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易氏伟大先祖易牙、易退正名》由易宗权提供分享。

易氏文化传播号

<h3><br></h3><h3> 尊重历史还原易氏真实历史,为我们易氏家族易氏史祖中华饮食祖师齐大夫易牙正名,易牙本身姓易,名巫,字牙,雍是他的职业,不是姓雍。易牙是饮食业祖师,行业祖师就已经相当于开国帝王的地位,何况易牙还是春秋时期最大国家齐国的上大夫,总理级别人物了。史书记载易牙是雍地人。晋厉公致秦桓公《绝秦书》说:“白狄及君同州”。狄族中只有白狄是与秦国同属雍州,因此易牙是雍地白狄族人。易牙来自雍地,春秋时候雍邑系郑厉公时候的郑国大夫雍纠的属地,所以据此宜春温泉谱及湖北金槐谱牵附成雍地雍纠后裔。易牙是郑国人不是齐国人,易牙不是姜太公后裔,不是姓雍巫,而是商朝初期从易水迁到秦地雍州有易氏部落的后裔,易牙本来姓易,是雍州的巫师即高级知识分子,公元前643年从雍州聘请到齐国给齐桓公做大夫封淄渑今山东省定县一带,在齐国和竖刁判乱后躲难到雄城(徐州),最后被楚国所用,为楚国御厨!天下易氏傩神易牙庙会从江西迁长沙都正街,再迁株洲横头上湾继迁于石门楼每年农历9月28日祭祀日!。</h3><h3> 《易氏源于易牙说汇集》:中华易氏源于有易部落后裔易牙的后代易甲后裔。易牙为齐桓公宠臣,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易牙立公子无亏,后亏被杀,普遍认为易牙被杀,事实上易牙没有被诛杀。公元前634年,鲁与楚攻齐,夺齐“谷”,安排齐桓公之子雍管理“谷”,易牙辅助,雍的后代到楚国做了大夫,易牙后代一起到了楚,以此推算,一百多年后的公元前479年,白公胜之乱的易甲当是易牙之后,楚惠帝时(前488-前432)殉白公胜之难,其先有食采于易水者因以易为氏甲始显名是为吾族远祖。《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易齊大夫易牙之後,後魏荆州刺史易愷。前涼将军易掖,今望出太原济阳。[(宋)邓名世撰&nbsp;王力平点校&nbsp;《古今姓氏书辩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第615页&nbsp;]。《姓氏寻源》一书:易氏&nbsp;&nbsp;《姓苑》云:今望出济阳,江东多此姓。《急就章》云:易氏,易牙之后。《姓谱》云:易牙,雍巫之后。卢若虚录云:太公后有易氏。澍按:易即朔易,商上甲微伐有易,即今之易州有易水出固安,固安为北易。见《图经》。呼沱为南易,班固阚駰之说。《燕赵记》云:有三易,易姓盖以地为氏。[(清)张澍编撰,&nbsp;姓氏寻源[M]&nbsp;,岳麓书社&nbsp;,1992年10月第一版,第401页]。催钟累主编的《三字经&nbsp;百家姓&nbsp;&nbsp;千字文》:易&nbsp;据《姓氏考略》所记,春秋时。齐桓公有宠臣雍巫,称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其后人以易为姓[催钟累主编&nbsp;,三字经&nbsp;百家姓&nbsp;&nbsp;千字文[M]哈尔滨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21页]。王永宽注释《三字经&nbsp;&nbsp;百家姓&nbsp;千字文》:易姓源自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易牙,其后代以易为姓。又一说是姜太公后裔有居住在易地者,其后代也以易为姓。历代易姓名人有:南宋礼部尚书易拔,明代嘉靖时学者易翼之,明末左金都御史易应昌,&nbsp;清代诗人易顺鼎等。[王永宽注释,三字经&nbsp;&nbsp;百家姓&nbsp;千字文[M]&nbsp;,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37页]。易:春秋时,齐桓公宠臣雍巫,字易牙,精于烹调技术。齐桓公死后,易牙同5刁等作乱,失败被杀。易牙祖孙称易氏。(胡尧著,中国姓氏寻根[M],上海出版社,1987年5月第一版,第108页)。《康熙字典》对易为姓的解释: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汉语大词典&nbsp;离线版》在“易”作为姓的解释:易,姓,春秋時齊國有易牙。見《史記‧齊太公世家》。1979版《辞海》中对作为姓的“易”的解释:易,姓,春秋时齐国有易牙。[&nbsp;《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三卷本第3182页]。</h3><h3> 清朝之前易氏家族都是尊易牙为先袓的,难道清朝之前的先祖会乱认易牙为先祖吗?关于易氏史祖易牙清朝开始之争,是清朝乾隆年间宣传所谓“扬善除恶时代”,因为先祖易牙被人肤浅认为“煮子适君”的名声影响,易氏族家族有的族人开始说易牙不是姓易不是易氏祖先,真是子大嫌娘丑数典忘宗!作为易氏子孙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深刻认识易牙所谓“煮子适君阻止了齐桓公杀人的大爱精神!”不要人云亦云,才能真正对得起先祖易牙。历史上排诉先祖事例还有西晋九江主薄易退,是易轮、易雄的父亲,但是因为肤浅认为易退所谓抛妻弃子族谱不记载,易退是儿子易轮、易雄三十岁后才去修炼为易氏家族修心积德。总之作为易氏子孙深刻认识尊重先祖易牙、易退,为他们正名是我们尊敬先祖的历史责任!</h3>