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 感谢父亲~~周秀扬老师给本文的创作提供了详尽真实的人文及历史资料</font></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 当走过的,经过的,做过的成为了往事,那这一切也就变成了历史,时间会把这一切深深的镌刻在岁月的长河之中!</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感谢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又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无以为报,就让我用心做笔把过往的一切记录下来,作为感恩之举吧!</b></p> <p class="ql-block"><b> 那是15年下半年的一天,挖掘机开到了老屋边,伸出了长长的机臂,对着房子肆意的来回扒拉,随着噼里啪啦的撕裂声,从明朝末年就矗立在周店这块土地上的这间百年老宅,倾刻间就轰然倒地成了一堆废墟,看着那漫天飞扬的尘土和残垣断壁;看着那满地的瓦砾、木头、泥土、石头,实在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呆呆地浮想联翩着,当一阵惘然与惆怅掠过心头时,胸口长长的吁了一口气……</b></p><p class="ql-block"><b> 按照新农村建设硬性的要求,在新的宅基地上建造新房子必须拆掉原有旧的居所,虽然老宅里承载了太多的酸甜和苦辣,可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怕有最多的思念和留恋,都还是拆了吧,旧貌换新颜,该是多美好的事呀!</b></p><p class="ql-block"><b> 当夜籁寂静时,闭上眼睛,好好的把这份人生中永远不老的记忆回味梳理一下,也是对自己心灵深处别样的空落一种最好的安慰……</b></p> <p class="ql-block"><b> 老屋的位置处在村中间一所三合院的东北角厢房里,南北走向,不过40平方左右,前后隔开,上下两层,全部是木头榫卯结构,进出的大门朝西,北面有后门,屋内昏暗潮湿,但通风凉爽;问题是厢屋南头还划拉出一小间,归大伯家所有且用于养猪而用,分隔材料就是一层薄薄的杉树板,能清晰的听见那猪吃和猪睡的嗷啍呼噜声;而最生无可恋的是夏天,猪粪那特有的味道会顺着板缝丝丝缕缕的飘忽过来,简直大煞风景,倒胃口的很!除了猪时常在隔板上蹭擦磨身外,更可气的还有成群的老鼠在猪栏屋里窜腾,心火大了却又无可奈何!就是这般条件的居所,却是我们周家的根,这蜗居般的陋室自从爷爷辈开始,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在这里开枝散叶……</b></p><p class="ql-block"><b> 在这间屋子里,爷爷请人用杉树板把它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小后大,后来前面成了客厅也是我父母之卧室,东西朝向铺的那张樟木描金雕花床,至今父亲尚在使用,床前放了一张实木八仙桌,是请方圆几里最好的木匠傅宝通师傅来做的,至今两件在当时算高级的家具,到现在架子漆水都还很好!平时八仙桌靠隔板而放,客人来时抬出来就宴席之用,一家人吃饭,邻居乡亲聊天摆龙门阵都在这里,时间长了,全然忘了隔壁那边是猪栏,习惯也成了自然,哈哈!</b></p><p class="ql-block"><b> 在前头这间四周及头顶楼板上满是裱糊了报纸的小屋里,看着挤是挤了点,但很温暖,因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在村里人眼里是吃公家饭的,而父母人品又好,所以备受乡亲们的尊重,但由于工作关系,平时老房子都是铁将军锁门,一家人到周末才回家,进家门后,父母马上拿锄头到田里去干活,我们兄弟三个就开始洗水缸,担水,里里外外搞卫生,老屋潮湿,又关了一星期,潮气味道都很重,被子已霉湿发味了,不管天气如何赶紧拿到院子里晾披一下,屋子里的活干完后,就烧粥或擀面条,等到天黑爸妈回来就开吃,父亲总是把头天或当天学校里分的菜带回来给我们吃,他咪点老酒,妈妈陪着说说话,由于夫妻不在同一个学校教书,回来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而吃着说着时,一天农活下来,吃了面汤或玉米糊糊的邻里叔伯们就都聚到这小屋里聊天来了,里面挤不下,就坐在门外,妈妈马上起身给会喝酒的叔伯们拿杯添筷子,一起喝点,边喝边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你一句我一言把道听途说的或报纸上看的、广播上听的侃说一通,生活虽然贫穷,可限制不了对美好生活的想像,那时也没有电视手机什么的,主要的信息交流还是靠报纸和聊天,而父母见多识广,家里自然而然成了交融的中心,一当聊开了话题,马上就热闹起来了,随着大人情绪化的兴奋,我们也就人来疯,与同龄的小伙伴们嬉戏打闹,跑来跳去,全然开心的不得了,一直到大人小孩都尽了各自的兴……</b></p><p class="ql-block"><b> 每个周末都这样,其乐融融,不分彼此,这就是那个年代最开心的时光,现在想起来,恍惚那闹猛的场景还在眼前晃悠……</b></p><p class="ql-block"><b> 后屋是一个大的所在,正后就是一具直接式的木楼梯,楼梯下方就是一个猪圈,有没有养过猪到是记不得了,猪圈北侧的栏杆高些,隔着的就是木板架构的座便式厕所,再用灰砖把它隔开,旁边就是顶墙而砌的土灶台,这些连在一起也没有觉得不好;而我们的床就铺在猪圈对面,兄弟三个睡在一起,吵吵闹闹挤到了长大为止!床北顶着一个大橱,与它挨在一起的是一个碗柜,柜下就是一家人所用的水缸,上面架着块大板正,擀面条,做窝窝头,切菜等所用;这样后间的左右两侧,满满当当的没有了一点空间,只留着中间的一条过道通向了后门……</b></p><p class="ql-block"><b> 顺着楼梯上楼,那拐角平台就是装木炭的板格,平时烧火后得到的炭块都堆放在这里,炭堆上面又放满了农具和农村所用的杂件,右拐进门,迎面就是一个用木板围成的大粮柜,里面存放着稻谷小麦,好像父亲每年做的米酒也储放在里面,酿好的酒经过沥滤香气四溢,清澈透底,沥滤后的酒糟掺入面粉做成酒糟饼,放锅上笼屉里一蒸,那酒香的饼味就马上弥漫开来;粮柜旁铺了张床,由于阁楼里低矮闷热,老鼠又多,一般不用,备用而已,除了这些,就是柜呀,瓮呀,缸呀,七七八八的钵钵罐罐靠边放着,装着家里所用的食材,如碾好的米、小麦粉、玉米粉、梅干菜、萝卜干呀等等,而过年切的农家糖呢就放在两个大章固里,保存好的话,一点一块的慢慢的吃,可以吃到入夏;除了这些就堆满了禾柴,叠的满满实实,因此也成了老鼠的家,在柴堆里做窝,养儿育女了,由于阁楼顶上与隔壁邻居连通,老鼠到好,就跑来跑去自由自在闹腾的欢了,现在回忆着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b></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我的老家,从童年到走出乡村为止,一直都生活在这里,一木一瓦到老物件,就连潮湿发霉的空气,都留下了深深的思恋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深处……</b></p> <p class="ql-block"><b> 院子是公用的,放满了各家的大缸小缸,里面装的都是猪饲料,叫草籽,收获后的草籽切碎后倒在缸里,人站在上面踩压到结实为止,再在上面压上大石头,等一段时间发酵后,就自上而下用木勺提去喂给猪吃,那可是好东西,一大缸可吃老长的时间,基本上吃完了,猪也膘壮出栏了;踩草籽时院子里最热闹,除我家以外都全家出动,大忙活,切的切,踩的踩,我们家只有帮衬的份,看那家人手不够就帮那家,干完活有时能分到新鲜的玉米棒子和红薯吃,这在那时都是好东西!平时早中晚三餐,基本上每家的人都在院子里吃,蹲着或小板凳小竹椅,边吃边聊,热闹的很,吃的反正每家都差不多,不是玉米糊糊,就是掺着红薯的饭汤或泡饭、粥,不会有其他的,大家的日子都过的很清苦,油水也没有;如那天那个家里突然开洋荤了,左舍右邻都会分一点,有道是邻居碗对碗,亲戚担对担!当然啰,要是请客了,那每家的当家主肯定是要坐到八仙桌上去喝一杯的,一般都是喝本地产的东阳黄酒,不管下酒菜如何,一坛子十几斤黄酒基本上都要喝的差不多,不喝到扶着墙走路是不会歇息的,想想都是不可思议……</b></p><p class="ql-block"><b> 院子是大家交流沟通的场所,所以也敝帚自珍,各自的门前,阴沟里,角落里都自觉打扫的干干净净,就是临时堆放一下东西,也会马上收拾下去,因为这个院子就是大家共用的大客厅。</b></p><p class="ql-block"><b> 院子里下大雨时最好看,天上瓢泼大雨,雨水呢就顺着瓦沟缝倾泻而下,一根根雨柱连成的帘子,似瀑布,那珍珠般发亮的雨滴,飘落在院子里,落下又溅起,看着很美,可惜这一切都没有留记下,连同院子的全貌,仔细想想也真是蛮遗憾的……</b></p><p class="ql-block"><b> 那时候的生活非常简单,春夏秋冬大人除了干活就是开会,我们这些小孩就在院子里玩,叠打纸饼,收香烟壳,玩玻璃弹子,弹橡皮弓,跳橡皮筋,躲猫猫,地上走棋方格,捉蟋蟀等,无忧无虑,童趣纯粹,实在是快乐无比。</b></p><p class="ql-block"><b> 一到寒冬,大家就都呆在家里,大人手里提着个火炉,小孩围着炭火烧的火盆取暖,吹吹牛聊聊天,无聊时就呆呆的望着屋檐下那长长的冰凌发愣,下雪天,那就都跑出院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在白雪皑皑的雪地疯玩,打雪仗,堆雪人,全然不知寒冷为何物,不闹腾到头顶冒白气还不罢休,一样开心的不得了……</b></p> <p class="ql-block"><b> 老宅是爷爷那辈分家后才成为我家祖屋的,自他老人家居住开始一直到拆除,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b></p><p class="ql-block"><b> 爷爷叫周家铭,我是在墙壁挂着的图像中见过他老人家,看着神清骨秀,端庄清癯,头戴一顶小毡帽,那双温和慈祥的眼睛就那样注视着我们,爷爷娶妻楼氏莲妹于隔壁东山头村,用一顶仙轿把奶奶抬入了家门,而随奶奶一同抬进的还有东山头村独有的手工艺~~做粉干,靠着这门手艺,妻唱夫随,起早贪黑辛苦劳作,日子总算还过的去,可随着三女两男接连的诞生,生活就俞发之艰难,可虽然如此,但是明事理的爷爷还是倾其所出,培养父亲至初中毕业,父亲勤勉好学,随后又考入了东阳中学;但天不假年,由于爷爷奶奶长期辛劳而积劳成疾,已实在无力再供续学业,而老人家们在五十几岁先后都离开了人世!身为长子的父亲只得弃学而回,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他身上,十八岁的年纪过早的就撑起了这个家,稚嫩的肩膀已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把弟妹养大,一直到阿叔成家立业之后,才稍稍的缓了一口气,那份辛酸,那种劳苦只有父亲才能深深的体会的到,一大家子人的频繁进出,把大门的门槛都踩踏的溜凹不平了,而那时母亲已经来到了周家,与父亲一起共同为这个大家庭辛苦操劳了……</b></p> <p class="ql-block"><b> 母亲大名叫吕风娥,小名囡囡,来自隔壁的茅蓬村,外公家的家境稍稍殷实些,有两个哥哥,母亲曾就读于杭州体育专科学校,为爱而嫁于父亲,妈妈可是很风光的用大花桥抬进周家的,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大喜事,十里八乡几乎都尽人皆知!跨进周家门槛后,由于从小受宠,农家生活基本上都做不来,但三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促使她唤发出了伟大的母性,要强的她愣是把农村里所有的活都学会!高个子的母亲性情爽朗,平易近人,待人接物相当友善,跟任何人在一起就自来熟,马上就能交流交融在一起,而父亲沉稳内向,烧的一手好菜,灶台上一切生活得心应手,村内村外有红白喜事都请父亲去掌勺主烧,因此,在大家的眼里我们家是母亲主外,父亲主内,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发挥各自的特长,也是蛮好的,因此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一家人的温饱,勉强的还能凑合着过……</b></p><p class="ql-block"><b> 在家里时,一家人最热闹开心的还是围着灶台时,妈妈烧灶火,爸爸灶台上忙,三兄弟围着灶台转,时不时的用手抓点吃吃,爸爸打我们手时,还要跟妈妈撒撒娇;四个男一个女一个家,最苦也是温馨的,干什么活都是全家到场,腌九头芥、萝卜菜时,父母切我们用棍棒杵;还有一家人围着团箩搓玉米时的欢声笑语,至今感觉还在耳边萦绕,快过年时阿爸就爆米花切农家糖给我们吃;夏天在后门头铺块门板乘凉时,阿爸就讲故事给我们听,月亮皎洁时,嫦娥吴刚玉兔的故事听的都入了神,西游记呀水浒三国的信口就来,妈妈陪着一起哄我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要去田地里干活,总是全家一直溜的出动,那整齐的队伍都成了一个风景……</b></p><p class="ql-block"><b> 那个世界,那个年代,那个时候,父母真的就是一座山,一棵唯一可依靠的大树,跟他们在一起开心的很!从他们那里得到温暖,又潜以默化的受到了教育,影响是深入心骨,以至于我们现在过的人生处处都是父母的影子,那份真诚的友爱,那种纯粹的善良,那宽厚待人的淳朴,永远都在我们的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家在父母日夜的操劳和苦心经营下,日子是越过越好,已准备在村西头盖房子了,就在准备阶段,祸从天降,母亲感觉身体不适,吃不下饭,人也开始消瘦,随后上医院检查,已是晚期,顿时全家如遭晴天霹雳,脚一下子就软了,崩溃、痛苦、绝望的不知所措!虽经全力抢救,1984年的11月20日,我们最挚爱的母亲还是在老宅走完了她短短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44岁。</b></p><p class="ql-block"><b> 当时如泰山崩裂,悲痛欲绝!妈妈没有享过一天的福,受尽了贫穷和苦难,在这风华正茂的年龄,在这苦尽甘来的时候,刚刚把三个儿子养大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看着妈妈含着泪水恋恋不舍的样子,真的是心如刀绞,全身被挖空了一样!真的是心不甘情不愿呀!常言道天若有情天也老,可老天无情,生生地就把母亲带走了,留下了一生痛苦的父亲和从此没了妈妈的三个嚎啕大哭的儿子,山无棱才能与君绝,当时的绝望和撕心裂肺现在心里还隐隐作痛的感知着,那葬礼上绵延几公里哀送的人群,应该是对她老人家一生最大的安慰和尊重!</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沧桑,等到我带爱人上门时,家里已经过了很多的变故,家道中落,冷清不堪,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墙脚都是白色的盐霜,老鼠直接从眼前乱窜,望着阴暗潮湿空荡荡的屋子,爱人忍不住的失声痛哭,这还叫家吗?这就是她以后生活的地方吗?望着她伤心哭泣的背影,我暗自垂泪,无言以对,咳!当时的愧疚感溢满全身,只在心里发誓这辈子都要对她好!</b></p><p class="ql-block"><b> 后来在外生活工作的哥哥带嫂子回家时,看着家徒四壁的老宅和一夜间白了头的父亲,忍不住潸然泪下,父亲忍住悲痛,强颜欢笑,咬着牙借了点钱,为他们置办了两桌酒席,可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一个落败的家庭怎么会开心热闹的起来?!晚上爸爸睡在门口用门板搭着的所谓床上,那轻轻的抽泣声,至今想起来还如刀一样扎着我的心!那时那刻,血直冲脑门,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要被人瞧不起!</b></p><p class="ql-block"><b> 时光的扉页就这样一页一页的翻了过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直到了现在,兄弟三个都已事业有成,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挺着胸,昂着头,在母亲面前都能自豪的告慰她老人家!现在还时不时的都在想啊,妈妈要是还活着那该多好呀!到今年应是七十九岁高龄了,想她的时候总是在心里轻轻的叫着,妈妈!妈妈!生怕会惊醒沉睡在天堂的老人家~~妈妈您!</b></p> <p class="ql-block"><b> 生命在延续,生活也在继续,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造,每家每户都住上了高楼大厦,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旧房子都基本上拆掉了,我家的老宅也已掩卷于历史的长河中,落日余辉,感情上是分外的眷恋,但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就只有一声轻轻的叹息来结束这一切吧!我们的祖先如天上有知,一定会为我们这个新时代、新生活发出由衷祝福的!</b></p><p class="ql-block"><b> 掩卷长思,拭擦一下湿润的眼眶,被心灵的撞击深深的震撼着,追昔抚今,感慨万分,除了在老宅的原址留个影以外,也写下这一点点东西,就是留个念想,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们是多么幸运和幸福呀,珍惜当下,不负韶华,好好生活,在这美好的社会里享受着我们自己平凡的人生,不是多么惬意的事呀!</b></p><p class="ql-block"><b> 是啊,时光如流水,往事也如烟,当走过岁月的风雨,经历过数载的春夏秋冬,才能真正领会到平平淡淡才是真!</b></p><p class="ql-block"><b> 也许平凡的人生,应该是最圆满的人生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19年8月8日于无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备注:本文部分图片源自于网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