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满洲里国门–扎赉诺尔–海拉尔反法西斯博物馆

柳娅子

<h1><b>满洲里国门,位于满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的乳白色建筑。国门总长105米,高43.7米,宽46.6米,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的金光。</b></h1> <h1><b>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和十年开放磨砺,满洲里市已经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b></h1> <h1><b>火车头广场</b></h1><h1><b>建成于2004年6月。陈列在这里的是一台1940年日本制造的“亚西亚”型蒸汽机车,机车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这台机车在中华大地上奔驰了半个多世纪,演绎了生命里程的“三部曲”,留下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b></h1> <h1><b>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b></h1> <h1><b>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b></h1> <h1><b>边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形成了贸易、金融、运输、仓储等综合发展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体系;构建起了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并存的对外贸易格局。满洲里正以崭新的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b></h1> <h1><h1><b>和平之门</b></h1></h1><h1><b>建于2002年7月28日,质地为白钢,高13.8米,M造型和汉字门相象,同时又是满洲里三个字的拼音、俄文、英文书写的第一个字母,上面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与世界相联,代表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5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友好交流与交往。</b></h1> <h1><b>登上国门,俄境后贝加尔斯克区的车站、建筑、街道、行人尽收眼底。后贝加尔斯克是俄罗斯联邦赤塔州的一个小城。从后贝加尔斯克沿铁路上行85公里即达博尔贾,博尔贾可直达蒙古国的额伦察市、乔巴山和塔木察格布拉格。</b></h1> <h1><b>第一代国门:清末,据满洲里车站20公里处,有俄方所立双头鹰,旁边竖立一木桩,木桩上写的是俄文'拜喀尔省铁路交界'字样,是俄国单方面设立的,国徽和木桩所处中俄边界,故称其为"国门"。</b></h1> <h3><b>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距现在中俄边境线约300米,位于后贝加尔斯克车站对面,苏方边防站院内,为木制拱形,面对中国方向用汉字书写着"中苏门"3个大字,面向苏联方向书写着俄文。满洲里人称此国门所在地为"十八里"。原因就是,这个国门距满洲里市区只有18里(注:俄里)地。现在,驻守在这里的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十八里哨所"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b></h3> <h1><b>第三代国门:修建于1968年。这个国门,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国门为铁木结构,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时中苏两国关系较为紧张,满洲里多年处于"备战"状态。</b></h1> <h1><b>第四代国门:开始兴建于1988年6月15日。国门上方中间悬挂着国徽,国门顶端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国门下面有宽轨、准轨铁路各一条通过。(注:中苏两国的火车道的宽窄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窄,为标准轨道,称为"准轨":苏联的宽,为"宽轨"。中苏两国的火车,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如果在这里要进入对方国家,必须都要在此更换成对方国家的火车,以适应对方的火车轨道。)</b></h1> <h1><b>第五代国门:充分考虑到了中俄贸易的发展前景,铁路由原来的一宽一窄改建为两宽一准,同时还预留了两线准轨位置。第五代国门总投资约8200万元,总长105米,宽46.6米,高43.7米,过桥高16.9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后工业时代风格。</b></h1> <h1><b>每天双边都有贸易往来,这是一列近百节的火车从国内穿过国门,奔向俄罗斯</b></h1> <h1><b>伪满时期的马车</b></h1> <h1><b>中国六大展览馆</b></h1> <h1><b>中俄边界瞭望哨</b></h1> <h1><b>从国门出来,离开满洲里</b></h1> <h1><b>扎赉诺尔博物馆</b></h1> <h3><b>扎赉诺尔博物馆位于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新区,南临301国道,是一座以展示地域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中心,呼伦贝尔境内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呼伦贝尔蒙元文化的又一集中展示之地</b></h3> <h1><b>博物馆内分为扎赉诺尔历史文化厅、呼伦湖生态湿地厅、扎赉诺尔煤炭厅三个展厅,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临时展厅</b></h1> <h3><b>扎赉诺尔历史文化厅以呼伦湖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人类的发展史与自然的关系为背景,以远古文明的曙光、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北方羌族的历史后院为主题。以点带面全面展示了扎赉诺尔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b></h3> <h3><br></h3><h3><b>呼伦湖生态湿地厅重点展示了呼伦湖之形成、呼伦湖之美、呼伦湖之生命、呼伦湖与文化、呼伦湖之功效及呼伦湖之可持续利用。利用1012平方米的布展空间,展出大量的图片及本地区采集的动、植物、鱼类标本等实物</b></h3> <h3>让观众认识、关注、重视呼伦湖,激发观众对呼伦湖的珍爱之情。</h3> <h3><b>扎赉诺尔煤炭厅分三层全面展现扎赉诺尔煤炭事业近百年的兴盛沧桑和艰苦历程。地上两层展现了煤炭科普、扎赉诺尔煤田地质变迁、煤炭开采历史、开采工艺等;地下一层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模拟矿井。展厅内部主要展品包括各个时期的采煤工具及采煤机械,矿工生活用品等。展厅总面积为 1549平方米。</b></h3> <h1><b>出来前行一公里来到猛犸公园,天气不好,也没心情继续逛,只是在公园外照了几张照片</b></h1> <h3><b>剩下200公里路程才能到海拉尔,都已经疲惫了</b></h3> <h1><b>横躺竖卧的休息</b></h1> <h1><b>最后一处景观</b></h1><h1><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b></h1> <h1><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城区铁路工人新村北部,总面积110公顷,是在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上建立的,是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一体的军事主题红色旅游景区。</b></h1> <h1><b>纪念园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实物,运用高科技的布展手段,生动形象地控诉了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b></h1> <h1><b>园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面建有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设四个展厅,分九个单元,展出了抗战各个时期的文字资料100余万字,珍贵历史照片1000余张,地图39幅以及大量的战争实物</b></h1> <h1><b>一厅主要内容是:东亚烽火兴安怒。运用较多实景模拟介绍“九一八”事变后,苏炳文将军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发动著名的“海满抗战”,并利用中俄红色秘密交通线进行的一系列抗日壮举。</b></h1> <h3><b>二厅主要内容是:炼狱硝烟草原焦。运用大型沙盘、大量实物说明海拉尔的地势地貌、日军在此修筑军事要塞的目的、作用及修建要塞中国劳工的悲惨遭遇,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全景展示了世界最早的大规模立体战争———诺门罕战役。</b></h3> <h1><b>三厅主要内容是:塞外惊雷万木春。以大量实物、图片讲述苏、蒙军与东北抗日联军全力策应配合,于1945年8月9日进攻海拉尔要塞,并于18日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艰苦历程</b></h1> <h1><b>在通往地下工事的走 廊中,有一个被玻璃罩起的地面,地下就是累累白骨,军事工事在修建过程中,日本关东军从中国内地抓来数万名劳工,工程结束后,为保守军事机密,关东军将劳工全部杀 害,海拉尔河北岸“万人坑”内的嶙嶙白骨就是铁证,</b></h1> <h1><b>地下工事在深入地下几十米的地方,地下温度是 0-4℃, 工事呈东西走向,总面积9053平方米,干道长5481米,总共有11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分别与地面部队集结地、火炮阵地、观察所等相通。</b></h1> <h1><b>散布在地面上的工事已全部被摧毁,而地下的要塞则保存得比较完整。有医院,宿舍,浴室,食堂,仓库,通讯室,指挥官办公室,还有完善的储水和排水设施,</b></h1> <h1><b>走在这个幽暗阴湿的地下工事中,想象当年这里有多少日本侵略者据守于此,这就是他们的战时指挥中枢,想象当苏联红军攻入这个工事时的场面,多少人在这里庆贺着胜利。</b></h1> <h1><b>这是其中的一个出口</b></h1> <h1><b>来到海拉尔还是很值得去参观学习的,尤其喜欢军事的,广场上各种坦克大炮飞机模型都在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b></h1> <h1><b>以史为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段悲惨的历史!</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