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今昔

妹姐

<h3>家乡今昔<br>文/杜少珍<br> 我的家乡角头沙,座落在粤西北部湾海岸,那里的风景迷人环境优雅,背负一望无边的青山,面临浩瀚的茫无边际的大海。</h3> <h3>家乡的人民,勤劳善良,胸如大海,好客热诚。自八七年响应政府的号召从罗屋搬迁下来后,我们的父老乡亲就认定了它是我们以后世世代代的风水宝地。他们在荒滩上设施规划,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纵横贯通。街道两旁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有木菠萝,有龙眼,有杨桃,有荔枝,有黄皮果等等。每户的庭院里还栽有火龙果百香果,木瓜,应有尽有,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乡的人民,在这幽雅的环境里,想到的是如何建造美好的家园,如何造福子孙后代,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于是,他们不但靠海捕鱼,靠田种农作物,还在滩涂上围海养虾养鱼养各种贝类及稀有的沙虫,输送到全国各地,滿足人们餐桌所需,为自己增添财富 。 他们还用勤劳的双手,绿化美化,在洁白如银的大片沙滩上,北松南种,荒凉的沙滩变成绿洲,成为山美水美,游客眷恋向往的旅游之地。</h3> <h3>自九零年以来,不少的文人墨客,为之挥毫弄墨,呕歌呖诗。一年四季,游人不断,特别是秋夏两季,是游角头沙的最佳的时节。远道而来的游客,三五成群,来到岸边,青年人追波逐浪,嬉笑玩乐,那些老者迈步滩涂,时眺远帆,时观近舟,时捉小蟹,时捡贝壳,有些甚至吟诗作画。有些游泳的爱好者干脆纵身一跳,冲波搏浪,畅游大海。虽然夜暮降临,但游客们余兴未尽。很多年轻的伴侣竟相依相偎,留连忘返,有的还在岸上的松林下搭起简易的帐蓬,观潮赏月。南方三伏天的夜晚,天上银盘吐辉,地上月华如水,洁净的沙滩上简直象镀上一层银,远处的渔船灯光闪闪,就象天上闪烁的星星。近海处,捕鱼的人们也在借着月光,戴着头灯撒网捕鱼。他们有的撸着小艇,有的撑着竹排,有的还是徒步涉水。海的天空真如白昼!夜暮降临的渔村更是热闹沸腾,辛勤的人们并不因为一天的劳作而早早歇息,相反,他们更加沉迷珍惜这美好的夜晚,尽情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吃过晚饭,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来,他们有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婆,有的是活泼可爱的儿童,但绝大部分是中青年妇女,隨着音乐的优美旋律,跳起了时尚的广场舞。那美妙的音乐声,人们的欢笑声,伴隨着大海的浪涛声,组成一曲美妙的交响曲。让人陶醉,使人心旷神怡!</h3> <h3>然而这美丽的地方在解放前却是一片另人望而生畏的鬼地方,方园十里,一望无边的大沙滩,滩上草木不长,只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听父辈们说,解放前角头沙常有海盗出末,烧船掠人,就是叫做岭仔贼,还有就是那惨无人道的日本鬼,解放前也在我们北部湾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我的三伯父和村中的十几个父辈们就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的。那时的西海边,乌云盖日,哀鸿遍野,民不寥生,有多少人被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卖儿卖女,逃亡四方。加上每年台风季节,来不及避风的渔船和疍家艇,都有不少被狂风巨浪连船带人卷到沙滩上。每当日暮风起,飞沙走石,打得人们睁不开眼,特别是夜晚就更吓人!那海难的无人掩埋的尸体,年长月久,只剩下一堆堆白骨,每当夜暮降临,磷火四起,甚是吓人!小时候听老人说如果遇到鬼火千万不要跑,更不要向着它小便,否则鬼火会跟着你不放,所以,赶小海的人宁愿绕道行多几里路也不敢抄近穿越角头沙。直到解放后的许多年,人们还有这种恐惧之心。记得我孩童时跟着大人们去赶小海,为了赶流水, 早晨穿越角头沙时总是夹在大人的中间,不敢左右观看,生怕见到鬼火。 <br> 解放后,这里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围海造田,绿化荒野,特别是我们搬迁到这里居住后,这里就变成了沸腾的渔村,从此,热闹代替沉寂,高楼代替坟墓,绿阴覆盖沙滩,成为游客留连忘返的旅游圣地,成为粵西的一盏明灯。可爱的家乡,我爱你!愿你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越变越美丽,越变越富绕! <br> 于一九年八月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