔军区,番号为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该旅下辖3个团,都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也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第31团前身是晋察冀军区警卫团。第32团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第2营。第33团是1945年9月由晋察冀军区第2、第3、第4军分区警卫连及灵丘支队合编组成。第31、32、33团依次改番号为9旅25团,团长李锐,政委杨银生。第26团,团长范志辉,政委葛振岳。第27团,团长邱会嵩,政委旷显阳。</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1月李志民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政委胡耀邦调任第3纵队政委。时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文年生,副政委王道邦,政治部主任魏震,副参谋长陶汉章。第7旅旅长易耀彩,政委漆远渥,副旅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张迈君。第8旅旅长宋玉琳,政委黄文明,副政委张如三,政治部主任刘光裕。第9旅旅长陈仿仁,政委蔡顺礼,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蔡畅元。</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编完成后的第3纵队,1946年7月至9月参加大同战役、集宁战役,歼敌5000余人,击毁敌机一架、坦克6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至10月参加张家口战役、平汉线破击战,歼敌8000余人。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3纵队参加涞(水)易(县)满(城)战役,一战易县,全歼美械装备的国民党第361团,及第363团一个营。二战易县,第23团1营在刘家沟,与10倍于己的敌两个团部队恶战13个小时,歼敌700余人。胜利完成牵制和分割敌军的任务。战至最紧要关头,营长、教导员带头将手表、钢笔全部砸毁,只为自己留下最后一颗子弹,誓与阵地共存亡。战后被授予“钢铁第一营”的称号,一战成名,另敌闻风丧胆。三战易县、满城,全歼国民党精锐,美国人一手训练调教,曾远征缅甸、泰国的388团,俘其少将团长佟道。此役共歼敌7200余人。</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3月20日至4月10日,为配合东北野战军,拖住华北蒋军出关的企图,第3纵队与友邻部队共同发起察南、绥东战役。是役歼敌4000余人,解放察南大片地区。察南绥东战役是长途远征,虽不见战果辉煌,但牵制调动了敌军主力3个军,1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解放县城15座,恢复了广大的察绥根据地,此后又转战热河西部、河北东部、北平周围、察哈尔东部和内蒙古东部,在广阔战场上纵横跋涉7000公里,达到将敌军牢牢拖在华北地区的战略意图,为辽沈战役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4月8日至5月4日第3纵队参加正太战役,共歼敌10000余人,包括日军残余之保安第5大队。缴获各种火炮108门,轻重机枪108挺,掷弹筒129具,长短枪支6960支,铁甲列车一列。解放了正定、获鹿、井陉、平定等四座县城,井陉、阳泉两个矿区,阳泉成为中共创建的第一座中型城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6月12日至14日第3纵队参加青(县)沧(县)战役,攻克青县县城,歼敌1800余人。此役切断了津浦路,震撼了平、津,迫使原计划出关增援东北作战的天津驻军,不敢妄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6月25日至7月6日,参加保北战役。攻克固城,全歼蒋介石嫡系部队美械化第362团,攻坚和阻援密切协同,阻援战中表现突出的7旅连指导员宋双来被授予“特等功臣”荣誉称号。此役歼敌5100余人。</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任杨成武任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郑维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任李志民任第三纵队政委的胡耀邦)</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9月2日至13日第3纵队参加大清河北战役,歼敌2000余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10月15日至22日,第3纵队参加清风店战役。先是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产生误觉,令敌第3军北上。战役打响后,第7旅和第8旅与友邻部队共四个旅,面对国民党美械装备的五个师和一个战车团,发挥平原作战的经验,在保北平原阻击战中,不惧敌飞机、大炮、坦克和敢死队的轮番进攻,苦战七昼夜,歼敌3000余人。保障了晋察冀我军全歼国民党胡宗南部嫡系第3军,第9旅参加清风店歼灭战,俘敌38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门,缴枪4000余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11月6日,第3纵队迅速回师石门(今石家庄市),作为晋察冀野战军主攻部队,攻克华北重镇石门市, 8旅23团作为助攻,却率先突破敌军防线,荣获“大功团”荣誉称号。此役3纵队歼敌11000余人,被朱德总司令称赞为“我军夺取大城市的创例”。从此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两大区连成一片。切断了平汉铁路、正太铁路、正德铁路,斩断华北傅作义集团与国民党华中集团的联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7年12月27日至1948年1月13日,第3纵队参加平汉线破击战。3纵队围攻涞水县城。傅作义上任华北剿总司令官之初,急于寻找晋察冀我军主力决战,提出“以主力对主力”。其头号主力35军一马当先,前来解涞水之围。领头的更是35军主力师——号称“虎头师“的新编第32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民党的35军虽非蒋介石嫡系,但列为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之中,战斗力较一般蒋系正规军要强。它是傅作义赖以起家的根基。据说该军排以上干部都由傅作义亲点。其所属的第32师被誉为“虎头师”,并授予绣有虎头图案的战旗一面,全师官兵均佩戴绣有虎头的袖标。早在1927年傅作义率部坚守涿州百日,名声鹊起。抗日战争时期,坚守太原、袭击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怀柔大捷、百灵庙大捷,与日寇血战,军中包括鲁英麟、郭景云等一批抗战名将,荣膺“青天白日勋章”,曾为中华民族写下光辉一页。解放战争时期,绥远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与晋察冀我军交战,屡占便宜。根本没把晋察冀解放军放在眼里。但在其心目中确有一个可敬的对手——“野8旅”(即3纵8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3纵队抓住战机,集中主力勇于打援,在庄瞳村围歼驰援的虎头师。接战之初,“虎头师”的官兵们狂妄地冲我军喊话:“对面的共军是哪个部分的?如果是“野8旅”的就请放马过来干一仗,如果不是,趁早滚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是冤家路窄。3纵队英勇顽强地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在敌骑兵第4师飞兵赶到时,又及时分兵阻击。在三面处敌的险要状况下,决心坚定,毫不手软。各部队在炮火支援下突入村内,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和白刃战。逐屋逐院争夺,经4小时战斗,一场恶仗下来,击毙35军参谋长田世举、新编32师师长李铭鼎中将及两个主力团团长,号称“猛将”的段吉祥和安立道,新编第32师三个团,除95团一个营留在拒马河东岸外,其余7000余人全部被我军歼灭。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并且在敌军蜂拥而来寻找我军主力决战时,果断及时撤出战斗。缴获的几门美式榴弹炮,因拖不走,留给了傅作义一堆废铁。友邻第4纵队部队阻击第101师战斗中还缴获了鲁英麟乘坐的美式吉普车。战后鲁英麟畏罪自杀。(最近网上流传一篇美化傅作义“指挥艺术”的博文,硬是颠倒黑白地称蒋傅军“大胜”。实在恬不知耻。包括军长、军参谋长、主力师师长、两位主力团团长在内的将领命丧黄泉,“虎头师何胜之有?!颜面何存?!)</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虎头师覆灭,爱将身亡,傅作义痛心不已。他后来给35军训话时,专门点了郑维山的名:“一定要消灭郑维山的第三纵队,此仇不报,有愧于我三十五军一名军人的称号”。</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第3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序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第3纵队参加冀东、热西作战,转战1000余公里,作战20余次,歼敌5000余人,解放冀东、热西大片地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8月胡耀邦调任华北军区第1兵团政治部主任,第4纵队副政委王宗槐调任第3纵队政委。陆平调任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9月12日至10月23日,第3纵队参加平绥东线战役,作战30余次,歼敌5200余人,拖住国民党三个军10个师的部队,有力地配合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清风店战役战役经过要图)</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克石家庄)</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家庄战役经过要图)</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战争中,还有一段插曲。1948年10月24日傅作义组织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十万余众企图偷袭西柏坡,代号“穿心战术”。此招极其阴毒,蒋傅各部踌躇满志,梦想着杀到西柏坡后,“专抓讲南方话的、挎小枪的大干部”。党中央在得知这一情报后,先后采取了下述措施。首先,由毛主席拟文,在电台上公开揭露傅作义的阴谋,摆了场“空城计”。第二,冀中军区抽调所属第7纵队以及华北军政大学的学员和根据地二十万民兵,沿途阻击、迟滞敌军行动。第三,急调远在河北北部涿鹿县的华北军区主力第3纵队昼夜兼程驰援西柏坡。坊间说,第四条措施,当辽沈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急令四野部队尽早入关。这一条有些牵强,因为此时辽沈战役关键之战辽西战役,廖跃湘西进兵团正在黑山、大虎山一线与东北野战军激战正酣,东北地区鹿死谁手尚未定论,此时谈何东北我军入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3纵队得令后,全军上下群情激奋,怀着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决心,除手中武器和干粮,其余行装全部放弃,昼夜兼程,拼命赶路。周副主席一日三电,查问3纵队动向。全军官兵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决心,闯过人体极限,创出四天强行军600里的记录。在两天几乎没有休息的长途跋涉后,部队体力急剧下降,行军速度减缓。郑维山司令员命令以一个师的部队携轻重武器行军,另外两个师徒手轻装跟随,若干小时后,第二个师接过武器,另两个师继续跟随行军,接下来是第三个师接武器。最后到达阻击前线沙河前两个小时,第一个师接过全部武器,迅速接敌投入战斗,3纵队提前一天突然出现在战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得知3纵队神兵天降似的现身。本已狐疑不定的傅作义急忙命令“偷袭”部队火速撤回。正准备撤退的傅军刘春芳骑兵第4师瞬间被击溃,丢下大批装备辎重望风而逃。此役3纵队表现出雷厉风行、吃苦耐劳的顽强战斗作风。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单骑救主”。所部第189师被誉为“神行太保”部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第3纵队参加平津战役。胜利完成在新保安痛歼傅作义王牌军,华北我军的老对头35军的战役。为实现毛主席的战略意图。3纵队与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友邻部队,长途奔袭,昼夜兼程六个昼夜,急行军、强行军、拼命赶路。硬是用双脚追赶上敌人的汽车轮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5军全军装备400余台美制“道奇”牌十轮大卡车。为全国罕见、华北唯一的全美械机械化军。但历史却开了个惊天的玩笑。35军在天空十多架飞机掩护下,沿张家口至北平的公路行驶,汽车轮子还是没有跑过两条腿。仍被华北我军围堵,紧紧包围在新保安。两军比拼定输赢,有时不仅仅表现于战场上的刀兵相见。63军即“能征”又善战,保持了老司令员杨成武率红4团,长征路上昼夜兼程二百四十里飞夺泸定桥的光荣传统。1971年毛主席指示全军野营拉练,就是批转了北京军区郑维山司令员上报的63军野营拉练的经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新宝安战役最后聚歼35军的关头,第3纵队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一面顽强阻击向东猛突的35军,一面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果断分兵阻击从怀来向西猛进驰援的敌104军,为彻底围歼傅作义的头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是役共歼敌25000余人。35军离开北平出征时,大卡车上挂着醒目标语“向老对手三纵队报一箭之仇”。这次真是新账老账一起彻底清算,做了最后了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番号的命令。第3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隶属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2兵团)。时任第63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副军长兼参谋长易耀彩,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龙道权,副参谋长张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7旅改称第187师,师长张英辉,政委刘光裕,副师长徐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迈君,参谋长魏群。原辖之第19、第20 、第21团依次改称为第559团,团长李金时,政委孙应前。第560团,团长张文宣,政委刘水,第561团,团长朱彪,政委刘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8旅改称第188师,师长宋玉琳,政委李真,副师长范志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克忠,参谋长杨尚德。原辖之第22、23、24团,依次改称为第562团,团长赖清皋,政委周树青。第563团,团长马兆民,政委贺明。第564团团长徐成功,政委陈英。该旅即为杀出威风,为华北傅作义部所敬重的对手“野八旅”,系晋察冀、华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9旅改称第189师,师长杜瑜华,政委蔡畅元,副师长兼参谋长李锐,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葛振岳。原辖之第25团、26团、27团,依次改为第565团,团长崔金龙,政委李轩。第566团,团长潘永堤,政委高德襄。第567团,团长周振桓,政委王致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4月20日至24日,第63军参加攻取山西省会太原市的战役。攻克太原最高制高点“双塔寺”为中心的外围防御阵地。接着从南面登城,突破首义门,荡平日寇、蒋阎匪军数十年苦心经营,号称“万座碉堡,固若金汤”的钢筋水泥碉堡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省政府。歼敌13000余人,生俘敌中将军长刘效增。涌现出了“攻克要塞开路先锋链”、“立功太原连”、“登城先锋链”、“猛夺首义门连”、“猛虎连”等英雄集体。</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63军部队攻占太原防御制高点双塔寺)</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太原战役后,1949年4月25日,63军随华北军区第19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建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6月17日63军离开山西,7月5日进至陕西富平、三原地区。1949年7月,随19兵团参加扶眉战役,负责牵制马步芳集团,配合第一野战军主力歼灭胡宗南第18兵团,7月21日至8月6日参加陇东战役,歼敌1000余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8月9日63军攻占会宁,13日解放西吉。20日至26日参加攻克兰州战役。在攻取马家军精锐主力镇守的兰州外围主阵地窦家山战斗中,一面绣着“立功太原”四个醒目大字的猎猎红旗,自始至终飘扬在攻击队伍的最前方,彭德怀亲点的第189师566团(原红3团)担任主攻,一边是百战百胜、刺刀见红的红军团队,一边是曾在击溃红军西路军战斗中血债累累,凶猛彪悍挥,挥舞大刀,自诩“刀枪不入”的马家军。钢牙硬是啃下了铁骨头。虽已千疮百孔的红旗插上敌主阵地,屹立不倒。</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海)马(步芳)是我军十几年来的死对头。红军西路军曾惨败其手,数千红军伤兵、俘虏被残杀虐待。抗战期间,新四军第4师也曾吃过他的亏。解放战争时期,西府战役中西北野战军也没讨到便宜。从此马步芳匪部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此番新账老账一起算,此役歼敌4300余人,彻底杀掉了马家军的气焰,终报我军一箭之仇。攻下窦家山后,兰州守军顿时慌不择路四散奔逃。从此“西北王”的看家队伍土崩瓦解,一蹶不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9月2日至25日,63军参加宁夏战役,全军出其不意强渡黄河天险,16日在中卫县常乐堡歼敌81军两个团,第188师由景泰经腾格里沙漠,于17日抵近中卫城西,与军主力形成夹击第81军之势。在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下,19日,原国民党西北军政副长官马鸿宾与其子、第81军军长马惇靖起义。此役共歼敌13000余人。马鸿逵精心布置的宁夏防线顷刻瓦解,马氏家族对宁夏独裁统治36年,宣告结束,宁夏全境解放。</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战争中,63军及其前身部队,转战晋、察、冀、热、绥、陕、甘、宁、平、津十省市。参加21个战役,经历大小战斗200余次,解放城镇29座,歼敌14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30余门,各种枪支63500余挺(支)。全军涌现“大功团”、“钢铁营”、“猛虎连”等2265个英雄集体,和10002名功臣模范。有19197名指战员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鲜血和生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63军也在战火中由一支地方武装“蝶变”为能征善守,百战百胜的野战军主力部队。正如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中所描述,“我们头一次聚集起冀中军区的武装力量。当时,各路人马丢掉自行车,甩掉毛驴子,掀去头上的白毛巾,解去腰间的麻线绳,从地道底下,从青纱帐里,从堡垒户的家里,从与敌人捉迷藏的角角落落,从打麻雀战、挑帘战、掀锅战、地道战等种种小型游击战的战场上走出来,敲着战鼓,打着军旗,在白洋淀上聚集起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那是多么振奋人心啊!……几万冀中子弟兵——三纵队的战友们,就是那时捏成“拳头”,离开家乡,一直战斗到今天。当年的老套筒和点燃黑色炸药的土造炮,如今换上了缴获的美械装备,当年的游击队如今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2月15日,第63军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作战,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郑维山升任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军长傅崇碧,政委龙道权,副军长易耀彩,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下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师属炮兵团、教导团,全军47006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187师,师长刘光裕,政委张迈君,副师长兼参谋长徐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齐绛军。下辖第559团,团长邓仕均,政委刘波。第560团,团长周成河,政委王紫剑。第561团,团长陶和,政委周树青。师属炮兵团,团长马双林,政委李沛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188师,师长张英辉,政委李真,副师长兼参谋长魏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克忠。下辖第562团,团长阎同茂,政委费国柱。第563团,团长马兆民,政委刘炎田。第564团,团长曹步墀,政委白万林。师属炮兵团团长景明题,政委曹洪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189师,师长许诚,政委蔡畅元,副师长邱会嵩,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文宣,参谋长原星。下辖第565团,团长李轩,政委王克。第566团团长,朱彪,政委王致和。第567团,团长周振桓,政委李文祥。师属炮兵团,团长张润通,政委朱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军属炮兵团,团长齐得雨,政委弃里三。军教导团,团长徐成功,政委贺明。</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第五次战役中,63军归西线19兵团指挥。面对联合国军设防坚固的临津江防线,傅崇碧突出奇兵,冒着被美国空军轰炸的风险,大白天派部队多路隐蔽接近江边潜伏。187师作为先头部队,身为师长的徐信亲自带领各团团长冒着初春的寒冷,提前一天涉水探明过江路径和江水深浅。这个打起仗来总是身背一杆冲锋枪身先士卒的师长,是在晋察冀北岳山区和冀中平原对日作战养成的性格习惯。师政委,党委书记张迈君在党委会上提出严厉批评后才有所“收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此战斗打响后,仅十几分钟就突破了临津江防线,插入纵深15公里,割裂了美3师和英29旅的联系。遗憾的是,19兵团的另外两个军64军和65军遇到敌军优势地空火力阻击,5个师50000多人马拥挤在江边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被敌军炮火轰炸了两天两夜,牺牲惨重。因此,63军的快速突破没能取得更大的战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面对63军的凶猛攻势,当面美第1军急命其他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而英第29旅却只能原地固守。63军顺着撕开的防线向里冲,先是击溃了土耳其旅,接着打垮了菲律宾营,对英29旅展开了包围之势。该29旅是英军王牌部队,所属格罗斯特营更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是英军著名功勋部队,王牌中的王牌。被特许在军帽上佩戴两颗帽徽(英军战斗力很强,并非软柿子捏的,据抗美援朝老兵回忆,与英军交战,稍一露头,脑袋上就会穿个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英29旅集中全旅炮火掩护拼命跑路,总算是大部得脱,但其格罗斯特营却被63军包围于雪马里地区。63军乘夜发起猛攻,从四面渗进该营防线。英29旅派一支重坦克部队去解围,却被63军击退。美军自顾不暇,竟拒绝救援。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下,格罗斯特营终成溃散之势。187师战士刘光子一人俘虏了63名英军,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1000多人的格罗斯特营只逃出39人,营长卡恩中校也被俘虏,基本全军覆没。其中包括一个重坦克连,一个炮兵队。缴获各种火炮26门,坦克18辆,汽车48辆。攻克敌占据最后山头,就是在使用缴获的数门迫击炮和六挺重机枪火力加强下解决战斗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重创英军29旅的战斗中还涌现出188师“王永章智歼坦克英雄排”、“仵凤岭反坦克英雄小组”等英雄集体。自打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五卅惨案”、“沙基惨案”、“ 紫石英号事件”。一桩桩、一件件,中国人民遭受英帝国主义三番五次的欺凌,欠下中国人民累累血债。雪马里一杖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势,终于有机会为中华民族一雪前耻,出了一口恶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与此同时,63军188师以562团和564团为一梯队,突破部署于江北金窟山的比利时营阵地。战斗打响后,188师562团1营,首先以隐蔽突然的动作歼灭了北岸警戒阵地比军的30余人,随后以第2连夺取敌坦克浮桥并与涉水渡江的第1连协同,一举夺占了敌南岸主阵地257高地,尔后又以第3连攻占了167.8高地,对比利时营形成合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军指挥部闻讯大惊失色,一旦比利时营被全歼,16国部队组成的“联合国军”将变成15国,国际影响十分不利。于是,美军一面以纵深炮火封锁江面和交通要道,阻止188师后续部队过江,一面以美3师和英军29旅在空中火力支援下向188师后续渡江部队和刚刚占领的江南各阵地展开疯狂反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与此同时,江北的比利时营一部在13辆坦克的引导下企图夺路南逃。志愿军188师渡江部队依托夺取的敌军工事与敌激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住了阵地。保住了后续部队的渡江通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比利时营依托有利地形和30余辆坦克的掩护,拼命抵抗。188师采取小群多路,四面包围的战术,不断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时,将敌大部歼灭。残敌200余人,在12架飞机和40余辆坦克掩护下,向相对薄弱的东面人民军作战区狼奔豖突,侥幸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命运。188师被兵团授予“勇插分割”锦旗一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63军一直攻过了北汉江,逼近汉城。此时志愿军粮弹耗尽,只好北撤转移。然而联合国军乘机发起了迅猛地反击,以机械化快速部队进行穿插分割,将志愿军的战线打乱。63军此时也陷入全军断粮,且背水作战,态势极为不利。接到命令后,全军向北汉江以北且战且走,后序的187师面临身陷重围的危境,他们脱离军主力,机智地采取白天在深山密林中隐蔽,使敌人摸不清目标,入夜奋力迂回夺路突围,到了汉江边时,发现美军已提前到达,封锁了江面。相隔不远处美军也正在组织渡江,江中美军巡逻艇探照灯四射。此时如果被敌发现我军渡江,瞬间会招致美军地面炮火、空中轰炸、江面拦截三重打击,处于兵家“半渡而击”的凶险境况,后果会比180师的下场还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情急之下,师长徐信临阵不慌,命部队戴上缴获的敌军钢盔,毫不迟疑,大摇大摆地与敌军并驾齐驱,继续徒涉过江。为保证部队顺利渡江,师长徐信亲自率领师属伴随炮兵全部留在南岸,准备一旦被敌人发现,立刻把所剩炮弹全部倾斜到江面正在渡江的敌人,造成混乱局面,保证大部队顺利渡江。留在南岸的炮兵部队则要做出全部玉碎的准备。所幸美军误以为187师是**友军,竟然轻易将这支无粮无弹的疲惫之师放了过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网上一批毫无军事常识的人,胡扯因为63军不打招呼,擅自撤出阵地,导致180师被包围,全军覆灭。要知道,63军是隶属西线第19兵团指挥,19兵团麾下63、64、65三个军。撤退命令由志愿军总部逐级下达,至各军各师,根本不存在哪一级指挥员擅自决定!180师隶属东线第3兵团,第3兵团麾下12军(此时配属第9兵团行动)、15军、60军,肯定是在接到第3兵团命令才开始撤兵动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80师何时接到军乃至兵团的撤退命令,这个命令与63军所接到的命令是否同步,63军是否有义务代为转达?所有问题在志愿军总部都会有公论的。180师因为伤员转移而迟滞了撤退时间,这就足以令其遭遇灭顶之灾。180师没有事先向19兵团的63军打招呼:“哥们,多撑两天吧,我们还有伤员需要撤下来。”战争就是这样出奇的残酷,伤员没撤出来,倒搭上整师被歼。现代化大兵团作战,要求上情下达及时迅速,各部队令行禁止行动一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同样3兵团建制部队左翼15军,不是撤得更快,直至180师身陷重围也没能拉180师一把,连60军自己的179师、181师都没使上劲。凭什么非要拉上西线的63军,去不服从兵团命令, 留下来给你垫背。实践证明,63军撤出来的时机并不算早,西线志愿军所面临的全部是联合国军主力精锐之师,而东线则以**伪军为主,第五战役战役企图就是西线出击牵制美军主力,东线集中两个兵团优势兵力,一举歼灭相对软弱的**伪军。战役后期,美10军阿尔蒙德的部队驰援东线,置使东线志愿军防线面临崩溃。此时西线面临的更是联合国军的主力部队猛烈反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63军从军长傅崇碧,政委龙道全在内的全军早已断粮数日,身材高大的傅崇碧,在几位健壮的卫士搀扶下徒步前行,撤退途中,竟发生过军长亲自挥枪,指挥警卫连阻击追上来的美军装甲部队。断后的187师险些被全师葬身北汉江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时的状况是各部队分头出击,有的部队深入穿插至敌腹地,有的部队遇阻进展迟缓,整个敌我态势犬牙交错。如果每支部队都要求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友邻部队斥候,这支部队就不配上战场。19兵团第五次战役之初,63军孤军深入,188师更是猛插分割。友邻64军、65军被阻隔在临津江北。照此道理,63军不要说痛击英军29旅,打得美军节节败退。当时的下场应该和180师一样被击溃、被合围歼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埋怨友邻,只能是无能的托辞。相比之下,当时同样被美军隔断在敌后与180师境遇相似的其它部队,还有27军81师全师、12军31师91团全团。远远地深入到三七线以南,但由于这些部队的指挥员大胆沉着,决心正确果断,部队英勇顽强,行动坚决,均能在敌后纵横数百里,在180师全军覆没后,仍然全部完整突围成功。而180师在发现被隔断后长达三天都没有定下决心,(当然也由于3兵团、60军失当的命令)坐看突围的可能机遇逐渐丧失。这更深层次原因,只能说第一、180师太软,第二、180师运气太差。</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孤胆英雄刘光子)</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困马乏的63军刚到江北,敌我形势发生骤变,因联合国军进展速度太快,志愿军防线出现多处漏洞,一旦铁原一线失守,志愿军将面临全线崩溃,被打回鸭绿江并非危言耸听。值此千钧一发之际,63军临危受命,被彭德怀司令员派到铁原地区进行防御。要求在25公里宽的正面防守15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对于一个饥疲交加,减员甚重的部队,任务十分艰巨。衡量一支部队,不能只看其打顺风仗,“势如破竹”也好,“乘胜追击”也罢。更要看其在受挫、失利、甚至打败仗时能不能“败不馁”。 俗话讲兵“败如山倒”,180师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样冲破美军钳击包抄,从逆境中走出的63军,没有因一时的失利而乱了阵脚。像钢铸铁打的一面墙挡在了疯狂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面前,纯爷们儿!真汉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63军当面之敌是美骑1师、美25师、英28旅、英29旅共5万多人,有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余辆,伴以强大空军支援;而63军此时只有24000余人,火炮240多门(以小口径炮为主),没有坦克飞机,在兵力火力上都相差悬殊,铁原地处丘陵,没有高山峻岭和坚固工事凭险可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面对强敌,63军采取了纵深梯次配备的方法,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少敌密集火力的杀伤。同时以战斗小组在前沿与敌纠缠,使敌不能过早迫近志愿军阵地。在战术上,采取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并在夜晚派出小股部队袭扰敌人。充分贯彻了我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方针,避敌锋芒,击敌之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美军是乘 “大获全胜”之余威,大有将眼前之敌一举横扫全歼之势。经常是以火炮、航空炸弹饱和攻击,大群坦克部队开路,像黑云压城一样扑向志愿军阵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6月1日开始,首当其冲的第189师担任正面防御,在师长蔡畅元的带领下,顶住了美军骑兵第一师凶猛的三板斧,189师在渡北汉江时,师属炮兵几乎全部被美军炮火、空袭,葬身江底。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缺乏反坦克武器,更没有像之后“上甘岭战役”中的强大炮火支援与充分的后勤补给。志愿军官兵只好以血肉之躯与敌搏斗,很多战士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军在臭名昭著的“范佛里特弹药量”理论支配下,炮火打得山呼海啸,志愿军的阵地像被火洗了一样。美军空中优势也极度发挥,投弹扫射如暴风骤雨。</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天下来,189师损失得只剩余2800人的一个团兵力,撤下来充当军预备队。原军预备队188师被调上来,继续顽强固守。最后63军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填了进去,机关干部、通信员、炊事员等非战斗人员都上了战场。这样的情况下,傅崇碧指挥63军部队顽强死守,昼失夜反,在迟滞敌军的同时不断组织反击,不拘泥于一山头一阵地的得失,用空间赢得时间,只为了总体上遏制住美军的攻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最后关头,63军退无可退,仅靠死守阵地,恐怕撑不下去了,187师将师属炮兵和军属炮兵团、军属火箭炮营,秘密分散布置于阵地前沿,利用夜间,突如其来向美军阵地、宿营地一通抵近猛轰。军炮兵为防备敌炮兵和航空兵报复反击遭受损失,已被雪藏良久,一朝发泄,雷霆万钧。而被坦克、装甲车、汽车、大炮围成铁桶般的美军营地顿时一片火海,和当年赤壁曹营战船相连,火烧连营的效果相同,弹药、汽油的爆炸更使火焰冲天。被打的蒙头转向的美军,想反击都找不到目标,很久没有醒过神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被痛击之后的美军,清点损失、补充弹药和装备,足足一两天没有战术动作。徐信师长向傅崇碧军长请求增兵,趁热打铁对美军进行反突击。傅军长无奈地回答:只有我随你一起上去了。此时交战双方,攻方强弩之末,守方筋疲力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63军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整整打了13天,志愿军后撤部队终于稳定了防线, 63军奉命撤出了焦土一样的铁原阵地。美军碰了个大钉子,像泄了气的皮球,停下了疯狂进攻的脚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战涌现出以郭恩志为首的特功8连等一批战斗英雄和战斗集体。563团8连奋战四昼夜,打垮了面前“华盛顿开国第一师”发起的十五次攻击,以伤亡十六人的代价,毙伤美军八百余人。郭恩志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立特等功。1连阵地最后剩下8位勇士,在弹尽粮绝,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全部跳下悬崖(誓死不当俘虏),演绎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现代版。</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铁原阻击战中,63军胜利完成了总部交授的任务,为稳定整个战线赢得了时间。但部队伤亡惨重,其188师563团入朝时兵员为2700余人,打完铁原后只剩266人,标准的“九死一生”。其他各部队情况可以想见。因为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第五次战役“走麦城”之战,而且是在我军处于极端被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的“背水之战”。所以军史、媒体都不愿更多提及和披露。实际该战之残酷,对整个朝鲜战局之举足轻重,是“松谷峰”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历次阻击战所无法比拟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五次战役后,63军于西线担任开城地区守备任务,参加了志愿军历次战术反击作战。,</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郭恩志)</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63军方队最后一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解说词如下:步兵方队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组建。该部队前身是一支以红军为骨干,以冀中抗日武装为基础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华北劲旅。在抗日战争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解放战争中,参加攻打石门,解放太原,血战兰州。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郭恩志、刘光子等著名战斗英雄。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出“军中焦裕禄”傅卫等一批先进典型。)</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63军历来在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北京军区,被称为“母军”。也就是出干部的部队。现将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军”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因此只能从解放战争时期来归纳“军”的历史。)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纵队、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工作战斗过的,计有两位开国上将,九位开国中将,四十一位开国少将,地方干部中一位总书记(胡耀邦),一位八大中央委员(林铁)。和平年代在63军任职的一位开国中将,7位开国少将。以及众多无衔将军的情况公布如下:</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将2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杨成武上将 曾任冀中(杨成武)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李志民上将 曾任冀中(杨成武)纵队政委,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将9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文年生中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副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王宗槐中将 曾任华北军区第3纵队政委,第19兵团63军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王道邦中将 曾任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3旅旅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旅长兼政委,第3纵队副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4郑维山中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第19兵团63军家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5周 彪中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7旅政委、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6蔡顺礼中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9旅政委、7旅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7周仁杰中将 曾任冀中纵队1旅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8肖新槐中将 曾任冀中纵队2旅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9谭冠三中将 曾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少将41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陈兴畴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第63军补训师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2张 挺少将 曾任华北军区3纵队副参谋长,第63军188师代师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王 璞少将 曾任晋察冀冀中(杨成武)纵队31团副团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4龙道全少将 曾任第63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63军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5国林之少将 曾任华北军区3纵队独立1旅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6杜文达少将 曾任冀中纵队11旅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7杜瑜华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旅参谋长,华北军区3纵队9旅旅长,第63军189师师长,志愿军63军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8李 真少将 曾任华北军区3纵队9旅政治部主任,第63军188师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9李克忠少将 曾任冀中纵队团政委,晋察冀3纵队9旅政治部主任,志愿军63军189师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0李呈瑞少将 曾任冀中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3纵队7旅副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1韩 庄少将 曾任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第11旅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2杨银生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9旅27团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3肖大荃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供给部长,华北军区3纵队,第63军后勤部部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4宋玉琳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随营学校校长,3纵队8旅旅长,第63军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5张英辉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8旅27团团长,华北军区3纵队8旅旅长,第63军188师师长,63军副军长,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6徐 信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8旅23团团长,第63军18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志愿军63军187师代师长,师长,6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63军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7易耀彩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8旅旅长,7旅旅长,第63军副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8宋学飞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旅副旅长兼参谋长,8旅副旅长兼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钟元辉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军法处处长,政治部组织部部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贺 明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8旅23团政委,志愿军63军8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1翁祥初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2陶汉章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3黄文明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9旅政委,华北3纵队8旅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4杨 森少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野8旅23团团长,第3纵队9旅团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5龚兴贵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9旅政治部副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6许 诚少将 曾任志愿军63军189师师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7傅崇碧少将 曾任志愿军63军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8蔡长元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9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第63军189师政委,6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63军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29路 扬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第63军政治部宣传部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0廖鼎琳少将 曾任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支队政委,陆军第63军副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1漆远渥少将 曾任冀中纵队1旅政委,晋察冀3纵队7旅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2刘光裕少将 曾任冀中纵队3旅政治部主任,晋察冀3纵队8旅政治部主任,7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63军187师政委,骑兵6 师政委,志愿军63军187师师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3黄振棠少将 曾任志愿军第63军副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4陈仿仁少将 曾任晋察冀3纵队9旅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5李水清少将 曾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7旅副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6彭 盛少将 曾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3纵队后勤部政委、第19兵团63军后勤部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7张行忠少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随营学校校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8沙 克少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39万振西少将 曾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支队61团团长,冀中纵队第11旅35团团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40刘秉彦少将 曾任晋察冀第2野战军冀中(黄寿发)纵队第1旅旅长,冀中纵队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41帅 荣少将 曾任晋察冀第2野战军冀中(黄寿发)纵队副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国后在63军任过职的将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温玉成中将 曾任63军军长兼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肖文玖少将 曾任63军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振华少将 曾任6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康建民少将 曾任63军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泽迎少将 曾任63军副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丁莱夫少将 曾任63军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辉琨少将 曾任63军副军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作珍少将 曾任63军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63军任过职,建国后未授衔,转业到地方工作的省部级领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耀邦 曾任晋察冀3纵队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 铁 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曾任冀中纵队政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陆 平 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曾任晋察冀3纵队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吴庆彤 国务院副秘书长,曾任晋察冀3纵队8旅司令部机要科科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 轩 铁道部副部长,曾任63军187师565团团长。】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 杰 国家邮电部副部长,曾任晋察冀3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明河 河北省副省长,曾任冀中纵队第2旅副旅长,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8旅副旅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 泽 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2旅36团政委。中国驻秘鲁、墨西哥、瑞典大使馆大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翟泰丰 华北军区第3纵队8旅22团战士,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魏 镇 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任过大军区、兵团级、地方省部级的无衔将军(88年后将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兆民 第63军188师563团团长、第189师师长。1964年大校,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工学 第63军187师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大校,基建工程兵纪委专职书记(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文章 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第63军后勤部政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寿仁 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第2支队65团团长,陆军第63军参谋长。196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闫同茂 第63军187师562团团长,师长,副军长、军长。1955年上校,北京军区副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 波 第63军187师559团政委,第189师政委。1955年上校,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炎田 第63军188师563团政委,第188师政委,63军政委。1960年大校,昆明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焕岐 华北军区第3纵队连指导员,1988年年空军中将,军委空军副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齐 陶 冀中纵队第13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国务院第八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齐木玺 华北军区第19兵团63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64年大校,总参谋部纪委专职副书记(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 锐 华北军区第19兵团63军189师副师长、师长。1955年大校,海军高级学校副校长(副兵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学昌 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9旅26团副政委,1959年大校,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宋双来 第63军188师政委,军副政委,1988年中将,陆军指挥学院政委。(正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继德 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7旅19团政委,第3纵队随营学校副政委,1955年大校,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阮 平 曾任志愿军63军副军长(1952年11月),1955年大校,准军级,行政8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屈培雍 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7旅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兼电台区队长,1962年大校,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树青 第187师政委,63军副政委,1960年大校,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副兵团级离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郭应春 志愿军第63军189师副师长,1955年大校,北京军区纪委专职委员(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 英 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24团团长,1955年大校,吉林省军区顾问(副兵团级离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安然 第63军政治部副主任、第6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0年上校,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正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成功 志愿军第63军188师副师长,1960年大校,成都军区副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 平 第188师师长,1955年大校。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兵团级离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德襄 华北军区第63军189师566团政委,1962年大校,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侯宾 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大校,行政8级,北京军区干部部部长(副兵团级离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乙俊 第63军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1964年上校,北京卫戍区副政委(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曹步墀 第63军188师师长,63军政委、军长,1964年大校,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龚友源 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支队61团团长,1960年大校,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 璞 冀中纵队第2旅第76团团长,1960年大校,军委空军参谋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 才 第63军189师566团政委、团长,1964年上校,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顾问(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葛振岳 第19兵团63军189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大校,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副兵团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永堤 第19兵团63军189师566团团长,1960年大校,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魏应吉 第3纵队9旅26团连指导员,第19兵团63军189师566团副营长,志愿军第63军189师566团营长,陆军第63军第189师参谋长、副师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