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嗨子戏,薪火永相传

光之雨

<h3>图文/刘德松</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老嗨子戏 ,薪火永相传</h3><h3> 嗨子戏,安徽省阜南县地方传统戏剧,被称为天下独一戏,嗨子戏形成于清朝中叶,己有200多年历史,流行于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因唱腔主调每句开头多用“嗨”字起腔,然后定腔,打板上韵,故称嗨子戏。传统剧目有《打桃花》﹑《站花墙》﹑《王员外休妻》等。1958年,阜南县正式成立嗨子戏剧团,对传统嗨子戏进行挖掘整理,吸取灶书,淮调、花鼓灯等地方戏曲艺术精粹,经过一系列的表演模式及内容创新,逐步走进人们视线,以特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成为汉族传统戏剧之一。2006年,阜南嗨子戏被批准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bsp; 近两百年来,嗨子戏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广泛流行于淮河两岸、大江南北的五十多个县市,而今,嗨子戏几位代表性传承人谢学芳、孙利霞、李玉英、戴万青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为了更好传承嗨子戏,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嗨子戏的传承和保护,阜南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保护措施,建立嗨剧艺术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加强阜南嗨子戏历史、唱腔、表演艺术的保护,并开办了嗨子戏非遗传承班,招收10到15岁的孩子 ,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中。来自嗨子戏的省级,市级传承人以及资深退休老艺术家担任传承班的专业课老师,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将嗨子戏一辈接一辈的传承下去。可以说古老的嗨子戏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薪火传承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其剧目及演员在省市乃至全国多次获奖。焕发了青春的嗨子戏,正以暂新的姿态,特有的魅力,满满的正能量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食粮!</h3><h3>&nbsp;&nbsp;&nbsp;&nbsp;吚呀学语的小女孩,是嗨子戏剧团张明磊的女儿,她对嗨子戏的兴趣让人感受到嗨子戏薪火相传的力量!</h3> <h3>嗨子剧的灯光舞美融入现代元素。</h3> <h3>75岁的嗨子戏省级传承人李玉英是嗨子戏剧团闲不住的人,徒弟的每一件演出道具他都要亲自指导。</h3> <h3>与时代接轨,嗨子戏演出的剧目满满的正能量。</h3> <h3>为了嗨子戏传承和发展,阜南县拔出专款,开办了嗨子戏非遗传承班,学员听课很认真。</h3> <h3>嗨子戏省级传承人谢学芳在给学员们讲解嗨子戏的来历!</h3> <h3>学员班的孩子们亲切称谢学芳为谢奶奶。</h3> <h3>嗨子戏省级传承人孙利霞课余时间给学员们示范指导。</h3> <h3>下课了,嗨子戏市级传承人骆桂平老师还在叮嘱着学员们的学习情况!</h3> <h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在指导学员练功。</h3> <h3>凭着对嗨子戏的热爱和挚着,学员们学习练功都很勤奋。</h3> <h3>为了嗨子戏的薪火传承,我们不能忘记默默奉献的传承班的教师员工们!</h3> <h3>这样的功夫棒棒哒!</h3> <h3>这样的造型酷酷的!</h3> <h3>这样的成绩杠杠的!</h3> <h3>这样的演出,人民群众是喜欢的!</h3> <h3>难忘今宵,今宵难忘!被称为天下独一剧的嗨子戏正以她特有的魅力在豫皖大地上唱响!</h3> <h3>图/文阜阳日报特约摄影记者刘德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