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扎根基层守纪检</h3><h3> 2006年8月乡镇党委换届,我转任到乡镇纪委书记职务上,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十分陌生,有人劝我说“纪委工作容易得罪人,难出成绩,还是早点换个岗吧”。可我坚信只要踏实干,一定会干好,就这样我在乡镇纪委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h3> <h3> 2011年3月乡镇机构撤并,我被调到一个边远偏僻的小镇上继续担任纪委书记。由于离县城远,条件差,办公住房紧张,镇纪委连个办公桌椅都没有,办公用纸都要靠借。我找到党委书记汇报,要求解决办公用房和设施,书记答复说经费紧张,干部办公条件无法改善,纪委不能搞特殊化。</h3><h3> 吃了闭门羹,我决心先把工作干好再说。我白天带领纪委委员和纪检干部到各村排查案源线索,晚上回来写调查报告,从惠农资金落实情况入手,重点查处工程建设领域和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年底,镇纪委超额完成了纪律审查任务,还收缴了3万多元违纪资金,纪检监察工作在县考核中被列为优秀。我又找到书记摆困难,最终镇党委破例给纪委腾出了一间办公用房,增添了桌椅和电脑,阵地建设得到改善。</h3> <h3> 铁面无私查贪腐 </h3><h3> 神圣的职责和钢铁的纪律,锻炼了我一身正气、铁面无私的性格。我始终坚持秉公执纪,严格办案。连好朋友说情都不能给面子。 2014年秋,我在村上检查危房改造工作时发现,村主任刘某竟然是危房改造户,享受了国家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八千多元,可他家明明住着几年前新盖的楼房,怎么会是危房改造户呢?回到镇上,我立刻去找档案、查资料,这一查又查出了新问题,原来刘某在前几年就已享受过移民搬迁,这次是他偷偷把自己上报成危改户,套取了国家补助资金。在立案审查期间,一位关系甚好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刘某是他的堂兄,想请我通融一下,别追究了,我一口回绝,如果村主任都不遵纪守法,那他怎么能在村民中挺起腰杆干工作呢。最终刘某被予以党内警告处分,并收缴了套取的违纪资金,我也从此失去了那位朋友。</h3> <h3> 不给朋友面子,对违纪的同事也是毫不留情。2014年,我包抓的下坪村因班子不团结、农村低保“合户”现象严重等问题突出,我一边带领包村干部开展农村工作一边组织调查组驻村核查,最终将存在违纪问题的支部书记和村文书分别予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被引咎辞职。</h3><h3> 在纪律审查中敢于出拳,对问题线索从不放过,一查到底。2016年冬季,我接到群众举报反映白马村文书佘某存在违纪问题后,用20多天时间驻村调查,在走访群众时听到佘某为群众办事时收受5000元现金,为了核实事实,我带领纪检干部冒雪在与湖北交界的山路上步行两个小时,找到当事人。将牵扯几任村干部,积累了七八年的问题一举查清,对违纪的村干部予以党纪处分。十三年来,我查办各类违纪案件6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9人。 </h3> <h3> 办案之余,我注重学习。每次协审案件,我都要向审理室的老同志请教业务,不懂就问。干纪检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了差错,就没法监督别人了。每年对村监委会主任的培训,我都要自己制作课件。对好的新闻消息及时投稿,近年来我在《商洛日报》上发表新闻稿件6篇,在《山阳纪检监察网》上发表短消息5篇。</h3> <h3> 坚守基层反腐一线,我把汗水洒向基层,我把青春留给纪检,我选择纪检工作,很累,但不后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